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江阴暨阳书院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1年7月24日责任编辑:李大生来源:腾讯新闻

古邑暨阳

书院是古代儒学研究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是思想创新的平台,和太学、府学、私塾互为补充,构成经世之学在中华大地兴盛,成为中华文明有别外在文明的重要特征,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1历史演变

“书院”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萌芽、肇始于唐代,定型、兴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程朱理学兴起之后,宋代书院渐次兴盛,儒术逐步平民化。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设置在文庙内,成为培养儒学人才的重要学习场所。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等。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嵩阳书院

应天书院

元、明时期,书院屡有兴废。元代的书院,就是官学,等同于郡县学校,山长由朝廷钦派。明代书院屡遭厄运,尤其是无锡东林书院,因抨击阉党、议论朝政遭到毁灭性摧残。

东林书院

入清,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但由于文化教育上需要采用笼络汉族士大夫手段,就间接地将书院转变成和科举制度融为一体的特殊学校,使其减弱直至完全消除了对大清皇朝的统治威胁,便逐步改变了对书院的政策。雍正在位时,对书院的抑制转化为积极兴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朝廷下令废除八股,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书院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向近代学校转型。

2兴盛衰败

江阴百姓耳熟能详的暨阳书院就是中国书院历史发展中的一朵璀璨浪花,虽不及四大书院有着巨大的文化影响,但在江阴这片土地上,它是开创性的教育机构,是暨阳文风的重要起点和推动者,首开历史先河地兴起了江阴的书院文化,比后起之秀江阴南菁书院早五百多年。且持续时间较长,从元代到清末,虽有中断,但屡有重建,尤其是明清科举制度下,江苏学政驻设江阴近三百年,在财力、人力和物力上为暨阳书院提供了大量便利条件,为江阴培养了大批人才,营造了浓郁久远的书院士风。

江阴文庙

三百年沧桑之路---

元代澄江书院兴衰到清初重建

江阴之有书院,自元代起。“澄江书院在江阴县布政坊巷西南,元至正中,里人蔡以忠以别业立义塾。事闻于上,赐额曰:‘澄江书院’,设山长,其讲会之所曰’德义堂‘”。这是乾隆《江南通志》上的记载。由此可见,暨阳书院的前身(后文将解释)----澄江书院兴建于1341到1368年间,名字是朝廷颁赐。“余霞散成琦,澄江静如练”,是否来自于是齐梁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的名句呢?澄江书院创始者叫蔡以忠,祖籍福建,他捐出了自己的房子,创办了书院。这个时期的书院,等同于郡县学校,也就是官学,和宋代书院是大相径庭的。乾隆年间,任江苏学政的李因培《兴建书院记》中讲到“许北郭恕为山长,益用实学厉多士,士风以振”。可见当时担任山长的是许恕,因家居北城,号北郭生。但许恕之后的山长已无记载。书院渐渐没落,终成废墟,以后“三百年莫能复建”。

清初,江阴仍无讲学论道的书院,除了文庙学宫里开设的讲堂。乾隆三年(1738年),江阴知县蔡澍奉江苏学政张廷璐之命,重建书院。

张廷璐奏折

由于蔡澍刚上任,忙于大修孔庙,不得不将书院先重建于城东一座庙宇“楼霞精舍”,稍加整修后就办了书院,名字延用元代的“澄江书院”。光绪《江阴县志》中蔡澍《重建书院记》记载“江邑人文甲吴会,当元季时,西山裔蔡以忠始建书院。至明代,而东林讲席盛于梁溪,邑中不复更设......余以雍正乙卯冬吏滋土,承张公指,延邑进士沈君次山主教席......遂相方城东精舍,移院于彼。”至此,中断三百年书脉的澄江书院重现古城江阴。乾隆七年(1742),在文庙大兴土木,修缮儒学原有的时习斋、日新斋等,建成一座较为完整的书院,使文庙建筑形成西庙、东儒学书院的布局,把“澄江书院”迁回文庙之东。

百年声名显赫---

清代暨阳书院肇始和兴盛

澄江书院更名为“暨阳书院”,是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源于江苏学政李因培祭祀孔庙时巡视澄江书院,认为规制未备,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并发动地方绅士捐款出力,兴建了大规模的书院,建“魁星楼”做书院正门,进门为讲堂,敞厅三间,有怀德楼、敬业乐群楼,楼西有辈学斋、后书房等书舍19间。这次兴建,开启了暨阳书院的百年兴盛。乾隆五十三年(1788),再次大修庙学,江阴士绅赵时煦,率先将私有的沙田捐献给书院,每年收取租息做书院的修葺费,书院院产最多时达到拥有沙田3320亩。

乾隆时期学宫平面图

一个书院的盛衰和山长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暨阳书院百年历史中,前后聘任山长40余位,其中影响十分深远的是江苏学政李因培兴建暨阳书院时为书院聘请的第一任山长,学术界久享盛名的一流学者卢文弨,浙江余姚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暨阳书院百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推动了江阴教育事业的发展。后来还主讲过南京钟山书院、苏州紫阳书院、常州龙城书院,皆为江苏讲学风气优良的书院。在暨阳书院主讲时,弟子济济一堂,他还潜心研究学术,在目录校勘学上成就很大。

李因培铜像

另一位影响最大的山长则是卢文弨的学生李兆洛,江苏武进人,出生于耕读世家,儿时便被称为“神童”,二十一岁考上秀才,后考上进士。1823-1840年主讲暨阳书院,估计是历任山长中掌教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他治院严谨,教学有方,淡泊名利,“薪木百年余手泽,文章几辈接心传”是其为书院“辈学斋”题写的楹联,寄托着传承发扬卢先生业绩的心愿。他治学勤奋,读书万卷,半夜入睡,黎明即起,以“今日何成”激励自己,他高尚的品格和书生本色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培育了暨阳书院的踏实严谨学风。“平生文字不自贵惜,或请而录之,辄曰‘焉是于此’”;“吾未得见孔子其人,而其言则熟闻之,以孔子之言求诸其身,则殆备之矣。”这些都是他弟子对其的评价。李兆洛执教暨阳书院时培育弟子众多,数以千计,江阴的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屡获佳绩,创造了江阴科举史上的盛事,季芝昌、曹毓瑛、夏子龄等都得到过李兆洛的教诲。著名学者柳诒徵曾这样高度评价暨阳书院:“江阴者,提督学政驻节之地,故虽一僻县,而为文化枢轴。暨阳之资地,视省会书院。”南菁书院第一任山长张文虎在《南菁书院记》中讲到“旧有暨阳书院,余姚卢学士召弓,武进李大令申耆,流风余韵上下百年。”

李兆洛画像

二十年传承绵延----

清末礼延书院走向衰败

1860年太平军攻下江阴,暨阳书院毁于兵燹,恢复平静后,暨阳书院名存实亡。,同治十一年(1872)江阴知县林达泉开始清理废墟,筹划恢复书院,同治十二年(1873)竣工,书院更名为“礼延书院”,取尊崇礼遇延陵季子之意,林县令对书院心怀希望,“礼延陵而益资观感,当必有蒸蒸日上者,是则予之所厚望。”礼延书院首任山长则为道光年间军机大臣季芝昌之子季念诒,江阴人。

学宫书院图

这时的礼延书院已从原来由江苏学政推动或创办或直接管辖的状态变成了一个知县管辖的书院,相当于省一级的书院降级成了一般的县级书院。“同(治)、光(绪)中,改名‘礼延’,仅隶知县,与‘西郊’、‘梁丰’、‘锦带’诸书院次比。”同样是著名学者柳诒徵对礼延书院的评价,书院走向下坡在此可见一斑。与此同时,江阴城内另一家声名远扬,人文渊薮的南菁书院于1882年创建,这是由左宗棠首肯,江苏学政黄体芳创建的,它为江阴书院历史书写了新一笔辉煌,并逐渐取代了暨阳书院过去的地位。“士族解散,兹虽规复,制艺以外,鲜治旧业”,这是当时书院的面貌。在礼延书院建成到被清政府下令停办书院的二十余年间,礼延书院虽然得以重建,但过去百年精心打造的讲学风气没有得到流传,书院前后有六任山长,虽德高望重,终究不能挽回书院颓势。

明伦堂

3转型办学

1901年清政府下令后,礼延书院改为校士馆,1903年,又兼办高等小学堂,书院向近代学校转型。自那以后,暨阳书院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战事风起云涌,时代巨大变迁下,江阴文庙这块学宫旧址、儒学斋舍的历史久远之地上,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县立初级中学、县立中学、县中更迭建立,文庙不断地修缮,扩建为学校校舍、食堂、办公室等等,古为今用的文庙承载着暨阳书院带来的沧桑和光彩,和它们共生共荣地走到了今天。如今,文庙一墙之隔的暨阳中学沿用了书院的旧名,早在1993年迁址的江阴高级中学、江阴初级中学已是两个单独的学校,但都以暨阳书院为学风渊源,秉承着李兆洛“今日何成”的校训,流淌一池“泮水”,长养学宫之气,植泮池新柳一丛,书院新颜展露今日校园。江阴初级中学林荫大道上的“礼延路”,又将暨阳书院之路绵延铺展和承接。

江阴初级中学校训

从元代始建,到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光绪年间终结的暨阳书院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江阴教育事业的重要历程,为古城的人文荟萃书写了华彩的篇章。“为有源头活水来”,了解历史,走进历史和思考历史带来的启迪将让人意识到书院精神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立足当下去发掘和光大,才能续写好今天的历史。

文庙泮池

(作者介绍:江阴市文庙保护管理所主任,无锡市、江阴市作协会员、国家三级社会工作师)

.

.

.

END

微博@南吴老太

长按下方二维码认识我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暮光之花开
  • 2、数字超人
  • 3、九死神功
  • 4、安知晓作品集
  • 5、爱城最新ip地址
  • 6、我要变成硬柿子2
  • 7、奶头好胀快点揉揉啊哦
  • 8、欧亚e购网
  • 9、wellbox
  • 10、很太吧8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