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王阳明南赣纪事

发布时间:2021年8月30日责任编辑:张小明来源:新京报

文瑞先生的这篇纪事文章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客观的阳明先生南赣生涯,尤其是文章最后部分对阳明先生南赣剿匪的评价十分中肯。在此,谢过文瑞先生。某不忍独享,故略做改动,重新排版并分享给大家,著作版权属于原著者。

某认为:当年,发生在赣闽粤湘四省边界山区的骚乱并非真正的农民起义,而是危害一方的流民暴乱,阳明先生不是镇压农民起义,而是拯救误入歧途的无辜良民。阳明先生南赣剿匪剿抚并举,以抚为主。从先生在这段时间的多篇“告谕”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当时阳明先生的良苦用心。当然,对于屡教不改的首恶,阳明先生坚决予以剿灭,以平民愤。

明明了凡

2020年4月14日

王阳明南赣纪事

文瑞

原载《赣南日报》2020年08月29日星期五期

http://szb.gndaily.com/gnrb/html/2020-08/29/content_248286.htm?div=-1

约五百年前,王阳明官拜南赣巡抚,入住赣州城。五百年后,斯人已逝久远,我们又当如何看待这位与赣南结缘的千古名人?

王阳明,成就于南赣,殁于赣南。今天,王阳明及其《传习录》蜚声海内外,王阳明本人则更多地被聚焦在哲学家、心学家这一角色上。

?  那么,王阳明是在什么背景下来到赣南的?他在南赣呆了多久?他在平定南赣民乱中的功过是非怎样?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囿于土匪聚集,朝廷采纳了江西地方官的提议,将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地区的八府一州(江西赣州、南安,福建汀州、漳州,广东南雄、韶州、潮州、惠州,湖广郴州)组成了一个特别行政区--南赣省。

出任南赣巡抚的时代背景

至1515年,南赣的匪乱并未平复,反而有愈演愈烈态势--江西南安府横水、桶冈有谢志珊、蓝天凤部,广东龙川山有池仲容部,江西大余有陈曰能,湖广郴州有龚福全,他们或称王称霸,或占城占山,四处流窜作乱,官府顾此失彼,局势十分混乱。

? 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由兵部尚书王琼推荐,45岁的王阳明升都察院佥都御使,巡抚南赣,平定征南王谢志山、金龙霸王池仲容等江西、福建、广东、湖广等地的暴动。

“这个任命与贬谪龙场具有同等意义。如果说贬谪龙场造就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王守仁,南赣汀漳巡抚的任命则造就了中国政治史上的王守仁,而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相互激发、相互结合,才造就了一个完整的、千古唯一的王守仁。”(方志远《旷世大儒——王阳明》)

在南赣巡抚位置上的时间

当年贬去贵州龙场驿,王阳明一路磨蹭,消极怠工,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才赴任,任上不过数月而已。这回是官升高位且赋予重任,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王阳明满怀抱负,一腔兴奋,一刻也没有耽搁。春节刚过两天,正德十二年正月初三即起行,当月十六日便到了赣州。

他的办公地点南赣巡抚赣衙门设在赣州城镇宁井街(清名杨老井街,后改名为新赣南路),与他随行的有他的妻子诸氏和刚刚过继两年的十岁的继子正宪,以及进士出身的弟子、门人薛侃等(《传习录》即由薛侃主持,1518年在赣州首次刊印出书)。

从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十六到赣州,至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朝廷派王阳明往福建处置兵变事宜,王阳明在南赣巡抚位上共待了两年五个月。

平定南赣民乱的三个动作

行“十家牌法”切断百姓与山贼的联系:王阳明将南赣当作他的政治、哲学、军事试验场。他的主张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认为,人只有从内心里怕当盗贼、不愿当盗贼、不敢当盗贼,才可能真正平定山贼。于是,仿效朝廷“诛九族”的做法,他果断地推行了“十家牌法”。

所谓“十家牌法”,即是每十家为一甲,发一块木牌,里面有固定格式,十家轮流掌管,每天酉时(晚七时)左右,当值户主持牌往另外九家巡视,查审各家人员情况,有无少人或多人,少的人往何处去了,去干何事了,何时归,多的人是谁,从哪里来,来做什么,一一记载清楚。如有可疑,即刻报告官府,如有隐瞒,一旦事发,十家同罪。一家窝藏或暗通山贼的,十家都有罪。某家若出了山贼的,限期规劝回家,否则十家同罪。

这种“十家连坐”的惩罚措施,较之朝廷的“诛九族”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分有效,迅速切断了百姓与山贼的联系,瓦解与涣散了山贼的军心和战斗力。王阳明自诩道:“诚使此法一行,则不待调发,而处处皆兵;不待屯聚,而家家皆兵;不待蓄养,而人人皆兵;无馈运之劳,而粮饷足;无关隘之设,而守御固;习之愈久,而法愈精;行之愈广,而功弥大,盖以十家牌法之兵,而为守土安民之本。”

练习民兵培养地方武装:王阳明可谓是中国“团练”的始祖,“民兵”的创始人。清代曾国藩大办团练培养湘兵,就是从王阳明处学来的。当年,王阳明培育民兵,其实是出于无奈。之前,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闹匪乱,朝廷派来的军队多是湘西或贵州、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狼兵,这些狼兵多属于当地土司豢养的家兵,他们以当兵为业,凶猛勇敢,吃苦耐劳,善于爬山钻林,南赣的山贼十分惧怕他们。于是,南赣的山贼们采取回避的战术,狼兵来了,他们躲藏起来,狼兵回去了,他们又出来骚乱。而狼兵除了赣州卫所留下来世袭外,其余各地请来的狼兵是要回去老家的,一来一回得一年,又费钱财又没用。

囿于这种情况,王阳明决定培养当地民兵。他让各州府从所属县衙的弩手、捕快、打手中各挑选骁勇者十名左右为将官,又从各卫所中挑选有实战经验者充当教官,让他们编练民兵。很快,一支比朝廷卫所官兵更有战斗力的民兵队伍组织了起来,为王阳明之后的平定民乱奠定了坚定的战斗基础。

疏通盐法筹措兵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阳明饱读兵书,太知道这个道理了。没有兵饷,如何平乱?当时的情况是,既不能直接向朝廷伸手要钱,更不能加重当地民众税负。王阳明把目光聚焦到了盐上。自古以来,盐是最重要的课税之一。

王阳明上奏了一个折子《疏通盐法疏》,提出三项主张:一是把原来南安、赣州两府行销潮州粤盐的范围扩大到吉州(今吉安)、临江(今樟树)、袁州(今宜春),商人在南赣两府卖盐按原来的税率十抽一交税,到新增的三府卖盐则按十抽二的高税率交税;二是为了防止偷税漏税,把南安梅亭税关归并到赣州龟角尾税关,统一纳税;三是在平定民乱之前,这些盐税全部留作军费使用。朝廷反复了几回,很是无奈--不给予王阳明盐税权,则平定不了民乱,民乱平定不了,终究盐税还是丢了,朝廷最终同意了王阳明的要求。结果,南赣地区“不加赋而财足”。王阳明争取到了稳定经济来源。

这三个动作,显现了王阳明作为一代儒将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也突显了他狂放不羁的率性性格,既为随后他开展的平定南赣之乱的三大战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隐藏了他立功反受祸的祸根。

原载《赣南日报》2020年09月05日星期五

http://szb.gndaily.com/gnrb/html/2020-09/05/content_249081.htm?div=-1

平定南赣之乱的三场战役

先易后难,直取漳南:正德十二年正月初三日,从家乡出发的当天,王阳明即接到南赣衙门送来的消息,广东、福建两省已派兵往两省交界的漳南山区的詹师富部进剿。十六日,刚刚到达赣州府巡抚衙门的王阳明便接到败报。王阳明将计就计,着“大飨军士”,作作风涣散状,并放出风去:从漳南撤兵,先征横水,秋后再征漳南。实际上,当天王阳明便挑选了精兵两千,连夜从赣州奔往福建长汀、上杭。

同时,王阳明严令各军不可因小挫而气馁,应立即向分散在各处的山贼再度发起进攻。而山贼得到的消息是官军撤了,去打横水了,于是尽皆怠懈,没想到遭受突击,大败而逃。官兵久无胜过,此战一胜,备受鼓舞,愈战愈勇。从正月十八日至三月二十一日,连续60多天的紧追猛打,詹部终于全溃,第一次书写了南赣省成立以来的一个大写的“赢”字。

明攻桶冈,暗取横水:今天的崇义县域,当年的横水、桶冈等地,地处上犹、南康、大余三县边际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鉴于朝廷之前已经批准湖广巡抚陈金提出的调集三省驻军夹击桶冈这一情况,王阳明决定再次将计就计--明攻桶冈,暗取横水。

正德十二年十月初七,王阳明秘密调动部队向横水进发,十二日黎明时分,借助蒙蒙山雨,发起猛攻。首领谢志珊从睡梦中惊醒,急忙组织抵抗,却见山头山腰四处尽是官军旗号(其实是王阳明学《赣州府志》里记载的岳飞在于都破宁都贼的故事),以为各处要隘均失,斗志丧失,四处溃逃。横水一破,官兵信心大增,王阳明号令乘胜追击,直捣桶冈。二十八日,官兵屯围于桶冈山寨外,在派人说降无效的情形下,于十一月初十午时,借着大雨突破隘口,一举破寨擒王。至十二月初九战事完全结束,前后不过两月。

震慑山贼,谋取匪命:漳南詹部、横水谢部、桶冈蓝部的彻底覆灭,令盘踞在九连山麓三头(上、中、下)的池仲容、池仲安内部发生严重分歧。池的手下大多主张出山投降,池仲安无奈之下,于十二月二十三日,率93位首领来到赣州选择投降。王阳明将池等安排到祥符宫(现文庙)住下,让吏人陪同浏览街市,并送青衣油靴给他们穿,教他们习礼,从中观察其是否真心投降真心从善。

结果发现他们贪婪暴劣、不可教化,而当地士众也纷纷建言,均认为不可养寇贻害。种种考虑之后,王阳明下定决心暗取这帮恶人的性命。正德十三年正月初二晚,乘着夜深人静,甲士们蹑手蹑脚,将94人一一做了。正月初七,王阳明亲自赶到龙南,督领早已集结在山下的部队直扑九连山。战争的尾声一直延续至三月初八,池的余部才彻底被消灭。

至此,患乱南赣几十年的民乱彻底结束。用时一年有余,共灭山贼1.8万人,近万人被招抚,安置归田。史官毛奇龄曰:“先生亲率行伍,佐之以师儒,指顾倏忽,如扑蝇蹴豕,手拉而跳踏。不承庙算,不用征调兵,不别镇将官吏,不逗时日,不靡费供亿,而所向无敌,不留遗孽,不挫折我兵甲。自秦汉以后,不知卫霍(卫青、霍去病)方此何如,若他则谁敢并者!……”这三场平乱的结果,新生了三个县级政治统治中心--经王阳明实地踏勘并亲自上疏,朝廷同意取原有小地名分别设立福建平和、江西崇义、广东和平三县。

平定南赣之乱中的心路历程

王阳明为朝廷平定南赣,立下累累战功,除封了几个虚名--南京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之外(朝廷实权在北京),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甚至是死后背负恶名,被后世部分人误解为手上沾满了农民起义军鲜血的“刽子手”。

其实,对于平定南赣民乱,王阳明的心底自始至终是充满悲哀的。他甚至于对他的学生钱德洪说过这样的话:“某自征赣以来,朝廷使我日以杀人为事,心岂割忍,但事势至此。譬之既病之人,且须治其外邪,方可扶回元气,病后施药,犹胜立视其死故耳。可惜平生精神,俱用在此等没紧要事上去了。”

一方面他想将南赣这块土地上长期的混乱通过战争尽快整治恢复和平,让流离失所的民众有自己的家园,让荒芜的田园不再荒芜,一方面他又于心不忍“日以杀人为事”,这种杀人之事于他来说“心岂割忍”。这种矛盾心理纠结了王阳明一生。

出于这样一种心理,王阳明在平乱过程中,一直是不准滥杀的。他总是教诫官兵“当先之士,唯在摧锋破阵,不许斩取首级”“平日罪恶不大,可招纳者,还与招纳;不得贪功,不可一概屠戮。”官吏们知道,王阳明绝不是说说而已,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早为众人所知。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南赣战场上,王阳明的仁政精神时不时闪烁着人性的点滴温情。

王阳明毕竟是一介文人,他毕生主张格物、致良知,他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功,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是对人间善恶的最精妙的表述。他一生以研习、传习心学为最紧要事、最快乐事,“可惜平生精神,俱用在此等没紧要事上去了”。

当然,凡事都要辩证地去分析与理解。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王阳明镇压的那些山贼,既不像当时正史上说的那么坏,也不会像后来某些人说的那么好,他们有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也有为非作歹的恶人。所以,我们无须用美化农民起义的调子来赞赏其中的恶人,也无须用刽子手的语言来定义想实施仁政的阳明先生。王阳明毕竟是一介文人,他既有替国家效力解忧的动机,又有替天下苍生排难施仁的愿望,还有替山贼留出活路的想法。笔者同意这种评判--“守仁将兵,反复强调仁者不以多杀为功,只以平乱为主。守仁主政,则反复强调仁民爱物,视人溺有如己溺,人饥有如己饥。”(张祥浩《王守仁评传》)

事实上,王阳明在南赣两年余,第一年平乱,其后的时间他大多用在两件事上。一是与弟子们研习、传习心学。二是亲自带动南赣各级官吏对老百姓开始全民性的安民、教化活动。随着蓝天凤一支乱民的覆灭,畲、瑶族等当地土著居民(含古百越族后裔、水上民族蛋民)势力范围大为削减,或往大山深处去,或往西南山区而去,或融于从中原迁徙而来的汉先民族群中,客家民系就在王阳明平乱之后加速形成了。与此同时,原来附从山贼的那些从北方或外地流窜而来的无户籍的流民(包含许多因为生计不下去而主动或被动沦为无籍流民的那部分。当时,许多人不要户籍、甘当流民,是出于可以逃避赋税的动因。而朝廷岂会放弃这批人,人头数即是赋税也),也在社会相对安定后,面临着一个户籍落实、民风教化的问题。

王阳明适时地提出了许多关于民众接受教化的要求,并强令各州府大肆宣贯,最著名的当数他受南康《蓝田吕氏乡约》(蓝田,原属南康。明正德年间由南康划给崇义县,1934年由崇义县划属上犹县,2001年8月撤销蓝田乡并入社溪镇)影响而专为南赣百姓制定的《南赣乡约》了(400多年后,蒋经国受王阳明《南赣乡约》及中国传统影响,也效仿制定了《新赣南家训》)。

《南赣乡约》共16条,规定了全乡人民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公约,其中涉及军事训练、政治教育、道德陶冶等内容。它强调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人的善恶是教育造成的,寇盗是由于官吏的教育无方及长辈的训诲不早所致;确定了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善良的人民和养成仁厚的乡风民俗,“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规定了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在家则遵孝悌之义,在乡里则相助相恤,劝善戒恶,讲信修睦,息讼罢争等;指出了社会教育的办法应依靠群众的批评和检讨,因为人虽至愚,责人则明,人虽至聪,责已则昏,他认为使民众互相监督和集体表扬或检讨的方法是改造民众的道德人格之最有效的方法。

《南赣乡约》的颁布与实施,利在当时,功在当下。当时的南赣,风气焕然一新,民无重赋,家有田耕,城郭乡村,一派清明;今天的南赣地区之所以成为客家族群主要聚居地,今天的客家人呈现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的勤劳、淳朴、善良之国民性,自然也与当年王阳明的平乱,以及之后他所主张与倡导的教化之功不可分离。

正德十四年(1519年)年初,王阳明向朝廷提出了退休的要求。六月,朝廷命他前往福建处置兵变事宜。王阳明告别了托举他人生致巅峰的南赣、赣州。

10年后,嘉靖七年(1528)十月初十,王阳明抱病从广西巡抚任上急急往故乡而返。十一月二十五日,至江西南安府(今大余城)。次日,抱病为当地士人最后一次讲习心学。十一月二十八日,白天抱病谒丫山古寺,晚泊青龙铺。

1529年1月9日早上8时许,一代哲人王阳明先生长逝。死前,南安府推官周积问先生:“何遗言?”王阳明微微一笑:“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十一月三十日,王阳明遗体被运回南安府,公祭三日。举城哀恸。十二月三日,南安官署大员及其王阳明的弟子学生们,将先生入棺。十二月四日,丧船顺章江、赣江,一路往赣州、南昌、浙江而去。一路上,“远近士民遮道,哭声震地,如丧考妣”。路过赣州,官府迎祭,百姓涌挡官船拦路哭吊。到了南昌,官府留下先生棺椁至过了年,前来祭奠之人络绎不绝。

哲人不寿,人间大悲也。嗣后,凡王阳明过化之地、弟子聚居之地,无不建祠供像,赣南各地甚至在孔庙内建阳明祠。至今,赣州一中校园内仍有阳明院存在。阳明院前,风景如画。古榕树下无比清凉,让人似乎理解到王阳明先生的哲学精神,格物而致良知;濂溪桥下莲荷田田,让人仿佛触见王阳明先生的高贵气质,光明而如日月;三潮井里一日三涌,让人宛如面对王阳明先生的精妙学问,清新而明人心。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出轨游戏女人让我疼
  • 2、尼尔巴斯的饮血镰
  • 3、洪荒苍天
  • 4、宫锁珠帘小游戏
  • 5、丰民同和
  • 6、唐园结
  • 7、箭侠电视剧
  • 8、无毛地带
  • 9、xiaosese
  • 10、精神生活是可鄙的吗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