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日责任编辑:周小树来源:新华网

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依靠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均属于知识分子,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而这50多名党员也都是知识分子。过去有学者提出50多名党员中有工人,但是没有谁能找出谁是工人。南陈北李:李大钊与陈独秀同为中国共 产 党早期创始人。但是他们都没有参加中 共一大。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而13名中共一大代表都是教师或学生。李大钊与陈独秀同为中国共 产 党早期创始人。但是他们都没有参加中 共一大。 参加一大会议的十三位党员代表,命运各各不同。有被捕牺牲的,有英年早逝的,有脱党的,有当了大叛徒的,还有做了大汉奸的。而引领走向辉煌的一代伟 人毛泽东,可谓成就最高的中国共 产 党创始人.脱党或被开除党籍的7人。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曾用过陈仲、陈由己、陈铎生、三爱、只眼、方桓甫等笔名或化名,安徽安庆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6岁开始随祖父读私塾,17岁时中秀才,而且是第一名。1897年8月,去南京考举人,却没有考中。1898年,陈独秀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因有反清言论,被警察追捕,逃回安庆。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赴日,先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补习日语,就读于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1902年3月回国,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在中国第一次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1902年9月,陈独秀进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陆军科,1903年4月因进行革命活动被日本政府遣送回国。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1909年回国后,在杭州浙江陆军学堂任国文史地教师。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和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很快声名鹊起。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同月,聘请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院长)一职。因为北大的教师们都有高学历,为了能让陈独秀静下心来做教授,蔡元培还为陈独秀办了一份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假档案,以防教师们起哄。但陈独秀的北大教授的日子并不长,他在北大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的新文化运动,遭到了守旧势力的仇恨,社会及学校的各方旧势力集结在一起,对新文化进行“围剿”。1919年3月,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李大钊(1889~1927) 蒋介石背叛革命尚未正式动手,北洋军阀的“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先在北京下手了。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兵突然包围了苏联驻华大使馆,冲入俄兵营内,一举逮捕了李大钊等中共党员。   李大钊身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在受审时,毫不惊慌。军法会审于4月28日上午十一时在警察厅开庭。审判长何丰林中坐,主席审判官颜文海和法官、检查官多人分坐两边。依次召见预定宣判死刑的二十名共产党人到庭,审问姓名、年龄籍贯及在党内职务。只用了一个小时即审判完毕,十二时三十分,即押赴刑场执行。绞刑架共有两架,是军阀政府从外国进口的洋贷。每次执行两人,从下午二时至五时,执行完毕。第一个登上绞刑架的就是李大钊。他神色不变,就义前,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他最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在中共“一大”之后,李大钊负责中共北京区委和北方区委工作,先后担任区委委员、委员长和书记。在中共“二大”,他成为中共五位中央委员之一。最初当马林提出国共合作时,李大钊也曾想不通。但是,他仔细倾听了马林的见解,虚心接受。在西湖会议上,他是最早站出来支持马林的一个。他指出:中国国民党“抱民主主义的理想,十余年来与恶劣势力奋斗......从今以后我们要扶助他们,再不可取旁观的态度。”此后,李大钊奉派执行中共的统一战线工作,作为中共代表,他多次与孙中山会晤。李大钊直率地对孙中山说明,他是第三国际的党员。孙中山毫不介意地说:“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在1924年1月国民党的“一大”上,李大钊成为主席团的五个成员之一,参与了国民党的核心领导。1926年3月18日,李大钊领导十万多北京民众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军阀政府下令开枪,死伤二百余人,史称“三·一八惨案”,震惊全国。此后,李大钊遭到通缉,罪名是“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1926年6月,李大钊作为中共首席代表,赴苏联出席共产国际“五大”。就在李大钊被捕后的第六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从此,形势急转直下,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895年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1907年夏考入刚刚创办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夏毕业。同年底东渡日本留学。191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在那里,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8年1月,29岁的李大钊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图书馆主任。从1920年7月起,李大钊担任北大教授,仍然兼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职务。他为北大史学系学生开设“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课,在经济系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课,在法律系开设“社会主义”课。同年9月,又与人在政治系举办“现代政治讲座”,还开设“唯物史观研究”。李大钊除在北大授课外,还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授“女权运动史”、“史学思想史”、“社会学”、“图书馆学”等课程。由此可见,这时的李大钊就是以教书为主业,图书馆主任仅仅是个兼职。中共一大13位代表毛泽东(1893~1976)毛泽东是在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三岁。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在中共“一大”上,毛泽东含而不露。在会上他很少发言,但他十分注意听取别人发言。在中共“一大”上,毛泽东与马林没有什么个人接触。但是,没多久,毛泽东便给马林留下了印象。马林在1935年与美国教授伊罗生谈话时,回忆当初道:“另外还有一个很能干的湖南学生,他的名字我想不起来了。”这个“能干的湖南学生”,便是毛泽东。1923年,在三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中央局秘书。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湖南的秋收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走上武斗革命的道路。这样,在20年代,毛泽东无论在党内还是党外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重量级人物。之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击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成为红军的主要领导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否定了王明的左倾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他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而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张闻天。此后不久,在长征途中,组成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指挥小组,毛泽东成为红军最高指挥官。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1943年3月20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设主席一职,由毛泽东担任书记处主席。从此,他才真正成为中共中央的主席,人称“毛主席”。以前人们也称他为“毛主席”,那是指他在江西时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自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首次被写入党章,中共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毛泽东被推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一直任职到他去世。40年代末,毛泽东领导指挥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倒了蒋介石,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写。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从建国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的这段日子里,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使中国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随后又发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奠定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建设成就。从1966年起,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十年浩劫。毛泽东的一生,功高盖世,但所犯错误也不小,特别上在整风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犯了重大错误。但总的来说,他不仅功大于过,而且可以说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原字咏芝,后改润之,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此前两个哥哥早亡,父母怕他活不长,所以将他寄托给一个“石神”保佑。因此,毛泽东又被称为“石三”。8岁开始读孔子的圣贤书,13岁时由于父亲的干预而辍学三年。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小学读书,以其作文的出众而受到老师、学生的称赞,在校内小有名气。1911年初,毛泽东负笈远出,到长沙求学。期间他阅读了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再到卢梭,孟德斯鸠的大量著作。20岁考入公立湖南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四师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第一师范的一次人物评选中,毛泽东得票最多,名列第一,遂成为一部分人私下谈论的焦点人物。1914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1917年10月至1918年5月任一师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1918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并在上面发表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针砭时政,指点江山,引起湖南各界的交口称赞。这期间,毛译东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他由接受康、梁的维新主张转而接受各种无政府主义观点,后来,又从接受无政府主义转而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他说“教育的方法是不行的,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1920年,同何叔衡等创建长沙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毛泽东与何叔衡赴沪参加一大,是一大的书记员,进入中央局,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没参加二大。三大,1923年,在三大上当选中 央委员、中 央局秘书。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击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成为红军的主要领导人。遵义会议后,党中 央否定了王明的左倾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中 央的实际领导地位。毛泽东初期在党内几经沉浮,最终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他的正确思想得到认可,从而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在中 央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从此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在七大上,毛泽东思想首次被写入党章。与此同时,毛泽东由于其杰出革命业绩,受到共产 国际和全世界无产者的赞扬,在资产阶级国家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中国就以毛泽东为采访重点,非让他讲讲自己的历史不可,这样 才有了《西行漫记》的产生。这本书在资产阶级国家里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毛泽东在3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40年代末,毛泽东领导指挥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推翻了蒋介石政府,于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按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伟大的缔造者。从建国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的这段日子里,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三大改造,使中国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随后又发动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奠定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建设成就。后又发动文革。1949年10月1日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董必武(1886~1975) 1975年3月5日,这天是董必武九十虚岁生日。正在病中的董必武,写了《九十初度》                                         一诗: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敝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因肝癌不治,于1975年4月2日晨七时五十八分,与世长辞。”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不幸的消息。董必武,原名贤琮,字洁余(下加田),号璧武,湖北黄安人。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武汉区委执行委员,中共武汉地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在中共“一大”代表之中,能够成为中共领袖,从二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的,唯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曾出席国民党“二大”,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12月,他的挚友李汉俊、詹大悲惨死于武汉。董必武成为蒋介石和汪精卫追捕的目标。在袁范宇弟兄的帮助下,他化装成水手从武汉乘船到上海,然后前往日本。在日本,董必武与林伯渠、刘伯垂汇合。半年之后,他由海参崴来到莫斯科,成为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的学生。他的同学之中有徐特立、吴玉章、林伯渠、何叔衡、叶剑英等。此后,他又转入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3月,董必秘密回国。经过漫长的旅行,他在中秋节到达江西红都瑞金。从此,他一直与毛泽东共事。他最初任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政委。不久,出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兼最高法院院长。长征时他已年近半百。到延安后,他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1945年4月,他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中国代表团,飞往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他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他从美国回来后,便被任命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在团长周恩来率领下,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担任中共第六至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71年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覆灭于蒙古温都尔汗。董必武欣然命笔,赋诗一首:盗名欺世小爬虫,以假乱真变色龙。日照原形终必露,岿然牯岭孰能冲。董必武与毛泽东至始至终有着很好的友情。毛泽东总是称他为“董老”。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病世。,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1903年考中秀才,随后在家乡高等小学任教。同年到武昌考入中学堂,未上。1905年入湖北省文普通中学堂。毕业后赴黄州任中学英文教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赶赴武昌投奔军政府任秘书,后曾担任过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员、湖北省军政府总务科长。1913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东京。1914年赴日本留学,到东京日本大学攻读法律,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曾两度被捕。后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了护法运动。1917年毕业于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法律专科。同年回国任律师。1920年创办私立武汉中学。1920年李汉俊来信,告诉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组织。同陈潭秋等成立了武汉共产 主义小组。1921年与陈潭秋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成立的发起人之一。历任武汉区委执行委员,武汉地委书记,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国共合作后,领导筹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去苏联学习。1928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后,任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中 央工农检查委员会副主任、代主任,中 央党校教务长、校长,中华苏维埃中 央执行委员,中 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后任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 战工作。抗日战争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共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中共第七至第九届中 央政治局委员,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解放战争时期,任中 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国家副主席,197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1973年,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75年1月四届人大副委员长。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著作收入《董必武选集》。 一大后历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回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何叔衡(1876~1935),字玉衡,号琥璜,湖南宁乡人。少年时期一面在家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1902年7月,何叔衡遵从父命,到县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秀才,时年26岁。县衙让他去管钱粮,他不久便断然离开腐朽黑暗的衙门,回乡种地兼教私塾为业,被世俗之人讥笑为“穷秀才”。1913年春,已37岁的何叔衡到长沙报考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成为该校年纪最大的学生。校内主事颇为惊诧,他却说: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急盼求新学。在那里,他与比自己小17岁的毛泽东结为挚友。1918年新民学会领导人之一,曾任执行委员长。后到长沙的中学任教,省通俗教育馆馆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和毛泽东一起回到湖南开展建党活动,任湘区委员会委员。着手湖南党组织的建立发展。湖南支部成立,他用捐资办湖南自修大学,培养党的干部。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被捕,逃脱,在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并开展地下工作。1928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在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年回上海,中国互济总会主任,营救被捕同志,组织革命者去苏区。1931年到中 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1934年秋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开始,何叔衡被留在了中央苏区,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24日和瞿秋白、邓子恢从江西转移到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与敌遭遇。落崖被击两枪牺牲,时年59岁。 一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并开展地下工作。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营救被捕同志,组织革命者去苏区。1931年11月,何叔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邓恩铭(1901~1931)邓恩铭,字仲尧,又名黄伯云,贵州荔波人。水族,“一大”代表中惟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1918年考入济南省立一中,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0年与王尽美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1921年初,又与王尽美共同发起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7月他作为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和王尽美一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成立了中共山东区支部,他成为山东党组织最早的领导者之一,为党在山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31年4月5日,邓恩铭被国民党在山东杀害。死时年仅三十岁。在刑场上,邓恩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反动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 邓 恩 铭和邓恩铭同时遇害的共有二十二位革命者。他和他的战友们在纬八路刑场上唱起了《国际歌》。他在雄壮的歌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中共“一大”之后,邓恩铭回到山东,担任中共山东支部委员,支部书记为王尽美。1922年,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7月,邓恩铭出席了中共“二大”。此后,邓恩铭到青岛工作,任中共青岛支部书记、市委书记,领导了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了青岛纱厂大罢工。1925年11月,邓恩铭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到重刑审讯。结核病又发作,被中共组织托人保译,在狱外就医。1927年,邓恩铭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共“四大”。回山东后,接替病逝的王尽美出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王复元又名王全,曾因贪污中共活动经费,被开除出党。这时,王复元叛变,向山东当局报告了中共山东省委机关的所在地和活动情况。于是,1929年1月19日,邓恩铭和中共山东省委的一批负责人在济南纬十路庆余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省委党、团负责人何自声、朱霄、杨一辰、宋耀亭等十余人也先后被捕。他们被关押在济南省府前街的警察厅拘留所里,邓恩铭想方设法组织越狱。4月19日晚第一次越狱,由于个别人擅自提前行动,仓促举事,除一人脱险外,其余的又被抓回。邓恩铭不灰心,又着手组织第二次越狱。邓恩铭与越狱指挥机构的其他成员经过周密研究,决定于7月21日下午越狱。这天是星期日,晚饭后,邓恩铭直接指挥的第一队难友,乘看守开门之机,从囚室一拥而出,夺下看守枪支,迅速夺得第一道大门,接着,“当当当”钟声大作。按照事先的部署,身高力壮雇工出身的王永庆,身背患病体虚的邓恩铭与难友们一起往外冲去。惊慌失措的看守们,妄图举枪镇压,第三队难友用石灰粉、沙土和棍棒同时打去,一时石灰飞扬,棍棒齐下。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搏斗,难友们按原定计划,冲上大街。由于难友们长期被关押囚禁,身体孱弱,穿戴又与众不同,再加上道路生疏,这次越狱走出十八人,只有六人脱险。邓恩铭因有病,体质差,第一个被抓了回来。从此,监狱加强了看守,越狱已无希望。他早在1917年7月所作《述志》一诗中,便已表示:“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朽永垂。”在狱中,他一直以“黄伯云”为名。敌人一直不知道他是邓恩铭,是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直到1931年春,在审讯时忽闻有人直呼他“邓恩铭”。原来新派来的审判官张苇村,过去与他相识,如今做了国民党的官。邓恩铭自知余日不多,三月在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书信中,写下一首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1961年8月21日,董必武赋诗一首,悼念王尽美和邓恩铭: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原名恩明,字仲尧,号老乖,贵州荔波人。水族。1907年,进私塾学习,1911年,进荔波县立初等小学学习。1918年,在叔父的资助下,邓恩铭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与王尽美等组织进步团体励新学会,出版《励 新》半月刊。1920年成立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山东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和王尽美为负责人。1921年与王尽美、王翔千等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共产党山 东区支部委员。作为中国的代表之一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领导青岛纱厂大罢工,领导四方机厂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共产党山东区委、山东省委书记,共产党青岛市委书记,开展建党和工人运动。 1928年12月,邓恩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曾组织领导两次越狱斗争。1931年4月5日,高唱《国际歌》与21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邓恩铭一大后回到山东,积极开展建党和工人运动,历任中共青岛支部书记、山东区委、省委书记等职。1925年他组织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他还参与领导了四方机厂的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1931年在济南英勇就义。陈潭秋(1896 ~1943)    陈潭秋,原名澄,字云先,湖北黄岗人。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   1945年6月9日,中共“七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共产生了四十四名中央委员。接得票数多少的顺序排列在第十一位的陈潭秋,是中共“一大”代表,其实那时已不在人世了。因为处于战争环境中,消息阻塞,以致代表们还不知道他已牺牲。早在1943年9月27日的夜里,陈潭秋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处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敌人怕枪声会惊动四周,他们用麻绳勒死陈潭秋。当时,他只有四十七岁。在同一个夜晚被绳索勒死的还有周彬亦即毛泽民,毛泽东的胞弟,与陈潭秋同龄。还有林基路广东台山人,中共党员,新疆学院教育长,年仅二十七岁!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以“督办请谈话”的名义,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骗去软禁起来。当天,中共在新疆的工作人员及家属一百多人,也被软禁。中共中央书记处获知消息后,于1943年2月10日给正在重庆的周恩来发去密电:“你们与张治中谈话时,望提出释放迪化被盛扣留之徐杰等一百四十余人的要求。”中共中央只知道陈潭秋被捕,但不知陈潭秋后来被秘密处决。中共在新疆的工作,原由化名王寿成的俞秀松负责。俞秀松在1938年6月25日被押送苏联之后,被诬为托派而惨遭冤杀。新疆工作改由邓发主持。陈潭秋于1939年5月从莫斯科途经新疆回延安。在他到达新疆时,中共中央来电,要他留在新疆,接替邓发。中共“一大”之后,陈潭秋回到武汉,是武汉区委员会负责人之一。1923年,京汉铁路爆发著名的“二·七”大罢工,陈潭秋是领导者之一。1924年,陈潭秋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他写过一首《五一纪念歌》:五一节,真壮烈,世界工人大团结!发起芝加哥,响应遍各国。西欧东亚与美洲,年年溅满劳工血!不达成功誓不休,望大家,齐努力,切莫辜负五一节!1927年,陈潭秋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在中共“五大”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撤消北方局,由陈潭秋、刘少奇、韩连惠代行北方局的工作。以“潭少连”作为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代号。1930年,陈潭秋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年底在哈尔滨被捕。直至1932年7月党组织营救出狱。他和谢觉哉打扮成商人,通过封锁线,潜入江西根据地。他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此时,他的妻子徐全直在上海被捕,于1934年1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红军长征开始,陈潭秋奉命留守江西。在战斗中,他的右耳被子弹打掉,脑子受到剧烈震荡。受了重伤的他,被送到上海医治。稍好,他奉命和陈云、杨之华等一起前往苏联,出席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5月,他奉调回国,在新疆工作。董必武闻陈潭秋凶讯,泪如雨下,写下悼诗:战友音容永世违,平生业绩有光辉。如闻声KAI精神振,展诵遗篇识所归。他与徐全直生一女二子。徐全直牺牲后,他与王韵雪结婚。在新疆,王韵雪亦被捕幸免于难。就在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之际,那位出席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在苏联死于冤案被诬为托派。,原名陈澄,字云先,又名秋荪,化名徐杰,湖北黄冈人。他的祖父是举人出身,一生从事教育事业。1916年,陈潭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1920年与董必武、包惠僧等发起组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并参加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学生领袖。一大后任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负责人。1923年组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任江西省委书记时秘密配合南昌起义。五大选为候补中 央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中 央组织部秘书,顺直(今河北)省委宣传部长,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在哈尔滨被捕。1932年获释后回上海,任江苏省委秘书长.1933年与谢觉哉进入中央苏区,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粮食人民委员。红军长征,留任中央苏区,领导游击战争,一次突围被子弹打中右耳。1935年去上海指导左联工作。1935年7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入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并参加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9年5月回国留新疆,化名徐杰,接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办事处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和毛泽民、林基路等领导新疆的革命斗争。1942年9月被新疆统治者军阀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和毛泽民、林基路被与蒋介石暗中勾结的盛世才秘密杀害。牺牲后,由于消息隔绝,在党的七大仍被选为中 央委员。 陈潭秋是一大代表中唯一持枪杀敌在疆场浴血的革命战士。一大后他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参与组织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任江西省委书记时秘密配合南昌起义。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陈潭秋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粮食人民委员,在反“围剿”中保证了部队供给,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任中央苏区,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在一次突围中被子弹打中右耳。1935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留驻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被折磨致死。王尽美(1898~1925) 王尽美于1925年8月19日,因严重的肺病死于青岛医院,年仅二十七岁。他是第一个离开人世的中共“一大”代表。   王尽美,原名瑞俊,字灼斋,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人。他是农民的儿子,家里几代都是佃户。在他出生前四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艰辛度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王尽美就学着干杂活,下地耕种。等他稍长大后,正好碰到地主家有个儿子准备进私塾读书,需要个陪读,就把他选了去。王尽美很聪明,学得头头是道,颇得私塾老师的赏识。下了课,他还帮母亲下地干活,非常懂事。过了一段时间,地主家的儿子生病死了。地主由此迁怒到王尽美的头上,说王尽美命不好,克死了他的儿子。不久,村里的另一户地主家里,有个儿子上学也需要一个陪读,又找上了王尽美。读了几本书,地主家的儿子发神经病,也死了。由此,王尽美背上了“克星”的“恶名”。回到家里后,酷好读书的王尽美白天帮母亲干活,晚上就想尽办法来读书。1918年,20岁的王尽美离开家乡,上济南去求学。由于交不起学费,他报考了公费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王尽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王尽美在出席中共“一大”回到济南后,思想认识有了更大的提高,下决心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要迎来一个尽善尽美的国家,就此,原名为王瑞俊的他,改名为王尽美。他在一首诗中说: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1920年在济南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共“一大”之后,王尽美出任中共山东支部书记。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王尽美和张国焘、邓恩铭、柯庆施、高君宇等作为中共代表出席。大会还邀请了国民党代表王乐平出席。会议期间,王尽美得到了列宁的接见,得到了他的教诲。王尽美在苏联学习、参观半年之后回国,出席了中共“二大”,向大会汇报了莫斯科会议的精神和列宁对中国革命的指示。出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副主任,罗章龙为主任。从此,他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他的诗写得不错。他在济南历下亭写过一首流传很广的诗: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动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1923年2月,他因在铁路上开展工人运动,在山海关被捕。工人们闻讯,重重包围了县衙门。县令无奈,只得释放了王尽美。1923年10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一个月之后,他当选为国民党“一大”的山东代表,出席了国民党“一大”。1924年12月,孙中山北上,途经天津时,王尽美闻讯赶去求见孙中山。五十八岁的孙中山已患肝癌,二十六岁的王尽美已患肺病。孙中山委任王尽美、王乐平等四人,作为他的特派员,在山东开展工作。1925年,王尽美到上海出席了中共“四大”之后,便已病重。他仍在青岛坚持工作。连日吐血,他终于病倒,不得不回到故乡养病一年后,由母亲陪同,前往青岛。不久即病逝于青岛医院,年仅27岁。王尽美在山东老家结婚,育有二子:大儿子王乃征,二儿子王杰。兄弟俩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原名王俊瑞,字灼斋,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县)人。出生于贫穷之家。1910年春,北杏村办起了主要针对贫穷子弟的村塾,学费很低,王尽美有了读书的机会。在村塾的两年里,王尽美学习了《论语》、《大学》等一批儒家经典。1912年,北杏村又成立了新式的初等小学,废除了原来的村塾,王尽美就转入了初等小学四年级学习。因为成绩特别优秀,由学校校长圈定免除全部学费。1913年,王尽美初等小学毕业,升入了距北杏村6公里的枳沟镇高等小学堂。王尽美凭其出众的表现,担任大学长,是该校唯一的一位免费生。在校读书时,王尽美深受当时学校新派人物的影响,阅读了大量的流行书刊,确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1915年高等小学毕业后,王尽美再一次失学回家务农,祖母、母亲为他娶了比他大一岁的李姓女子为妻,但空余时间王尽美仍通过阅读报刊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年4月,王尽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进步团体励新学会,主编《励新》半月刊。1920年与邓恩铭、鲁伯峻等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山东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书记,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是中国共产党一、二、四大代表。1922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组织罢工运动,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成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山东省委书记。1925年6月,因积劳成疾,染上肺病回家乡休养。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医院病逝。 一大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山东省委书记等职。他发展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为党做了大量工作。1922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积极组织罢工运动,担任过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1925年8月,因长期积劳成疾在青岛逝世,时年27岁。作者:沈嘉禄,原题:《王尽美:未尽的才情——记最早辞世的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50年代,毛泽东去青岛视察工作,在跟山东省的党政负责人回忆起中共一大代表时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前不久不少报纸刊登了一条有关《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的新闻,还配发了《宣言》的封面,匆促间,书名错印为《共党产宣言》,这也说明刚刚摆脱旧帝制的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思想的陌生与疏隔,但事实证明这又丝毫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传播。记者曾经前往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采访,在山东省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刘集村党支部旧址,看到了这本单薄而影响巨大的马列经典名著。它是用较淡的红色油墨印刷的,马克思的肖像已经模糊不清。广饶县博物馆馆长尹秀民告诉记者,这本于1920年出版的、中国最早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发行量仅为1000册,如今已是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尹秀民馆长告诉记者,1925年早春,中共济南地方执委会刘集支部借农民学校成立,几天后适逢春节,女党员刘雨辉回到老家刘集村,怀里揣着一本红封面的《共产党宣言》。在农民夜校里,她指着封面对大家说:“他叫马格斯(陈望道中译本首次翻译时的译名),德国人,他跟一个叫安格尔斯(即恩格斯)的人一起写了这本书,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一学他们的书,他们会让我们明白革命的目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很可能就是王尽美交给她的。王尽美在山东开展党建工作,并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尹馆长说。沉浮谁主问苍茫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4日,王尽美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一个佃农的家庭。这个典型的中国乡村坐落在诸城、莒县、日照三县交界处,银带般的潍河,蜿蜒起伏的沂山山脉,一望无际的昌潍平原,在落日余辉下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美丽的图画。在鲁东南这片土地上,大北杏村不算小了,有三百多户人家,还有地主十多户,王家男丁不多,到王尽美这代,还是两代单传。王尽美的父亲死得早,他是遗腹子,那时农民自然没能力拍照,所以王尽美成大后连父亲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当家人死得早,家里的经济条件当然不会好,连饭都吃不饱。王尽美小时候给地主家放过羊,后来地主看他聪明伶俐,就让他陪自己的儿子读书,这样,王尽美就意外地获得了读书识字的机会。私塾先生见他眉清目秀、聪颖好学,还为他起名瑞俊,字灼斋,那是很有中国古风的名字。但这种“陪太子读书”的日子没过久,地主家两个儿子先后得暴病而亡,很迷信的地主就认为王尽美是克星,将他逐出校门。但是此时的王尽美已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初步形成了远大的志向。回家后,他一直向往读书的日子,牛角挂书的情景想必也不是没有。母亲看他痴迷读书,就让他进了学费低廉的村塾。辛亥革命的影响波及到山东后,村塾被废除,成立了新式初等小学,王尽美因为成绩优秀,由校长破例决定免除学费继续学习。两三年后,王尽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枳沟镇高等小学,又因为成绩优秀而成了唯一一名享受学杂费全免的学生。在镇高小读书时,他结识了传播民主思想的王新甫先生。课堂上,先生慷慨激昂地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铁路风潮、武昌起义等故事,也介绍《革命军》、《天演论》、《民报》等进步书刊。这些重大事件与进步思想触动了王尽美的心。1915年,王尽美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由母亲作主结了婚。但成家后的他并没急于按照母亲的愿望留在家乡生儿育女,在1918年春天,时年20岁的王尽美毅然挣脱了家庭的羁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位于济南的一所官费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收学杂费和食宿费,很受贫家子弟的欢迎。在那里,王尽美的世界由此打开了另一扇敞亮的窗户。春末夏初的一个早晨,王尽美背起简单的行装,依依不舍地告别饱经风霜的祖母、母亲和刚刚结婚不久的妻子,意气风发地奔赴济南。临行之前,他登上村前的南岭,俯瞰家乡的大好河山,赋诗一首,以抒胸臆:“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在“五四”运动中脱颖而出王尽美入校后不久就显示出了超人的组织活动能力。极佳的口才、横溢的文采以及事必躬亲的责任心,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但真正使他走上前台的则是1919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青岛主权的归属问题,山东省不可避免地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山东人民更是怀有对殖民统治的切肤之痛。王尽美被同学们推选为省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积极联络学生建立爱国反日组织,带领同学参加集会、游行,开展宣传活动。在他和石愚山、朱孟武等的倡导下,1919年5月7日晚,一师联合济南共21所学校学生代表70余人在省议会开会,正式成立全省学生联合会。并议定学联的目的与要求为:惩办卖国贼;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拒签巴黎和约,无条件收回青岛和胶济铁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争取学生有游行示威和讲演的自由。王尽美被推选为学联负责人之一。山东学生联合会是继北京学联之后成立较早的学生爱国组织,标志着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斗争进入高潮。省学联成立后,与各地学生爱国运动遥相呼应,迅速投入斗争。5月10日,省学联组织驻济各校学生数千人冒雨参加反日救国会,然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5月23日,省学联发表了由王尽美等起草的《罢课宣言》,济南全市中等以上21所学校学生举行总罢课。随后,王尽美等又联合省商会,组织了济南全城大罢市,济南顿时变成一座“死城”。省学联还组织学生到城关、商埠和市郊商店稽查日货,王尽美还带领同学们砸了刊有卖国言论的《昌言报》报馆,惩罚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汉奸文人。抵制日货运动迅速在山东全省展开,很多经营日货的商店因此关门歇业,日本国内股市狂泻。山东学生联合会的不断壮大,引起了当局的恐慌,山东省警察厅着手解散学生联合会。但省学联的斗争并未停滞,据当地报纸称:“学生等有硬行闯出者,在街演说,并散布传单……”为此,当局不得不由“省议会、教育会约来美国杜威博士讲演”,让学生“分期轮班听讲”,“一俟讲毕,即放阳历年假,庶不至再有罢课情事”。这年夏天学校放假,王尽美回到家乡,来不及跟久别的亲人嘘寒问暖,就一刻不停地跑到诸城城里,到各个学校串联同学,又到枳沟镇母校进行演讲宣传。在母校,他遇到年仅13岁的小师弟王为铭,热情洋溢向他介绍“五四”运动的发生经过,谈论国家大事,鼓励他参加革命活动。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共“一大”1920年初,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尽美正好代表山东学生去北大联系事宜,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在北大红楼拜访了神往已久的李大钊。两人相谈甚欢,王尽美当即提出加入研究会的愿望,李大钊非常高兴,当场让他填表,于是王尽美就成了该研究会的第一批外埠会员之一,得到了刚刚出版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与李大钊的会面,是王尽美人生道路上一个重大转折,意味着他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王尽美更频繁地来往于北京与济南之间,刻苦攻读所能找到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1920年秋,王尽美与邓恩铭等发起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积极研究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接着又在济南贡院墙根街的教育会里创办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五十多人。此间,王尽美的思想也产生了飞跃性进展,逐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积极领导开展工人、学生、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等各项活动的同时,王尽美还与邓恩铭一起组织劳动周刊社,编辑出版《济南劳动周刊》,进行旨在“提高劳动者地位”、“改善劳动者生活”的鼓动宣传,为革命进行思想准备。1921年初,王尽美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活动的过程中,考察和团结了一批信仰坚定、愿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同志,形成研究会的中坚和核心。在此基础上,经北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帮助,1921年初他发起组织成立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并积极开展秘密的宣传组织活动。同年7月,他和邓恩铭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只有8名成员)代表的名义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召开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王尽美任支部书记。此后,他以大部分精力投入发展和建设党的地方组织工作。1921年冬天,王尽美在学校壁报栏内发表了一篇题为《饭碗问题》的讽刺文章,触怒了校方,被开除学籍,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那年他才23岁。从进步学生到职业革命家走出校门后,王尽美闯入一个更大的世界,从工厂、商会至铁路,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一袭长布衫,足蹬黑面布鞋,以平民的身份出现在联络点,受到民众的信任与拥戴。建党初期,党的活动经费少,王尽美尤其节约,从来不多花一分钱,住旅馆也是住最便宜的,风尘仆仆的奔波途中,除了长途必须坐火车,大多数是步行。1922年1月,王尽美与邓恩铭、王象午、王复元、王乐平等作为山东的共产党、国民党及产业工人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王尽美与其他代表一起在苏联参观学习半年,收获良多。同年6月王尽美回国,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任支部主任。时值军阀政府警察厅通令征收理发业“卫生执照”捐,他便组织发动理发工人大罢工,迫使反动当局答应免去“卫生执照”捐、全部释放被捕工人、允许自由组织工会等三项条件。罢工的胜利,使广大工人受到很大鼓舞,为济南开展工人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这年7月,王尽美还到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向大会汇报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列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指示。会后,王尽美留在中央,专做职工运动工作,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处的负责人之一,参与了制订《中国劳动法大纲》的工作。此间,为了提高工人的理论水平,王尽美还创办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机关刊物《山东劳动周刊》。王尽美任主编,同时他还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并入北方分部后,他就担任北方分部副主任兼秘书。同年8月,王尽美奉派赴山海关领导山海关、秦皇岛工人大罢工,并为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成员。在他领导下,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于10月3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历经9天,终于取得胜利,争得工人俱乐部的合法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京奉铁路全线各地的罢工斗争。继之王尽美又参加领导了秦皇岛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罢工斗争。1922年11月,领导建立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小组。11月,王尽美在山海关领导建立党组织,在工人中发展党员。他还对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工会组织进行了整顿,以俱乐部的形式把数万名工人组织起来。1923年1月,王尽美任京奉铁路总工会秘书。一个月后被严密监视他行为言论的反动当局逮捕,后经工人兄弟营救获释。出狱后王尽美马上回到济南,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山东党组织的全面工作。是年秋,他曾一度复往北京,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参与营救“二七”大罢工中被捕的同志。1923年10月,王尽美根据党的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任职,积极帮助国民党在山东建立基层组织,同时吸收国民党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共产党。12月,他又代表中共济南地委去北京听取李大钊的报告,归途中在天津饭店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并被孙委以国民会议宣传员特派员,在山东进行宣传和筹备召开国民会议的工作。毛泽东说:王尽美是个好同志由于长年忘我工作和艰苦的生活,王尽美面容憔悴,经常咯血,并且越来越严重了,经医院检查后发现已经患上了肺结核病。但他置个人生命于度外,仍不辞辛劳地奔走于胶济铁路沿线,在青岛、淄博、益都等地开展国民会议运动,团结各阶层人士,成立国民会议促进会,为实现党的主张而忘我工作。1925年1月,王尽美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他意识到革命形势的紧迫,马上回到山东。春节前夕,在济南与反动的基督教徒连续进行3天大辩论,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住进医院治疗。但此时正值国民会议促成会和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之际,王尽美心急如焚,未等病情有所好转就急于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广泛联系群众,到处开会演讲。在他的艰苦努力下,迅速成立了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接着他又与邓恩铭等领导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迫使路局和厂方答应了工人复工的基本条件。3月,王尽美与王哲一起去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葬礼。4月王尽美又去青岛,与邓恩铭一起领导青岛纱厂工人第一次联合大罢工,迫使日本资本家签署了9项复工条件。此时,他的病情继续恶化,到了6月,又逢肺病复发,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回莒县休养,但此时他仍然惦记着战友与工人兄弟,并努力学习革命理论著作。一个月后,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有趋于严重的迹象,于是组织上安排他到青岛医院治疗。德国医生医术高明,但也无法与暴戾的死神抗争。临终前几天,饱受病魔折磨的王尽美预感生命即将终止,便委托中共青岛市委负责同志笔录了口授遗嘱:“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为党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吃力地讲完最后一个字,冷汗已经湿透薄薄的衣衫。8月19日,齐鲁大地的一代英豪,中共创始人之一王尽美永远闭上了明亮而睿智的眼睛,时年27岁。照王尽美的山东老乡孔老夫子的说法,他还未到而立之年,但王尽美以中共创始人的高大形象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王尽美逝世后,青岛党组织及在青工作的战友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党组织负责人宣读了他的临终遗嘱。嗣后,派人把他的灵柩送回大北杏村安葬在村东南的枣行墓地。1959年,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将王尽美遗骨迁到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1971年中共诸城县委在大北杏村前的乔有山上修建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王尽美同志的故居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9月,新中国政协会议召开之际,毛泽东接见山东代表时曾无限感慨道:“王尽美耳朵大,细高挑儿,说话沉着大方,大伙都亲切地称他"王大耳’。”50年代,毛泽东在青岛视察工作时,还对山东省的党政负责人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1961年夏天,董必武在去武汉视察途中,怀念起同为中共一大代表的王尽美同志,在列车上挥笔写了一首《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在董老的感情深处,王尽美似乎还在人间,还在与他一起生活、工作。多才多艺的英杰,根深叶茂的后辈王尽美少年时发奋学习,成年后擅长赋诗填词,俨然一位蜚声革命界的“诗人”。除了离家前一挥而成的那首诗之外,一生中还留下不少壮丽的诗篇。比如参加一大后,他就作了《肇在造化——赠友人》一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抒发了自己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尽善尽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激情,他的本名“王瑞俊”也由此而改成“王尽美”。还有一次在省立一中与伙房里一位姓王的老工人攀谈后,就在老王的折扇上写下一首诗:“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在王尽美的影响下,这位识字不多的老王后来到博山煤矿当了工人,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王尽美创办了《山东劳动周刊》,也常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诗作,其中有一首:“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工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除了写诗,王尽美还对音乐很有天赋,擅长乐器演奏,吹拉弹唱,作歌谱曲,似乎无所不能,这门“手艺”为他宣传革命理论提供了方便。1922年1月,王尽美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在各国代表团举行的联欢晚会上,他就用中国的古老乐器三弦,弹奏了民族乐曲《梅花三弄》。后来他与友人到莫斯科公园游玩,休息时吹起了竹笛,东方情调的优美旋律吸引了众多游人,大家随着他的笛声跳起舞来。在组织学生或工人革命运动时,王尽美也编写歌曲,有一次他写了一首很长的曲子《长江歌》,歌词中有“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同胞愤怒声。……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等句子,极大地鼓励了民众的反帝反封建斗志。王尽美还很注意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革命道理,比如他为工人创作的歌谣就琅琅上口,便于传唱:“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为农民兄弟编写的歌谣是:“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贫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王尽美对马列主义研究也相当精深,除了主编各时期的进步杂志如《励新》、《山东劳动周刊》、《晨钟报》、《现代青年》、《十日》等,还在革命实践中撰写了不少很有学术价值的雄文,比如从1920年10月到1921年1月,他先后在《泺源新刊》和《励新》半月刊上发表了《乡村教育大半如此》、《山东的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等三篇论文,对旧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王尽美为革命呕心沥血,英年早逝,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他的妻子也追随他而去了。他们留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乃征,小儿子叫王杰。由于王尽美长期在外工作,难得抽空写封信回家报个平安,久而久之,一封家书成了全家的喜庆大事,小儿子王杰因此得了个“来信”的小名。王尽美去世时,两个儿子分别为6岁和3岁,党组织将王尽美的灵柩运回家乡时,王杰还与哥哥一起拉着母亲的衣角前去迎灵,落英缤纷的伤感情景,他在八十多年后还依稀记得大概。建国后,党中央和毛主席一直关心王尽美的家属,指示山东省委将王尽美的母亲接到济南生活,派专人照顾。王尽美留存人间的唯一一张肖像照就是王母冒着生命危险藏在自家小屋墙洞里的,建国后重见天日,由中央档案馆收藏,是极其珍贵的文物。1953年,王尽美的母亲去世,享年73岁。王尽美的大儿子王乃征1937年入党,在老家组建过抗日游击队,解放战争时调往东北辽东军区工作,后留在东北。1966年初任吉林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83年离休,2020年在沈阳以90高龄去世。王杰也很早参加了地下党,做过当地的区委书记,建国后作为南下干部到浙江,先后担任义乌县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等职。后来又到了上海,离休前为上海市交通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今年已有89岁高龄,现在上海华东医院治病休养。王尽美的第三代有7人,第四代更是根深叶茂,人丁兴旺,分别从事着教育、科研、边防、医卫、运输等行业,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着王尽美这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未竟的伟大而光荣的使命。李汉俊(1890~1927) 李汉俊原名书诗,又名人杰,湖北潜江人。中共一大后不久,由于对陈独秀、张国焘不满,并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自动退党。党的四大将他开除出党。   李汉俊脱党后,积极投入国民革命,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就在张太雷血染羊城之后的第五天1927年12月17日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逮捕,杀害于武汉。同时被枪决的还有詹大悲。当天下午五时,李汉俊在汉口日租界家正与詹大悲下象棋,危浩生在一旁观看。突然,几个便衣密探在日本巡捕的陪同下,出现在李汉俊面前。李汉俊的续弦之妻陈静珠正怀孕,见状声泪俱下。李汉俊自知在劫难逃,尽力安慰着妻子。密探押着李汉俊、詹大悲和危浩生走了。陈静珠赶紧叫了一辆黄包车去找到嫂嫂,向嫂嫂薛文淑哭诉。薛文淑急忙去找到李书城,急告李汉俊被捕的消息。李书城也是为了躲避密探,住在一个旅馆里。他一听弟弟被捕非常着急:“你先回去,我马上就来!”正是祸不单行,李书城未能救出弟弟,自己也被捕了!李汉俊和詹大悲被捕后,先是押往武汉卫戌司令部,迅即押往汉口特别公安局。未经审讯,立即押往刑场,执行枪决。李书城究竟是同盟会元老,在狱中被关押了一百多天,经冯玉祥、程潜等出面营救,才被释放。中共“一大”之后,当陈独秀回沪主持中共中央局工作,李汉俊又与陈独秀产生明显的分歧。这样,他在1922年离开上海回到武汉。不久,他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时,陈独秀曾致电请他参加“二大”,但是他托人将意见书从河南带至大会,自己却始终没有到会。随后便和陈望道等退出中共。党组织曾做过他的工作,根据马林建议,中共的“三大”在他没有出席的情况下,仍选他为五名候补委员之一。1924年,监于他自动脱党,中共中央便正式将他除名。他的退党与陈独秀的专横和张国焘的打击有关系。李汉俊脱离中共后,曾在武汉大学教书,又任汉口市政府督办公署总工程师,北洋军阀政府外交部秘书。在北伐军占领武汉之后,李汉俊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委员、湖北首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青年部部长。然而,国民党右翼仍不放过他。桂系军阀、武汉卫戌司令胡宗铎下令缉拿李氏兄弟。从而使李汉俊和詹大悲死在桂系军阀手中。解放后,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给李汉俊家属颁发烈士证书,写着:“李汉俊同志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证书由毛泽东签发。李汉俊牺牲20天后,妻子陈静珠生下一个女孩。李汉俊的前妻陈氏于1920年病故,生有一儿一女。到21世纪初,李汉俊的后代四代人中共有共产党员5人。,原名书诗,又名人杰,湖北潜江人。1902年,只有12岁的李汉俊在哥哥李书城的好友吴禄贞的资助下,去了日本。他先进了一所法国教会学校读书,1915年7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学科,成为清政府的官费生。但在大学读书期间,李汉俊的学习成绩一直较差。1918年7月毕业时,三年内各科的平均成绩分别是69.8分、69.1分、67.8分,毕业论文也只有65分。1918年回国,在上海从事翻译和撰述,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汉俊与陈独秀一起,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创办《劳动界》周刊。中共一大后,李汉俊于1922年接受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代理校长张继煦的聘请,担任该校社会学教授,还担任该校历史社会学系主任,自动脱离党组织,后被开除党籍。当时李汉俊在职业上有多种选择:一是留在北京政府的外交部里任职,月薪120元;二是在上海大学任社会系主任,月薪150元,每授课12小时再增加50元;而武昌高师的月薪不到100元,到后来月薪降到48元,但李汉俊却选择了收入最少的武昌高师,这不能不说他与武昌高师有着某种特殊的缘分。在武昌高师,李汉俊为学生讲授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科目。李汉俊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位把唯物史观列为高校教学科目的教授,他的《唯物史观讲义初稿》(甲、乙)两册原本现保存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内。直到遇难,李汉俊始终是以教师为职业的。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人之一,一大的筹备者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家,董必武称之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老师”。1922年李汉俊因与陈独秀、张国焘存有意见分歧,离开了中共中央。1925年彻底脱离中国共产党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省党部青年部长。1927年12月在武汉被桂系军阀杀害。1952年,毛泽东为其家属签署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证”,上面写着:“李汉俊同志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李达(1890~1966) 李达(文李达),号鹤鸣,湖南零陵(今永州)人。1921年2月代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主持筹备中共一大工作。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宣传局主任,主持创办中共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   李达在中共“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但他声言不再担任中共中央宣传主任。他与陈独秀不和。然而,他与毛泽东甚为默契。中共“二大”前夕,他应毛泽东之邀,到湖南自修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二大”之后,他和妻子王会悟带着出生不久的女儿回到湖南,与毛泽东一家一起住在清水塘。李达担任了湖南自修大学校长。1923年因与陈独秀商谈国共合作问题发生争执,李达正式脱离了中国共产党。其原因他自己说在于:一、当时党内的人多注重实际,不注重研究。而他却是只注重研究而不注重实际的人;二、对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想不通,他不愿意做国民党党员;三、不堪忍受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1927年9月3日,汉口《国民日报》曾刊载湖南李达声明“鄙人脱离共产党已有四年”。李达是学者型人物。他脱离中共之后,在湖南大学当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926年6月,他的哲学专著《现代社会学》出版。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应邓演达之邀,李达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1927年3月,李达受毛泽东之聘,在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武昌、上海、北京、湖南、广西等地大学任教,仍教唯物主义哲学。1930年夏,李达在上海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他在著书、教书中,度过那漫长、孤寂、艰辛的岁月。1948年初,李达忽地收到中共华南局转交的一封毛泽东的信,使他欢呼雀跃。信是用暗语写成的:“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来参与经营。”这“本公司”显然是中共的代称。李达于1949年4月16日离开长沙,经香港坐船北上到达天津,在5月14日到达北平。毛泽东派人在车站迎候他的光临。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5月18日,毛泽东在香山家中与李达长谈。他仍称李达为“鹤鸣兄”。经刘少奇介绍,毛泽东、李维汉、张庆学等人作为历史证明人,李达于1949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李达仍希望从事教育工作。他先是被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后来调往武汉大学任校长。李达写出了《〈实践论〉解说》和《〈矛盾论〉解说》两书,宣传毛泽东思想。“文革”中由于康生说:“现在清楚了,李达开除了党籍,他是叛徒,对毛主席是刻骨仇恨的,他们有那么一帮......”。林彪也点了李达的名。1966年8月,火炉般的武汉,一位名叫“李三”的老人在遭到十几万人大会的“声讨”、“批斗”之后,血压降到90/50,高烧持续不退,大小便失禁,终于在1966年8月24日走到人生的终点,终年七十六岁。这位“李三”便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1980年,中共为李达平反昭雪。,字永锡,湖南永州人。1909年中学毕业,同年秋考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读书,并立志教育救国。1912年秋,京师优级师范学校暂时停办,李达只得回到湖南,先在一所中学任教谋生,后来先后在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湖南优级师范读书。1913年,李达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赴日本留学。留学的第一年,李达在日本集中精力学习日语、英语、德语,因用功过度,身患肺病,1914年回国养病。在养病的3年中,李达与人合伙开了家药店,做了3年的药商。1917年,李达再次赴日,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后改称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理科。日本第一高等学校是日本最好的学校,也是日本5所国立学校之一。当时中国政府规定:凡是考进5所日本国立学校的中国学生,都算官费生,按规定李达成了官费生。1920年8月,李达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7月,李达参加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后来,因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此后,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930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学教授。1949年12月,重新加入共产党。同月,被毛泽东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成为由中央政府最早任命的大学校长之一。1952年11月,李达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直至去世。可见,李达的一生是以教师为职业的。 一大中央三人局成员,宣传主任。一大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并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受到张国焘的排挤,未能选进中央,从此淡泊明志,渐渐与党疏远。同年11月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1923年酝酿国共合作时,李达反对国共党内合作,主张党外合作,与陈独秀意见不合,又不满张国焘的行径,遂于1924年9月脱党。之后他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成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7年出版的《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49年,李达参加并策动了湖南和平起义。建国后,由刘少奇介绍,毛泽东、李维汉等人证明,李达重新入党。历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会会长。1966年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在武汉去世。周佛海(1897~1948)周佛海湖南沅陵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毕业。          周佛海在中共“一大”后,仍羁留在上海。热恋中的他,与杨淑慧定于当年阴历8月16日订婚。不料,订婚前夕,上海《时事新报》捅出消息,说“周某人行为不检,家有发妻,此次又将骗娶某女学生。”看了报纸,杨淑慧的父亲不胜震怒,把杨淑慧关在家中,不许她再与周佛海见面。杨淑慧从窗口跳出,逃至渔阳里二号,找到寄居在那里的周佛海。于是,周佛海带着杨淑慧私奔日本,在鹿儿岛同居,生下儿子周幼海。周佛海由于他是中共党员,一回到日本,立即受到日本警方的注意。1924年5月,周佛海受戴季陶之邀,从日本来到广州,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同时又兼任广东大学教授。当年,戴季陶和周佛海一起出进渔阳里,高谈阔论共产主义,如今他成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周佛海在国民党政府里当了官,他认为在国民党里的仕途通达,远远胜过共产党。于是,在1924年9月,周佛海提出脱离中共。当时中共广州区执委的负责人周恩来亲自劝说周佛海,亦无效果。周佛海写了一信,声言脱离中共。中共中央同意了他的脱党要求。周佛海脱离中共后,追随戴季陶,从1925年下半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反共文章,公开表明他与中共决裂。1927年周佛海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1931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副主任。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后,周佛海又日渐与汪精卫接近。1938年12月,周佛海随同汪精卫一起叛离重庆。以后,在汪伪政权中成为第三把手。在汪精卫死后,周佛海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上海市市长。1940年,周佛海有一次在向青年学生发表学说时,他说:“我因为和毛泽东同乡,所以二人同住在一个私立女学校的楼上。一连开了六天会,最后一天,为法国巡捕所包围,几乎全部都被捉去。第二天,我们便都到了嘉兴,雇了一只船,开到南湖中间,开最后一次会。结果推举陈独秀为委员长,我为副委员长(实际是:陈独秀未到任前,由他代理。)。张国焘为组织部长,李达为宣传部长。中国共产党,便这样的在一只小船中,正式成立了。现在回顾起来,真和做梦一样。当时万万想不到我们几个年青的学生,会闹出这样的大乱。二十年来,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烧了多少村庄,破坏多少城市,损伤国家多少元气,都是我们几个青年学生,种下的祸根。我现在想起来,真对不住国家,对不住人民。国家弄到现在这样危险恶劣的情形,我们不能单责军阀和官僚,当时在嘉兴南湖的小船中的几个青年,也要负很大的责任的。”周佛在政治舞台上真是“演技”高超:从中共发起人转为反共猛士。周佛海又精于政治投机。1944年,眼看着日本大势已去,汪伪政权危在旦夕,他暗中又与蒋介石眉来眼去,表示愿为重庆方面“效劳”。因此,1945年8月16日,在南京伪国民政府宣布解散的当天晚上,周佛海挂出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的牌子,声言效忠蒋介石,气得他的“老朋友”陈公博骂他“卖友求荣”!8月20日,周佛海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队司令。大汉奸摇身一变,变成国民党大员。不过,他才当了一个月的“总司令”,在全国强烈的舆论谴责下,不得不由戴笠出面,把他软禁于重庆,后又移交南京监狱。1946年11月7日,国民党高等法院判处周佛海死刑。他不服,请律师辩护,声称他当年为重庆方面做了大量“地下工作”。如此这般,一幕闹剧演至翌年3月26日,蒋介石发布《准将周佛海之死刑减为无期徒刑》。周佛海终于保住了脑袋。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心脏病发作,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终年五十一岁。,湖南沅陵人。周佛海的父亲是举人出身,曾经在曾国藩手下做幕僚。周佛海出生不久,其父病故,家境败落。起初,周佛海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沅陵县高等小学堂。1917年,家境十分贫寒的周佛海在好友和学校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周佛海面对600名报考者只录取50人的困难,考进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成了官费生。他与李达同时考进了同期的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这也算是历史的一种巧合。周佛海于1923年毕业,应邀出任广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并任广东大学教授。1924年秋,周佛海脱党。脱党后,周佛海走上了反共的道路,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干将和蒋介石的心腹。抗战期间,周佛海投靠汪精卫成为大汉奸。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终年51岁。周佛海是留学日本的海外代表,一大后,他奉党的指示,参加和领导上海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工作。周佛海有着强烈的个人欲望和政治野心,1923年在他毕业回国苦于找不到工作之即,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戴季陶邀请他去当秘书。1924年冬周佛海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31年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战爆发后组织“低调俱乐部”,鼓吹“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投降主义言论。1938年随汪精卫投敌,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代行政院长之职,汪精卫死后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行,判处周佛海死刑,后“减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因心脏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狱中。在国内获得大学学历的4人中,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有3人陈公博(1892~1946) 陈公博广东南海县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身受社会潮流的骚动,思想相当活跃。后来在陈独秀引导下参加了中共,做了广州党支部的负责人。   1921年7月,陈公博在出席中共“一大”之后,回到广州。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炮轰孙中山总统府,陈公博还写文章“拥陈反孙”,受到中共组织的批评。中共为了挽救陈公博,特派张太雷去广东,要求他立即去上海向党组织做出解释。陈公博不但断然拒绝,还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说:“今后独立行动,不受党的约束。”不久又在广州党的组织会上公开宣布:“我不再履行党的任务。”甚至扬言:“拟离党而另组织广东共产党。”鉴于陈公博分裂党组织,错误严重,而且不思改悔,影响恶劣,中共中央于1923年春决定将他开除出党。此后不久,他便前往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得到了汪精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1924年,他完成了那篇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他在论文中写了如下一段话:“一句话,远东古老的土地上现在充满了激进主义。如果在中国的压力不停止,那么大既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中国的新制度就要麻烦历史学家在世界历史上增加一页,来叙述苏维埃主义的进一步胜利。”陈公博加入过中共,他读过马克思主义的书,因此他说出了预见中国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话。但是,他又背叛了这一切,逆着他自己所说过的历史发展趋势而行。1925年4月,陈公博回国后,廖仲恺亲自介绍他加入国民党,并委任他为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劳工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为国民党改组派首领之一。北伐期间陈公博出任北伐军司令部政务局长,与蒋介石靠得很紧。但由于蒋介石拥兵自重,强行欲将国民政府迁往南昌,陈公博反复权衡,最终选择返回武汉,投入汪精卫的怀抱。1927年之后,他紧紧追随汪精卫反蒋、讨蒋,同时也公开分共、反共。蒋介石东山再起,抓住陈公博广州起义的口实,被南京政府以“勾结共产党,违反纲纪,在粤叛变”的罪名,当即饬令派军队“争途进剿,以清叛逆,而安闾阎”,陈公博只身逃往香港。1928年冬,陈公博邀集“粤方委员”顾孟余、王法勤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自己为负责人,公开打出改组国民党的旗号,与蒋介石对着干。蒋介石恼羞成怒,于1929年初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作出决定,永远开除违反本党纲纪的陈公博党籍。当汪精卫在1932年出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他出任实业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公博担任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1938年12月22日,陈公博赴越南河内与汪精卫见了面,并与周佛海、陶希圣等人发表了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糜(米为吕)声明的卖国《艳电》。1939年,汪精卫叛国投敌,陈公博与他狼狈为奸,担任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成立,陈公博担任立法院院长、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市长。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大汉奸。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逝世。离世前,他指定陈公博为继承人。陈公博成为伪国民政府代主席,成为汪精卫死后的头号汉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公博逃往日本,又被抓了回来。在苏州狱中,陈公博力图为自己的汉奸罪行辩解,写下了洋洋六万余言的自白书。1946年4月5日下午,陈公博在苏州受到公审。经过公审,4月12日,江苏高等法院宣判陈公博死刑,剥寻公权终身。已从日本回来的陈公博的妻子李励庄不服,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请复判状》。五月十四日,最高法院驳回李励庄上诉。6月3日,陈公博被枪决。陈公博在行刑前,执笔写信给蒋介石:“悬悬放不下的还是一个共产党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家前途,关系到党的前途,更关系到先生的前途。......”这个大汉奸临死前还不忘反共,他与蒋介石在反共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信未写完,他掷笔不写了。他对法警说:“请多帮忙,为我做得干净些。”枪声响了,陈公博结束了他的五十五个春秋的生涯。,广东广州人。他的父亲陈志美原是清军中的一名武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战功,被清廷封为广西提督。陈公博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6岁开始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还包括《金瓶梅》等禁书。9岁正式拜自命为“康梁传人”的梁雪涛为师,直至15岁,主要学习儒家传统的四书五经。1914年,陈公博考进广东法政专门学校读书。但他对于法律毫无兴趣,后于1917年夏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夏,陈公博从北大本科毕业回到了广州,在他的母校广东法政专门学校任教授。1922年脱党。11月,陈公博得到了汪精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由香港乘船去日本,随后去了美国。1924年,陈公博完成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硕士论文,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1944年汪死后,陈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送回国,1946年被处死。陈公博是一大代表中唯一没有开完全程会议的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家里召开时,受到法国巡捕搜查,陈公博在受到盘问盯梢后受到惊吓,当夜他所住的旅馆又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惊魂未定的陈公博便于第二天便溜之乎也,没有参加“南湖会议”。回到广州后便开始与中央作对,支持陈炯明叛乱,还在给陈独秀的信中声明:今后独立行动,不受党纪约束。之后又在广州党组织会议上明确宣布:不再履行党的义务。1923年陈公博被开除党籍,1925年他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执行委员会委员。抗战时期,陈公博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在汪伪政府任立法院长,汪精卫死后,他任代主席兼行政院长,成为第二号大汉奸。日本投降后出逃日本,在国民政府的要求下被引渡回国,于1946年6月被处决。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原名张特立,江西萍乡人。张国焘的先祖清初从广西迁至萍乡。虽然在萍乡是客籍,但张家人代代读书出仕,成为拥有良田千亩、名震一方的地主乡绅之家。1916年暑假,张国焘毕业于江西有名的心远中学,并考入了北京大学,被编入理工预科一年级第三班,后转入理学院。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1938年4月初投靠国民党,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79年冬,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 这个主持一大会议,并在一大进入中央三人局,出任组织主任的风光人物,最后却走到了另立中央与党为敌的境地。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四、五、六次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国共合作破裂后他是中共五人中央常委成员之一,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后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留在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1年回国后,被中央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会主席。1935年6月率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懋功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反对北上并擅自率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1937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会议,清算了他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并继续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38年4月他只身逃离陕甘宁边区投奔了国民党。4月18日中共中央开除他的党籍。1949年张国焘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1979年12月因病去世于多伦多。刘仁静(1902~1987),又名亦宇、敬云、养初,湖北应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学习,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一大会议上,他担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翻译。后来因为每天忙于革命工作而耽误了毕业考试,刘仁静没有获得北大的学历。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在该院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1929年4月回国,因参加托派组织活动,被开除出党。1935年被国民党逮捕。抗战前出狱,曾在国民党机关供职。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因车祸在北京去世。刘仁静1918年7月入北京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春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经邓中夏、罗章龙的介绍,刘仁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仁静(左五)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刘仁静被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推选为“一大”代表,和张国焘一起,出席了党的“一大”会议。是13位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年仅19岁。1922年和邓中夏创办并主编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同年9月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在上海任团中央书记,主编《政治生活》。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1929年8月回国后组织托派“十月社”。1929年因参加托派活动,被开除出党。刘仁静一生坎坷,晚年任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因车祸意外去世。刘仁静是一大中最年轻的代表,当时只有19岁,他也是最后一个离世的一大代表。一大后他和邓中夏一起创办并主编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之后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继又出席了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923年任团中央书记。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回国后组织托派“十月社”。1929年被开除出党。1948年他投靠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陶希圣,在其授意下发表包括《评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反共文章,成为国民党的御用枪手而向共产党开炮。解放后刘仁静重又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1987年8月因车祸在北京去世。中国形势的报告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五日——十二月五(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刘仁静同志们:我发言的时间有限,因此我虽然有许多话要说,却只能向你们大概叙述一下中国目前的形势。我首先要谈谈中国的政治形势,从今年五月到六月,中国有两个政府被推翻了。这两个政府被推翻对中国的革命运动至关重要。首先被推翻的是南方政府即孙中山的革命政府。这个政府是被他部下的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健康之路2013下载
  • 2、临江仙元好问
  • 3、蜗居txt
  • 4、画墨消方块
  • 5、x战警逆转未来高清
  • 6、搜狼
  • 7、纵横宇宙
  • 8、劳动模范发言稿
  • 9、圈套剧场版2
  • 10、大叔我爱你下载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