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张小明来源:新浪新闻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

B.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

C.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

D.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

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契合: “契”读作qiè 意思是“符合”

B. 皑皑白雪:“皑”读作ái 意思是“洁白”

C. 无限遐思:“遐”读作xiá 意思是“空闲”

D. 隽秀: “隽”读作juàn 意思是“清秀”

材料二

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是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逐渐形成的,颇具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树木,多数属于“春华秋实”型。这些树木春天开花,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浓浓的春意;秋天结果,身在院内便可得到桃李之利。夏季炎炎时还可以乘凉。

北京四合院院外的大门和倒座房处,常常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旧时以槐树、榆树为主。

槐树木质坚硬而有弹性,能够做船舶、车辆和器具,槐花、槐实和槐树的根皮都是药物,花还可做黄色染料。槐树的种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周代朝廷在外朝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来便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住。北京四合院继承了这种传统,明、清时期民宅中广泛种植槐树,以表达____。

榆树树龄长,木材纹理直,有多种用途。它翅果的形状很像古代的铜钱,故称榆钱,与“余钱”谐音,寓意富足。旧时北京人经常将其做成“榆钱糊饼”等食物,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食物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海棠多栽种在正房前,或在正堂的东、西次间前对称种植。《诗经·小雅》中的《常棣》篇是歌咏兄弟亲情的,“常棣”也作“棠棣”,四合院种植海棠,便有了兄弟和睦的寓意。海棠花花姿潇洒,艳而不俗;海棠果粉粉红红,酸甜可口。至今,北京的很多四合院内还种有海棠。西城区李大钊的旧居内植有海棠,后海北沿宋庆龄故居内的西府海棠,已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周恩来总理生前也非常喜爱海棠。

紫藤是北京四合院的又一种特色绿化植物。李白曾在《紫藤树》中赞美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历史上生活在北京的文人也爱紫藤。紫藤大多种植在里院书房前。春季,紫花似蝶,赏花闻香;夏日,棚下乘凉,心旷神怡。海柏胡同的朱彝尊故居内原有两株紫藤垂窗,故书房名为“紫藤书屋”。鲁迅先生在北京的居所,因院内有一棵古藤,所以小院名为“藤花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对传统四合院的绿化认识不够,人们在新建和翻修四合院时抛弃了传统,甚至将旧有的绿化植物拔除而别栽新种。这种文化的断链令人惋惜和遗憾。

(取材于李卫伟《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绿化和私家园林》)

3.下列填人材料二横线处的语句,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礼制的坚守

B.对后代的希冀和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C.对权位的宣示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D.对权贵的不屑和对平等生活的追求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北京四合院树木绿化特色的一项是(2分)

A.多数属于春华秋实类 B.都是高大的落叶型乔木

C.种植位置与树种相关 D.兼有实用性和文化内涵

5.材料二中关于紫藤带给人们的感受,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绿蔓裱阴紫袖低,客来留坐小堂西。(许浑《紫藤》)

B.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陆游《自上灶过陶山》)

C.紫藤附暖应生地,苍柏凌空欲到天。(赵师秀《题方兴化茔舍》)

D.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老舍《赠北京晋阳饭庄》)

材料三

现代科学诞生在欧洲而未诞生在中国,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科学传统也失去了其未来的意义。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保存着"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好于道”则“进于技”,道是客观规律,技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道高于技。他并不把传统中国科学视为近代科学的一个失败的原型。

《庄子·天地》一篇中写道:“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中国传统科学的学科是各自独立的,天文学家在朝廷里计算历法,医生在社会上为人治病,道士在山中炼丹,并不感到有必要彼此发生技术上的联系。但是各个学科都有大体一致的宇宙观。《易经·系辞》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战国楚人甘德的《天文星占》和魏人石申《天文》合称《甘石星经》,作为世界最早的天文着作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测定了其中121颗恒星的方位,描述了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约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划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包括了现在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数学成就并确立了中国数学的发展范式,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的数学观、形数结合的数学理论体系和逻辑与直观结合的数学推理方法。后世中国数学着作多宗《九章算术》体例,成为汉代以降2000年之久数学之研究和创造的源泉。《九章算术》中有关分数、比例和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早印度800年和早欧洲千余年,它与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相媲美而东西辉映。东汉张衡着《灵宪》并制浑天仪,阐述宇宙如何从混沌的元气演化出浑天结构的物理过程,其中包括天地的生成、天地的结构以及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等诸多问题。它把中国古代天文学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一直指引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在世界天文学史上《灵宪》亦属不朽之作,它所代表的思想传统与同一历史时期托勒密的《至大论》所代表的西方古代宇宙结构亘古不变的思想传统大异其趣,却与现代宇宙演化学说的精神契合相通。

一个民族的国际地位决定于它对于人类事务所做出的贡献。中华民族曾经在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为人类做出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而在创造和发展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则贡献甚少。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在于为文明的进步做贡献,并克服当代世界所面临的文明危机。

(取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

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易经》与《诗》《书》《礼》《乐》《春秋》都是儒家经典着作。

B.“天人合一”指人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C.庄子,名周,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

D.张衡博学多才,在天文、地理、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

7.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现代科学没有诞生于中国,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是一种失败的原型。

B.虽然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整体的科学形象,但各学科的思想基础基本一致。

C.《灵宪》一书所代表的宇宙观与西方古代宇宙观不谋而合,交相辉映。

D.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科技发明与贡献将保证我们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试说明中国未来回到科学制高点的条件。(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或云乃天章阁待制杜杞也。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元未曾发封。”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主判官方进呈,上忽问:“此人名‘次公’者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议官,从官长上殿,乃越次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盖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上颔之。异日复进谳,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官对:“任满,已出外官。”上遽指挥中书与在京差遣,除三司检法官,俄擢三司判官,庆历中,遂入相。

(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上:指宋仁宗。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刁绎亦不谕其由 谕:告诉,告知

B.明年除馆阁校勘 除:任命授职

C.乃越次对日等次职位 次:等次,职位

D.上颔之 颔:点头,指同意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令可知 其孰能讥之乎

B.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甚器重者方召一饭

C.或云乃天章阁待制杜杞也 今乃不读其诗

D.乃往见文肃而问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为之延誉

于是为他传扬声誉

B.简重少所许可

简静持重,(对人)少有称许、肯定

C.诗中得无激触否

诗中恐怕没有什么地方激发、触动他吧

D.盖以“霸”次“王”也

大概是因为把严苛的执法放在宽仁的王道之后了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②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

13.根据文意概括回答蒋堂和宋仁宗是如何察人的。(4分)

1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盛文肃对夏有章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并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看法。(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5-18题。

离亭燕

张昪【1】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2】。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1】张昪(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2】低亚:低垂。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先对金陵景物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疏朗清丽的山水之美。

B.水草丛中隐现的茅舍展现了世俗的生活,为下阕诗人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C.客帆高挂,酒旗低垂,云烟弥漫,作者伤秋悲老的寂寞与孤独溢于言表。

D.“六朝兴废”“渔樵闲话”两句,作者发思古之幽情,透露出内心的隐忧。

16.本词结尾“寒日无言西下”一句,以引人遐想的画面作结。下列各诗的结尾方式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张昪《离亭燕》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借秋景抒情,二者描绘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同是描写秋景,张昪描绘的是秋日黄昏,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则着力描写月夜秋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可谓各尽其妙。

②同是写金陵风物,杜牧的《泊秦淮》则着意于讽刺,其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同为怀古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长于用典,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又如“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3题。

长毋相忘

①我有一个学生,她先到澳洲,后到英国,如今暂时栖泊在加拿大。飘泊的成果是英语说得像流水一样畅快,举止温柔舒曼,很有些欧美气味。可是这些年,总是会在假日里到唐人街去买些字帖、笔墨。她的才华并不在把笔挥毫上,她只是喜欢字帖里古典的气息。

②我想起秦汉瓦当、竹简上让人心跳不已的四个字——“长毋相忘”。这是怎样的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啊!

③有时我总是想,一个人的信念被遏止,譬如不让我纵笔泼墨,沉醉于这千年的回声里,日子将是何等昏暗。有时候出长差,宾馆舒适的环境只能看看电视,我明显地感到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这使我生出几许恐慌来。可以消遣的娱乐场所无处不在,却从来没有一处摆上文房四宝,让这些痴迷于翰墨的游子放牧心灵。于是时间一长,心绪就纷乱,惶惶然急着赶回,步入书斋,倒上一缸子墨汁,拈起那杆已经枯干多日的羊毫,痛快淋漓地埋头狂写,不知今夕何夕。

④人是很需要有一种牵挂的,并且要用精神浇灌使之精湛和持久。从一些过往的人事中,看多了模模糊糊的剪影,时而宦海沉浮时而艺苑张帜,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了。转眼春风化为秋月,才知凡是触及过的仅得皮毛之相。有一段时间我感悟《论语》,一直很回味孔夫子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矢志传经布道的执着。孔夫子毕竟是凡人,根本想不到以后会受封圣人。凡人有踌躇满志时,也就有心如死灰时。孔夫子有时也哀叹吾道衰也,有时也恨恨地骂,好像真的就甩手了之,其实只是说说而已。现在,很多人看到了萦绕在孔庙上空的光环,却看不见孔夫子当年的持守。

⑤在都市,每到周末,总会看到不少家长载着小孩,背着琴袋、画夹,提着笔墨、颜料,去学手艺。而我没有兴致教这些孩童,他们的监护人总是希望早日学成,眼神里闪烁着催促之光。他们没有耐心通过逝去的古代名家的遗留笔墨,回归到遥远而又寂寞的意境中。我只想循着自己的思路,培养一种兴趣,让其随时日推移而长,顺其自然地延伸,如听松风天籁,如观山光水色。这就是艺术生命的自然律。我听过《击壤歌》,见过那些带着泥巴气味的乡村人,他们该播种时播种,该收割时收割,该耐心等待时则和土地上的植物同在岁月中不急不躁地守望。他们面对好年成不喜,面对坏年成不忧。在他们看来,有了好的光景也必然有不好的年成,五个指头伸直了还不一般齐呢。那么,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吧。他们心目中没有搏一把就走的怪念头,他们缠系着最久远的亲情:人与土地长毋相忘。

⑥再回到艺术的话题上来吧。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古典艺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今人所把握呢?人总是希望一生更多地拥有,只是,不经磨难而拥有,则多半易逝。有几次我走进北方几家大的书画社,看到了名人之后的丹青,笔墨太平庸了,却在落款处都标明与祖上的亲缘。这是何等的笨拙呢。在我的印象中,父子同嗜一艺,子跃居其父之上的终归是少而又少。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算是走出了其父的影子,而后来的欧阳通之于欧阳询、苏过之于苏轼、米友仁之于米芾,大都在前辈荫庇下讨生活。他们缺乏筚路蓝缕的拓跋精神,屋下架屋床上叠床,大气象萎落成了小格局。

⑦有一些质量充实的生命,要最后离去,不为我们琢磨,真是很难很难。这对于人们追逐时尚的天性来说,未免是一种悖反。时尚的追逐,显然容易多了,这支有声有色的队伍始终是以狂欢的状态行进的。而人,难以破开迷雾飞升。苏东坡活了大半辈子,最有价值的就是悟出了这个道理。远离,是对古典更真切的亲和。相对的控制力量被摆脱,那种支配艺术的利益、欲望会相应地远去,守护精神家园的愿望会愈发坚韧起来。曾经有几次,在偏僻的乡村,我看到了出手不凡的墨迹,贴在破旧的祠堂的柱子上。书写者远离文化中心,远离都市名人,却凭着由衷的喜欢,常常是晚饭毕,扯来几张旧报纸垫着,再放上一张毛边纸,不计新墨宿墨,不择笔尖笔秃,畅畅快快地写去。不知不觉,平平淡淡地萦回着田园牧歌。

⑧那些湿漉漉的古典情绪,期待着梳理和归位,还有些在喧闹的季节里走失了,需要找寻。青年时代的热烈和自信,也掺和着目空古人睥睨古典,似乎古人的笔墨也没有那般神奇。如今我们知道穿过古典的皮表很难,更不消说在古典的内核漫游了。我们为自己找到了理由,爱归咎于外界的诱惑呀,困扰呀,是它们使我们的精神锋芒如此疲软。如果从个体生命来剖析,我只能固执地认为,是元气流失了。人身上原来充足的精气神,漫漫旅程上,这儿滴漏一点,那儿跑冒一点,待用于自己喜爱的古典艺术上,已经力不能穿鲁缟了。养气从来为文人所重,老庄提醒过“万物无足以铙心”,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都在于提升净化人的自然生命,去除生理过分的欲求。当时光老人的巨手叩动我中年的心扉时,“删去平生多余事”的念头就转化为渴望。安宁清明中,我觉得自己仿佛坐落在古典的层面上,大量流逝的时光在这里汇聚,隔着老远的距离,可以察觉到古贤人正无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⑨每晚睡前,我总是取出枕边的一本《汉简书风》细细玩味,让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长久相守,长毋相忘。

(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 荒疏:因缺乏练习而书写生疏。

B. 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了 频仍:频繁,连续不断。

C. 睥睨古典 睥睨:斜眼看,厌恶。

D. 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 湮没:沉浸,浸润。

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⑤段写不少家长周末载着小孩去学书画,其用意主要是批评都市人揠苗助长,急功近利,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的现象。

B. 文章第⑥段中“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一句赞赏了王献之不攀附祖上亲缘,摆脱父亲影响,肯历磨难,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C. 文章第⑧段引用老庄和孟子的言论,意在强调涵养元气能使人去除生理上过分的欲求,执着于古典情绪的梳理、归位与找寻。

D. 文章第①段以学生喜欢字帖、笔墨中的古典气息开篇,第⑨段以“我”细细玩味《汉简书风》收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1. 请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语句。(5分)

22. 文章第⑤⑦段都写到了乡村人的生活,其用意有何不同?(6分)

23. 本文题目“长毋相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某报社邀请你参加以“我阅读,我成长”为主题的朗读会。请你从《红楼梦》《呐喊》《红岩》中选择一个片段作为朗读内容,概括所选内容,并阐述理由。要求:符合原着,理由充分,条理清楚。150-200字。

②名着中许多人物都有各自的坚守,如《边城》中的翠翠、《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请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为他(她)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他(她)坚守精神的感悟。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20字左右。

③学校举办读书节,征集“阅读文化衫”的创意设计方案。请你从《论语》《边城》《呐喊》《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作品为主题,设计一款文化衫,描述你的设计图案,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符合原着内容,主题鲜明突出。150-200字。

25.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秋风穿过老戏台》中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论语·颜渊》中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它蕴藏在“梅兰竹菊”的风骨中;散发在“笔墨纸砚”的底蕴里;镌刻在“万里长城”的脊梁上;腾飞在“神舟七号”的梦想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国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国印记”的载体。在你的心中,哪一种物承载着独特的“中国印记”呢?

请以“我心中的中国印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物,有细节,有描写,叙事符合逻辑。

答案

1.(2分)D 2.(3分)B 3.(3分)B4.(2分)B5.(3分)C 6.(2分)C

7.(2分)B

8.(6分)

①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

②顺应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社会现状

③民族文化要推陈出新

④用科技影响并改变生活

⑤重视研究中国文化传统

9.(3分)A10.(3分)B 11.(3分)C

12.(7分)

①不是这样,县令一定是个能干的人,能让属下不敢怠慢他的命令到如此程度。

【评分标准】共3分。“不然”“健”“慢”翻译正确,各1分。

②有章完全没有料到(会这样),就去拜见通判刁绎,详细说出事情的原委。

【评分标准】共4分。“殊”“不意”“具”“所以”翻译正确,各1分。

13.(4分)参考答案:

蒋堂通过一个仆从的表现,推测他的上级是个能干的人。(2分)

宋仁宗通过庞庄敏的言行,判断出他是一个有才干的人。(2分)

14.(5分)参考答案:

(2分)第一问:盛文肃起初特别欣赏夏有章,后来转为冷淡、拒绝相见(对他感到失望)。

(3分)第二问:略

【评分标准】可赞成,可反对。阐释理由,视合理程度分“上、中、下”三档赋分。

15.C 16.D

17.【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①景象之异:《天净沙?秋思》写秋日黄昏满目凄凉的萧瑟景象;《离亭燕》写明净而爽朗的秋江晚照。(每点1分)②抒情之异:《天净沙?秋思》抒发离家漂泊的旅人思归不得的凄苦心境;《离亭燕》抒发作者对国运的忧思与无奈。(每点1分)。③结合具体诗句作答,每诗1分。

18.【答案及评分标准】①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人道寄奴曾住 封狼居胥 (每句1分,共6分)

19.C【斜眼看,傲视】

20.A【用意主要是批评这种做法违背了艺术生命的自然律】

21.(5分)

动词运用精妙。运用“赶回”“步”“倒”“拈”“狂写”等一系列词语,细致生动地写出作者急切的心情和由纷乱到痛快淋漓的心绪变化,表达了对书法的痴迷之情。

【评分标准:5分,答出词语,2分;答出效果,3分】

22.(6分)

第⑤段写乡村人遵循农事规律,有耐心,不急不躁,与都市人的急于求成形成对比,意在强调应遵循艺术生命的自然律。

第⑦段写乡村人身处偏僻之地,远离文化中心和都市名人,完全凭着由衷的喜欢,在平淡的生活中畅快书写。与被贬的苏东坡形成类比,意在强调只有远离(摆脱)支配艺术的利益、欲望,才能真切的亲近古典艺术,才能守护精神家园。

【评分标准:6分,各3分。答出“对比”“类比”各1分,内容各2分】

23.(6分)

①长毋相忘,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②不要忘记书画中的古典气息、古典意境、古典情绪;

③保持着精湛、持久的信念(牵挂),对古典文化及所有厚重文化所蕴含的东西要始终持守,不要游移;

④不要忘记艺术生命的自然律,肯经磨难,有耐心,不急躁;

⑤留住(涵养)精神元气,排除诱惑、干扰元素,在安宁中保持对古典艺术的热爱,沉浸在古典情绪里。

【评分标准:6分。每条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24.(10分)

【评分参考】①依据题目要求,以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②超过字数不扣分。

25.(50分)

记叙文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想象丰富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想象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7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想象较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

议论文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7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作文没有题目,扣2分。

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

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seabcd
  • 2、中国农经信息网
  • 3、菲律宾军舰
  • 4、浪子回头不稀罕
  • 5、矢田亚季
  • 6、一个女公务员的沉沦
  • 7、异界重生之剑皇下载
  • 8、乱云飞渡云峰
  • 9、天地神炉
  • 10、医临异界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