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最美校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发布时间:2022年9月13日责任编辑:赵小云来源:新华网

这里有“保存相当完整的近代大学建筑群”,“曾荣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南对钱塘江,北依月轮山,东邻六和塔,西接九溪。这是一座隐匿在山坡上森林里的立体校园。山水相望,得天独厚。有人说,这也是杭州最神秘的一座校园,几乎没人能穷尽它的角角落落。沿杨公堤,穿虎跑路,过六和塔,走之江大道,斜插入一侧小路,穿山入林,坡地之上,一座古堡式的校园缓缓摊开——这就是曾经的之江大学,现在的浙大之江校区。当年的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它起源于1845年美北长老会麦嘉谛牧师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后来的裘德生牧师,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在美国就做好准备,带来了上百箱实验仪器和设备,包括X光机、无线电报机、发电机、显微镜,将学校迁至杭州。校园里一块白色大理石碑上这样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这里有“保存相当完整的近代大学建筑群”,“曾荣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沿坡而上,进入校园,眼前是两棵树龄超过两百年的巨大香樟树,楼前标语上写着“情系一片绿,心防一把火”。再往上走,最醒目处是一座红砖钟楼。这座楼一副已经废弃不用的样子,处处都上着锁,教室里的桌椅蒙尘已久。从楼底拱门穿行,出去豁然开朗,是一片开阔的草地。周日午后十分安静空旷,只有几个妇女带着学步的孩子在那里玩耍。回望红砖钟楼,墙中白石刻着“经济学馆”。四个已经有些斑驳的楷体字。据说这幢楼跟史量才(1880-1934,上海《申报》主办者)有关。70多年前,这位崇尚新闻自由的报人被暗杀后,他的家人根据他生前意愿向学校捐款4万元造楼一座,正是这座“经济学馆”。现在,它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就像一座旧时年代的纪念碑。山林中,突现一座石头房子,这里曾经是学校内的教堂——都克堂,这儿有一种天长日久的古典欧洲气质。据说以前是学生集会和祷告的地方,后来,这里成了学生们的礼堂,偶尔也放放电影。整个之江大学老校区,都保存完好,包括西式花园、主楼慎思堂、图书馆等十余幢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教学建筑,以及隐蔽于山林中的十余幢各色别墅。那些别墅造型及材料各异,有砖木的,有石砌的,有带铁艺栏杆的,有带回转门廊的……大多建筑都已关门落锁,一副只可远观的被保护起来的姿态。现在,这座偌大的校园里只剩下法学院的400多名本硕博学生在这里守护这片宁静的月轮山。他们在这校园里,像是被稀释在水中的盐分,到处都是一片空茫茫的寂静。只有下山坡地的石径上,坐着两个女生,像在看书,走过去却是在发短信,脸上是那种落寞的神情。和她们说话,只是笑,却无语。整个之江校区建筑群,大概有十五六幢老楼,除了主楼、钟楼、三号楼、四号楼是教学楼外,其他多为宿舍。一号楼和二号楼,也叫东斋和西斋,是男生宿舍。这两幢宿舍楼建于1910-1920年前。外籍教师宿舍,在更隐蔽的山坡上,分别叫上红房和下红房。这两幢别墅约建于1902-1903年,圆拱门廊,雕花柱子,留有古罗马建筑痕迹,相当考究。据说,司徒雷登曾住过其中的下红房。校舍过去,有一汪碧水和一座桥,称为“情人谷”和“情人桥”。据说,“情人桥”是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之江大学第三任校长)决定修建的。那桥下从前涧泉幽咽,蓄成了一汪碧水,周边林木疯长,杂花生树,景致幽美。当年这座桥是学生们约会胜地,故得“情人桥”之名。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执教于此的词学大师夏承焘,在日记中写道:“夜与雍如何情人桥听水,繁星在天,万绿如梦,畅谈甚久。”显然,那是从前的景致了。今天的那一汪碧水,看起来是经受过某种污染而呈现的蓝绿色。再往上走去,是一排看起来颇为破败的平房和矮楼,住着从前的校工以及家属。他们的房前,种着青菜,还搭着鸡埘。这种情景,更像是从前年月里那种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附件:与之江大学有关的名人1、陈望道: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第一任上海市委书记,当年在之江大学念数学和英语,后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一代修辞学大家。2、陈从周:这位从之江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后来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大师,毕生致力于园林保护,同时还是昆剧大师。3、郁达夫:只在之江念了五个月就被开除了。4、吴晗:同样在之江念书被开除,《海瑞罢官》的作者。5、蒋礼鸿:敦煌学大师,在之江求学后留校任教,浙大能够成为敦煌学研究重地,他功不可没。6、朱生豪:这位之江大学的毕业生,在他32年的生命里,呕心沥血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中国出版翻译的第一部外国作家全集。后人如是评论他的翻译作品:“其质量之高,迄今无出其右者”。P1、这是 大门外的一条绿树荫罩的路,过去曾经是沿江的东西通道,马路下的江滩改建成宽阔的马路后,这条路就几乎成了之江的私家马路了。P2、请看指路牌,右转弯上坡到之江前门,直行到后门P3、进校门的路是曲折的,爬坡右转弯。P4、紧接着一个爬坡左转弯,管叫那些初开马儿的驾驶员手忙脚乱上去,提心吊胆下来。P5、那就走后门吧,后门与前门一个样哎!p6、 在后门,一根粗实的藤条打着圈儿悬挂在马路边的树上,好象随时准备抛下去套住过往的行人似的。P7、之江校区的大门口。P8、三分部传达室,曾经有一位嗜酒如命的老头,他有高血压,医生劝他不能喝酒,他回答:“死就死吧,活一天就要快活一天。”嘿!这也是一种人生观_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掌声随便,成败听天。P16、 钟楼之三P17、 钟楼之四P18、 钟楼之五P21 、主楼之一主楼之二P22、 主楼之三 我不知道以花台为中心的十字形路是否是教会学校留下的痕迹。P27 、这是图书馆,在文化革命中那知识无用论的年代,它也曾被关闭,学校停课学生无书可读。几个男同学真是了不起,想尽一切办法从图书馆里搞来书籍,用发下来刻传单的钢板和蜡纸,一笔一划刻抄整本内容,用发下来印传单的黄霉头纸和手推滚筒油印机,一张一张印刷,然后装订成册,发给班里同学人手一本。P28 、小礼堂,P30、原先是无线电专业的实验室,无线电专业的老师们在这里完成了国家的许多科研项目,浙江省第一个电视台,北高峰上的微波站(毅行时我们曾见过那高高的铁塔),北京天文台的综合孔径望远镜,国内第一台数字电视机等等都是他们的杰作。说起来这里还是浙大计算机系的发源地,计算机系的创始人何志均教授原来是我们无线电系的创始人和第一任系主任,他在60年代就带领无线电专业脉冲教研组老师研制计算机,后来派生出去成为浙大计算机系。咱们的前任潘校长就是何先生培养的研究生中的开门弟子。后来半导体专业分成微电子专业和光电子专业,七号楼又成了光电子专业的实验室。下面这个是小礼堂,没谁进去过P31、从六号楼方向看七号楼。下面是6号楼,之前貌似是什么核工业重地,现在是可怜的校医院,这么多年来,我去了好几次,每次都没有药,要么直接让我去玉泉校医院,之江校区的医院基本成了摆设啦!之前冯小刚在这里拍了唐山大地震,在电影中看到这个场景效果很不错哦!P31、八号楼,男生宿舍。我就是住这里啦!P32、九号楼,女生宿舍。有部反映浙江大学西迁历史的电影《钱江大学》,曾在这里拍摄过。P33、据说这里原先是物理系的实验室,后来成了三分部的招待所,招待所里有食堂。食堂的饭菜不错的,就是住宿条件与星级饭店当然不好比了。P35、在这条路的右边,原先整个山坡是一大片竹林,碗口粗的毛竹挺拔秀美。春天,毛笋一颗颗从地底下钻出来,小小的叶片儿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劈劈啪啪使劲的往上串,我特意去测量过,一天可以长2、3寸。如今在那块地上已经建起了这个楼那个楼,竹林只剩下了十号楼旁巴掌大一块,可惜啊可惜!p40、 这栋楼叫“白房子”,当过学生宿舍。现在貌似一般是留作临时住宿!p41、 上红房,是三分部地势最高的一栋房子,解放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这里住过。文革中上红房发生过一起火灾,幸亏救得及时只烧穿了地板。房子空着没人住怎么会失火?一查查出无线电专业有个男同学为了偷偷地自学日语,一个人搬到里面住,上红房离食堂远,他就用电炉煮面条吃,火灾是他烧电炉不慎引起的。文革中学生想读书学习,还得背着人,象做了贼一样,现在的学生听了是不可思议的。唉!那个年代……P42、 下红房,P43、 灰房,做过大学生的宿舍,也做过小学生的教室,六个年级的小学生曾在这里“螺蛳壳里做道场”。P44、 这条登山路,山上有一片山坡,树木稀少,阳光充足,山坡上长满了映山红,被我们称作“我们的映山红基地”。可惜现在树长高了,长密了,我们的映山红基地也慢慢的消失了。山上还有一片片的苦竹丛,春天经常有人上山去采苦竹笋,而我却从来没去采过,不是因为那笋有苦味,而是因为我怕蛇,那竹叶青蛇就喜欢爬在苦竹叶上,颜色与竹叶一模一样,不注意碰上它就危险了。不知为什么现在成片的苦竹丛也难找了。P45、三分部的水库,那碧绿的水是从上面的溪沟里流下来的。两棵大树倒在岸边,任其自生自灭。P46、水库P1、往东是六和塔,旁边的是楼梯。p2、六和塔与钱江大桥p3、一号楼与六和塔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致命伴侣剧情
  • 2、河南工程学院地址
  • 3、浦翔网
  • 4、mosson
  • 5、璎珞by清尊
  • 6、蒋伟文老婆
  • 7、玉锁瑶台
  • 8、绝天傲寒
  • 9、碟中谍3国语
  • 10、极品知县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