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地方手工艺目录(2020-8-2更新))

发布时间:2023-05-26 00:44责任编辑:林小芳来源:百度新闻

葫芦烙画:又称为烫画、火笔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相传起源于汉代,兴起于清朝。早期的烙画以小件饰品为主,随着年代的更新和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创新,现已发展到用电烙笔烙制各种不同作品,同时把中西绘画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烙画的流程包括选烙画素材—选葫芦—烙画工具—在葫芦上烙画—渲染备案传承人:邱景鹏

拼布:拼布工艺历史悠久!起源于古埃及和中国的北方地区。比如中国流传的百衲被和百纳衣。现在这种工艺已经席卷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拼布,就是把布料按照图谱或图案一块块拼接起来做成实用性或艺术性的布艺作品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家庭主妇和白领人士)享受着这种diy的乐趣。简单说完成一件作品要从构思图案、色彩、选布,剪布、拼接、缝合等等工序、小的作品几十分钟,几小时就能完成了!

糖画:俗称画糖人,是源于四川、河南、山东、河北一些北方等地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蔗糖和麦芽糖为主料,用火炉熬成金黄色,用小勺在一块大理石上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制画糖人的主要使用一个小锅和小勺子,一块大理石和火炉等器具制作作品多以生肖为主,再有各种动物,如:鱼、鸟和花草,以及现在动画片的图案为造型。

风筝: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之后,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传承风筝文化,培养风筝兴趣,了解风筝绘画技艺,学习风筝放飞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榫卯: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绳艺: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材料是红线,线的种类很多,包括丝、棉、麻、尼龙、混纺等等,都可用来编结。各色各类的线能够编出许多形态与韵致各异的结。其中,有双钱、纽扣、琵琶、团锦、十字、吉祥、万字、盘长、藻井、双联、蝴蝶等结式。

李氏满族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满族人聚居的广大农村。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以红、黄、蓝、白为主调的各种彩色丝线,用一根细小的钢针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趣盎然,寓意深刻,充分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内涵。主要作品包括虎头鞋、虎头枕、虎头帽、枕头顶老虎家族系列;颈椎枕、药物枕、福禄寿喜财挂件等系列;萨满神衣、萨满神帽系列备案传承人:李玉兰

铁线:铁线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岁月的变迁将雕刻,剪纸镶嵌等多种技法融入加工制作中,经过华丽的演绎形成当代传统工艺新亮点。时尚工艺原料低碳环保的手做过程让其更加美观实用,铁线华丽的变身为时尚工艺品,拓展更多领域,成为当代传统工艺新的美学,不生锈,不褪色,历久弥新精巧便携。

瓷器: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练泥、制坯、釉下彩、釉下彩四道工序。

民画:东丰农民画的传承特征和代表画家的艺术风格吉林省辽源市的东丰县,在清代是皇室狩猎的鹿苑和围场。东丰县素以“神州鹿苑”闻名于世,以龙的图腾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现代民间艺术土壤。早在二百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对民间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具代表性的是东丰县南屯基镇红榔头村的李氏家族。李氏家族祖传木匠、棚匠手艺,并擅长民间画彩头、民间剪纸、枕头顶、壁画、版画、彩棚画、毛草纸画等民间美术,他们的画惟妙惟肖的绘画作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久而久之,演变成了一种独具民间色彩的绘画形式。

剪纸: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人长白山满族剪纸始于明代,起源于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在萨满主持的多种祭祀中产生了对祭祀服务的剪纸—嬷嬷神剪纸、佛托剪纸、白挂签剪纸等,表现萨满崇尚、满族信仰的剪纸,并形成了独特的题材与风格。长白山满族剪纸按用途与内容可分为:始祖神话剪纸、神灵崇拜剪纸、萨满崇尚剪纸、风物传说剪纸、传统习俗剪纸和现实生活剪纸六种。剪纸的作者多数大多是满族的农家妇女,剪的是“嬷嬷人”、“媳妇人儿”等,这些图案是满族山民用剪纸记录下来的,用祖传的民间剪纸手法,表现出远古时期的女始祖神像。在东北长白山山区,满族剪纸多以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剪纸从内容上还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等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单色剪纸、点染剪纸、填色剪纸等品种;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节令剪纸等。这些满族剪纸容纳和渗透了满族民间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技艺传承人:陈淑云 孙丽荣

易拉罐画:也称铝箔画,是一种具有很强银质感和立体效果的高档工艺品。易拉罐画的制作材料是废弃的易拉罐,因此制作易拉罐画,既经济又环保。

备案传承人:孙传海

蛋雕: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明清时期,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南方民间结婚赠送染色鸡蛋到北方端午节孩子们碰鸡蛋逐渐演变而来,近些年逐渐兴起,是一种以禽类蛋壳为载体以金属刻刀和专用电动工具在蛋壳表面进行艺术创作加工的一门民间艺术。主要运用阴刻,阳刻,浮雕和镂空等雕刻技法对蛋壳进行精细的加工,作品内容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融合镂空等视觉效果进行创作。

备案传承人:张瑞清

关东泥人张:关东泥人张泥塑艺术至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其作品将东北民俗元素其中,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形象生动的泥塑系列作品。

关东泥人张从传统泥塑技术出发,他塑造的泥人形态上由写实的技法,而且还运用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法,制作了大量的具有关东民风的人物造型。如关东三大怪、草披房子、篱笆墙、土炕、泥火盆、大烟袋等都具有典型的关东地域风情。制作流程主要有选泥、制胚、塑造等几个步骤。

陶塑是中国一种古老而常见的传统生活器皿及民俗艺术,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在民间是孩童的主要玩具,中国泥陶塑艺术可以上溯到距今4000年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陶瓷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陶塑的基本用料一般选用粘性又油腻的陶土,可以事先掺入颜料,经过捶打、揉、捏、抻、压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上色,烧前叫泥塑,烧后叫陶塑。

技艺传承人:段永晨 吕惠敏

吉林省国学研究会是经政府批准注册的从事国学文化研究与传播社团组织,是我省省级文化宣传和联络单位。为了弘扬地方民族文化和宣传非遗技艺,让吉林文化走近百姓、走出吉林、走向世界,学会将把各界文化传承人纳入人才库,将在各个平台推广。申请备案联系:闫秘书长18946539763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