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资讯

陈招娣(陈招娣为什么是将军)

admin 校园资讯 2023-05-16 00:56:18

陈招娣:女排五连冠功臣,体育界第一个女将军,病逝触动郎平出山

2013年4月1日下午,北京市八宝山东礼堂召开了一场浩大的送别仪式——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排球协会顾问 陈招娣 ,因患癌症治疗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队员,曾获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的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她和 宋世雄 解说女排比赛,给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陈招娣是 体育 界在军队里第一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军人。

1955年,陈招娣出生于浙江杭州,她从小就表现出了突出的运动天赋,跑步、跳远、打球样样都行,是学校小有名气的“运动健将”。1970年12月,浙江女排成立,年仅15岁的陈招娣进入浙江队,成为了一名排球运动员。

由于成绩突出,陈招娣在1971年被选调到北京 体育 学院青年集训队。当时陈招娣的球风非常顽强,敢打敢拼,很快在同龄球员中脱颖而出,先是被八一女子排球队选中,并最终于1976年被 袁伟民 选入国家女排。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重组不久的中国女排初入国际大赛,成绩并不算理想。主教练袁伟民为了提高成绩,对女排队员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有一次训练结束后,袁伟民问队员们: “谁还想加练?”

但姑娘们一天训练下来,早已精疲力竭,没有人响应袁伟民的话。陈招娣心想: 那我就再练一会吧! 于是主动走了过去。

袁伟民规定的加练项目,是让运动员先触碰场边的铁丝网,再跑到3米线做翻滚救球,再跑回来开始下一轮的救球……一共要接15个好球才算结束。

陈招娣头几个球还能勉强接住,但在接到第9个球时,她实在累得跑不动了,这个球就没接住。此时袁伟民说: “你没接住,扣掉一个球!”

陈招娣有了情绪,后面的几个球也没接好,当第9个球从她眼前消失的时候,袁伟民说她的好球已经被扣完了,要求她重新开始。

陈招娣顿时来气了,她朝袁伟民吼道: “反正是我主动加练的,我不练了总行吧!” 说完她就往外走。

袁伟民也生气地吼道: “你想不练就不练?这是训练,又不是儿戏!你今天走了,明天第一个练你!”

陈招娣又转头回来,她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服气,她心想: 我一定要接起15个好球给教练看看!

袁伟民依旧不紧不慢地发球,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陈招娣的体力再次超支,她实在觉得受不了了,于是再次转身撤退,但走到门口时,她还是觉得不甘心,又第三次转身回到了训练场,终于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接完了15个好球。

陈招娣的这个 “三进三出” 的故事,成为了女排精神的象征。当时在女排队伍里,她的年纪算是大的,队友们看她都能坚持下来,也就更加积极训练了。 这个故事后来还被写成文章《苦练》,入选了初中的语言课本。

陈招娣就这么经过苦练,成为了中国女排著名的二传手,她在球场上不仅单防能力出色,还与 陈亚琼 开创性地使用“双快”战术,正式拉开了排球运动在二、三号位战术配合创新的序幕。

1978年,陈招娣从国家队回八一队打全国甲级联赛,不慎左臂挠骨首次受伤。1979年6月,日本女排访华,与中国队打了一场比赛,陈招娣在比赛拦网时,被隔网而对的 奥岛圭子 大力扣中受伤部位,又导致挠骨断裂。

但两个月的全运会中,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带伤单手出战比赛,她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独臂将军”的美誉。

在1981年11月16日晚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上,陈招娣不慎在第三局扭伤了腰。尽管如此,她依旧拼命防守对方的进攻。中国队与日本队激烈鏖战2小时5分钟,最终成功地捧起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比赛结束后,陈招娣已经疼得无法站起,只好由队友背着上了领奖台,场景催人泪下。这个晚上,全国的观众都记住了“拼命三郎”陈招娣。

1982年,陈招娣又跟随女排夺得了世锦赛的冠军。1983年,陈招娣正式退役,并进入北京 体育 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她先后担任了八一女排领队兼教练、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等职务。

1986年夏,时任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的陈招娣带队到成都打比赛,在组织队员训练时,她经常感到恶心,还对同事抱怨: “四川的辣椒太辣了,把胃都辣坏了!”

同事提醒她说: “你该不会是有了吧?”

同事的话提醒了陈招娣,她赶紧去医院做了个检查,发现果然是怀孕了。但她的第一反应却是: 这个孩子不能要。因为她当时忙于事业,没有精力抚育孩子,但是如果去做流产手术,就要休息半个月,但她自己作为主教练,就要错过备战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了。最后她决定留下孩子,继续组织队员训练。

有一天,陈招娣正站在高台上为队员们掷球,此时领队冲了进来,对陈招娣吼道: “你给我下来!”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教练已经有了3个月的身孕了。

最终此次亚锦赛,中国青年女排取得了亚军,拿到了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的入场券。

正当陈招娣准备在自己的教练岗位上大展拳脚时,1988 年,她做了直肠癌手术,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排球教练的工作,挥别了排球场。

1989年初,陈招娣大病初愈,此时中国女排重新组队,国家体委有意借调她担任领队。此时海南省也想要她,并准备任命她为 文体厅副厅长 。当时陈招娣的爱人也在海南工作,如果她去海南,不仅有一个不错的工作,还能和爱人和女儿团聚,但她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回到国家队。

陈招娣回到女排以后,深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新时期运动队的思想工作,已不能沿袭过去的老一套的做法,他要求自己多长几个心眼,凡事都从细微处养眼,她不仅和队员们一起训练、生活,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说笑和 娱乐 。就是在这种交流中,她掌握了队员的思想动态。

陈招娣和队员们熟悉了以后,觉得她们和80年代的老女排相比,缺少把排球运动当成一种事业的拼劲,于是她经常给队员们讲老女排的故事,队员们听了以后都很受鼓舞,纷纷表示自己要像老女排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

陈招娣带领这支女排先后取得了1989 年的世界杯第三名、1990 年的世锦赛亚军、1991年世界杯的冠军,但也经历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获得第7的低谷,后来她回忆起这次失败时曾说:“那感觉,就像是死过了一回。”

1993年,陈招娣回到军队系统工作,先后担任 总政文化 体育 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总部宣传部副部长 等职。

回到部队从事行政工作,对陈招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以前当运动员、教练、领队,主要是动,而现在坐机关,则是以静为主;以前只用管排球,现在则是排球、篮球、田径、游泳等项目都要管。 陈招娣比以前更忙了。

但陈招娣再次靠着自己的狠劲克服了这些困难,只要有解放军队的比赛,她就去看,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她就去向别人请教,尽管她闹出了一些笑话,但却很快熟悉了业务,从 “排球专家” 变成了 “杂家” 。

1995年10月,陈招娣随解放军代表团征战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军人运动会,夺得了13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第3。1996年,中国排球联赛推出后,陈招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任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代表。

2006年,陈招娣因为工作突出,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 体育 界第一位女将军。对于将军的军衔,她曾说:“如果说夺冠是运动员的执着追求,当将军是士兵的光荣梦想的话,那么我现在真的是美梦成真了!”

尽管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陈招娣一直觉得很亏欠家人,尤其是她的女儿 郭晨 。由于陈招娣经常要深入到各军区的体工队调研,没有空管孩子,郭晨从小就在寄宿学校上学,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每逢陈招娣出差,就由同事把孩子领回家过周末。

但郭晨从小就很懂事,她在学校里喜欢帮助同学,经常被评为“十佳少年”,高考时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

陈招娣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她和女儿的关系很好,她曾说: “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我从来不干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我感觉有些事情,她还是更喜欢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聊,那么我也就不强行追问她。这也难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赖的谈话对象。”

2013年2月,陈招娣的癌症再次复发,不得不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尽管她积极配合治疗,但病情却一直反复,她经常疼痛难忍。 每当她疼的时候,女儿就让她咬自己的手,女儿说: “每当你咬我的时候,我知道你很难受,你咬我的力度,我能感觉到你有多痛,我不怕被你咬,只要你能坚强地挺过去,再疼我也忍着,加油!”

陈招娣住院期间,远在美国的 郎平 回国探望她,她看着昔日的队友躺在病床上,不禁泪如雨下。 陈招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谈自己的病情,而是和郎平交流新女排的训练战术,她希望郎平能够回国,继续为中国女排发光发热。

但奇迹没有出现,3月31日,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4月1日,陈招娣病逝,年仅58岁。

追悼会当天,老女排成员郎平、孙晋芳等人在老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陆续来到现场,与老队友再见最后一面。他们共同为陈招娣送上了一个花球,上面写着: “我们为你感到自豪,永远怀念你!”

当时的中国女排已经进入低谷期,女排内部曾有人提出希望邀请身处美国的郎平回国担任教练,但郎平本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有些犹豫,但和病重的陈招娣见面以后,她终于坚定了回国的念头。她说: “在中国女排最需要人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做点牺牲?”

最终郎平再度复出,她带领中国女排又创造了一个高峰,延续了女排的辉煌。相信陈招娣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些成绩,也会感到欣慰吧!

诗人臧克家曾在《有的人》里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陈招娣虽然离开了,但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却永远留了下来,她将成为中国 体育 永远的精神向导!

“女排将军”陈招娣:生前鞠躬尽瘁,逝后令人惋惜

文/张张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2013年4月1日的下午,冷酷的上苍再次和它弱小的臣民们,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曾带领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舞台的领军人物,陈招娣,因癌症医治无效,在京与世长辞。

时至于此,这位为了中国排球事业,燃烧了近四十余载生命的“独臂将军”,这位为了祖国 体育 发展,奉献了一生的铿锵玫瑰。

终于得到了一次“下场休息”的机会,而她光荣 又英雄 的58年人生,也终将被 历史 所铭记,被后人所惦念。

01 与国家队“识于微时”

1972年,17岁的陈招娣先是进入杭州市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后又辗转进入北京体院青训队继续专业的练习。

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18岁的她顺利地从青年训练队毕业,从此加入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回首那段峥嵘岁月,仿佛她的成才之路顺风顺水。一路上没有荆棘密布,也没有险象环生,从业余体校的学员到青训队的队员,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她似乎走得无比平坦,毫无波澜。

甚至冥冥之中,仿佛上苍早已将那写好了所向披靡的主角剧本,悄然递给了这个来自浙江杭州的年轻人。 然而,每一个主角在走到聚光灯下之前,都要经历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时光。

成为军人之后的陈招娣,逐渐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那沉甸甸的重量。于是,她更加严于律己,忠于梦想。

凭借着超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1976年21岁的她终于“打”入了国家排球集训队,从此,她与国家队互相陪伴,相互成就,身披荣光,帮助女排实现了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02 与排球“不离不弃”

陈招娣进入国家队时,当时的教练是袁伟民教练。为了让女排成为世界最强的队伍,袁教练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

在他的悉心教导和认真督促下,所有的女排姑娘都对自己施行高标准、严要求。也正是因为秉持着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女排姑娘们无一没有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陈招娣、郎平、孙晋芳…一位位被 历史 所铭记的女排姑娘,依次出现在了大家的目光当中。在女排队员的一同拼搏下,最终,中国女排成为了一支震撼世界的“梦之队”。

回望过去的 历史 ,如果说女排的成绩是一座不朽的丰碑,那么陈招娣便是丰碑上最锐利的那个尖角。

1978年,一次普通的全国联赛上,陈招娣左臂桡骨受伤,但是伤病并没有让她停下脚步,一次次的拦网厮杀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那个勇猛的身影。

一场场的激烈对决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她果敢的传球和扣杀。直到1979年,命运再次给了陈招娣一场难以忍受的试炼。

在山东,我们的女排姑娘与来访的日本队较量时,陈招娣不幸在拦网时被对手击伤,导致桡骨断裂。

据医生所说,这场严重的伤病和一直以来伴随着陈招娣的腰伤,稍有不慎便会让她走向瘫痪。

这位在赛场上“勇敢杀敌”,奋勇夺金的女排英雄,很有可能,将在轮椅上度过她本该灿烂的人生。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含泪看着她倒下,看着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迫走陨落。可是,所有人也都在期待。

期待命运可以善待他优秀的孩子,哪怕只有一次。期待属于运动员的超强意志力能帮助她再次重返赛场,哪怕机会渺茫。

然后,让所有人都震撼的事情发生了——在两个月后的全运会赛场,这名伟大的球员吊着左臂,带伤上场。

从此,中国排球的 历史 上,有了一位“独臂将军”。是的, 伟大就是不在乎数万次的跌倒,也要勇敢站起。

这位饱受伤病璀璨的运动员,再次凭借着她对女排的热爱,对 体育 事业的殷切,重返赛场,重新在人们心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03 与女排“守于经年”

自1981年起,女排一次次地给国人带来惊喜。在那个年代,几乎家家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女排的一场场比赛。

人们从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不断看到女排姑娘们的拦网、吊球,一次又一次看到她们战胜自我,为祖国带来荣光。

收看过那些比赛的人,几乎人人都看过这样一个感人的画面—有一位女排姑娘,因为已经疼痛的腰伤已无法让她直立行走,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被队友背上场。

她就是陈招娣。明明已经有了非常严重的伤病,甚至站起来都是很奢侈的事情。可是却在一次又一次奏国歌、升国旗的时候,用力挺起脊梁,直起肩膀,和其他的姑娘们一起,昂首挺立在五星红旗下,看着鲜艳的国旗随风飘扬。

在陈招娣、朗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1981年至1986年间,女排先后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上,蝉联了5次冠军。创下了举世无双的“五连胜”神话,帮助中国女排打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而她们身上那顽强战斗、敢于拼搏的精神,也从那个时候起便化作无尽的动力,不可抵挡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走下球场后,陈招娣又先后在八一女排、国家青年队女排以及中国女排担任主教练。2006年,中央军委正式授予陈招娣少将军衔。

自此,她成为了 体育 界在军委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军人。正如她所说,如果夺冠是运动员毕生的追求,那么成为将军就是士兵的梦想。

历史 和国家没有辜负这个年轻人曾为女排做的一切奉献和牺牲,先是她毅然决然地给了国家荣耀,国家又用自己的方式为她披上了荣光。

04 与祖国“相守相依”

一路跌跌撞撞,蹒跚而来,陈招娣凭借着努力和汗水,为中国女排带来了无限的荣耀和辉煌。

可辉煌背后,是一颗华夏儿女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正是因为那颗纯纯的赤子之心,陈招娣一次次地在国家需要她的时刻,挺身而出。

曾与姚明、巴特尔一同被誉为“中国移动长城”之一的男篮运动员王治郅,年少时曾有过一段“迷失自我”的日子。

作为最早打入NBA的中国球员,这名年轻的运动员被寄予厚望。然而在他19岁代表中国出战奥运的那段日子里,却因一些私人原因逾期不归,滞留于美国。

王治郅不成熟的选择,让国内外哗然。陈招娣作为他当时隶属文体局的局长,勇敢地顶住压力,动员王治郅早日重返祖国怀抱。

为了这名远在异乡的游子,陈招娣废了很多心血。她先是给王治郅写了两封信,让他打消顾虑,勇敢回国。

后又为了给王治郅营造一个有力的舆论环境,选择帮他扛住恶意重伤和不良评价。在她的诚意和努力之下,时隔五年,王治郅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后来,在他的带领下,八一队赢得了 历史 上的最后一个冠军。

命运对自己最出色的孩子一向残忍。2013年4月1日,这位叱咤风云,为国效力的“独臂将军”,终于难捱癌症的病痛,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她还不忘惦记女排事业,告诉大家“夺冠,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临终前,她最大的希望就是郎平能重回国家队。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郎平不负她的期许,为女排挂帅,终于在2015年,她带领中国队以10胜1负积分30的显赫战绩,时隔十二年再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2016年8月21日,郎平又率领中国队战胜塞尔维亚,夺得里约奥运会的冠军。

遗体告别那天,八宝山阴雨绵绵。老女排队员们,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依次入场,时隔多年,袁教练再次哽咽低喊,“别掉队,都跟上。”

霎时间,回忆和泪水一起,犹如决堤的江河般滔滔不绝地涌入每个女排姑娘的心里。

陈招娣,这个对郎平有着重大特殊意义的女排运动员,这个和孙晋芳等人一样,对中国女排有着不可磨灭印记的女排人,就这样结束了她精彩而短暂的一生。

而昔日因她的真诚劝说,选择返回祖国的王治郅,也早已在人群中泣不成声,时隔多年,当时的青涩少年早已成长为成熟的男人,可他万分感谢的陈局长,却在一片花团锦簇中,走向了永恒的安详。

回首过去,陈招娣的一生都与排球有着不解之缘。因为热爱排球,她不怕伤痛,勇敢超越自己,拥抱风雨之后的彩虹。

因为热爱祖国,她不屈不挠,敢于承担 历史 赋予的重任,完成了运动员的使命,实现了一个士兵的目标。

在今天,“女排精神”依然鼓舞着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不畏困难,勇敢前行。而陈招娣和她带给我们的女排记忆,也将在这日复一日的奋斗和努力中,日久弥新,光辉灿烂。

——End

我是张张,陪你“谈情说爱”,也陪你茶话人生。

生活太苦,鸡汤很暖,补补身心,勇敢出发。

陈招娣因什么病去世

陈招娣患有直肠类癌,疾病让她在最后几年的生活中很受折磨,在经历了两次的手术后,陈招娣的病情有所控制,一度摆脱了疾病的困扰,重回运动场,但是好景不长,她的病情复发,并很快离开了人世。

与陈招娣同期的著名女排运动员郎平,和陈招娣有很深的队友情谊,在得知陈招娣因什么病去世后,郎平连续发出两条微博,都是在怀念陈招娣。对于她的去世,郎平表现的难以接受。

陈招娣去世郎平评价:

郎平在微博上写道:“刚刚接到电话,我亲爱的老队友招娣走了……心里非常难过,一个月前的见面成了永别,招娣一路走好!”

“亲爱的招娣,上月去探望你时我们还在讨论排球,我执教的每场球你都很关心并提出建议。你对亲情友情都那么执着。还记得1981年我们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那次,咱俩是室友,决赛前你腰伤复发但咬牙坚持拼完5局,是我们扶着你走上领奖台的,你顽强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非常想你!我们来世还做队友!”

陈招娣的离世,所有记得她的人都表示难以接受,但希望她在天堂能够依旧坚强,没有病痛,老女排的精神永存。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news/2023-422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