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 校园网 > 校园资讯

根据民俗清明期间不能问早上好吗(清明前后不能问好是民俗吗?)

更新时间:2023-05-25 08:42责任编辑:钟先生关键词:早上好,民俗

网友提问:

根据部分地方的民俗,清明前后为什么不能问朋友早上好?

优质回答:

清明节快到了,每到这个时节,我就倍加思念逝去的亲人:奶奶,爸爸,妈妈,大姐,在他们的遗像前,点燃一枝香焰,默默的祝福他们在天国安好,静静地回想着和他们在一起那些温馨的生活细节,沉浸在庄重,肃穆,哀痛的氛围中,此时的环境和快乐二字万不搭边。若此时有朋来问好,难免让人感到不快,所以我们通常认为,象清明节这样的节日,是不宜向朋友问好的。

清明时节,我最爱吟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常想,本诗中的路人们单凭细雨,未必就“欲断魂”,想必是祭奠先祖的人们,思念哀伤,恰逢春雨潇潚,又添愁肠!咋暖春寒,只想着借酒消愁!看见路边的牧童问那里可有酒?牧童笑而不答,只是手指着前边的杏花村。

我们这里的习俗,每逢清明,后辈们都须提着两样东西,一是茶壶,一是酒壶,拎着香腊纸表,前去坟前祭拜,到得坟头,除草培土,再绕坟土转三圈叩首九拜。拜之中,向亲人们执壶献茶献酒,细叮亲人常于托梦祝福云云。这番礼仪细节,表达了后辈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每每清明,偕亲们坟上祭祖,看着烟火漫漫,思量起先辈们奋勉勤历,世代努力,何曾料得今日之盛世繁华?沧海桑田,感慨万千,赋诗为证:

纸衣纸钱烛火燃,

清明时节祭先贤。

哀思叩拜垂泪眼,

遥祝天国众亲安。

每忆风范遗德在,

常念祖辈创业艰。

告慰父老泉下知,

但喜鲜花遍故园。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大多数节日都是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但是清明节却不同于其他节日,清明节又被称为鬼节,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祭祀祖先的节日。是中国古代为了弘扬孝道亲情和加强家族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清明原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每到清明时节全国各地早已经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也即将开始从事新一轮的耕种劳作。因此古代的人在清明这个时期,选择聚在一起前往祖坟祭祖,保佑后世子孙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家族兴旺。

在清明节这天祭祖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的人们纵使平时工作生活在天南海北不同地方,但是也都会在清明时节抽出时间回到故乡参加祭祖。同时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根”的执念。

但是清明节终归是一个十分正式隆重而又略带忧伤的节日。因此在清明节前后,朋友或者邻里之间见面时都不会互相道好。毕竟清明节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义程度不同,尤其是那些在近几年刚刚丧失至亲的人来说,每逢清明时节自然会有着沉重的复杂心情。因此清明时节最好不要与他人互相问好。

其实清明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形成了春秋时节两次祭祖的优良传统。而清明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纳其他节日活动加入其中,比如说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等节日习俗,都因为时间上与清明节相近,而不断的被清明节所吸纳融为一体。

因此大家在日常问候中一定要注意场合和节日,清明节作为一个祭祖的节日,不太适合互相问候。避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无意之中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各个地方风俗,清明节期间互不问好,它是有一定的根由的。虽然各个地方风俗不同,但大部分地方都是如此。在我的家乡,大家碰到了只是相互点头示意就行了,不用过多言语。

清明节大约起于周朝,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意义在于祭祀祖宗,缅怀先人,还有扫墓抛坟立碑等活动,扫墓就是扫除坟墓及其周边的杂草树木,不要让这些东西遮挡,抛坟即是因风雨冲刷,野兽与牛羊踩踏把坟墓踏平了或踩得凹凸不平,就要铲来土壤把坟墓加高填平,立碑即是让后人记住这是某某先人,也是对先人的礼仪尊敬。

至于节日期间不能互相问好,那当然是情理之中了,既然是缅怀先人,祭祀已故的祖宗,大家都是一种悲痛的心情,怎么可以说这些开心的话语,说了那就是大不敬了,比如说家里有逝去的人,还会打扮得衣着艳丽,珠光宝气吗?参加丧礼的人可以穿红披彩,嬉笑打闹吗?于情于理,当然是不尊敬的。所谓风俗文化,除了一些是特殊缘由,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情来自于理。所以节日期间,很多地方都是节日的前三与后四天都是禁止互相问好的,这正是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与尊重!

但愿,先人们在天堂过得好!很好!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清明节是祭奠亡灵的日子,虽然定的是清明节这一天,其实清明节前后几天都可以。意味着这几天其实都等同于清明节,自然这几天不能问早上好。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