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巢县春秋 | 记烔炀河教育名门祖氏家族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陈小新来源:网易新闻

文教名门烔炀祖

2020年8月10日至9月9日,是母校巢湖市烔炀河镇中心小学110周年华诞(烔小创办于光绪33年7月,公历1907年8月,具体哪一日不能确定,故用整个农历7月期间)。为撰写纪念文章,我了解了一些母校创办人之一祖清来先生的家族历史,深为烔炀河有这样的文教名门而震撼。虽然手头资料有限,但还是勉力推介一二,以尽丰富烔炀河人文历史的绵薄之力。

烔炀河镇有据可考的历史已约千年,甚至有学者认为可追溯到东汉三国时期。但祖氏宗族落户烔炀河或许并没有那么久远。据烔炀祖氏家谱记载,祖上是从建康迁徙而来,定居烔炀河老祖村,以耕读教书为业。如果以建康之名论,则可能是东吴以后至南北朝时期外迁,那就比烔炀河镇的历史还早,也许不合理;如果以江淮之间以及巢湖半岛村落形成历史看,当以明或者明末清初大移民时期迁来为妥。但因无明确证据,故只能模糊以对。

后来有祖氏后代从老祖村迁居烔炀河镇上,至清末民初,祖氏后代主要分布在镇上的桥东、东街以及晒场三处,有农耕,有经商,有从文。从后来的发展看,几处祖氏都很兴旺,尤以东街祖清来公支(祖清来祖父祖攀麟公曾有《移馆桥东友以诗赠因次其韵》诗,记述了祖氏塾馆从小村移至桥<麒麟桥?>东事,或许镇上三处皆出自攀麟公一支)为显赫,成为烔炀河镇最负盛名的文化教育名门,在烔炀河文化教育史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我写《烔炀小学百十年》的时候,对烔炀小学创始人祖清来家族产生兴趣,希望作进一步的了解。我小学同学韩宣平是祖清来的玄外孙,经他联系,我认识了祖清来先生的曾孙女,她是合肥学院中文系的老师,其父祖瑞年(祖清来长子祖树槐之子)先生先后在黄麓师范、合肥师范以及合肥八中任教,1979年前后调入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

祖瑞年先生生前曾口述过家史,其后人也正准备着手整理。祖老师给我介绍了不少家族的情况,带我拜访了其90高龄的姑父金群(德誉)以及姑母祖芝年(祖清来三子祖树楠次女),他们是祖氏家族大陆在世后人辈序与年龄最长者。我现在对祖氏家族的了解,主要来自与祖氏后人的联系,还有就是有幸拜读到的一本《祖氏诗文选》。

《祖氏诗文选》由祖清来先生的孙子祖松年、祖庆年、祖瑞年、祖岱年等共同编辑,时间是1993年2月。内容为祖清来祖父祖攀麟、祖清来先生及其儿子祖树槐的部分诗文遗作,分别选自三人的诗文集《醉春轩诗集》、《倚绿别墅诗集》和《祐堂文稿》。但选辑时没有收录原诗集的创作编辑时间地点等内容,入选的诗文也省略了所有题跋与落款等注释性文字,以致难以从中全面获得作者生平经历、生卒年代与写作时间地点等信息。现在我只能从诗文的字里行间,整理归纳出一些零散的线索,试图推导一点想要的结果。

祖攀麟,字臞仙,祖清来先生的祖父,目前所知烔炀河祖氏最早的先祖,生卒年代不详。清道光岁贡生。

道光五年,湖南溆浦舒梦龄(1785-1854,名学良,字苏桥,号子鹤)任巢县令,以县志百年失修由,延请祖攀麟任县志纂辑,于道光八年修成,好评如潮。此后兵燹四起,祖攀麟游学在外,其子祖次仙(名号及生卒均未考,推算于1859年初〈腊月八日忌日〉去世)将祖攀麟所藏康熙雍正道光各志书,“蓄之以瓮,埋藏地下”,以避乡邦文献湮没。但时乱未平,而次仙公殁,其子祖清来刚满周岁。

祖清来长大后将这些陶瓮“掘而出之”,道光志完好如故,康熙雍正两志则剥蚀残缺。到祖清来之子祖树槐1932年1月重修巢县志的时候,其家藏康熙雍正志已成孤本,道光志亦不多见,当时安徽通志馆所藏道光志抄本,也是由祖家迻录捐奉。

同治十年,巢县令蔡家馨(字楚香,钟祥拔贡)续修邑乘,攀麟“复司其事”,终“县志之修也”。

光绪四年,攀麟公赴建平任县学训导,后卸任居乡养老。自攀麟公,祖氏世代崇文重教,藏书以万册论。1938年4月,日寇占领烔炀河,祖家藏书被洗劫一空,远在四川秀山县青龙村西南国立八中高中一部任教的祖树槐,闻此噩耗,不胜悲愤,旋于1940年猝然去世,年仅50岁。当然这是后话。

攀麟公一生经历不凡。1918年初秋,祖清来先生为其祖父攀麟公出版《醉春轩诗集》的时候,请巢县名门刘原道作序。刘原道,1865-1938,清末诗人,蒙古族,名笠僧,同治拔贡,世代书香,曾为李秉衡幕僚,后投李鸿章帮办洋务,曾任江南制造局主事、江南水师学堂监督和扬州十二圩盐务监督等职,晚年居家静养,琴书暇日,兼领修志订谱工作。著有《居巢诗征》、《庚子劫余草》、《洒然庐吟草》等诗集。其子刘晦九,孙毓璜、毓珩(陈其五)、毓璠、毓琳等,皆为巢湖贤人、栋梁之才。

他在序中对攀麟公的一生有简要描述和评价:祖氏世居邑西烔炀镇,自其先世卓卓以文艺鸣,至先生而名益噪。有子八人,孙若干人,皆蜚声庠序间。先生敦品邃学,笃嗜篇章,中年幕学,与李竹吾、陆东渔辈深交细切;晚居于乡,吟咏不废,八十高龄还挈诸孙弟子辈重为泮水之游。

从《醉春轩诗集》中的内容看,攀麟公年轻时曾短暂从军,有《从军》、《后从军》两首长诗,叙述了从军的经过与感受。

其游历十分广泛,京城三年,冀鲁、江浙、皖南数十年。结交十分广泛,京都名流,江浙名士,桐城文人仕宦,过从甚密。攀麟公在《还乡》诗中说自己“攸忽离乡三十年”,刘原道说他“中年客陆中丞舒观察幕”,清来先生谓其“中年幕游”,看来攀麟公应是在道光八年修成巢县志后,又经历了1833年的大水灾,才离乡游学的。诗集中有《道光癸巳水灾有感》一首,记录了水灾的情景。最开始的幕游,估计是跟随舒梦龄的活动轨迹。

1854年舒去世后,攀麟公行游的范围遍布全国,大概一直到同治十年二修巢县志之前才回到家乡。

训导建平的记载鲜见,亦或是我看不懂。祖清来先生说是“光绪戊寅,大父训导建平”,如果道光五年修巢县志时攀麟公20岁的话,此时攀麟公大约已经70多岁年纪。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二人佐之。

县学教谕、训导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既然训导是学官,而且由地方行政长官任命,应该在年龄上没有过高要求,那么攀麟公70而训导县学,亦未尝不可。难怪舒梦龄要赠他“养成大气何嫌晚,富有多文莫畏贫”之句(祖攀麟《寄苏桥老师》)。以攀麟公的学养与经历,履县学训导之职,实在有所曲才。不过先生一生饱学善教,桃李芬芳,至少已是名震乡邑,理当为后人谨记与景仰。

祖清来,字补仙,清光绪贡生,毕生在乡设塾授文,著有《倚绿别墅诗集》两卷,辑诗数百首。1923年2月23日(癸亥正月八日),祖清来在《自题小照》诗中自述65岁,1932年2月祖树槐在《巢县志源流考》中称祖清来为“先考”,故推测其生卒年代为1858-1931。

清来先生周岁父亲去世,寄养在舅舅家,十三四岁时跟随祖父攀麟公读书。其母李氏矢志抚养,躬纺绩令读长。祖清来忧家贫亲又苦节,遂励志力学,刚满20岁,就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成为由公家发给膳食津贴的在学生员,并屡上人才推荐文书。但清来先生说“毛义荣亲,我心如结,吾亲何日慰也?”,便一直居家训子,孝顺老母。

清来先生设塾授文,循循善诱,对初入者不收礼物和酬金,对贫家子尤加恤,因此“来游者盈门”,人称“补仙拘谨儒也”。其妻兄的孩子李葆华是巢县庠生,跟随清来先生读书十几年。

1903年秋,祖氏家谱牒成,李葆华为其姑父祖清来作《祖补仙先生序》,对这段经历做了深情回顾:(清来先生)暇辄携华手,步郊外,览物嘱对,对佳辄喜。间命作诗,有佳句,常与乡前辈乐道之。又累取大儒益身心书令抄读,并教导“静坐改过,自是读书人根柢”。华从学十余年年近三十,尤“提撕如婴儿”,“而华领一衿焉”。

因再无其他资料佐证,也不知道李葆华有何建树,在巢湖人文历史上有何位置,但从其文中言词看,是邑中文人应无疑义。

清来先生虽然在乡教学,但思想并不保守。新学兴起后,清来先生于1907年8月,将自家私塾与祖甘存先生私塾合并,改办成公立巢县烔炀镇育德初等小学堂,开了烔炀河近代教育先河。清末官修政书《皖政辑要》上记载的开办人是烔炀绅士祖树和,但目前尚无资料证明其人真实存在。

清来先生儿子祖树槐《祐堂文稿》有《送王吉甫序(壬子)》文云,其四岁失恃,又尝在外,父年近六十不能奉养,弱妻幼子不能相聚,上有二兄又早逝等等。壬子年是1912年,祖树槐22岁。前推至1907年,祖树槐只有17岁,以其名领办新学似有牵强。如若祖树槐两个长兄其中有一个名祖树和,且1907年时尚在世,则以其名开办新学,就很顺理成章。

当然,这只是我基于对《皖政辑要》的权威认识所作的简单推论,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有识之士进一步考证。

清来先生应该也是时流人士,估计在邑中声名不低。刘原道虽然小清来先生六七岁,但地位名声非常显赫,能应邀为《醉春轩诗集》作序,足以说明清来先生声名所在。而且,从刘原道序文中可知,二人虽“生同邑里”,但却“未尝数通面”,只是1882年在江南科举考试时有过一面之交(惟忆于光绪壬午,相见江南闱中),何况已经“转瞬三十年”过去。更加说明,祖清来当时在巢县具有相当的名气。

《倚绿别墅诗集》有《和胡仙槎先生七十自寿步原韵》诗,写于1906年,字里行间透露出与胡仙槎文交已久。胡氏原籍山东曹州,明末清初迁来巢县,定居中垾丁村,嘉庆年间成一方望族。胡仙槎本名胡效骞,字仙槎,为巢县明经博士,练淮军树字营起家,因功累升为二品文官,后因办实业卓著被授一品荣禄大夫褒奖。著有《乘槎小草》、《仙槎自寿征诗集》三卷。

不知道清来先生的这首和诗是否收录在《仙槎自寿征诗集》中,有机会一定去图书馆查一查。清来先生还曾于1921年夏,应蔡孟祥之邀,赴梁园明远台小住三日,临别时作《明远台诗并序》以赠。蔡孟祥是肥东名人,其父蔡朴斋是晚清名将彭玉麟的老师,其先祖是合肥一里三公之首的蔡悉蔡文毅公。可见,祖清来的影响已不拘于巢县境内。

《祖氏诗文选》后附的家谱纲目中,清来先生有子4人,分别是槐、椿、楠、梓。祖树槐所述之“上有二兄”并未在列。

祖树槐(1890-1940),字希古,号国光,自幼随父启蒙,曾就读于芜湖公学,十五岁留学日本(《遗哀集序》有“余年十五留东”句),回国后就读于金陵两江师范学堂,学成回乡从教(1910年9月《女蕙芳墓志》有“授徒望湖楼中”句)。辛亥革命前后有短暂从军经历(“自武汉起义即束书从戎,侧身军界”),后继续返乡从教。

清末民初时期,祖树槐接受了新思想,是一个进步青年,他在《遗哀集序》中有详细交待。留学日本时,友人寄来一本《浙江潮》,上有吴樾

事迹。吴樾,桐城人(1878-1905),字梦霞,后改孟侠。光复会会员,1904年冬组织“北方暗杀团 ”,1905年7月16日在北京车站预谋炸死出洋满清五大臣失败而牺牲。孙中山撰祭文,有“爱有吴君,奋力一掷”之句。树槐因此心敬烈士。

后同乡李朝栋促树槐同随熊味耕起义,不幸事败,李、熊相继成仁。于是,祖树槐“民族思想之益坚,而倾慕烈士亦益挚”。1912年5月26日,吴樾的遗体送回安庆并举行隆重葬仪,祖树槐也正好在公祭现场(“今年五月,入皖逾旬日,适皖中各界欢迎吴烈士遗骸,到者数千人,余亦与焉”),并择挽词吊章“其尤者若干首,都为一卷,题曰遗哀集”。由此,祖树槐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可见一斑。

祖树槐文才卓众,成名很早。1912年,他为刘豁公(近代戏剧理论家、评论家,安徽桐城县人,1890年前后生,卒年无考)作《豁庐诗集题辞》时才22岁。树槐先生酷爱古诗,“喜读曾涤笙所选之十八家诗钞,及沈归愚所选之国朝诗,尤爱桐城刘海峰刘孟涂之所作”。

《祖氏诗文选》里虽然没有收录祖树槐的诗篇,但《祐堂文稿》里的文章已足见先生之国学文学功力。从他与同学朋友的书信往来看,也大都是大家仰慕请教于他,或者他抚慰指导于人,说明树槐先生在同学和朋友圈中威望是很高的。

另祖树槐先生文中多次提到其授徒望湖楼中,但不知此望湖楼是何处,烔炀河?巢县卧牛山?亦或其他地方?不得而知。

1913年秋季,位于巢城卧牛山上的巢县官立中学堂只招收到20余名学生,难以为继,因而不得不停办。县当局便于1914年“移中学经费而另设高小三所:一在城内,称‘一高’;一在柘皋,称‘二高’;一在烔炀,称三高”。祖树槐出任巢县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堂第一任校长,估计任职三四年时间。根据1987年《烔炀区志》大事记,祖树槐1918年出任巢县劝学所所长。

按照中华民国教育部1915年12月重新颁布的《劝学所章程》规定,劝学所所长必须是或曾任地方教育事务五年以上者、或曾任高等小学校校长三年以上者、或曾在师范学校毕业任教育职务一年以上者。祖树槐应该是在三高校长任上做了三年以上,所以符合第二条的任职规定。劝学所制度始于1906年,1923年全面被教育局取代。从时间上看,祖树槐很可能是巢县教育局首任局长。此后,祖树槐先生曾受聘在安庆市省政府做事,直到1929年复任烔炀小学校长。

1932年,祖树槐受聘重修巢县县志。此后,祖树槐可能在合肥、安庆或者芜湖的某所中学任教,可能又复任巢县教育局局长,直到抗战爆发。1938年,在安徽几所临时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国立八中,避乱迁往湘西和川东,祖树槐先在湖南省政府张治中处做事,长沙大火后经张治中推荐,其受聘在国立八中高中一部(地址在川东秀山县)任教。后受家中万卷藏书被日寇洗劫一空消息的刺激,于1940年英年早逝。

祖树槐的弟弟们也都很出色。大弟树椿追随孙中山先生,北伐战争时于1922年底在广东罹难,英年早逝;二弟祖树楠,字岳衡,一直追随张治中先生,官至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办公室少将主任。

张治中1947年给巢县《黄麓导报》的题词,就是经祖树楠的手,交由途经兰州的同乡杨先义(原国民党国防部政工局上校科长),带给他的弟弟、《黄麓导报》发行人兼总编辑杨先礼的。1975年3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争罪犯的决定》,杨先义是公布的因释放或病亡而另案处理的十人之一。烔炀河杨氏也是名门望族,精英翘楚众多,有机会要好好理一理烔炀杨的故事。

1949年9月24日,陶峙岳将军领衔通电起义,祖树楠是起义将领之一,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国民党91军和120军的残部,以及7个特种兵独立团等,3万8千多人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编,其中将校军官编成一个大队调兰州学习,也有一部分人自愿资遣回乡。

估计祖树楠是要求资遣回乡的,如果他去兰州学习的话,后来应该成为共产党军政人员。我知道他是回了家乡的,开始因历史经历被管制,后来虽然在张治中的干预下担任了巢县政协委员,也曾在镇上做过房屋登记委员之类的事务,但结局并不顺。

家乡有关于他的许多传说,有褒有贬,其中就有传说他在当铺对面的祖家老屋烘火的时候,居然把自己烧伤了。至于他在烔河边上盖的“枫桥别墅”,也早已在日寇侵占烔炀河时被毁。枫桥别墅,位于烔河西侧查家坝以东,一路两厢茅屋,分别是正堂、书房和卧室。院子以木栏作围墙,院内有石鼓、石桌。柴门正对“飞凤桥”,屋后是大片霸王草。祖树楠先生早年回乡时常居之所,后被列为“烔炀十景”之一。

大概当时选择回乡的人都没有得到善终,张治中先生的堂侄张立纯,当时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警卫营营长,新疆起义后选择了资遣返乡,在巢县建华窑厂做会计,三年困难时期就因病去世了。听说祖树楠先生的后人有在合肥、巢湖等地发展的,希望什么时候有缘去拜访拜访。

祖树槐先生有5子3女,也是个个优秀出色。

其中三子祖庆年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师,对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有深入研究。1957年反右时受到冲击,被错化为右派。平反复出后,任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翻译出版了《莱布尼茨自然哲学著作选》等著作,此后又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界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四子祖瑞年此前已经介绍。五子祖岱年,1935年4月出生,幼为难民,少年参军,曾任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文联主席,著作有中国故事大系《水族卷》、《布依族卷》,散文集《都柳江风情》等。

说到烔炀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祖保泉。据《江淮文史》2020年第2期祖云文章《风骨长存文泉不竭 ——祖保泉教授散记》,以及杨礼国的《古镇烔炀河——井巷往事》中披露,祖保泉,本名祖华清(其妹妹祖华锦老师曾在烔炀小学教过我数学课),1921年6月出生于巢县烔炀河镇桥东村,开始在桥东村井巷读私塾,8岁入烔炀小学师从祖树槐、邓憩棠先生。

1935年,祖保泉考入巢县中学读初中,1938年入湖南花坦国立八中读高中,1943年考取国立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1947年毕业后应聘到巢县中学任教,1948年中回乡成家,1949年初应邀赴黄麓师范教书,1952年3月赴芜湖国立安徽大学(安师大前身,1954年9月改为安徽师范学院)任教,1955年任安徽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1958年7月任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1970年重返芜湖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先后任中文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古籍研究所所长、省文联常委、《安徽古籍从书》编委会副主任。

祖保泉教授是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心雕龙》研究界的元老,是我国学界著名专家,为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写的一部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关于此书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龙学”。祖保泉被学界誉为当代“龙学”的重镇,《文心雕龙》的研究是其学术生涯中的重中之重。他的著作等身,其中《文心雕龙选析》获1989年"《文心雕龙》教学、教材建设国家级优秀奖",《文心雕龙解说》获安徽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他还有个外号叫“祖宗”,意思是指他是安徽中文系的祖宗。安徽省的中文系骨干和中坚力量大多是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他的教育业绩泽被深远,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各大院校中文系。祖先生2020年10月在芜湖逝世,享年93岁。

总之,自近代以来,烔炀祖氏人才辈出,尤其是文化教育人才绵延不绝,是古镇烔炀河真正的文教名门。作为烔炀河学子,我为之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丁酉鸡年六月十四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 TO OUR C.H.

I HOPE YOU LIKE IT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大宋美人传
  • 2、网游之武林歪传
  • 3、881882
  • 4、dm72
  • 5、林海峰是但噏我好惊
  • 6、彩缘网
  • 7、阿宾正传全文阅读
  • 8、万维书刊自助投稿网
  • 9、胡闹王妃惹爱怜
  • 10、绵羊油的作用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