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重磅!瑞昌成为主核心区?《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年)》成果批前公示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刘小强来源:网易新闻

点击上方"大瑞昌"关注我看下集

8月28日,九江市规划局发布

关于《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年)》

成果的批前公示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0-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包括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武宁县、永修县、修水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共青城市、庐山市,面积19078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

北至长江,西至长平路、昌九大道,南至杭瑞高速、庐山风景区边界,东至鄱阳湖岸线,面积约554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至长江、东至鄱阳湖,西至市区行政边界,南至杭瑞高速,面积690平方公里。

图1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

二、城市性质与目标愿景

(一)城市性质

江西省通江达海的门户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国际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

(二)目标愿景

努力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示范城市。

区域航运中心、绿色智造基地、宜居山江湖城、转型发展示范。

(三)阶段目标

(1)2020年,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沿江开放门户地位显著增强,综合保税区力争获得批复,区域性航运中心逐步建立,区域枢纽设施全面提升,双向开放程度更加深化。

初步建成长江中游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实现集群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山水城市和旅游名城知名度大幅提升。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

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全市实现全面脱贫。

(2)2035年,实现现代化,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城市

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在长江中游区域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生态优美、开明开放、创新发展、宜居宜游、和谐共享、文化繁荣的新发展格局。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35年九江市域常住人口为59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4%。

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80万人。

(2)用地规模

到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图2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四、空间格局

(1)市域空间格局

保护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划定生态空间占市域总面积约61%。保障农业空间提质增效,划定农业空间占市域总面积约32%。促进城镇空间紧凑集约,划定城镇空间占市域总面积约7%。

市域形成“T轴两翼、一主两副两区”的空间结构。

“T轴两翼”。T轴即沿江城镇发展轴和昌九城镇发展轴、两翼即西部城镇特色发展带和东部城镇特色发展带。

“一主两副”。在T轴地区形成一主两副城镇发展核心区,即九江-瑞昌-庐山主核心区、共青城-德安-永修副核心区、湖口-彭泽副核心区。

“两区”。两翼地区突出特发展,形成都昌特色发展区、修水-武宁特色发展区。

图3 市域空间结构图

(2)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形成“一心 一核 三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城市绿心。推动八里湖、赛城湖一体化发展,共建九江城市绿心,以生态安全为前提,加强景观建设,形成以都市休闲、文化展示、生态体验、科普教育为主的滨湖景观魅力区。

一核:城市核心区。整合八里湖组团、十里组团与老城区组团,集聚区域公共服务职能,形成长江中游重要的商业商贸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江西省重要的科教基地,九江市行政中心、文化与体育中心。

三片:城西片区、柴桑片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片区。城西片区,整合城西港区、赤湖工业园区、港口街镇,形成全省重要的临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保税物流基地和现代临港综合服务中心。

城南片区,依托高铁站、赛城湖新区、柴桑城区,形成旅游服务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片区,依托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研发资源,整合带动城东港区、姑塘产业区产业升级,建设成为石化产业基地、产业创新试验区、高新产业研发孵化区,面向庐山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图4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图

五、功能布局

(一)产业空间布局

(1)构筑五大产业平台

聚焦城西港产业平台、城东港产业平台、共青城-德安产业平台、永修产业平台、彭湖产业平台(湖口产业片区、彭泽产业片区),强化先进制造业集聚效应,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长江中游地区的智造基地,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实现产业升级。

(2)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八里湖新区:集聚商务金融、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会议会展为主的现代综合中心。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集聚以高新产业研发孵化、生态展示、产业创新等功能的科技研发创新中心。

赛城湖新区:集聚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功能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服务中心。

共青城南湖新城:集聚教育培训、金融、文化创意设计、通用航空等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创意中心。

(3)旅游业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核、两圈、两带”的旅游功能格局。

一核,建设九江文化休闲旅游核心区。两圈,打造环庐山旅游经济圈和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两带,打造沿鄱阳湖旅游经济带、沿长江旅游经济带。

(二)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中心

(1)居住空间布局

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80万人左右。其中,城市核心区人口规模约89万人;城西片区人口规模约8万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片区人口规模约32万人;城南片区人口规模约51万人。

(2)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构建市级主中心、市级副中心、组团中心三级中心体系。

市级主中心1个。由八里湖中心、十里中心与老城-浔南中心共同组成,是九江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市级副中心3个。包括城西临港中心、芳兰中心、柴桑中心。

组团中心6个。除出口加工区组团与姑塘组团外,在其他就业居住组团内,各配置1处公共服务中心。

(三)绿地开敞空间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一心七廊、多园网络”的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构建以“市级综合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三级体系为重点、专类公园为补充的城市公园系统。规划到2035年形成18处市级综合公园,因地制宜布置21处区级公园,建成一批服务半径300-500米,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健身需求的社区公园。

构建江湖相通、水城共生的城市蓝道网络,改善八里湖、甘棠湖、南湖、十里河等水体水质,提高赛城湖、八里湖、蛟滩河、沙河等水系的防洪与调控能力,营造多元化的城市滨水功能区。

(四)美丽乡村

结合乡村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按照“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基本内涵,将美丽乡村分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7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引。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范村民建房和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加强乡村建设与治理。

六、要素配置

(一)综合交通

加强与南昌对接,突出国家运输走廊与城际走廊的联动布局,优化航空枢纽的分工协作,通过全国性铁枢纽和沿江开放的水运枢纽建设,形成服务长江中游地区、面向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

(1)机场

近期推动庐山机场改造升级,积极拓展新航线,加密航线班次,与昌北机场联动发展,合理分工,突出旅游客运和货运服务职能,建成军民融合的支线机场。同步启动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共青城、修水、庐山西海(巾口)、瑞昌、武宁通用机场。

(2)铁路

对接国家高铁网络,构建“十字”型的高速铁路网络。规划池九城际,与武九客专形成连接武汉、长三角的东西快速通道;规划安九客专、京九客专,形成南北向国家快速通道。

完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络。预留九江—都昌—鄱阳城际铁路,加强鄱阳湖两岸城镇联系,规划咸宁—修水—南昌城际铁路,提升修水与区域的快速连接。

规划形成“放射”型的普通铁路网络。规划新建常岳九铁路、咸宜井铁路、九江—长沙铁路,改造升级铜九铁路、合九铁路,与京九铁路、九景衢铁路、武九铁路形成多向联系的放射格局。

(3)内河航运

规划形成“两主三辅多点”的港口布局。

“两主”,即城西港区、彭泽港区。“三辅”,即瑞昌港区、城东港区、湖口港区3个沿江港区。“多点”,包括湖口湖区港区、都昌港区、濂溪港区、庐山港区、共青城港区等鄱阳湖港区。

推进长江中游6米深水航道整治工作。完善由长江干线一级航道、赣江二级航道构成的“一横一纵”骨干航道。提高信江、修河、博阳河、鄱阳湖支汊航道等主要支线航道的通航等级和通航效率,结合旅游发展需求规划建设旅游航道。

构建“内陆走廊+疏港通道”的复合疏港交通系统,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无缝衔接集疏运体系。

图5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4)公路

构建“两横五纵多联”的高速公路格局。形成“七纵五横八联”的国省道干线路网。规划形成长江一桥、长江二桥、安九客专铁路桥、瑞码快速跨江通道、赤瑞快速跨江通道、彭泽(经棉船镇)—望江跨江通道等6处跨江通道,预留九江—宿松公铁两用桥、绕城高速—小池跨江通道(经江洲镇)、长江大道-小池跨江隧道。

(5)城市公共交通

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骨干公交为支撑,网络完善的多层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2035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5%以上。

(6)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快速通道+分区路网”的模式组织城市道路系统,拉开城市骨架,支撑城市组团发展。组团间形成以准快速路和骨架性主干路为主体的快速通道,各组团内部规划形成完善的主次干道系统。

图6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图

(二)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

(1)教育设施

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局,小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500米左右;中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800—1000米。完善幼儿园配置与布局,服务半径原则上为300米。

大力发展服务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到2035年,建设一批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

加快高等学校建设,重点建设九江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创办江西会计学院,支持将九江职业大学列为“实施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高职院校,支持九江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国家开放大学试点地方学院建设。

(2)医疗卫生设施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医院,将九江建设成为赣北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服务均等化水平。到203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7张。

(3)文化设施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classicriver
  • 2、祈望全集
  • 3、无限轮回空间
  • 4、全城热恋钻石怎么样
  • 5、锦衣娇
  • 6、部长前妻不承欢
  • 7、都市隐杀
  • 8、明朝好丈夫笔趣阁
  • 9、福州市人事局
  • 10、心在跳原唱是谁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