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黄良辉初识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林小芳来源:南方日报

理解黄良辉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认识黄良辉的首要条件。黄良辉诞生在中国近代史发端的1840年,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的大清帝国开始了它最后七十年风雨飘摇的历程,中国历史的长河也进入了类似“三峡地带”的漫长转型期。黄良辉死于清廷举行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1904年,距亚州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仅有6年的时间。黄良辉生活过的这64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和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分析黄良辉经历的生活境遇,是认识黄良辉的必要条件。黄良辉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少年受知于地方官员,好学嗜古,淹洽经史;青年时则结交名流,身负清望,直到31岁时(1870)乡试中举。后一时期的命运总的说并不尽如人意,1874年会试落榜,其后入四川总督丁宝桢幕,1886年丁宝桢卒后与继任总督政见不合,遂东归,曾游东南诸省,后返汉川教书,直至病逝于故里分水嘴。黄良辉的一生既有才华横溢的自负,也多难以用世的苦闷。他以文韬武略自许,但终其一生却未能登上仕途,所以他的主要成就仅局限于诗文一道,《黄氏文钞》及其“乙集”便成了他留给后世的主要精神财富。黄良辉作为地域性的文化名人,可以说是湖北的骄傲,更是汉川的骄傲。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资料的匮乏,给我们全面研究和认识黄良辉带来了诸多的限制。为了能够尽量清晰地勾勒出黄良辉先生的真实面貌,根据手头现有的资料,本文试图从“形、影、神”三个侧面,来拼合出一幅黄良辉先生的立体图像,即黄良辉师长言行中描绘出的黄良辉形象、黄良辉诗文中所展现的黄良辉精神世界、关于黄良辉的各种对联故事及他对于后世的影响。一、与师长交往中所展示出的黄良辉外在形象黄良辉字耀庭,祖藉湖北汉川分水镇,其高祖时迁居汉阳。他少负异禀,髫年即深得汉阳邑侯张小蓬的喜爱,以至于常“引置署中,躬亲督课”。后又受知于汉阳郡守刘冰如和学使冯展云等,幼年的黄良辉可以说是个被不少地方官吏寄予厚望的“神童”。咸丰十年(1860),年甫21岁的黄良辉结识了来湖北游访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何绍基赠黄草书八幅,黄则报之以一首七古长诗。二人唔谈甚为相得,据说时人有“荆湖二子”之称。晚清重臣张之洞于同治六年(1867)提督湖北学政,直至1873年改任四川学政。张之洞任湖北学政的六年时间,很重视罗致人才,他在汉阳观风课艺时认识了比他小四岁的黄良辉,大为欣赏黄的才学,以至于“牌示阖属诸生,谓当执经从公”。同治八年(1869年),张之洞在武昌三道街文昌阁建“经心精舍”,教授经解、史论、词赋等,黄良辉在精舍学习,才冠诸生。1870年黄良辉31岁时,参加同治庚午科乡试并考中举人,榜上名列一等第一名。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七,湖北第一”。据说张之洞曾为其题联:“五百年必有名士;十三省只此秀才。”至到黄良辉的晚年,仍旧得到张之洞的关心,漂泊异乡的黄良辉得以返回汉川主持甑山书院便是出于张之洞的照顾。1906年张之洞六十九岁生日时,曾作《奉答柯逢时》诗:“汉柳成荫三十秋,当时贤士与吾游。早闻天骥行千里,争使迕生不白头。日下黄垆怆嵇阮(注:旧日门人卓卓者如周锡恩、杨毓秀、张荣泽、张士瀛、王万方、黄良辉、潘颐福、黄嗣翊等皆下世),湖寻画舫愧苏欧。暧姝自抱薪穷感,今日干城在五洲。”可见张之洞始终是把黄良辉当作“当时贤士”和“门人之卓卓者”。而黄良辉与张之洞的交往史以及对张之洞的态度,从《黄氏文抄》的“上湖广总督书”中可见端倪,该文写于癸巳(1893)四月,文中首先追忆了黄良辉入京参加会试后“丁丑(1877)四月都门宴集”的场景,然后对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的各种举措进行了尖锐的指摘,文章收尾回忆起“往者戊辰(1868)亦尝饫闻榘教,于时尔雅温文,虚怀若谷,见贤如不及,从善如流水,望重士林,誉溢海表。”随后又说“今乃前后异辙,判若两人,岂倒行而逆施与?抑堕聪而黜明与?”最后奉劝张之洞“改弦更张,布德行仁,惠此中国”。从此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黄良辉从1868年初次相识到会试落榜的1877年之间,对张之洞是较为敬仰的,其后因黄良辉坚决反对“讲求西学”,因此与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之洞便产生了政见分歧。从民间传说黄良辉曾写过“之字路,偏要你走;洞中怪,且奈我何?”的讽刺联,可以想见晚年的黄良辉与张之洞的关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罅隙。1874年黄良辉会试落榜,1877年被四川总督丁宝桢辟入幕中,黄良辉的表述是“旋奉蜀帅丁稚璜先生书,买舟上峡,襄赞帷幄,忽忽十有余年。”丁宝桢督川期间,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改良盐法,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黄良辉作为幕僚参与厘定盐政以及《四川盐法志》的编撰,甚得丁宝桢的倚重,优礼逾格。光绪六年(1880)黄良辉集所作诗文出版《黄氏文钞》,川督丁宝桢亲为作序,云:“黄君耀庭,天才英敏。博览群籍,耿介之操,蘧史不过,中遭兵燹,恒产荡废,家世藏书,无一存者。久客诸侯,避远权势。奏草盈箧,不以示人。其为文,直摅胸臆,空所依傍,陵励震荡,遒怒郁盘。其为诗,深山大泽,气成龙虎,烟云秘怪,倏忽万状。其为书,钻研篆隶,细筋主骨,矩镬森严,魄力雄厚。四上春官,佹得佹失,遂澹于进取,徜徉山水,炎风朔雪,游历殆遍。名卿折节,上公倒屣。其为人,弱不胜衣,廉正刚直,生平自负,雅在武略。每至秋高霁晓,纵眺原野,清角徐引,悲笳微吟,则拊髀雀跃,盈襟揽涕。予与耀庭,晨夕过从,几二十年,相知既深,尽悉底蕴,世徒高其骈丽之文,沉博绝丽,古茂渊懿,追纵汉魏,此犹未为真知耀庭者也。”丁宝桢的序言从“为文、为诗、为书、为人”四个方面,对黄良辉可谓是推崇备至。但目前版本的《黄氏文抄》中,此序言却是放在了“乙集”中,“乙集”付梓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但丁宝桢早在1886年便死于四川任上,绝不可能此时为“乙集”作序。若此序写于1880年“甲集”出版时,文中却有“晨夕过从,几二十年”之语,而其时黄任丁的幕僚仅三四年时间,若前溯二十年的话,丁宝桢于1861年还远在湖南任长沙知府,很难与在湖北武昌当学生的黄良辉“晨夕过从”。上述疑问,还有待查阅更多黄良辉与丁宝桢交往的资料后才能解决。黄良辉中举后的1872年,曾受江西学政李文田之聘,参与校阅试卷,即黄良辉所说的“壬申五月,辉应江西学政李君若农之招校阅试卷。”李文田对于黄良辉的才学十分赏识,赠黄良辉诗作中有“黄子信楚才,祥金待腾跃”之句。李文田与黄良辉的交往上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细节,即光绪乙未年(1895)的京都会试,李文田充任会试副总裁,曾授意张荫桓劝黄良辉入京会试,黄良辉辞不赴。此故事的真实性目前已无任何佐证,但从李文田与主试官徐桐一道故意压制康有为、梁启超的表现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变法及洋务的排斥心理,这与黄良辉的政治主张基本合拍,所以招黄良辉赴试也是有可能的。与黄良辉相交甚密的还有一位晚清重臣张荫桓。《黄氏文抄》“甲集”中便录有作者与张荫桓“琴台秋禊”以及“游平山堂”、“游龙洞”三首诗,“乙集”中还有更多的赠诗,可见二人的交住由来已久。黄良辉不仅给张荫桓写过很多赠诗,《黄氏文抄》“乙集”中还收录有黄良辉于甲午年四月因“釐金太重民力不堪”而代张荫桓拟写的一篇“奏摺”,可见黄良辉与长他三岁的张荫桓属于半诗友半幕僚的关系。“乙集”中还收录有题为“甲午十二月十二日钦差全权大臣张尚书樵野由天津来电江汉关约赴日本”的七言律诗四首,考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海陆接连败北,1895年1月5日,慈禧特降谕旨派张荫桓同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张荫桓于6日出京,7日抵天津即发电报请黄良辉作为随从赴日谈判,黄良辉称病未赴,张荫桓于13日到上海与邵友濂会合并于16日率随从上海出发,后因日方拒绝和谈,张一行于2月10日回国。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张荫桓对于黄良辉辨才和机谋的看重。在黄良辉的交游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便是湖北监利人王子寿,王子寿长黄良辉四十一岁,在黄良辉四岁时(1844)便中进士并任刑部主事,但旋乞养归,于江汉间讲论经史文学五十余年,曾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出谋划策。王子寿好奖掖后进,同治丁卯(1867)年十月,湖北省火药局发生大火,黄良辉写了七言古诗百韵《丁卯十月纪事》,当时王子寿应邀为汉阳县修县志,见此诗极度欣赏,次日即登门结识了黄良辉。王子寿对于黄良辉的才学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于庚午(1870)五月十三日给黄良辉的信中说:“吾子受才殊绝特,于学无不赅,于词无所假,凡有营撰,若成诵在心,借书于手,莫不龙章凤质,虎视鹰瞵,汸汸t乎若河海,暴暴乎若邱山,此昔之曹陈思陆平原王子安所擅之,以冠绝英流推倒豪杰者,阅千百年乃今始见之,吾子当与九真之麟希有之鸟共其翔步耳。”王子寿的晚年与黄良辉交往频繁,同治癸酉(1873)五月,王子寿死于荆南书院,临终之日的早晨还书写了一副楹联,寄给远在南昌的黄良辉。因为黄良辉会试落榜是在1874年,可以说王子寿是带着对黄良辉的极大期许辞世的。二、从诗文中所表现的黄良辉精神世界黄良辉自幼习文,长于辞采,在“经心精舍”时曾与武昌柯逢时、黄冈王丕里、襄阳王万方等同作《六朝赋》,不起草,挥毫立成,文采被认为是鄂省一时之冠。现有的的《黄氏文钞》一书以诗赋居多,亦有杂文、寿序文字,全书三卷十多万字。其中“甲集”于光绪六年庚辰(1880)梓于四川总督五福堂,“乙集上”和“乙集下”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梓于汉川分水文昌阁。抒情是文学的第一要义,黄良辉的诗赋杂文,除一般的应制颂扬、师友应酬之外,较能表现他思想、志向或情感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杂咏、感怀或寄内为题的诗作。古人曰诗为心声,我们从黄良辉诗句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是关心人民疾苦的仁人,是忠于君国的义士,他愿意为了民族大义而去赴汤蹈火。另一方面,黄良辉又有着柔弱而细腻的书生情怀,在英雄无用武之地中无奈地看着年华流逝,他以如椽之笔抒写了烈士壮怀、书生幽怀,也以细腻之笔刻画了儿女情怀。黄良辉平生以雄才大略自负,这种志趣当然会时常形诸吟咏,如《咏怀杂诗》开头写道:“弱冠尚奇伟,厉清志八荒。谈笑吐虹霓,委灰有余芳。”《春日感怀杂咏》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予亦幕雄略,平生爱壮游。宵深看剑气,耿耿澈牵牛。”《途次通州次壁间韵》则云:“平生雅负凌云志,不献登封泰岱书。”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维定势,雄才久不能为世所用,必会生退隐林泉之思,也会发嗟老叹卑之辞,黄良辉《入蜀》一诗便有“平生负雄略,近欲老渔樵。”之语。他的《秋怀杂诗》则以更多的篇幅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寒暑递陵薄,二毛俄已侵。朱实陨商风,素尘栖故衾。懿亲半凋谢,永叹结遗音。人生志不展,洒然甘陆沈……”对于这种失落情绪描写最为细致的是黄良辉《春日杂咏》之一:细雨蚕丛路,春风驷马桥。客心愁浩荡,极目感萧条。社燕曾相识,云螭不可招。江湖余老矣,随分托渔樵。首联全写蜀中景致,但细雨中的蜀道,便人更可想见其难,而春风中的驷马桥,却又使伤感中的诗人想起司马相如“不乘驷马不复过此桥”的豪言壮语,曲折地表达出作者昔年的壮志。颌联全写诗人感受,在浩荡的春风中,诗人极目远方,竟然生出萧条之感,这是典型的景因情变,与老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颈联虚实互见,社燕已成相识,可见在异乡时日之久,云螭即龙,有时也指骏马,喻指无腾飞之日矣。尾联自叹老于江湖之上,无奈只有随缘作渔樵了。思亲怀乡之情是古来诗人最为常见的主题,黄良辉久客异乡,多用诗歌的形式抒发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如《桂木瞿》诗尾联:“西风如我意,吹梦汉南城。”《舟过洞庭》诗尾联则表达了对于儿女的思念:“遥念怀中小儿女,几回惆怅不成眠。”《春日寄内》四首中有两首的尾联都以设身处地的想象来表现对妻子的思恋之情:“云阶月地空相忆,画就双蛾只自看。”“怕说汉南风雨夜,凝妆默坐数归期。”黄良辉一生曾有四次婚姻,皆无子,止有三女,这成为他平生的又一憾事,他在《秋兴》一诗中写道:独客怨遥夜,寥天闻断鸿。纱窗延皓月,石砚易秋风。匣有千金剑,门无五尺童。楹书付谁读?矫首问苍穹。《黄氏文钞》“乙集”有《咏怀》五言律诗四首,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黄良辉内心的一系列复杂情感。其一的前两联为:“握中有尺璧,星月争光辉。和卞逝已久,尘寰知者希。”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报负以及孤芳自赏的心境。其二的后两联为:“采诗恻民瘼,披易悟天根。无复还乡梦,江干黄叶村。”颈联表现了作者对于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尾联以思乡之情作结,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般萧飒悲凉的意境,抒发了沦落异乡时的孤寂和惆怅,所谓无复还乡梦,其实是思乡到了极致时的反语。其三通篇表达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以及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交南尚血战,我滞锦官城。安得九皋鹤,乘之万里征。开轩凉月白,隐几宝刀横。颇牧行将老,长歌空复情。将黄良辉的壮怀与无奈抒发得更为淋漓尽致的还有他的《入沔》一诗:秋水以时至,溯流将远征。苇花沔西渡,疏雨汉南城。威柄神州弱,儒冠季世轻。岛夷方侮汉,无路请长缨。此诗颇得杜诗风神,此诗由写景而转向了言志。诗的首句出《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第二句出《资治通鉴·义熙八年十一月》:“公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而黄良辉写于此时(戊戌五月)的《或问》一文,从排斥西学的角度提出了“在知人在安民”的“救时之策”,举措有戮权奸、汰冗员、去羸兵、减关锐、下罪己诏五项,认为“信能行此五者,则天心渐顺,民生日厚,俗尚尊亲,人知廉耻,物力丰盈,邦基巩固,不待讲救西学,邻国自不敢轻量我朝廷矣。”但就晚清那段特定历史时期而言,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都会明白,离开了从器物到制度全方位向西方学习这条路,根本不存在其它的什么“救时之策”和“强国之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黄良辉当然也不会例外,我们只有以黄良辉的本来面目来研究他,才会客观公正地得出对现实社会依然有着很大借鉴作用的结论。三、从对联故事中折射出的黄良辉对后世的影响除了《黄氏文钞》及其“乙集”外,黄良辉留给后世的还有数十则以他为主角的民间对联故事,这些表现了主人公机敏、善良、幽默、正直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的情节和作品可能与黄良辉真实的生活经历并无多大关系,但至少我们可以看作是黄良辉人品及作品在民间文学层次上折射变形的衍生物,它们作为黄良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研究黄良辉真实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黄良辉自幼工骈文,精律诗,对于以对偶修辞为基本特征的对联文体自然是更为擅长。在文学类、实用类和谐巧类三种对联类型中,黄良辉更为擅长的是谐巧类对联。谐巧性是对联的基本特性之一,谐巧联即是指偏重于形式上的谐趣与技巧的对联,特别是在一人出句一人对句的情况下,最能表现出作者的机智聪颖。谐巧联的产生最早可上溯到西晋陆云、荀隐的“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之后一直作为文人间争强斗智的工具被广泛运用。谐巧联的创作和流传,主要是沿着名士与民间两条线路发展,名士在一些雅集场合的一些精彩的即兴应对有时被正史、野史或笔记小说采录,并会迅速传至民间;而许多民间文人乃至普通百姓都可能成为谐巧联的创作主体,在谐巧联的流传过程中,名士的故实联的创作背景也会连同联语一并传播,而民间创作的谐巧联也会在虚构了情节之后附会到某个知名文人身上,于是许多谐巧联便被加工演绎成另一类的“口头文学”——民间对联故事。于是大量以谐巧联为核心的对联故事便广泛地或分地域地在广大民众的口耳之间流传开来。对联故事是“关于对联为内容的故事和传说,侧重于讲述一副对联产生的经过,通过故事情节和对联内容,表现撰联人的身世、遭遇、情操、情感和智慧,或表现出句人与对句人出题、答对中的性格冲突和戏剧性的变化,便于口头讲述和流传。因其中一部分内容只是民间传说,故不能视为史料。”(见《中国对联大辞典》)。对联故事首先属于民间文学中“传说故事”的范畴,民间传说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它虽具有历史性特征,但并不严格地再现历史事件本身,而是经过群众多年的艺术加工后逐渐形成,以反映历史的某些方面。传说可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三类,其中人物传说是对联故事中数量较多的一类,主人公一般选择北宋至晚清之间聪慧、机敏略带诙谐的著名文人,如苏东坡、秦少游、解缙、徐文长、唐伯虎、郑板桥、纪晓岚及各地方的知名文士。以黄良辉为主角的民间对联故事便是典型的人物传说,但不少的故事中也揉进了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对联故事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我们不能对其真实性及史料价值抱有多大的期望。可以说关于黄良辉的对联故事中,只有少数的与湖北风物十分切近的谐巧联属于可信或大致可信,其余大部分都属于后人杜撰并伪托于他的名下。现存的以黄良辉为作者的谐巧联和以黄良辉为主角的对联故事中,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属于黄良辉之前的古人联语及故事。如已刻入汉川楹联景园,据称是张之洞出句、黄良辉对句的联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正受所编佛教禅宗灯录之一的《嘉泰普灯录·卷十八》。汉川楹联景园中据称是友人出句、黄良辉应对的巧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几个文字,哪个汉书?”此条出梁章钜《巧对录·卷八》:“唐六如出对云:‘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陈白阳对云:‘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还有些对古人故事中的巧联略加改动的情况,如传说黄良辉嘲松江知府的联语:“鲈鱼四腮,独占松江一府(知府出);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良辉对)。”其实出自梁章钜《巧对录·卷五》:“有御史巡松江者,郡守故人留之饮,因戏出对曰:‘鲈鱼四腮一尾,独占松江。’守曰:‘螃蟹八足两螯,横行天下。’”2、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以其他名人为主角或显示其它地域特点的巧联和故事,被替换为以黄良辉为主角或突出湖北地方特色的巧联和故事。如“四水江第一,四进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后?何敢在先?”原传为梁启超应对张之洞(也有人附会为孙中山对张之洞),却被改造为梁启超自己对不出,只好请求黄良辉代为对出。再如传为张之洞出句、黄良辉应对的“汉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鹦鹉洲,洲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版本原作“洛阳桥”。3、主要流传于湖北地区的以湖北人文风物为背景的黄良辉对联故事。如最为著名的“惟楚有材”的故事中的巧联:磨大眼小齿棱棱,吞粗吐细;秤直钩弯星朗朗,知重识轻。再如:湖北省,黄鹤楼,黄鹤口中吹玉箫——金口; (武昌地名)汉川县,仙女山,仙女头上插金簪——妙头。 (汉川地名)从情理上说,据说为张之洞出句、黄良辉应对的“羊毫笔,写白鹭纸,鸿雁飞空,南通北达;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扯西拉。”像这种巧联,因在全国其它地区流传不广,联语系黄良辉所对的可能性相对就大一些。上述黄良辉对联故事以及目前可见的少数几副署名黄良辉的名胜景点楹联,足可以证明黄良辉生前是喜欢对联并擅长巧联创作的,但要从这些故事中厘清那一副巧对系黄本人所创作,这恐怕是一个近乎无法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从巧联发展史的角度证明哪副联绝非黄良辉所创作,但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却无法证明哪一副联确系黄良辉所创作,因为现有的巧联并没有一副被作者收录诗文集中。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巧联及故事都是黄良辉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都与黄良辉有着密切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搜集、整理和丰富。但若从对联学术研究的高度来说,我们则很难将其中的巧联全部归入黄良辉对联创作的名目之下。家乡的人民把黄良辉当作本地的骄傲,在最早的几则真实的黄良辉对联本事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古今奇联妙对结合在了黄良辉的名下,创作出大量或表现机智勇敢、或表现正直善良、或表现幽默诙谐的对联故事,使黄良辉成为智慧的化身和良知的化身,这充分说明了黄良辉生前崇高的道德和锦绣的文章在其身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黄良辉擅长对联的创作,并且他仅仅只是百年之前的人物,对于黄良辉文化进行研究,对黄良辉的联语进行发掘,应该有着很广阔的空间。湖北省特别是汉川市作为黄良辉的故乡,对于这些研究和整理工作既责无旁贷,又得天独厚,相信不久的将来,汉川市黄良辉研究会的同仁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振奋人心的成果,这对于汉川市地域文化的建设以及我们的对联文化研究都将大有裨益。刘太品2020年7月17日初稿2020年7月30日改定作者:刘太品 原载:刘太品的网上家园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兽性之血
  • 2、采矿大卡车2
  • 3、袁枚的拼音
  • 4、主人寄语流光字
  • 5、www27399
  • 6、bitdigg
  • 7、yinyinwang
  • 8、皇后是个小妖精
  • 9、校服门
  • 10、大山深处的女人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