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探寻老洋房 品味老仓山(下)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李大生来源:新京报

探寻老洋房 品味老仓山(上)

第6站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年——1951年),是美以美会(1939年以后称卫理公会)在中国福州创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学校原址位于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上三路8号)。旧址共有三座,主楼“胜利楼”,南北侧楼分别为“民主楼”和“和平楼”,分别由“彭氏楼”、“谷氏楼”、“程氏楼”改名而得,先前是以捐赠者姓氏命名,现存旧址为抗战后修复。本建筑先后为师大化学系、校部、海外教育学院等使用。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全景

胜利楼

胜利楼西面

北侧的和平楼

南侧的民主楼

上三路上回望胜利楼

第7站陶淑女子学校,旧址位于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内,原为英国圣公会在1864年创办的“安立间女学堂”,建于1903年。校舍落成后定名为陶淑女子学校。整个建筑群包括一组通过半地下通道及走廊连接的教室、宿舍和礼堂,另有一座办公楼及一处操场。1951年陶淑女子学校与鹤龄英华中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合并,本校舍转为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后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使用。

礼拜堂

礼拜堂和教学楼

教学楼

第8站塔亭路,位于梅坞顶,旧时为下渡藤山的小山包“雁峰”之顶。塔亭路原名雁塔境,以原址延寿塔和塔边之亭得名。塔亭路在民国时期是福州的银行街。1866年英国领事馆在塔亭路设立汇丰银行,为福州第一家银行,各国领事和一些中国商人与这里有银钱往来。

民国仓山警察分局,位于塔亭路口(塔亭路71-75号),是具有朴素的英式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

正在修缮的是中央银行福州分行旧址,位于塔亭路71号,为四层砖木结构、具有折衷主义风格的近代建筑。该建筑的顶层在1950-1960年左右增建了一座木结构二层瞭望塔,负责监视附近区域的火情。该建筑后曾为仓山糖烟酒商店。目前已为民居

基督教明道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福州建造的一座重要教堂,1866年与圣公会所办的塔亭医院(今福州市第二医院)同时建成

塔亭路53号沈绍安“兰记”脱胎漆器店,建于1922年,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兰记”1949年以后并入福州市脱胎漆器厂,老宅遂转为居住至今

第9站梅坞路是福州诸多古街老道中最富诗意的一条路。梅坞路在明时盛栽梅树,有“琼花玉岛”之美誉,呼为梅花坞。

独立厅位于仓山区梅坞路57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

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位于梅坞路57号“聚龙尚书院”内(原为汇丰弄1号)。该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1866年),2020年经历修复,并被楼盘“聚龙尚书院”圈入,现在已挂牌为仓山区文化馆

梅坞路16号玉林山馆,建于民国前期,坐西向东,占地面积93.7平方米,为双层红砖四坡顶西式建筑。原为基督教堂,后期改为英国东康医院

第10站麦园路。烟台山一代曾经遍地植梅,因此仓山古称藤山,诗中云:藤山南北万株梅,十里浮香璧月来。清初梅林毁于战火,乾隆年间垦荒植麦,故名麦园。2020年麦园路开始景观整治,英伦风再现。

麦园路13号鲁贻图书馆。1944年为纪念黄展云(字鲁贻)由江秀青等人机子创设鲁贻图书馆,1945年7月建成开馆。读者主要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陶淑、寻珍、毓英、英华、三一等学校的学生以及仓山、台江的其他读者。建筑坐东向西,前半部分一层,后半部分二层。现为仓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管理

麦园路29号德兴银铺旧址,是一栋单开间三层红砖木构小洋房

园路34号现为“黄立中牙科诊所”,为一幢三层半(带有阁楼)、砖木结构的“洋门脸”式建筑。黄氏家族祖籍莆田涵江,祖孙三代均为福州名牙医。右侧32号月宫照相馆,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具有“洋门脸”的近代西式建筑,现为服装店

麦园路36号,建于民国时期(推测晚于1930年),为三层砖木结构的沿街商业建筑,立面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

街景

麦园路66号陈庐,其主体建筑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受到地形影响,外观看起来有三层,为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平面自由多变,墙身光洁,前突部分使用了圆边带型窗,墙面水泥沙粉刷。平屋顶出小挑檐,上有女儿墙

麦园路88号为一幢二层砖木结构、带有英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正立面(南立面)大拱窗发券,拱窗间有双柱装饰;檐下砖砌叠涩线脚

第11站立新路。立新路是一条斜坡道,北起麦园路、梅坞路交叉路口,南止于公园路、公园西路交叉路口。

立新路北头东边麦顶小学校门旁是一处小山坡,从那里上坡,闽海关副税务司公馆就坐落在坡顶

立新路6―8号闽海关宿舍

6号楼东面

立新路6―8号海关工作人员居住楼建于清咸丰11年(1861年),其实,6号、8号同属于一个大院。6号坐北朝南,三层(含半地下室),入户台阶南向室外 。 8号在6号的南边,建筑外观与6号差异较大

立新路18号罗园

立新路29号为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别墅,入口有门廊,二层带西式阳台,支撑柱为爱奥尼亚柱式,较有特色

第12站万春巷,位于仓山区仓前街道,是一条东西走向道路,西连公园路,东接上藤路。该巷原名“大埕中”,因巷口有“万春京果店”而得名“万春巷”。

万春巷8号,福州著名华侨领袖陈之麟(陈芷汀)先生故居,建于1920年代初。主体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具有维多利亚风格的洋房,但在顶部又有一个小阁楼屋顶四角发戗,带有教会中国式的意味。整组建筑规模宏大、中西合璧,是仓山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洋楼之一

第13站公园西路,位于公园路北头,东起公园路、立新路交叉路口,西接进步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公园西路2号白鸽楼。在公园西路、公园路、立新路三条道路交叉路口有一座方方正正、厚重的大楼,这就是白鸽楼。白鸽楼前身为塔亭医院附属护士学校,1949年后,转为供销社大楼,后又转为市二医院高级医师及管理人员宿舍,使用至今

白鸽楼的特色是脊兽—白鸽在飞檐上歇脚,好像随时都会振翅飞翔

钢筋混凝土结构,模仿木构建筑,传统歇山式屋顶,有采光的老虎窗;层高三层带半地下室,半地下室条石砌成的墙体,二层以上水泥粉刷外墙,进户为户外式宽敞的楼梯和阔敞的院落,二层以上为室内楼梯,是一种民族主义复兴的中式风格

白鸽楼西面是陶园十二间排(公园西路4-22号),为两层砖木结构、具有殖民地柱廊式风格的公寓式住宅,共有12开间,故俗名为“十二橺排”。现余十橺排。此处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教会——福州教会的第一个会所

第14站公园路,北接立新路,南接福州市人民体育场(跑马场)。清光绪初年,英国领事领头向清政府租借地皮建跑马场,1942年跑马场改建为公园,公园路的路名由此而来。

公园路是最具老仓山风情的一条路,百年的香樟树诉说着它无声的历史

公园路43号,福州邮政总长官邸

从三一弄口看过去,与邮政总长官邸连绵成片的是庚庐、绍庐以及无逸山庄,这几座洋楼浑然一体,一色的二层或三层红砖楼房,院墙皆为白色加盖灰色瓦顶,墙面早已斑驳。据传这几栋大宅旧时均为民国福州邮政总长黄瑞华所有

无逸山庄是老仓山常见的红砖建筑,位于巷子拐角处,两面临街,门楣上“无逸山庄”四个石刻的圆润饱满,拱形砖雕的门廊,蓝漆的百叶窗,多角形的小楼,楼顶砖砌的角檐,重重叠叠错落的屋宇可见当年的恢宏,现在已经荒烟蔓草

三一弄里最出名的建筑就是无逸山庄

积兴里巷口。三一弄和巷下路的交界处是个十字路口,往东南方向是积兴里,往西北方向是象山里

积兴里26号端庐

积兴里25号德庐

透过墙头看到部分德庐主楼

积兴里10-13号整庐,是积兴里附近最早的西式洋楼。整庐院内砖有与金和园相同的“民国二十二年造”字样,故判断其建于1933年前后

积兴里7-8号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西洋式建筑,主人为印尼归侨黄氏。建筑较有特色的是二层的雉堞式女儿墙。建筑仍然受到殖民地柱廊式风格的影响,但一楼柱廊不发券,推测建设年代应在1930年以后

积兴里7号

积兴里1-6号龙楼别墅,主体建筑受到英式、殖民地外廊式等多种风格的影响,呈现杂糅的南洋式。其主要特色是其位于积兴里公园东路口的倒八字形入口门楼,及主体建筑顶部、有砖砌纹饰的女儿墙

象山里4号由两座近代西洋式建筑组成的坐西朝东的联排式建筑,建筑原主人为张开文为福清籍华侨、民国时期房地产商、仓前山巨富

象山里2号逸园,是一幢近代西洋式青砖公寓建筑,高三层,中央开间顶层取消为天台,东西两侧为硬山山墙,山花部分为半圆型通风窗,屋顶为木桁架小青瓦屋面,北面有较大的独立庭院

象山里1号是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既具有传统中式建筑的入口,又采用了西式拱窗等元素

思万楼,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内,建于1919年,系三一学校部分校友(教师)为纪念第一任校长、英国传教士万拔文发起兴建,1925年建成。思万楼为塔式建筑,立面造型呈中世纪罗马风风格

振庐位于仓山区公园路10号,原为“福泰和汇兑庄”老板、新加坡华侨周学振私宅,建于1928年左右,包括两座别墅和面积较大的西式庭院

公园路4号西林小筑,安妮女王式西洋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为福建督军李厚基的别墅。曾开辟为西林小筑咖啡馆,现已人去楼空

公园东路2号庸庐,建于民国时期,为一幢三层、砖木结构、带有殖民地外廊式风格的近代建筑

第15站复园路。复园路东与公园路交会,西与聚和路相连,全长350米,原是一条小巷,以“复园里”得名。

复园路4号清河庐,建于1927年,原主人为福州茶厂厂长陈廷炳、叶木兰夫妇(陈还曾与其他人一起出资,建造了仓山影剧院)

是一座典型的英式独院式住宅

颖庐,复园路6号。原来的主人是黄省三,为民国初期上海邮政系统高级职员,后调往山西、云南任邮政署长

复园路东山里1-8号脩庐。从清河庐和颖庐中间的小巷进去就是东山里,拐两个弯才能看到位于小巷最深处的脩庐,如果没有做足功课肯定会错过。脩庐是冰心堂哥谢卫霖的房产,曾经居住过许多名人,如陈伯流(曾任上海金城银行经理、华侨大学校董等)、林涛(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过继之孙)、清末帝师陈宝琛侄子陈博鲜等。

“脩”通“修”,高、长的意思,可引申为遥远、美好之意

脩庐是一座联排别墅式公寓,曾经居住过许多名人,如陈伯流,他曾任上海金城银行、香港金城银行经理、华侨大学校董、福州十邑同乡会名誉会长等职。另外,原清末帝师陈宝琛侄子陈博鲜在此居住,随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的过继孙子在此居住至今

复园新村

进来后就是所谓复园里1号,本建筑为两层带地下室砖木结构,主体包括地下室均为红砖砌筑,立面五开间,每开间为一户公寓,从一层外廊进入;主入口在第一开间,通过宽大的侧向台阶进入

现在这里是一家咖啡馆

二楼

茶厂新村,复园路25号

这是一幢带有院落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券廊式风格。该建筑1949年后为福州茶厂的职工宿舍。据推测该处即为复园里“朴园”。复园里朴园在1945-1949年内战期间,曾经是福州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城工部)的重要据点

复园路12-7号

进去后看到这栋洋楼,但查不到相关资料

聚和路上重建的德园和宇园

第16站泛船浦天主堂,位于仓山区新民街54号,全名“福州圣多明我主教座堂”,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该堂因位处闽江畔的泛船浦菖蒲墩,故又俗称“泛船浦天主堂”。原有砖石、砖木结构楼房5座,建筑面积2323平方米。有教堂、办公楼、宿舍等,现存教堂大堂一座,神父楼一座。

大堂为十字形哥特式建筑,高33米,建有钟楼、地下室。钟楼顶上有3米高的十字架。现天主堂北侧(临江滨大道)建有下沉式广场

神父楼为双层砖木结构,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第一开间向外开两扇拱形窗户。门前有门廊,上为二层露台,走廊设建筑中间,外墙为青砖清水墙,瓦屋面为四坡顶。2020年,在修建江滨大道的过程中,神父楼整体向东平移75.6米,整体旋转90°,再向南平移30.7米,最终与主教堂平行,北面闽江。 这是福建省第一座整体平移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贴士】根据福州市规划局2020年公布的《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公园路及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具体范围为东至上藤路、南至立新路白鸽楼北侧、西至上三路及三县洲大桥,北至闽江南岸,且包括三县洲岛和中洲岛两个闽江上的岛屿,总面积为53.2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30公顷。公园路历史建筑群保护范围为北至白鸽楼、巷下路,南至福州市体育场南侧、上三路,西至省电力试验所宿舍、体育场西侧,东至积兴里、体育场东侧,保护范围面积为18.50公顷。马厂街历史建筑群保护范围为北至福建师大附中南侧,南至福建师范大学宿舍北侧,西至对湖路,东至师大附中职工宿舍,保护范围面积为4.58公顷。

谢谢观赏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醉酒后爱上你
  • 2、vkeke电影乐园
  • 3、无限穿越之神创后宫
  • 4、井上织姬h
  • 5、侯龙涛冯洁
  • 6、9c8868
  • 7、小小大男人
  • 8、天是红尘岸
  • 9、花田喜事国语
  • 10、第22条婚规全集下载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