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9月高考适应月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李大生来源:环球网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20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20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3.语文2020年7月试题仓库一4.试题仓库2020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巴蜀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诗歌中一种不可忽略的修辞技巧——示现

江 锐

示现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佛学,是说菩萨在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情况,变换着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教化众生以解脱轮回之苦。《说文解字》:示,显示;现,相也。“示现”二字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显示出现象(景象、人象、物象、事象)使读者能“看到”。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解释为:“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辞格……示现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偏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反向地通过他地他人对此地自己的思念来更加突出此地自己对他地他人的思念,从而更加强烈地表达诗歌主人公委婉深沉的思想感情。

示现修辞技巧也往往与联想、想象、虚写等修辞技巧结合使用,思乡怀人、爱情闺怨、怀古赋旧主题的诗歌常常使用这种技法。这种技法常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想象式示现。屈原《湘夫人》一诗用浪漫主义笔调表现湘君对佳人(湘夫人)思念等待、执着深厚但又相约无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诗人在第二段“沅有芷今澧有兰,思公子今未敢言。荒忽分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用“望”“观”两个视觉动词以想象的方式反向写湘夫人深深思恋“我”(湘君)却不敢明讲,心神恍惚地遥望远方,凝神谛视着江水慢慢流淌,从而更加曲折含蓄地凸显湘君对湘夫人思恋之深。明确了这段中示现技巧的使用,也就明确了整首诗歌表述主体由一、三、四三段的湘君而突然转换为第二段的湘夫人的原因。行文上也就使第三段的叙写顺理成章:湘君“闻佳人今召子,将腾驾兮偕逝”,“逝”在古代的准确意思是“离开前往而一去不返”,也就是说湘君哪怕是幻想中听到佳人召唤,也驾车飞奔前往而决心一去不复返。于是湘君用荷、桂、辛夷、杜衡等芳香酉草装饰爱巢新房;内容上也就交代了诗人正因为深信“佳人”(楚君)深深思恋自己而自己更加思君忠君。可以说,示现这一技巧的使用几乎带活了整首诗诗意和思结的流动;同时,读者了解了这一修辞技巧的妙用,也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诗人爱国忠君的程度及其内在原因。二是联想式示现。周邦彦《苏幕遮》一词上片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以旅居地长安雨后天睛的生机盍然、盛春时节的空气清新铺垫反衬下片的“故乡遍,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羁旅愁思及思乡怀人之情。其实这也是思乡怀人诗常用的一种套路。而“词家之冠”周美成却别出一格,在词的结尾却意犹未尽地再写道:“五月渔邱相忆否?小样轻舟,梦入芙蓉浦。”在深沉的羁旅愁思、思乡怀人的情感基础上,又联想起自己身在家乡划乘小楫轻舟漫入芙蓉,一问渔郎是否记得,一念自己他乡入梦,这种似梦非梦、似真实幻的联想式示现将思乡怀人的深沉无奈情感推向高潮。

附带说明,想象式示现和联想式示现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尚未实现的场景作为示现的凭借,后者往往以现实生活中已经过往的场景作为示现的凭借。简单地说,前者以虚拟的未来为凭借,后者以真实的过往为依托。

还有一种是梦境式示现。白居易《长恨歌》本写唐玄宗对杨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作者不直接正面叙写玄宗对贵妃杨玉环的相思、苦恋和悔恨,却罕见地用大量笔墨(三十句),以玄宗梦境的方式着力写“太真”(玉环)仙子对“汉皇”(玄宗)的相思苦恋,从而反向表达“汉皇"对贵妃的相思悔恨之“长”之“重”之“痛”:“太真”仙子闻听玄宗来使的惊魂,揽衣推枕的徘徊,花冠不整的慵懒,思泪纵横的寂寞无奈,犹如带雨梨花的凄苦面容,含情凝睇的幽怨目光以及临别来使的托物寄词。诗歌中白居易将这一梦境式示现技巧运用得不落痕迹而且十分纯熟。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示现这种传统的诗歌技法在很多古诗乃至现代诗中都大量而创新地运用。而现今教材和传统教学淡化甚至回避了对这一技巧的解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诗歌阅读和教学的一大缺憾和损失。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9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示现”的字面意思就是显示出现象使读者能“看到”,最初来源于佛学中的菩萨在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情况,变换着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教化众生以解脱轮回之苦。

B. 陈望道认为,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

C. 《湘夫人》第二段写湘君想念等待湘夫人,却以想象的方式反向写湘夫人深深思恋“我”(湘君),从而更加曲折含蓄地凸显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之深,这就是想象式示现的运用。

D. 示现往往与联想、想象、虚写等修辞技巧结合使用,在思乡怀人、爱情困怨、怀古赋旧主题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这种修辞技巧。它一般以想象式、联想式和梦境式三种方式呈现。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联想式示现、想象式示现、梦境式示现三种方式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的追述的示现、预言的示现、悬想的示现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

B. 想象式示现往往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尚未实现的场景即虚拟的未来作为示现的凭借,联想式示现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过往作为示现的依托。

C. 玄宗现实中相见相恋贵妃不得,诗歌便赋予玄宗以梦境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这种梦境式示现运用不落痕迹且十分纯熟。

D. 示现这种传统的诗歌技法在很多古诗乃至现代诗中都大量而创新地运用,我们的诗歌阅读和诗歌教学很有必要对这一传统技法作出基本的解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歌中的诗句全都运用了示现修辞技巧的一组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及至春来还怨春。自怜多病身,为他千里人。(徐再思《【越调】凭栏人·春怨》)

③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张孝祥《念奴娇·风帆更起》)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⑤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晓光《那就是我》)

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表述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项,“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不是陈望道认为,而是本文作者认为。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诗歌便赋予玄宗以梦境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说法错误。原文是“白居易《长恨歌》本写唐玄宗对杨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作者不直接正面叙写玄宗对贵妃杨玉环的相思、苦恋和悔恨,却罕见地用大量笔墨(三十句),以玄宗梦境的方式着力写‘太真’(玉环)仙子对‘汉皇’(玄宗)的相思苦恋,从而反向表达‘汉皇’对贵妃的相思悔恨之‘长’之‘重’之‘痛’”,也就是说梦境式示现不只是具备“梦境”这一特点,“最根本的特点是反向地通过他地他人对此地自己的思念来更加突出此地自己对他地他人的思念,从而更加强烈地表达诗歌主人公委婉深沉的思想感情”。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筛选信息能力。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歌中的诗句全都运用了示现修辞技巧的一组”,答题前,先自阅读文章,明白什么是示现的修辞技巧,把握示现修辞技巧的特点,然后根据示现修辞技巧的定义和特点判定所给的几个句子是否运用了示现的修辞,继而得出答案。所给的几个句子中,②⑤没用示现,其余都用了示现。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毕顺传

李 肖

萧毕顺者,夔州明堂人也。父乡中豪杰,萧氏长房也。时萧、唐争地于明堂,唐氏绐之,得其田。萧氏愤然,欲举族徙新民,族人许之。届期,无往从者,萧氏乃挈妻孥独行。至尖角,贼众困之,剽掠其物,萧氏遂穷矣。日乞于道左,夜宿于莽苍,饥则食桑葚,渴则饮荒泉,其困顿至此也。行至科家院,其妻不欲行,夜亡明堂,惟留其子。肖氏谓己潦倒至此,冀弱息无蹈覆辙,故名之曰“毕顺”、

七岁。时村东有盘龙癖①者,常怠于农事,毕顺怼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乡里闻,皆异之。及八岁,丁父忧。邻家科氏怜之,饷其衣食,毕顺因得活。少嗜书,尝假于邻村大户藏书者,久之,虽无痒序之教,而术圣人之言,慕圣人之道;菜色饭牛,口诵经书,乡人亡知渠志所为,咸怪异之。既加冠,以貌寝家薄无以览客,鄙儒讥之,毕顺皆无言,时人因谓之“萧亡言公”。

初,共和国立,以萧氏无者,得田居乡首,人皆侧目。及萧氏卒,毕顺嗣之,燔券书,内其田于公,县长多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未几,河南大旱,发江南廪粮振济,以毕顺转运有功,擢尖角村长。下车伊始,发民兵绥盗,禽贼渠魁,斩之,徇以四境,余众皆作鸟兽散,尖角贼遂靖。故事,乡长按察四境,沿村供给,民不堪其烦。毕顺以劳民讽县长,遂止。乡长深疾之,仇毕顺,使人以觇其眉眚,然毕顺幼赤贫,为官清廉有美誉,乃罢。尖角无水,庶黎旦作汲水,日入乃归,状甚苦。毕顺乃率村人掘井荒山,居二日,井乃成。勒石立功,余迹今犹存。县长闻之,欲擢知县城,毕顺谢之,时人皆以为憾。明年,“文革”事急,林彪败卒,夔州城大乱,县长辱死,村人以为神,恭之滋甚。岁大饥,乃啖白泥,谓之“观音土”,食者死十八九,惟毕顺活之。灾寝,存人庆之,惟毕顺穆然深思,或问其故,曰:“人祸何时已?”翌日,乃告归,乡长强留之,毕顺固辞。

晚年着书,明堂萧氏宗族闻其名,使使请还乡,愿司祭礼,主宗族。毕顺喟叹不许。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毕顺怒曰:“昔逐吾先父,诺而不从,倩吾至此,是不义之人。汝去矣,勿痴也!”终未还乡。毕顺长寿,今八十矣,志气矍铄,谈笑风生。有三子曰勇、健、明。

杨子江②曰:萧亡言公动心忍性,穷而不丧志,饥而无失礼,进退官场,若烹小鲜,为民之福祉,此民之幸也,亦为今人之先模也!

贰零壹柒年孟春为外公萧亡言公作。

(选自《“五力”优秀作文选·第十二期·文言传记专辑》,有删改)

[注]①盘龙癣:晋人刘毅,嗜赌成癖,曾在东府聚睹,下往达教百万,因刘毅小字盘龙,故后世称嗜赌为“盘龙癖”。②杨子江:作者李肖自号,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20届文科清北班学生。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毕顺怼曰:“不事本者,诚国之大害也。” 怼:怨恨

B. 县长多其无私,起生产大队长 多:赞美

C. 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 顿首:拱手

D. 志气矍铄,谈笑风生 志气:精神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也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勒石,刻字于石,亦指立碑。一般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C. 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与“告老”“乞骸骨”并不完全相同。

D. 宗族,亦称“家族”。宗族主线按照父系及母系亲属集团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氏因为与同乡人唐氏争夺田地不成,带领妻儿迁居他乡。因为坎坷潦倒,希望弱小的儿子不要路其覆辙,所以给儿子取名叫“毕顺”。

B. 共和国成立之时,萧毕顺继承了父亲分得的田地。因为人人都不满萧毕顺居乡首的田地数量,萧毕顺就干脆焚烧了地契,将田地交纳给公家。

C. 萧毕顺任村长期间,平定尖角盗贼,委婉进言县长,率领村人掘井荒山,辞拒管理县城,沉默反思“文革”人祸,真可谓为村民谋取福祉。

D. 明堂萧氏宗族派萧毕顺的侄子请他返还乡籍,希望他管理家族祭礼,主持宗族事务,但毕顺认为萧氏宗族逐其父、诺不从而拒绝回归原籍。

【答案】4. C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使者,从子也。顿首固请”意思是“使者,就是(他的)侄子。磕头坚决请求”,所以“顿首”意思是“磕头,叩头,头叩地而拜”。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宗族主线按照父系及母系亲属集团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说法错误,宗族主线按照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性为中心(称“宗子”或“族长”),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果关系错、对象事件关联错。原文是“共和国立,以萧氏无者,得田居乡首,人皆侧目。及萧氏卒,毕顺嗣之,燔券书,内其田于公”,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因为萧氏是无产者,分得田地居乡里第一,人人都不满地侧目而视。等到萧氏去世,毕顺继承了田产,就烧掉了地契,将他的田地交纳给公家。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萧毕顺是夔州(今奉节)明堂人氏。父亲是乡里的豪杰,萧氏长子。当时萧、唐两家在明堂争田地,唐氏欺骗萧氏,争占了田地。萧氏气愤,准备率整个家族迁移到新民,族人都答应了。到了出发时,没有一个前往跟从,萧氏于是就带着妻子儿女独自前往。到了尖角,众蟊贼围困他们,抢夺了他们的财物,萧氏就处境艰难了。每天在路边乞讨,夜晚就住在郊野,饿了就采吃桑葚,渴了就饮用荒野泉水,他困顿就像这样。走到科家院,萧氏妻子不想前往了,就在夜晚从明堂跑了,只留下儿子。萧氏认为自己穷困潦倒到这种地步,希望自己孱弱的儿子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就给儿子取名叫“毕顺”。

七岁时,当时村东有一个赌徒,常对农事怠懒,毕顺怨恨地说:“不从事本分职业,的确是国家的大害。”乡里人听闻此言,都觉得他奇异。等到八岁时,遭逢父亲去世。邻居科氏同情他,提供给他衣食,因此得以活下来。毕顺从小嗜好读书,从邻村大户藏书之家借书(阅读),时间久了,虽然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却能叙述圣人言论,仰慕圣人之道;满脸菜色放牛,嘴里诵读经书,乡里人不知道他所要追求的志向,都觉得他怪异。二十岁后,因为容貌丑陋、家里贫穷,无法招待客人,鄙陋的读书人讥讽他,毕顺都不说话,当时的人于是就称他“萧亡(无)言公”。

当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因为萧氏是无产者,分得田地居乡里第一,人人都不满地侧目而视。等到萧氏去世,毕顺继承了田产,就烧掉了地契,将他的田地交纳给公家,县长(国家)调发江南仓粮赈济,因赞美他无私,起用他做生产大队长。不久,河南发生大旱,为毕顺转运有功劳,提升为尖角村长。上任之初,派出民兵平定强盗,捉拿强盗大头目,处斩了他,并在乡里到处巡行示众,其余众强盗都作鸟兽散,尖角强盗于是被平定。按旧例,乡长巡察所辖乡区四境,沿途村社供给(饭食),百姓不能忍受这种烦琐。毕顺借百姓辛苦委婉进谏县长,于是终止了这种做法。乡长很忌恨他,就派人去偷偷地察看他的过失,然而毕顺从小就一贫如洗,做官又清廉有令人称道的美誉,(乡长不得已)才消停。尖角缺水,百姓早晨起床打水,太阳落山才能回家,情状很是辛苦。毕顺就率领村民在荒山打井,过了二十天,水井才挖成。刻石碑记载功劳,余留的痕迹现在还保存。县长听闻此事,想要提拔他管理县城,毕顺拒绝了县长,当时的人都觉得遗憾。第二年,“文革”事件紧急,林彪因败逃而死,夔州城大乱,县长受辱而死。村民都认为毕顺是神人,更加尊敬他。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大家)就吃白泥,人们称它“观音土”,吃土的人死了十分之八九,只有毕顺活了下来。灾荒止息,活下来的人都庆幸,只有毕顺沉默地深刻反思,有人问他缘故,(毕顺)说:“人祸什么时候才能消停?”第二天,就辞职告老回家,乡长竭力挽留他,毕顺坚决推辞。

晚年写书,明堂萧氏宗族听闻他的名声,派使者请求(他)返还乡籍,希望他管理祭礼,主持宗族。毕顺喟叹不答应。使者,就是(他的)侄子。磕头坚决请求,毕顺发怒说:“当初(你们)驱赶我去世的父亲,允诺了却不跟着(我父亲搬迁),使我到这里,是不合道义的人。你走,不要再痴心妄想了!”终究没有返还乡籍。毕顺长寿,如今八十岁了,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生有三个儿子叫毕勇、毕健、毕明。

杨子江评论说:萧亡言公经历艰难困苦,磨砺身心意志,处境窘困却不丧失志向,处于饥饿却不丧失礼义,进退官场,就像烹煮小鱼一样轻而易举,为百姓谋福祉,这是百姓的幸事,也是今人的先范楷模!

2020年正月为外公萧亡言公所写。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玄祐

离魂记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背丧。二男并孝廉握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离魂记》)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①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 ②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C. ①其家以事不正,秘之 ②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绝天傲寒
  • 2、复仇米丽
  • 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 4、小爸爸电视剧下载
  • 5、九阶骇客
  • 6、狂凤御龙
  • 7、游戏基地群降异界
  • 8、ca1760
  • 9、真实女友怎么插入
  • 10、梁子湖政府网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