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八路军主要将领简历(15)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刘小强来源:新浪新闻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生,四川省(重庆市)江津县。号福骄,化名向上。1907年外祖父家读私塾。1911年上插旗小学。1913年九如镇立高等小学就读。1917年江津县立中学学习。1919年“5·4”运动。11月重庆乘船赴上海。12月9日上海出发。1920年1月14日到达法国马赛港,开始勤工俭学。巴黎入蒙塔尔记中学,德洛中学补习法文。6月蒙塔尔记橡胶厂多米松分厂做粗检工。秋,胡乃尔中学学习。1921年初克鲁邹钢铁厂,西门子厂做工。10月从法国到比利时,入沙洛瓦1所劳动大学附设补习班。1922年6月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8月刘伯坚和熊味耕介绍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共青团)。1923年2月任少共旅比利时支部委员。3月赵世炎、刘伯坚介绍转党。7月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1924年1月任国民党巴黎通讯处处长。9月前往莫斯科。10月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2月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任班党支部书记。7月底离莫斯科回国。9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校党团领导小组成员,少将军衔。1926年7月任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北伐。10月任湖北省委委员兼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4月上海协助周恩来工作。5月任中央军事部参谋长。7月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8月1日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10月上旬起义军受挫折,护送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撤离到香港。11月广东省军委工作。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12月16日到香港。1928年1月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1月任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1月任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常委。1930年5月上海中央特科工作。8月中央军委工作。1931年1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中央苏区。1932年1月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3月任红1军团政委。3-5月兼东路军政委。1934年10月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5月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委。6月改红1军政委。后改右路军先遣队政委。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1纵队政委。11月任红1军团政委。1936年4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红1军团政委。1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10月任师政委。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39年1月任北方分局委员。1940年8月百团大战。1941年1月任北方分局代书记,晋察冀分局书记。1943年8月去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7大。1945年8月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8年5月任华北局第3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2月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员。6月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7月-1954年8月任华北局第2书记。8月兼北平市代市长。9月兼北平市市长、市军管会主任。10月1日开国大典,任阅兵总指挥。10月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日常工作。1950年初任总参谋部代理总参谋长。6月任中央复员委员会副主任。1951年1月任中央兵工委员会副主任。4月任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主任。1953年2月任“全军军衔实施委员会”主任。休养、治疗(-1956年)。1954年6月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7月任领导原子能事业3人小组成员。1956年3月任组建火箭研制领导机构负责人。1956年4月任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1956年9月-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1958年2月为导弹、核试验靶场建设总负责人。6月任中央科学小组组长。10月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1月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62年11月为15人专门委员会成员。1969年被定为“2月逆流反党集团”成员。2月5日到北京市第3化工厂蹲点学习,10月15日结束。10月18日被“疏散”到河北省邯郸市。1970年2月回北京治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5年1月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2月任军委常委。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9年10月任中央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书记。1980年9月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职务。1984年2月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6月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顾问。1985年10月任中国发明者协会名誉会长。1987年11月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元帅军衔,获1级81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1级功勋荣誉章。第1-3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第1届常委,第2、3届代表,第4、5届副委员长。中共5大代表,第7届中央委员,8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9、10届中央委员,第11、12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在北京逝世。萧克,1908年10月20日生,湖南嘉禾县小街田村人。1923年考入本县甲种简习师范学校。1925年参加国民党。1926年到广州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毕业后编入国民革命军补充第5团,北伐。1927年任11军24师(师长叶挺)71团2营连指导员,连长。同年5月入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2月回乡组织中共嘉禾南区支部。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任宜章黄沙区游击队队长。同年4月率农军到井冈山,编入红4军,任28团7连连长,2营党代表。1929年任营长。12月任1纵队参谋长。1930年10月任红12师长。1931年3月任红1方面军独立5师长。1932年被派往湘赣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任红8军军长。1933年6月改红17师长。1933年获2等红星奖章。1934年8月任红6军团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长征。1936年7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2方面军副总指挥。7月任红31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1939年2月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任冀热察军政委员会书记。1942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同年赴延安,后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任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1946年6月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3副司令员和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1949年3月任4野第1参谋长。5月兼华中军区第1参谋长。1949年12月任4野第1参谋长兼中南军区第1参谋长。1950年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兼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7年11月任训练总监部部长。1958年因“教条主义”受到批判并被解除职务。1959年任农垦部副部长。1972年任军政大学校长。1977年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后兼第1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3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和1级81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1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5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7大代表,8届中央委员,10届候补中央委员,11届中央委员,12、13届中顾委常委。2020年10月24日12时51分在北京逝世。程子华,1905年生,山西运城人。1922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考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后,到国民党军队中做兵运工作。1931年4月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红三十五军第三七团团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五军第四十师师长、第四十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四师师长,第二十二师师长,粤赣军区代参谋长,参加了第二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月在第二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同年6月,任红二十五军军长,11月,率部进行长征。1935年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政治委员。西安事变后,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工作,任党团书记兼人民武装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39年1月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后兼任冀中区党委书记。1943年8月,任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治委员,后代理分局书记、代理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10月,任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北平解放后,任北平警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4月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10月后,调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1956年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1958年任商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60年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1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4年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西南三线建委常务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关押。1975年以后,到中央党校读书班学习。1978年3月,任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1980年8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3月30日,在北京逝世。刘澜涛,1910年生,曾用名华甫。陕西米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米脂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定边县工委书记,陕北特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1931年在北平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1936年出狱,历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绥德警备区特委书记,北岳区委书记,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1945年后,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副书记、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副政委,华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兼兰州军区政委,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第一副部长、顾问,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1982年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94年起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1997年12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唐延杰原名唐月华。1909年11月7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曾任第4军军官教导队任副排长。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附设军事班学习。1929年回国后在长沙被捕,1930年7月红3军团进攻长沙时冲出监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3军团第8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保卫股股长,军团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总务处处长,管理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中任红3军团后方办事处主任、后方部部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后勤科科长。到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第4科科长,红28军参谋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作战处处长,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军区参谋长,参与了创建发展和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继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冀晋军区司令员,北岳军区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第20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率部先后参加保北、石家庄、察绥、平津、太原等战役。1949年起任第20兵团66军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平津卫戍司令部参谋长。1953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事学院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国防科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聂鹤亭1905年10月3日生于安徽省阜阳县(今为市)聂老村彭庄(今属阜南县)。毕业于皖江师范专科学校,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春参加国民革命军,任第4军叶挺独立团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73团排长、连长,随起义军南下作战。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在总指挥部任参谋。1928年在中共东江特委任教导营营长。后被派回安徽从事中共秘密工作。1929年秋被中共中央派到江西,先后任红军第4军军部参谋。1930年任红4军第12师35团副团长。1931年春任第11师33团团长,后调任第32团团长、第11师参谋长,红12军第35师参谋长。1932年任红4军参谋长。1933年调任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红5军团第13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1军团1师参谋长,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陕甘支队司令部1科副科长、科长。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1科科长,西方野战军(红一方面军主力)司令部参谋长兼第1科科长。参与组织指挥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兼任4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1局局长,总参谋部部长,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8年冬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冀中军区第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参与组织领导了晋察冀边区1941年秋季反“扫荡”斗争。1942年春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先后任松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辽吉军区司令员,辽北军区司令员。在辽沈战役中,参与指挥部队围困长春、攻克沈阳。后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初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率部参加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装甲兵副司令员。1961年至1965年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5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1年3月13日在北京逝世。孙毅1904年5月12日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城北街。乳名华哥,原名孙俊明,号志明。12岁起先后入国民高小、县立高小读书。1920年离家谋职,投身军旅,先后在福建混成旅、河南陆军补充营、直系军阀吴佩服部骑兵营、冯玉祥部第23军当过士兵、录士(文书工作)、书记长、参谋等。1931年6月入国民党军第26路军,任中校参谋。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第14军谍报科科长、第41师参谋长,第13军38师参谋长,瑞金红军学校军事教员,粤赣军区第22师参谋长,中央军委教导师参谋长。参加了赣州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长征中任军委干部团作战科科长,政治保卫团参谋长,红3军团教导大队大队长、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军团参谋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参加平型关作战。后任第115师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参谋长。1940年6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长,翌年6月荣获抗大总校授予的“党的教育战线上的优秀战士”称号。1943年兼任晋察冀军区训练部部长和军区教育委员会主任。1944年春抗大二分校撤销,调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晋察冀边区1944年攻势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司令员,曾指挥所部进行胜芳保卫战,有力配合了正太战役,荣获晋察军区通令嘉奖。1948年11月率部进围保定,继占北平南部要地房山、良乡,为解放北平开辟了南部战场。次年8月,河北军区成立,任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军校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出版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1978-1985年任总参谋部顾问。曾担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副会长。长期主动兼做校外辅导员,多年来为青少年成长倾尽心血。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7月5日在北京逝世。著有《走向征途》。舒同,1905年生,江西东乡人。又名宜禄,字文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时代,他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曾任中共东乡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被迫离开家乡,流亡各地。1930年,参加红军,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先后担任军政治部秘书、十一师秘书长、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务,还曾任中共赣东特委秘书长。以后,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十师政治部主任、红十一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33年部队缩编后,舒同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任红二师政治部主任,参加长征。长征胜利后,任红一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先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以后奉命前往晋察冀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晋察冀边区抗日斗争。1940年,回到延安,1942年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1943年,被派往山东,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分局常委、社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日报》总编辑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校长等职务。1954年,担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1963年,调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1978年,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舒同是著名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8年5月27日逝世。朱良才原名朱绍时。1900年9月27日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曾读过中学,在本村当过两年小学教员。1925年被选为村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捕,被营救出狱后,参与组织秘密农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秘书。到井冈山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连党代表、军部秘书,参加了反“进剿”、反“会剿”和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初随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参加大柏地、长岭寨、龙岩、上杭等战斗。12月出席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会议(即古田会议)。1930年任第3纵队第7支队政治委员、红3军第9师政治委员。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与师长徐彦刚率部从正面攻占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的指挥部,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该师师部另2个旅,并生俘张辉瓒。1932年7月任红5军团第15军政治委员。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与军长陈伯钧率部击溃国民党军第59师前卫部队,后与兄弟部队一起将其大部歼灭。1933年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同年任红一方面军第14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任红5军团第34师政治部主任。长征途中,任中革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经常亲自组织医疗抢救工作。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政治部主任,因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斗争,遭受打击而被调任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后任红30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只身一人,不畏艰险,经36天沿途乞讨,化装潜行,回到陕北。作战中曾多次负伤,右臂留有终生残疾。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他深入调查,多方联系,机智灵活地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营救了大批革命志士和西路军失散人员。1938年回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秋调任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晋察冀军区秋季反“围攻”。1939年10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4年任主任,协助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领导全区的政治工作。在艰苦复杂的战斗环境中,积极倡导、组织开展模范中共支部和杀敌立功运动,注意发挥中共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发现、宣传“狼牙山五壮士”、“民兵英雄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先进典型,对巩固基层、提高部队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重视搞好军政、军民关系,参与组织领导部队进行生产运动,努力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为巩固、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助聂荣臻组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任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1948年5月协助叶剑英组建华北军政大学,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为适应部队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努力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基层党支部为基础,注意总结推广新经验,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1958年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离职修养。是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撰写有《朱德的扁担》等回忆文章。耿飚,1909年8月生,湖南醴陵人。原名耿俊勇、耿润德。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大学文化。早年在常宁水口山当矿工。1928年8月起任浏(阳)醴(陵)游击支队小队长。1930年7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九师参谋、干部教导队队长,红一方面军一师三团参谋长、二师四团团长、九师参谋长、一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入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1936年冬起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参谋长。后任三八五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政治委员。曾兼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1941年7月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通讯处处长。1948年5月起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参谋长。1949年春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起任中国驻瑞典大使,中国驻丹麦大使,中国驻芬兰大使。1955年10月至1959年7月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1960年1月至1963年8月任外交部副部长。1963年8月起任中国驻缅甸大使,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1971年1月至1979年1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3年8月起)。1977年1月至10月任中央宣传口负责人。1978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任国务委员;其间:1981年3月至1982年11月兼任国防部部长。1979年1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其间:1979年1月至1981年7月兼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9年1月经中共中央决定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2000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沙克,1907年生,辽宁省丹东市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曾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六四七团团部副官,连长,第六九一团团部副官,代营长。一九三六年参加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特种兵团团长,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安东军区副司令员,辽东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二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训练部副部长,军训部部长,空军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12月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潘自力,1904年生,原名潘自励,又名潘鼎九。陕西华县枣园村人。早年曾入军阀部队当兵。后考入华县咸林中学学习,曾被选为咸林中学和华县学生自治会会长。1923年夏到北平读书,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10月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回国,先后任陕西长安县农民协会宣传部长,共青团陕西省委代理书记兼宣传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西安市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东路特派员兼渭南县委书记等职。1928年初,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参与领导渭华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同年10月在西安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0年10月出狱。后得杨虎城资助,于1931年赴法国留学,参加了法国反帝同盟中国支部。后转赴苏联,经短期参观学习后,于1933年5月回国到上海,同党组织失掉联系。1935年初到川北,先后在红三十一军政治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任干事。参加了长征。1936年9月重新入党。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政治教员、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二科教员。西安事变后,奉调到西安任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津、太原、扶眉、兰州等战役,后随部进军宁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宁夏军区政委、宁夏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起先后任中国驻朝鲜(1955.01—1956.02)、印度、尼泊尔、苏联等国特命全权大使。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2年6月22日在山西病逝。赵冠英,1916年生,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车赵村人。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秋参加冯玉祥部队的新兵团。1936年春在冯部西北军官训练班结业后,在国民革命军78师3营9连任见习排长。同年9月带领所在连100余人,参加了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教导队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第3大队大队长,第2军分区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40年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8旅旅长,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2纵队副参谋长,华北野战军第2纵队参谋长。1948年后,任包头卫戍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20兵团第67军参谋长,第20兵团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1957年回国。1961年调山西省军区任副司令员。1977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后任副教育长、教育长,军种学院训练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9年1月23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王宗槐原名王永开,曾用名王怀。1915年8月15日生于江西省万载县柏树街白茅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岁丧母,8岁丧父,在姑姑家度过孤苦的童年。幼时曾入私塾8个月,后当学徒为人织夏布维持生计。1929年10月加入赤色工会。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7月改称第3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第7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第9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边区1941年秋季反“扫荡”。1943年9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7年12月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副政治委员,参加察南、绥东战役,继在华北军区第2兵团编成内挺进热西冀东,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1948年7月,任华北军区第3纵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郑维山指挥所部参加出击冀热察战役和察绥战役。在平津战役中,率部参加新保安地区作战,会同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军第35军。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3纵队改称第63军,任政治委员,4月率部参加会攻太原后,在第19兵团编成内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执行解放大西北的作战任务,先后参加扶郿、陇东、兰州和宁夏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干部部副部长、秘书长,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1975-1982年任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王宗槐回忆录》。1998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厉 男,八路军将领。原名厉广学。1916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8年入齐齐哈尔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习。1930年考入北平(今北京)私立民锋中学,翌年转入黑龙江省第一中学学习。1934年考入北平东北光复中学读高中,同年下学期考入东北交通职业学校。1935年7月,去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36年8月,厉男回国,在北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2月到陕西省洛川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二十军工作,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时,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山西省五台县做群众工作。历任河北省委政治交通员,晋察冀军区第三地委书记,北方局党校教育长,北方局敌工部副部长兼晋察冀军区敌工部部长、政工部部长,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厉男奉命到沈阳参与接收日伪政权。同年11月赴齐齐哈尔市任嫩江省自卫处处长(后改公安处),兼公安总队长和政委。1946年3月,兼任嫩江军区警备二旅副旅长。1947年2月,任黑嫩省社会部副部长,省公安处副处长、处长。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任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公安总队政委。1951年后,历任东北公安军副司令员、旅大市委常委、旅大市公安局长兼公安总队政委、旅大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旅大市副市长等职。1959年,厉男被诬陷进行“反党宗派活动”,调任金州重型机械厂副厂长,后任棒棰岛修建委员会主任、大连港务局副局长。1965年任广州海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被监禁6年。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厉男任湛江港务局副局长、局长。1979年任广州市委常委,1981年任广州市委顾问组副组长,并当选广州市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1983年7月,厉男因心脏病猝发逝世,终年67岁。李荒,1916年5月22日出生,奉天(今辽宁)营口人。又名李枝伟。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国文系。1936年2月-1945年9月,先后担任北平东北大学抗日民族先锋队队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部科长、组织部长、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时事主编。1945年10月-1952年12月,任东北日报社总编、社长。1953年1月-1954年8月,任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1954年8月-1966年9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1973年3月-1977年4月,任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1977年4月-1979年4月,任中共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市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79年4月-1981年4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旅大市委第一书记。1981年4月-1983年3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务书记,辽宁省第四届政协主席。1983年离职休养。此外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天焕,1912年7月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叶河乡大山岗村人。1921年至1927年在村小学读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少共(共青团)支部委员、村支部书记、少共区委书记、县青年模范营政治委员、少共县委委员、苏维埃政府区委委员。1930年底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2年任第十一师政治部秘书长、组织科科长,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党总支委员。1933年7月至9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秘书长。同年9月至1934年1月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1934年春至1936年10月任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曾任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参加鄂豫皖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1月至1937年3月任红军西路军第三十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5月经游击转战去新疆。同年秋回到延安。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冬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十支队(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1940年秋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五地委常务委员。1941年至1943年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公安局局长、党组委员。1943年冬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党委副书记。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7月至9月任冀察军区政治部主任。10月任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纵队前委书记。11月兼任察哈尔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7月至1948年5月任冀察军区副政治委员。1947年夏至11月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副书记。1948年1月至7月任中共冀中区委联络部部长。2月至5月兼任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5月至8月任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同年8月至1949年1月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兼兵团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至1950年9月任华北野战军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参与指挥进军绥远、太原,解放包头和张家口等战役,率部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9月担任天津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团常务主席。1950年9月至1955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1951年12月起),1950年10月至1957年8月任党委副书记。1951年12月至1954年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总党委委员兼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党委书记(至1953年7月)。1955年7月至1957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副政治委员。1957年8月至1958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部长,1957年9月至1958年12月任党委书记。1959年1月至1964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1961年12月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政治委员。196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84年离职休养。1986年5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回忆录《气壮山河》。余光文,1902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原名余效书。曾用名吾必成。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从小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25年加入湖南平江县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通(江)修(水)平(江)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班长、排长、连长。1933年后任湘鄂赣军区独立第二师连政治指导员。1935年春夏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四团特派员。同年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特派员。1936年任红六军团保卫局副局长兼侦察部部长。参加湘鄂赣、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作战中多次负伤。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模范师特派员。同年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政治部保卫分局局长。同年10月至1937年任红六军团保卫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保卫部训练队队长。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在晋北灵丘等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37年11月至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锄奸部部长。1944年9月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2月至1948年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1948年5月起任华北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1年10月任华北军区直属队党委常委。后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1955年6月兼任第十八局局长。1961年11月回部队工作。1962年3月至1964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院务部党委书记。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年5月任军事科学院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8年予以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2月任军事科学院顾问。1983年4月离休。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5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张平凯,1910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第3纵队分队长,红3军团炮兵连政治委员员,炮兵团政治委员,福建独立10师政治委员,红19军第56师政治委员、师长,庆阳步兵学校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7大队政治处主任,第二分校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政训大队大队长、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区民运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热河纵队政治部主任,军区武装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授予二等红星奖章,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0年11月22日因病逝世,终年80岁。著有《彭德怀率师援朝》等。张致祥,1909年生,江苏常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大学肄业。曾任共青团北平东城区委书记。1933年后在中国大学任教,并任北平《文史》杂志、《盍旦》杂志编辑,北平作家协会理事,北平抗日救国会常委。后任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平西挺进报社社长,中共平北地委常委,《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顾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因病于2020年12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陈大凡,1906年10月生,别名陈庸。辽宁北镇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先后任呼海铁路电报领班、列车长、海伦站站长。“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弃职投入抗日斗争的行列。1932年4月被马占山任命为绥滨县县长。组织并领导了绥滨县和黑龙江省抗日人民自卫武装,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以后他参加了由宋庆龄等组织的反帝大同盟及抗日大同盟、国内和平促进会等组织,组织了东北人民抗敌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并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平西游击队的组建工作。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陈大凡历任晋察冀军区六分区军事代表兼军政分校校长、军区独立一旅一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晋察冀边区政府粮食局局长、工商局局长、黑龙江省主席、省委常委、北满铁路局局长、济南铁路局局长等职。1953年调任铁道部行车安全监察室主任。副部长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杨卓,1914年生,原名杨德财。江西省兴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八团排长,第四师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十三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师兼第一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第一军分区二十五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政治部副主任,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干部部副部长,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第一政治委员,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第一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三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5年2月2日逝世。蔡顺礼,1914年1月生,江西吉安人。曾用名蔡教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初中。中将军衔。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江西吉安游击队勤务员、红四军司号连司号员、东路军总指挥部司号员。1932年11月为红一军团政治部政治教导队学员。1933年3月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通信员。1933年5月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青年干事。1934年12月任红一军团一师二团连政治指导员。1935年12月任红一军团四师十二团总支部书记。参加了长征。1936年6月在红军大学第二科第一队学习。1937年1月任延安后方政治部巡视员。1937年4月任中央保卫营政治委员。1937年7月任红一军团骑兵团第二连政治委员(北上抗日改为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三团总支书记。1938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骑兵营政治委员、骑兵团政治委员。1941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科科长。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锄奸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4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政治委员。1948年11月任华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任公安部武装保卫局局长。1950年5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部长。1965年5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1967年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国防科委党委常委。1969年6月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常委。1978年5月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82年9月-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1985年9月)。2020年7月22日23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之平,1902年生,河北省满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清苑、唐山、北平等地做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干事,游击第一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军分区后方医院卫生处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晋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前方指挥部组织部部长,察哈尔军区雁北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1952年5月,任华北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1957年7月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59年6月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兼天津警备区第二政委。1964年4月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29日逝世。赵镕1899年10月17日生于云南省宾川县彩凤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籍江西南昌罗家店。8岁起入私塾读书3年。1917年毕业于县城高小。1919年到昆明谋生不成,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后入昆明政法学校经济系求学。在此期间,受五四爱国运动影响,积极投身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曾参加省立一中“学生爱国联合会”,主持出版校刊《滇潮》,开始接受和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923年底,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追随好友赵醒吾离开昆明,途经越南河内和香港等地到达广州投身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军,任大元帅府拱卫军编修。次年5月入滇军总部将校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驻粤滇军任参谋、连长。1925年重返拱卫军任上尉差遣,随军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7年初入朱德创办的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学习,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军官教育团学员提前毕业,被派往赣东北地区从事农民运动和党的秘密工作。同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他闻讯赶上起义部队随军南下。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到井冈山。1930年起任红4军军需处军需员。后调任红12军经济处会计科科长。1933年起任红一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红9军团供给部部长。参加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红9军团长征,次年7月一、四方面军于川西北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后,红9军团改称第32军并随红四方面军行动,调任红四方面军供给学校校长。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第32军归红二方面军建制,继任该军供给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供给部副部长,冀热察挺进军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1940年平西区春季反“扫荡”和晋察冀边区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抗战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驻涞源办事处主任、兵站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参加了察南绥东、平津、太原等战役。1952年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继任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7年离职休养,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在长期从事领导部队后勤保障和经济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受到广大指战员的高度赞扬,并在实践中探索后勤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我军战时供应及后勤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会计协会顾问,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副会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著有《赵镕长征日记》、《赵镕回忆录》等。查国桢,1905年生,湖北省蕲春县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13年开始上私塾。1925年英山县高等小学毕业,入英山县师范讲习所学习。1926年在城南完全小学当教员,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政治部书记。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调任鄂豫皖彭杨学校书记。1932年11月任红二十五军军司令部秘书。1933年任红二十五军司令部参谋。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二十五军长征。1934年12月至1935年9月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司令部参谋主任。1935年9月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36年至1937年任红十五军团供给部部长。参加劳山、直罗镇、东征和西征战役。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1月至1942年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1939年冬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8月任晋察冀边区审计委员会委员。1944年5月到延安休养。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至1947年6月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部长。1948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同年5月至1949年4月任华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1949年5月任华北军区军需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任华北军区生产合作社主任。同年9月至1957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至1955年7月)。1957年12月至1960年2月任总参谋部行政部部长、解放军直属队机关党委常务委员(至1963年3月)、党委书记(至1960年11月)。1961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66年7月至196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党委常务委员。1975年8月任二炮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0年7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u ^{zYoWszhSI吴先恩1907年8月30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三乡二村四角槽门村(今属河南省新县)一个贫农家庭。8岁起给地主家放牛,1919年起随哥哥为别人做挑脚苦力活。1926年在本村任农民协会宣传委员,1927年1月任三乡农民协会自卫队中队长。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5月,以“不死就要干革命”的人生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黄安独立团营政治委员、团经理处主任,独立师经理处处长,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围攻”作战。在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途中,经历许多大仗恶仗,负责保管运输的6万多块白洋和2000多两黄金等钱物分文未失,其经验和做法被红四方面军全面推广。1934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部队行至川西北时,组织筹集大量物资,保证了部队供应。1936年10月任红9军供给部部长,随部队西渡黄河,转战河西走廊。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只身辗转108天到延安。1938年3月,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二队学习。后留校任大队队务主任、第二分校供给部主任。1941年2月起,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供给处处长,军区供给部部长、政治委员等职。期间,协调各军分区和边区政府组织军民采取各种巧妙办法坚壁清野,加强急需物品外流的管控和非必须品的流入,调节和控制边区集市,想方设法疏通部队供应渠道,有力地保障了边区军民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等职。参与组织领导易(县)满(城)、保(南)、青(县)沧(县)、保(北)、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5月,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1950年8月起,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组织各级政府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1952年底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副司令员,参加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协调解决道路维修、车辆调遣、物资装卸等问题,组织后勤部队突击抢运弹药、食品等物资,对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1955年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军区顾问。参与组织领导后勤机关和部队加强正规化建设。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王文波,生于1912年7月。直隶(今河北)安新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本村党支部书记,交通小组长,任高安地区中心县委委员,安新县委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地区参与组织抗日游击队,曾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政委,晋察冀军区供给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冀中区贸易公司经理、晋察冀边区贸易总公司经理、华北贸易总公司副经理兼冀中区进出口贸易管理局局长。天津解放后,任天津市军管会接管部贸易接管处处长,兼任市工商局局长、天津贸易公司经理,负责筹备贸易接管工作。调北京后,先后任中央贸易部国内贸易司司长、人事司司长,外贸部人事局局长,农产品采购部、城市服务部部长助理和商业部副部长,北京商学院(现名北京工商大学)、对外贸易学院院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1997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叶青山,1904年生,福建省长汀县河田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卫生队医生、卫生队队长兼政治委员。1930年底,被诬为“AB团嫌疑”而开除党籍,次年五月平反,恢复党籍。后任红四军野战医院医务主任,红四军二师卫生部卫生主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院长,红四军第二师卫生部长,红一军团后方医院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参加过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军医处处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曾和白求恩同志一起创建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参与筹建医务学校,培训医务人员。1940年参加了百团大战的救护工作。后进入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班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国际和平医院、中央医院、阿洛夫医生处实习。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市附属医院副院长,晋察冀野战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会员。1987年7月11日逝世,终年82岁。江一真,1915年生,福建省连城县庙前乡塘背村人。1927年参加长汀反帝大同盟,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翌年3月加入共青团,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战士、闽西独立团宣传员。1931年调红十二军医务训练队当护士长、见习医生。1932年秋入中央红色卫生学校军医四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当医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中历任师卫生队队长,总收容队医疗队队长,红军总医院医务主任,红军重伤医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晋察冀边区军民反“扫荡”和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奉命组建八路军野战医院,任院长。不久调延安,任军委总卫生部保健科长兼手术组长。1938年秋,到晋察冀边区创办卫生学校。1939年秋,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改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任第一任校长。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1946年随陈毅、邓子恢前往华东前线做党政工作。历任新四军滨海总队政委兼滨海县委书记,华中土改工作队队长兼党委书记,泰州地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福建省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农民协会主席,省农林厅厅长,福建农学院院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委秘书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1956年当选为福建省省长。对福建的经济恢复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错定为“江、魏反党集团”,下放到三明钢铁厂任副厂长。1962年平反。年底调任中央农垦部副部长。1965年任农业部代部长兼党组书记。期间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抓农田基本建设,重视农业教育与农业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农垦战线的建设和农村的发展,做了不懈的努力。“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7年平反。同年11月任卫生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保健领导小组副组长。上任后狠抓各项工作整顿,努力探索医药卫生事业改革路子。1979年4月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二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大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1982年6月退居二线,9月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4年3月在北京逝世。刘再生,1909年生,河北省滦县人。八路军将领。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兵工部部长、工业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工业部部长,华北联合大学工学院院长,天津市军管会工业接管处处长兼中国纺织公司总军事代表。建国后,任纺织工业部华北纺织管理局局长,中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党委书记兼中共第109工厂委员会书记。1987年逝世。张珍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定县,1927年投身革命,1927年6月入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张珍是中共通州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人之一和主要成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团参谋长、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工矿管理局局长、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副部长、张家口市军管局局长、冀热辽军区军工部部长、东北军区工矿处副处长、东北军区第九办事处副处长、大连建新公司经理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工业部化工局局长,中央重工业部化工局副局长、局长,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石油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退居二线后,张珍任国防科工委顾问、兵器工业部顾问等职务。张珍为兵器工业的发展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因病于2004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张杰,1917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一个农民家庭,就读沧县一区第二完全小学1933年张杰刚16岁,任该校支干会干事暨反帝大同盟小组长。1935年小学毕业后入沧县清真北大寺当“海里凡”,主要学习伊斯兰教经籍,还自修中学课程,1938年春,张杰到甘肃榆中县担任朱家沟回民小学校长,不久,和当地穆斯林一起,组成县回民教育促进会,并担负主任委员.1941年底张杰奉调回延安,先在民族学院任班主任,参加整风运动后,担任陕甘宁边区回民救国协会代主任。1945年7月11日,张杰担任延安清真寺副教长。日本投降后,他以晋察冀边区回民联合会委员身份,接管张家口私立回民中学,后该校与其他学校于1946年9月迁至平山老根据地,经改组成立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他曾任教导主任。1947年石家庄解放后,“联中”迁到石家庄与晋察冀豫行知中学合并成立了华北育才中学,张杰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北平解放后,育才中学与师范大学附中合并,他又被任命为师大附中副校长。1950年春,他代表教育工会参加中国工会代表团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亚澳工会会议。不久,张杰调任西北军政委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处处长1952年张杰回到北京,同我国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和筹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从此,开始负责全国的伊斯兰教工作。中国伊协筹建过程正式开始于1952年7月27日,这一天,选举产生了由40人组成的中国伊协筹备委员会,张杰为副秘书长。1953年5月11日,中国伊协在北京正式成立。张杰作为中国伊协的第一任秘书长.他先后担任了中国伊协三届秘书长(其任职时间因受“文革”影响而长达27年)、两届副主任(兼秘书长)、一届主任(1987年后中国伊协主任改称会长),主持中国伊协工作达34年之久。张杰曾连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六届代表,并被选为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委员。1987年10月15日清晨,穆罕默德.阿里.张杰归真,享年70岁。张乃更,1914年生,河北省平泉县人。1937年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毕业。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教员,军区教导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团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二区队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直属队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第一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教导旅第二、第三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一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第十兵团政治部秘书长,防化学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防化学部部长,防化学兵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部部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杨成,八路军将领。晋察冀军区工业部政委。高志杰,八路军将领。曾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殷希彭,1900年生,河北省安国县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0年入河北大学医学院学习,1927年毕业,留校任外科助教。1928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日本东京庆应大学病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河北省立医学院任病理学主任教授。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卫生训练队教务长,后方医院医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华北医科大学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军医学院院长,第一军医大学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黄华清1915年出生,安徽六安人。曾任卫生员,师部秘书。晋察冀军区直属政治处主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整风队第三队队长,东北军政大学第三支队政委。1948年任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1949年任武汉市公安局局长、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广州市委常委兼公安局第一副局长兼公安总队政委。1952年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西安仪表厂、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党委书记。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69年逝世。游胜华,1912年生,江西万安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万安农民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卫生部医生,军团司令部卫生所医生,军团医院医务科科长,后方医院第二所所长,第一师三团卫生所所长,红一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卫生部医务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1948年起任华北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参加了石家庄、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预防处处长,预防局局长,湖南医学院院长。1961年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7月25日在北京逝世。宋时轮原名宋际尧,别名宋之光。1907年9月10日生于湖南醴陵北乡黄村。曾就读于醴陵县立中学。1923年冬在长沙入军阀吴佩孚的军官教导团学习。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被捕。1929年出狱后到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边界地区组建游击队,任萍醴边游击队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1930年起任湘东南第2纵队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4分校校长、红35军参谋长、独立第3师师长、红21军参谋长兼第61师师长、中央苏区西方军参谋长、江西军区兼东北战区指挥部作战科科长、红军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教员。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作战科科长。1936年先后任红30军、红28军军长,率部参加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率部进军雁门关以北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任雁北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1938年5月转赴平西区,任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兼第12支队司令员。6月与政治委员邓华率部挺进冀东,支援李运昌、胡锡奎等组织领导的冀东抗日武装暴动。8月兼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1940年到延安,先后入马列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9月随陈毅到山东根据地工作,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1946年1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执行处处长,协助中共代表叶剑英同国民党军事代表进行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方面代表进行有理、有力的斗争,揭露其搞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期间,处置过多起突发事件,并曾险些遭国民党特务开枪刺杀。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2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莱芜战役。4月在泰蒙战役中,指挥所部及第3纵队一部全歼泰安守军。尔后率部参加孟良崮和沙土集等战役。8月为配合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组织指挥梁山阻击战。1948年2月进军豫皖边,先后参加宛西和宛东战役。6月在豫东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开封,指挥所部先在上蔡重创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尔后又在杞县东南桃林岗顽强阻击五昼夜,重创国民党军整编第5军。9月参与指挥济南战役,率西集团担任主攻,运用炮火、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战术,与东集团一起全歼守敌10万余人,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重兵坚固设防大城市的先例,并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其后实施淮海战役创造了条件。在淮海战役中,曾指挥3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并参加围歼杜聿明集团。这一系列成功的阻击战,使国民党军中流传着“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说法。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4月率部参加渡江战役,与第7兵团一起首先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尔后指挥所部急行军,协同第10兵团在郎溪、广德地区迅速围歼南逃的国民党军5个军。5月在上海战役中,指挥所部实施多路快速穿插,率先攻入市区。上海解放后兼任淞沪警备区司令员。1950年11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9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参与指挥第二、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等。1952年秋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57年11月调任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曾先后兼任计划指导部、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等职。1972年10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1978年任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参与恢复军队院校和教育训练工作。198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军事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1984年2月任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和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在中共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9月17日在上海病逝。邓华原名邓多华、字实秋。1910年4月28日生于湖南省郴州(今郴县)永宁乡(今鲁塘乡)陂副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年读私塾。1925年到长沙,先后入岳云中学、南华法政学校读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返回家乡。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连党代表,第31团组织干事、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曾出席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1930年起任红12军教导队、第3支队、第36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3团、第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其中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曾率部协同红1团激战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3个师的轮番进攻。1934年6月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10月随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红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役。1937年冬起任115师独立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政治委员、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并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向冀东挺进,连克延庆、永宁、四海、兴隆等城镇,并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发动和领导冀东20余县及开滦煤矿共20余万人的武装暴动,建立了约10万人的抗日武装,初创了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3月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领导部队巩固和扩大雁北抗日根据地。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中,曾亲率一个营夜攻南坡头据点,消灭日军70余人。1941年秋起任晋察冀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组织领导分区军民多次打破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1944年3月率部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治委员。11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戌司令。1945年12月任辽西(后改为辽吉)军区司令员,组织部队在辽西地区发动群众,剿灭土匪,建立人民政权。1946年率部先后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1947年4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在东北秋季攻势作战中,率部主动出击,17天内连克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5城,歼敌3个师,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通令嘉奖。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后,任第44军军长。平津战役中,曾根据前方态势,提出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的建议,被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共总前委所采纳。1949年1月受命指挥东集团,参与指挥解放天津的战斗。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湘赣、广东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两个军的兵力乘木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突破并摧毁国民党军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7月任第13兵团司令员。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1年7月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停战谈判。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指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朝鲜停战后,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4年回国,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年11月组织导演了有陆海空三军参加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1959年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职。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长,在5年多的时间里,曾深入170多个县市、数百个厂矿和千余个农村社队进行调研。1977年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撰写有《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的问题》、《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等。李钟奇1913年生于辽宁省建平县。青少年时期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1930年,正值军阀混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了负起保卫家乡、保卫东北的神圣职责,李钟奇和部分同学毅然报考了东北教导总队。1931年,李钟奇毕业,后被选入东北讲武堂十一期骑兵科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当天,会同校友砸开军械仓库,拿起武器投入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日军大规模入侵东北,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义勇军,并任支队长,多次对日军作战。日军占领沈阳后,他率队多次袭击郊区日军据点,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武装了部队,抗日武装迅速扩大,到年末义勇军发展到5000多人。由于日军加紧控制,义勇军抗日活动日趋困难。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中共东北党组织指示义勇军向辽北转移,与当地抗日武装密切配合,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辽北抗日根据地。在部队转移到通辽与白城子之间时,突然遭到日军袭击,李钟奇奉命带领部队掩护主力占领有利地势进行反击,日军大部被歼,战斗中李钟奇腹部负伤。1931年12月,李钟奇参加了著名的江桥战役。他奉命率部除掉江桥以南敌军据点和阻止敌军增援部队,配合马占山所率的正规军夺取江桥。经过激烈的争夺,摧毁了敌军的大部分据点,缴获一批武器和物资,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通令嘉奖。战斗中李钟奇腿部负伤。1932年2月,李钟奇率队参加了开鲁、通辽地区较大规模的战斗,摧毁了这个地区的敌伪政权,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日伪为了消灭抗日武装,实行集家并村政策,把老百姓集中在土围子里。1932年冬,李钟奇率领骑兵支队在塔子沟参加了打土围子战斗。他们化装冲入村长大院,守卫敌军大部被歼,活捉了伪村长刘大地主。战斗中李钟奇脚部负伤。1933年春,日军占领锦州、山海关以后,向各抗日基地发起全面进攻,实行“三光政策”。辽北抗日基地被分割,环境恶劣,抗日武装处于绝境,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李钟奇所率骑兵支队在向察北转移途中,协同当地武装消灭了大量的伪军,打康保城活捉了伪县长,收复了康保、沽源等县城和广大地区。骑兵支队受到上级通报表扬。战斗中李钟奇右手负伤。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抗日同盟军,李钟奇的骑兵支队被改编为抗日同盟军,在三总队任支队长,参加了收复多伦的战斗。8月,蒋介石强迫冯玉祥下野,抗日同盟军被国民党缴械改编,李钟奇与部分战友冲出重围脱险。10月,李钟奇经地下党负责人周杵青介绍并一同到东北军骑兵三师工作,任连长。这时他向周杵青提出入党的要求。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组织决定他暂时还是不入党好。从此,李钟奇开始为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为党和红军搜集情报,购置电讯器材、医药和医疗器械,掩护地下党和外潜人员以及红军伤病员等。1934年5月,东北军的骑兵部队改为军的建制,下辖三、四、六3个师,李钟奇在六师任连长。这时他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而且工作范围有所扩大,直接与陕北红军在合水县取得联系。1935年11月,又与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一军团在陕北吴起镇取得了联系。1936年初,李钟奇又与红一军团破坏部副部长潘振武和敌工科长苏精诚取得直接联系,并会见了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此后,他便直接接受党所分配的秘密任务。10月,因地下工作暴露,李钟奇回到红一军团任骑兵团参谋长。同时,组织决定由潘振武、苏精诚同志介绍他无候补期入党。1937年7月,红军改为八路军,李钟奇为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长。平型关大战他奉命率领骑兵营夺取倒马关,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部队受到通报表扬。1938年2月,李钟奇任八路军邓华支队参谋长,组织部队和地方武装建立平西根据地,巩固了抗日政权。4月,李钟奇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奉命支援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暴动。参加了在平北怀柔县沙峪与日军坂垣师团200余人的遭遇战,全歼日军,缴获甚多。战斗中李钟奇背部受重伤。晋察冀根据地建立以后,李钟奇率队参加了各个时期的反“扫荡”、破袭战,参加了百团大战。1939年6月,去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骑兵团长。1943年2月,李钟奇被调任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陆军中学总队长(校长)。其间,他率军校学员参加了河北省灵寿县栗树槽战斗,此战中他左肩受重伤。1944年4月,陆军中学与抗大总校合并为总校二大队,李钟奇任大队长,1947年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副教育长。1948年,任华北军大副教育长兼校务校长。1949年11月,调军委军教育局工作。1950年,任军委军校管理局副局长。1952年,任军校部助理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9年,任二十四军副参谋长、参谋长。1964年,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等职。1982年,李钟奇离休。2003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谢甫生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02年出生。1921年以后,就读于武汉中学,在董必武,陈潭秋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影响下,研读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27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河南、陕西、湖北、天津、上海从事兵运、情报联络工作。他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置个人身家于不顾,往返奔走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传递情报,负责联络。谢甫生的情报工作有叁次是很有贡献的。第一次是将情报转给上海中央局,对红25军胜利进行长征,起了重大作用。第二次是在1936年,通过电台将情报发陕北,沟通了中共北方局和中共中央的联系。第叁次是提供了日军情报,为台儿庄大捷做出了贡献。他还及时准确地向党中央提供重要军事情报,为保卫第叁国际驻远东代表的安全做出了贡献。1938年谢甫生参加了冀东暴动。冀东暴动是中共河北省委和冀热边特委在冀东8县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6月,宋时轮、邓华率领八路军第四纵队开进冀东,7月,暴动席卷冀东全境,起义人数达20多万,组成抗日武装十几万人。谢甫生担任过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但是在第四纵队开进冀东之后。1938年9月,日军开始扫荡,由于当时认为八路军的现有力量不能应付即将到来的局面,于是做出了总撤退的决定。撤退开始后,在日伪满的截击下损失严重,仅先头部队2000人进入平西根据地,停止西进返回的部队也只剩下1400人。1939年2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基础上组建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陈漫远任政委,程世才任参谋长,开辟了平西、冀东和平北地区,创建了冀热察根据地,谢甫生任挺进军参谋主任。1941年,谢甫生任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科长,负责对东北日军的情报工作。1942年入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谢甫生去东北。当时冀东16军分区有4个团进入东北,很快扩编为3个旅,谢甫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16军分区参谋长。南满军区成立时,谢甫生任南满军区兼第3纵队参谋长。由于林彪对16军分区扩编部队的素质不放心,加3纵刚开始仗打的不顺手,3纵的主帅被调换(1946年1月,程世才兼司令员;1947年2月曾克林任司令员;1948年3月韩先楚任司令员)。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陈坤何琳
  • 2、穿越千年之倾君
  • 3、sci114科学导航
  • 4、当阳市政府
  • 5、风流神风流记
  • 6、月宫贴图区
  • 7、段誉现代行
  • 8、都市最强装b系统
  • 9、清宫情空
  • 10、少年正义联盟国语版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