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吴小东来源:环球网

它从成立、解散,再成立,从一个独立军种到取消军种编制,从自成体系到全部纳入国防军序列,后又与国防军脱节,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公安军是新中国成立后体制变换最大的军兵种。1949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隶属公安部。主要任务是保卫党中央、中央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维护首都治安等。公安军部队守护重要目标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起,各革命根据地为适应对敌斗争和巩固人民革命政权的需要,就开始组建各种不同名称的专门执行公安任务性质的武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公安机关领导下,逐步把地域性的公安武装和人民解放军担负公安任务的部队正式改编成人民公安部队,并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主要担负守卫国家重要厂矿、企业、交通设施,维护治安,警备城市和保卫边疆等任务。1950年1月至5月,全国各地公安武装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195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人民解放军实行整编,将陆军编为国防军和公安部队,公安部队的定额占军队总员额的4.5%。国防军集中力量担负对付外来侵略、巩固国防的任务;公安部队则主要担负肃清残匪、维护社会治安、保卫祖国建设的任务。5月31日,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在军委参谋会议上宣布:军委成立公安司令部,统一指挥全国的公安部队。参加阅兵的公安部队1950年9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统一全国22个公安师的番号,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公安第1、第2、第3师;西北军区公安第4、第5师;西南军区公安第6、第7、第8师;中南军区公安第9、第10、第11、第12师;华东军区公安第13、第14、第15、第16、第17师;东北军区公安第18师;铁道公安第19、第20、第21师。1950年11月8日,中央军委决定以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领导机关部分人员为基础,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领导机构,归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直辖。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世才为副司令员,李天焕为副政治委员,吴烈为参谋长,欧阳毅为政治部主任。11月,军委公安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机关先后组成,正式开始工作,并开始接管与整编内卫公安部队。共组建了正规公安部队20个师又23个团,总计18.8万人,同时接管全国省、地、县地方公安武装32.2万余人,并且在边、海防地区组建了边防公安机构和武装部队,使全国公安部队形成了正规公安部队、地方公安部队和边防公安武装的体制。公安军曾经佩戴的臂章至1951年5月,先后在华东、东北、中南、西北、西南等大军区和铁道兵成立公安部队领导机构,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公安总队,负责领导全国的内卫、边防和地方公安工作。此后,公安部队陆续整编。1951年9月,统一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1952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公布公安部队、机关、学校整编后的番号:公安部队领导机关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司令部;各大军区和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也改称公安部队司令部;撤销了公安第3、第4、第5、第6、第7、第8师番号,其余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第2、第9、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第15、第16、第17、第18、第19、第20、第21、第22师和公安警卫师。1953年5月5日,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将公安部队的6所干部学校缩编成第1、第2、第3、第4公安部队学校。公安军曾经佩戴的军衔肩章、领章、帽徽1955年7月18日,根据国防部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总员额40余万人。是新中国初期我军5大军种之一。据此,公安部队司令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司令部;各大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也相应改称公安军司令部或公安军处;公安部队学校改称公安军学校。1957年1月22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军种番号和领导机关;公安军内卫、边防部队分别交所在省军区领导指挥;专区、县的公安部队交地方政府公安机关改编为人民警察。9月1日,公安军番号撤销,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在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设警备部或警卫处,作为研究和领导内卫、边防工作的业务部门。从此,公安军作为一个军种消失了。1966年6月,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意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公安部队番号,从7月1日起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公安部队消失了。毛泽东主席接见公安军英模代表公安军组建后,在内卫方面,执行清剿土匪、平息叛乱、反空降、警卫首脑机关、警备城市、守护重要工业设施、守卫铁路桥梁、隧道和看押罪犯等任务;在边防方面,执行国境警卫、侦察、检查和边境事务管理等任务。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部分公安部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公安部队入朝,执行巩固战地后方治安、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清匪肃特、防空护路、警备城市、纠察执法以及看押战俘等任务。在执行任务中,涌现出“警卫英雄”贺福洋、“剿匪和群众工作模范”张福全、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的戴子和、“人民功臣”孙广起等一批英雄模范。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内卫勤务任务的部队,同实行义务兵制的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3年4月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正式宣布成立。先后列入武警部队序列的有:武警内卫部队、武警边防部队、武警消防部队、武警警卫部队、武警黄金部队、武警水电部队、武警交通部队、武警森林部队等。从此,武警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重现于世人面前。毛泽东主席为公安军题词公安军领导机关公安军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副司令员:程世才、韦国清、邓少东副政委:李天焕参谋长:吴 烈副参谋长:熊伯涛、罗文坊海上巡逻处处长:张逸群公安军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欧阳毅政治部副主任:李逸民保卫部部长:杨 卓政法处处长:李逸民(兼)公安军干部部干部部部长:李天焕(兼)干部部副部长:方国华公安军后勤部后勤部部长:查国桢后勤部政委:陈 波后勤部副部长:梁玉振、曾新泮后勤部副政委:罗 斌直属单位第一公安军学校政委:白寿康中央警卫师师长:刘辉山政委: 张廷桢副师长:魏传连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兼)毛泽东主席接见公安军指战员各军区公安军(部队)西北军区西北军区公安司令部(1951.4.21由西北军区和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各抽调一部分干部组成)西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1952.10.22)西北军区公安部队部(1954.3.5)兰州军区司令部公安部队处(1955.5.12 原直属6个团改编为兰州军区内卫部队,各省公安总队移交给各省公安厅,改归地方建制)司令员: 甘泗淇(1951.5-1952.8)张达志(1952.8-1955.5)政委: 甘泗淇(1951.5-1952.8兼)张达志(1952.8-1955.5兼)副司令员: 李启明(1951.5-1952.8第一)苏 鳘(1951.5-1953.1第二)(1953.1-1955.5第一)郭宝珊(1951.11-1953.01第三)(1953.01-1955.05第二)张树芝(1951.12-1953.1第四)(1953.1-1955.3第三)副政委: 李启明(1951.5-1952.8兼)李建良(1951.11-1955.5)景明远(1951.12-1953.1)参谋长: 郭宝珊(1951.5-1951.11)(1951.11-1952.8兼)伍生荣大校(1952.8-1955.5)政治部主任:李建良(1951.5-1951.11)景明远(1951.12-1952.8兼)林 山(1952.8-1955.10)副参谋长: 刘威成(1951.5-1951.11)伍生荣(1951.12-1952.7)政治部副主任:林山(1951.12-1952.8)后勤部部长:刘世华(1951.12-1954.9)后勤部政委:王 坚(1951.12-1952.7)陈其林(1952.7-1955.3)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罗瑞卿西南军区西南军区公安司令部(1951.04.01成立)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1952.10.22)西南军区公安部队部(1954.3.5)成都军区公安部队处(1955.5.12)司令员: 谷志标(1950.9-1952.10)鲁瑞林(1952.10-1955.4)政委: 周 兴(1951.4-1955.4)副政委: 郭林祥(1951.4-1954.5)参谋长: 李静宜(1951.12-1955.4)政治部主任: 郭林祥(1951.4-1953.2兼)孔俊彪(1953.2-1955.4)副参谋长: 杜 灵(1951.4-1952.7)政治部副主任:王银山(1951.4-1952.7)干部部部长: 鲁瑞林(1952.12-1954.9)后勤部部长: 范 惠(1951.4-1953.7)陆耀海(1953.7-1955.5)政委: 杨永广(1952.6-1954.8)成都军区公安部队处处长: 何明先(1955.5.12)朱德总司令和公安军司令员罗瑞卿在一起济南军区济南军区公安军司令部(1955.5.12以原山东省公安总队扩编)(1955.9.3公布番号)(1955.11.30正式成立,1957.6撤消)司令员: 匡 斌(1955.9-1957.6)政委: 严庆堤(1955.9-1957.6)副司令员: 封振武(1955.9-1957.6)参谋长: 封振武(1955.9-1957.6兼)政治部主任: 任克明(1955.9-1957.6)副参谋长: 张绍安(1955.9-1957.6)干部部部长: 李一山(1955.9-1957.6)公安干校的学员福州军区福建军区公安部队处(1955,5,12成立)福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1956.8.1)(1957.3.15总参谋部批准将福州军区公安军领导机关改编为福建军区,1957.5.1福建军区正式成立,1957.8福州军区公安军司令部撤销)司令员: 刘振球(1956.9-1957.8)政委: 王 直(1956.11-1957.8)副司令员: 张维滋(1956.9-1957.8)参谋长: 林辉才(1956.9-1957.8)副参谋长: 张洪林(1956.9-1957.8)政治部主任: 孟宪章(1956.10-1957.8)副主任: 王德潜(1956.10-1957.4)。公安部队方队昆明军区昆明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1955.5.12云南省公安部队司令部改为昆明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昆明军区公安军司令部。(1955.8.1)(1957.08.01改编为云南军区领导机关)司令员: 丁荣昌(1955.9-1957.7)政委: 刘明辉(1956.7-1957.7兼第一)张 钧(1956.7-1957.7第二)副司令员: 张力雄(1955.11-1957.7第一)任成玉(1955.11-1957.7)副政委: 杨 信(1955.11-1957.7)参谋长: 张力雄(1955.11-1957.7兼)副参谋长: 马思谟(1955.11-1957.7)政治部主任: 杨 信(1955.11-1957.7兼)副主任: 朱荣南(1955.11-1957.7)周政宜(1955.11-1957.07)进驻城市武汉军区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1955.7由湖北省公安总队和武汉市公安总队合并组成)(1956.8.1-1957.5兼湖北军区领导机关,1957.5撤销)司令员: 吴世安(1955.9-1956.7)韩东山(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司令员)政委: 罗有荣(1955.9-1956.7)张体学(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第一政委)副司令员: 徐恩德(1955.9-1956.7)张 德(1955.9-1956.2)周发田(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吴世安(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 周志刚(1956.10-1957.5兼湖北军区副政委)张树才(1956.11-1957.5兼湖北军区副政委)参谋长: 徐恩德(1955.9-1956.8兼)(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参谋长)副参谋长: 张玉书(1955.9-1956.7)杨化军(1956.9-1957.5兼湖北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王先成(1955.9-1956.7)江鸿海(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部长: 罗厚福(1956.5-1956.8)(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干部部部长)后勤部部长: 贾安潮(1956.5-1956.8)(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政委: 秦光远(1956.5-1956.8)(1956.8-1957.5兼湖北军区后勤部政委)公安部队经过中南海新华门广州军区公安军(广州军区公安军成立之前,中南军区公安部队由广东军区兼,1954年9月,詹才芳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司令员:龙书金政委:赵紫阳、黄一平、文敏生副司令员:贺东生、兰 侨、吴自立副政委:孙克骥、孙 正参谋长:兰 侨(兼)政治部主任:孙 正(兼)政治部副主任:杨辉图干部部部长:郑效峰后勤部部长:叶文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的胸章、臂章、帽徽沈阳军区公安军司令员:谭友林政委:汤光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盛治华政治部主任:高 云后勤部部长:张德胜公安军战士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刘 飞政委:秦化龙副司令员:李木生、李国厚参谋长:李国厚(兼)政治部主任:王义勋后勤部部长:刘 群公安军守护的铁路涵洞、桥梁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的18个公安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先后组建过20个正规公安师,其中公安第3、5师是空架子,一直没有组建,实际组建17个公安师和1个公安警卫师。公安军担负着首都的警卫执勤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公安警卫师前身系中央警备团,1942年10月20日中央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并组成的中央警备团。对外称第18集团军总司令部警备团。1949年3月5日,中央警备团担负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警卫任务。3月17日,1营2连先期抵达北平,3月23日起,其余部队分13批随党中央向北京进发。1949年9月5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中央警备团奉命在北平香山卧佛寺扩编为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隶属于军委公安部建制。9月下旬和10月1日,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相继担负了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警卫任务。1949年11月19日,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警卫营调出与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警卫营合编为公安中央纵队警卫团(又称中南海警卫团)。1950年2月2日,公安中央纵队警卫团3营调归公安中央纵队2师建制。2月28日,改编为师警卫营。3月,师部由香山移驻恩济庄。11月25日,以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师部(包括师领导机关和直属队)、第4团和中南海警卫团为基础,从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四大军区各选调1个营(每营750人左右),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下旬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奉命开赴东北,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担负了北京的全部警卫任务。1953年7月10日,刘辉山师长率部分干部担负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的警卫任务。1955年7月18日,国防部命令,自8月1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警卫师,隶属于公安军建制。1957年6月21日,公安军警卫师与公安军内卫第1师机关、直属队和第2团合编,番号仍称公安军警卫师。1957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警卫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隶属于总参警备部(原公安军领导机关改成)。1957年11月6日,公安警卫师抽调官兵1000多人,担负了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的安全警卫任务。1959年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警卫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师,隶属于北京卫戍区。1963年4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都警卫师,隶属于北京军区,归公安部队领导。1964年12月,首都警卫师担负了第三届全国人大和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的警卫任务。1966年5月27日,中央军委命令,自6月1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都警卫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卫第1师,隶属于北京卫戍区至今。公安军的仪仗礼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一师1948年1月,以合江军区警卫团、独立第1团、牡丹江军区独立第1团等部合编为东北独立第8师,辖师直(包括司政供卫各部及输送营、侦察连、通信连)和第1、2、3团。师长刘子奇、政委邹衍,副师长蔡久,牡丹江军区直属队改编为师直属队,全师10084人,配步枪4920支,轻重机枪244挺,手枪445支,掷弹筒65具,迫击炮7门,直射火炮11门,乘马265匹,驮马543匹。2月11日,独立第8师于牡丹江市举行誓师大会。该师3团是大名鼎鼎的田松支队第一团,也是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剿匪部队的原型。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独立第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160师,师长王明贵,政治委员邹衍。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1949年3月。调归平津卫戍司令部,改称第207师,8月30日,接替第208师担负的北平市内警卫勤务。1949年9月,改为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师长吴烈,政委邹衍,担负党和国家中央机关、中央首长的安全警卫和维护北平治安等任务。该师两个团组成方队参加了开国大典以及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个国庆的警卫任务并参加第一个国庆的阅兵(以公安第1师为主,抽调7000多官兵编成一个师,代表公安部队接受检阅)。1950年11月3日,公安中央纵队奉命撤销,第1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师。1952年12月7日,公安第1师开始入朝,接替了公安第18师的任务。主要担负1768公里公路线上824个防空哨和950公里铁路线、7个重点城镇的公路防空哨和24处铁路隧道守护和剿匪肃特、纠察收容、看押战俘等战地执勤任务。师部驻地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大富里。1953年1月25日,公安第1师第2团4连在朝鲜大角山地区捕歼敌机空投匪特33名。1955年3月,该师由朝鲜回国,3月8日,进驻旅大金县地区,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炮师,由公安部队转为国防军,归第64军代管。1956年6月,调归第3兵团建制。1956年6月26日,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2师,担任旅大地区海岸防御任务。1985年10月,缩编为旅大警备区守备第2旅。1992年10月,守备第2旅缩编组建沈阳军区海防团。1998年8月,转隶辽宁省军区建制。参加阅兵的公安军部队方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第二师公安第2师前身是华北军区步兵学校(1948年2月,华北步兵学校在河北省晋县成立),1948年12月28日,在良乡以华北军区步兵学校第1、2大队改编为北平纠察总队(后改称北京纠察总队),执行纠察任务,下辖第1、2大队,总队长兼政委张明河。1949年9月至10月,北平纠察总队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中南海外围、代表住所和代表行车路线两侧巡查警戒任务和开国大典警卫任务。1950年11月,北京纠察总队与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第5、6团(第5团由山东军区调来的3个营改编组成;第6团由东北军区独立第8团改编组成)合并改编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2师,直属公安司令部建制领导,辖公安第4、5、6团。北京纠察总队领导机构改编为师机关,所属第1、2大队合编为第4团,原公安中央纵队第2师第5、6团番号不变。该师师长罗文坊、政治委员郑旭煜,师部驻北京西郊恩济庄。1951年1月,公安司令部召开首都警卫工作会议,分工公安第2师负责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华北行政委员会系统的警卫。7月,再次调整首都警卫部队的任务分工,公安第2师担负北京外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系统的机关、首长及路线警卫。12月,公安司令部直属摩托营及警卫营工兵连编入第4团。1952年12月1日,第5团赴朝鲜配属公安第1师执行战地警备勤务,团部驻地新成川,担负143公里公路线上的70个防空哨任务及阳德、马转里两地纠察执法任务和20处铁路隧道守护任务。当月下旬,从朝鲜归国的志愿军纠察团及华北行政委员会直属营调归公安第2师建制。1953年9月,公安第2师将纠察团及其警卫勤务移交北京市公安总队。1954年2月10月,第5团担负的隧道守护任务移交朝鲜人民军。(该团1955年2月,随公安第1师回国,调归该师建制)。1955年3月,原公安第1师第3团调归公安第2师建制。1955年8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内卫第1师。1957年8月21日至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警卫师与公安军内卫第1师机关、师直属队合编为公安军警卫师机关、直属队;内卫第1师2团与公安军警卫师3团合编为公安军警卫师3团。至此,内卫第1师番号撤销。现警卫第1师和第3团中还有原公安第2师部队的踪迹。进行阅兵训练的公安军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四师1949年6月,以运城军分区机关和所属部队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第18师,下辖第52、第53、第54团,师长张树芝,政委景明远。1950年12月,第18师改编为公安第4师,各团依次改称公安第10、11、12团。1951年12月25日,该师合并于西北公安司令部,撤消公安第4师番号和建制。其中该师第53团1950年12月,在西安长安县改为公安第4师11团。1952年6月,该团由陕西调甘肃甘南藏区,于7月间进入甘南,先后在西固(今舟曲)、迭部、川北等地参加剿匪,由甘肃军区指挥和代管。1955年11月,该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内卫第70团,仍驻甘南物藏寺、江岔地区,担负维护甘南社会治安的任务,并由甘南军分区领导(当时称夏河军分区)。1957年3月,以公安第70团为主与公安第73团合编为甘肃省公安内卫第2团,归甘南军分区领导。团部驻甘南电尕寺(今迭部县),部队分驻电尕寺、旺藏寺、郎木寺、玛曲、江岔、尕海、桥头、桑科滩等地,继续担负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的任务。1958年春,甘南发生大规模武装叛乱,该团即转入平叛斗争。1959年初,叛乱基本平息。同年3月,甘肃省公安内卫第2团改编为兰州军区独立步兵第2团。部队改编后,驻防甘南,由甘南军分区领导,担负甘南牧区剿匪和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1961年5月,甘肃省军区重新成立;次年1月,该团划归省军区建制,由甘南军分区领导。1962年7月,改称甘肃省军区独立步兵第2团,仍由甘南军分区领导。1969年10月,调归陆军第20师建制,编为该师步兵第58团。1983年1月1日,改称为兰州军区守备第1师第1团。1985年10月,撤销番号。该师第54团1950年12月改为公安第4师第12团。1952年12月16日,公安第12团调平凉地区,接替野战部队剿匪。任务完成后,于1953年8月移驻陕西省三原,后部队改为武警。其中公安第12团机炮连(现为武警陕西省总队宝鸡支队14中队),1953年,西北军区公安部队先后授予该连“剿匪模范连”“看押先进连”“军工生产模范连”称号。公安军中的女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六师1951年9月20日,以川东军区补训3师师部组建祖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6师师部,所辖第16团、17团由涪陵军分区基干10团、万县和大竹军分区抽调部队编成,第18团由川北军区复员支队为基础组建。师长余埔坤。公安第16、17两个团,分驻万县、涪陵等地,主要担负新解放城市的军管、警备任务。在川北南充组建的公安第18团,属公安第6师建制,但一直未归建。1952年3月13日,撤消公安第6师,所辖第16、17、18团分别编入新组建的公安第16(原107团)、17(原99团)、18团。其中第16团:该团并入第12军第36师第107团。5月,第107团改为新公安第16团,调驻重庆。1954年9月28日,该团与14军第40师第120团合并为第120团。1998年8月,第120团和沈阳军区坦克5师19团合编为第40师装甲团(今年年底该团也撤销了番号)。第17团:该团并入第11军第33师第99团。5月,第99团改为新公安第17团。1955年9月1日,改称公安军内卫第61团,调防凉山甘洛县。1958年12月16日,整编为成都军区步兵第6团。1969年4月调防成都市,驻地成都市北巷子街。1970年2月16日,整编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2团。1982年11月15日,缩编为成都军分区独立营。1989年11月,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营。1992年9月17日,四川省军区独立营撤消番号。第18团:1952年该团参加了黑水战役。1955年9月1日,整编为公安军内卫第62团,在沭水执行修路任务。1957年7月27日,整编为公安内卫第7团,在凉山参加平叛。1958年12月16日,整编为成都军区步兵第7团,驻地理塘县,隶属康定军分区,执行平叛任务,后转入军农生产。1969年1月13日,划归成都军区独立第1师,调防成都市河心村。1970年2月16日,改称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第1团。1975年9月28日,撤消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师番号,第1团划归温江军分区。1976年11月10日,整编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11团。1982年5月21日,移交给地方武警部队。公安军战士合影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七师1951年7月,第13军第39师第116团和第14军第42师第125团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7师,依次编为公安第19、20团。1951年11月1日,该师正式组成,师部由云南军区和有关军分区机关抽组,师长王传训。刚成立不久后的12月20日,公安第7师撤销番号,所属公安第19、20团分别划归第13、14军建制。公安第19团:前身1947年11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旅39团1、5、9连和3个营属机炮连各1个排组建豫西军区第6分区第1支队。1948年2月底,第1支队与白河大队在镇平县成立的南阳分区基干团(40团),由南阳分区一支队(由39团1、5、9连)、白河大队和镇平县大队组成。1949年2月17日,整编为第13军第39师第116团。1951年7月,调归公安第7师改为公安第19团。1951年12月20日,公安19团恢复第116团番号。1952年5月11日,第116团2、1、3营依次调入37、38、39师组建各师炮兵团。公安第20团:1945年12月,以山西灵石、赵城、霍县游击大队合并为太岳军区新编7团,辖3个营和特务连、迫击炮连、卫生队。1947年2月4日,整编为第64团,归第22旅建制。1949年2月17日,整编为第14军第42师第125团。1951年7月,调归公安第7师改为公安第20团。1952年4月20日,公安第20团恢复第125团番号。1958年5月,第125团调归铁道兵第5师建制。1984年1月1日,随铁道兵第5师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在天安门边的国庆观礼台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八师1951年7月11日,以贵阳警备司令部(1949年11月23日成立)为基础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8师师部,由安顺、铜仁、兴仁、遵义、毕节军分区共同抽组第22团;镇远、独山、贵阳军分区和贵州军区警卫第1团共同抽组第23团,其中军区警卫第1团抽调人员组建第23团第3营;川南军区炮兵团团直为基础,从宜宾、泸州、乐山、内江军分区抽调人员和建制连队组建第24团(实际未归公安第8师建制),师长汪乃贵,政委李凯夫。1952年4月15日,公安第8师撤销番号,以该师师部为基础组建贵州省公安总队部,第22、23团也随之撤销。第23团一部改为贵州省公安总队直属大队,第3营改为贵阳市公安大队。公安第22团:1951年7月11日,由安顺、铜仁、兴仁、遵义、毕节军分区抽组部队改称公安第22团。1952年4月,随师撤销番号。新公安第22团:1950年1月15日,5兵团警卫团改称贵州军区警卫第1团。1952年7月,该团改称为公安第22团。1954年7月29日,改称西南军区公安警卫第4团。1956年1月25日,以西南军区公安警卫第4团与公安独立5营合并为公安内卫第58团。1957年9月16日,改称贵州军区公安内卫第1团。1959年1月1日,移交贵州省公安厅,组建贵州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1953年,西南军区授予22团2营4连“卫生模范连”称号(现武警贵州省总队)。公安第24团:1952年7月,该团与川南军区基干4团合编为川南公安团。10月22日,改称新公安第24团。1955年9月1日,将新公安第24团整编为公安军第65团,划归康定军分区建制。1957年7月27日,改称成都军区公安内卫第2团。1958年12月16日,公安内卫第2团整编为成都军区步兵第2团。1961年9月16日,步兵第2团调归西藏军区建制,归那曲军分区领导。1962年2月22日,改称西藏军区步兵第6团,9月22日,撤销番号,部队整编为那曲军分区独立步兵第1、2营。1970年2月,改称西藏军区独立步兵第13、14营。1974年2月,改称西藏军区独立步兵第9、10营.1976年4月,撤销西藏军区独立步兵第9、10营,整编为5个独立步兵连、1个机炮连归那曲军分区建制。受阅的公安军方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九师该师前身是1948年2月以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机关及所属第4、第8团为基础组建的辽宁军区独立第4师,同年4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53师,师长管松涛,副政治委员马毅之(政委当时未任命,后蔡炳臣任政委)。该师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解放武汉等战役战斗。1949年6月调归武汉警备司令部建制。1950年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9师,师长杨树元,政委郑效峰。11月兼武汉警备司令部。1952年2月,开赴湖北、河南两省执行看押劳改犯任务。1953年1月,移师粤东沿海,进驻惠阳、海丰、陆丰、惠来县,接替公安第10师,担负海边防守备任务。1955年7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边防第9师,辖边防第25、26、27、33团。其中公安第33团由公安第11师调入。1956年3月,公安军边防第9师开始进行整编,此次分编为三个守备师。大致沿革如下:1956年3月,该师师部及从所属的3个团建制分队组建守备第5师,辖1个步兵团,6个机炮营,改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4月改称机炮第5师,8月,改称守备第9旅。1957年5月,合并于合浦军分区,部队改编为守备第13、14团。1959年4月,合浦军分区番号撤销,所属部队组建守备第24师,归第55军指挥。1960年2月,守备第24师守备第107团调归万山要塞区建制,改为第2守备区(1981年1月,改编为守备第11师守备第14团,1985年12月,缩编为大万守备营,1992年12月,与其他部队一同组建广州军区海防第2团)。1961年4月,守备第24师整编撤销,师部调归西安装甲兵工程学院,1961年4月26日,守备108团团部带2个营和3个连与其他部队一起组建防化学兵第22团,守备第109、守备第110团待编入工兵(工程)团。1956年3月,公安军边防第9师第25团团部扩组为守备第1师师部。所辖8个机炮营,分别由边防第25团、第33团和41军抽调的建制分队组成,归41军领导指挥。1956年4月,改称机炮第1师;8月,改称守备第22旅。1957年5月,并入汕头军分区,部队整编为守备第1、2、3团,1959年4月,由汕头军分区分编组建守备第22师,辖守备第101、102、103团,编成后交归41军领导指挥。1961年4月,守备第22师番号撤销,师部带守备第102、103团机构调归空军,师部组建第六研究院和空军学校,守备第102、103团机构筹建巫家坝基地。守备第101团仍驻南澳岛,归第41军建制。1956年3月,公安军边防第9师第26团团部扩组为守备第2师师部。所辖15个营,分别由边防第26、27团和42军抽调建制分队组成,归42军领导指挥。1956年4月11日,以守备第2师为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机炮师在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组建,归42军代管。该师下辖11个机炮营、4个炮兵营。同年8月6日,广州军区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机炮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23旅”,辖11个营、29个炮兵连、11个机炮连。旅长王国治,政委杨国锋。1957年5月中下旬,守备23旅与惠阳军分区合并,组成新的惠阳军分区,归广东军区领导。部队整编为守备第4、5、6、7团。1959年4月,惠阳军分区撤销,所属的4个守备团组建为守备第23师,转隶42军。1961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决定,守备第23师师部调归总参防化兵部,作为组建防化学工程学院、直属防化团、第2防化学校的基础;守备第104团炮兵营和守备第106团炮兵营,拨给军区炮兵司令部组建防坦克炮兵团;守备第106团(欠炮兵营)于5月1日调归126师建制,番号改为步兵第378团,并辖原378团留下的2营和炮兵营,以上均于5月20日前完成,守备第23师番号撤消。守备第105团机关及1、2营调走后,6月22日,又以该团原守备第3营和海巡队为基础,重新组建新守备第105团,归42军代管。1970年1月10日,新守备第105团划归广东省军区惠阳军分区建制,2月改称守备第2团。1985年9月,守备第2团缩编为三门岛守备营,1992年12月撤销。1954年6月1日,公安第9师第26团12连于广东省惠阳三门岛海面,俘获侵入中国领海的英国海军远东舰队机帆船和小船个一艘,俘敌9人。公安军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师该师前身冀察热辽独立第4师于1947年11月由冀东军区第17军分区机关及12军分区61团、14军分区警备2团、15军分区警备2团组成。1948年11月,冀察热辽独立第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第158师,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员王晓生。该师先后参加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衡宝战役后,进驻湖南邵阳,执行剿匪任务,随后脱离第45军的建制,归第12兵团指挥。1950年1月,移师广西宜山,兼宜山军分区。4月,移防广州,接替第132师执行广州城市警备任务,转隶广东军区。9月,兼广州警备司令部。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0师。1952年1月18日,该师与广东省边防局合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0师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广东省边防局。部队担负全省海边防守备任务。1952年6月,公安第10师师部驻石岐。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员鲍启祥。该师所属29团驻守粤中珠江口西侧地区(即今珠海市前山),主要担负中山沿海边防的警备任务。1955年7月,改称公安军边防第10师,1956年3月改编为守备第3师,改归广东军区建制领导。4月,改称机炮第3师。8月改称守备第10旅。1957年5月,合并于佛山军分区,部队整编为守备第8、9、10团。1959年4月,佛山军分区分编组建守备第10师,隶广东军区,辖守备第37、38、39团及第1、2、3、5海上巡逻队。1960年2月,守备第39团和守备第37团的大、小横琴岛守备连及4个海巡队,全部拨归万虎要塞区建制领导,改编为第4守备区,下辖4个守备营,担负三灶、高栏、荷包、大横琴、小横琴等岛的守国防施工和训练任务,机关驻三灶岛。1976年1月,第4守备区撤销,三灶、大横琴、小横琴岛部队划归守备第5团。1982年12月,守备第5团撤销,三灶、大横琴岛守备分队改隶守备第14团建制领导,陆地片的部队于1983年1月移交广东省武警总队,改编为武警广东省珠海市边防第5支队。1961年4月,守备第10师番号撤销,除守备第38团第3营扩编为1个团,仍称守备第38团,归广东省军区建制领导外,师部及37、38团机构(1116人)划归海军建制,组建国防部第7研究院。1961年8月,新的守备第38团部分部队整编为万山要塞区第5守备区。1977年3月,第5守备区改称第4守备区。1981年1月,改称守备第11师守备第16团。1985年7月,守备第16团撤销番号。1952年7月25日,澳门葡萄牙当局在广东前山地区挑起关闸口事件,至30日,葡方先后4次越界,8次开枪射击,打死中方边防公安战士2人,打伤30人,公安军边防第10师29团被迫还击,毙敌5人,伤敌14人。葡方被迫接收了中方提出的“道歉、撤哨、赔偿”等条件。该部60年代涌现出闻名全军的“南海前哨钢八连”。该连当时为万山要塞区第4守备区8连,1964年4月27日,被国防部授予“南海前哨钢八连”荣誉称号。1952年9月,公安第8师第25团1连奉命进驻珠海小横琴岛,承担守卫祖国南疆的神圣使命。1957年2月,公安第10师第29团6连(1945年组建于冀东三、通、顺地区)进驻横琴,与1连合并,整编为第3机炮师三机炮营2连。1960年4月,改编为万山要塞区第4守备区3营8连。1961年10月,调驻大横琴岛,担负防内遣外逃和国防施工任务。连歌:我们的连队来自沂蒙山,万里征战打到南海边,围长春攻四平警卫大武汉,在烽火的年代经受了考验,嘿!经受了考验。南海前哨屹立着钢八连,红旗一杆代代相传,永远艰苦奋斗一尘不染,在革命的路上胜利向前,嘿!胜利向前。公安军维护着社会治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一师第一个公安第11师,1951年3月,湖北军区所辖大冶、黄冈、宜昌三个军分区各抽调一个团的建制,在湖北省孝感花园镇组建公安第11师,师长黄德魁,政委冷裕光,下辖31、32、33团和师直警卫、通讯、摩托三个连,5月,拨归中南军区公安司令部建制。1952年3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7师(1007部队),下辖第19、20、21团,同时,又从宜昌、荆江军分区各抽调一个团,即独立第5、6团,从孝感等三个军分区各抽调一个建制营补充各团,全师共5个团,驻地武昌。1952年,该师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同年8月,调往海南岛执行任务。1953年3月,调往广东省南海县修建沙堤机场。1954年返回武汉。1955年3月,调往福建省福清县龙田镇,抢修龙田机场(5795国防工程),7月初返回武昌驻地。1955年9月,调往西安集体转业改编为建筑工程部西北第四工程公司。现为陕西省建工集团第11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二个公安第11师:该师前身是1948年1月由原辽吉军区第2军分区机关及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第13团、第2军分区第16、18团改编组成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0师。1948年11月,独立第1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51师,师长赵东寰,政治委员蔡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进军中南及滇南战役。1950年3月,进驻广西,兼龙州军分区。1951年3月,免兼龙州军分区,改称第48军第142师。1952年4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1师,师长曹灿章,政委杜西书,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领导,辖公安第31、32、33团。除少数兵力执行看押湘、鄂两省劳改任务外,大部兵力分驻韶关以北粤汉铁路沿线,执行剿匪肃特和“三防”任务。12月,公安第32团赴朝参战,脱离师的建制。1953年1月,移防粤东沿海,进驻黄岗、大埕半岛、南澳岛、达豪、海门等地,执行海边防守备任务。师部驻汕头,兼汕头警备司令部。1954年9月,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部兼广东军区建制领导。1955年6月,公安第11师及第31团番号撤销,第31团改称南澳守备团归第41军建制;第33团改归公安第9师建制;师部及直属队调海军旅顺基地,师部改编为海军航空兵第5师师部,师后方勤务处改编为海军土城子场站。南澳守备团的前身为辽河支队。1946年1月,该部与辽北军分区独立第2支队在沈阳合编为辽西军区第2军分区第13团。6月,改称辽吉第1军分区13团。1948年2月,辽吉第1军分区改编为独立第10师,13团改为28团。11月,独立第10师于抚顺改为第151师,隶属第38军,28团改为451团。1951年3月,451团随师归第48军建制,改为第142师424团。1952年4月,424团在广西坪石改编为公安第11师第31团,并于7月从坪石调防湖南醴陵。1953年1月,公安第31团由湖南省醴陵开进广东省大亚湾,2月5日,进驻南澳岛。1953年2月,守备团编制官兵2078人,下辖3个机炮营、1个炮兵营和团直属6个连队,担负守卫南澳海防重任。1955年6月,公安第31团归属41军建制,改称“南澳守备团”。1956年6月,守备团归属第1机炮师。10月,改编为守备第22旅第156团,计有23个连队3千余人。1957年5月,守备团归广东军区汕头军分区领导,称广东军区守备第1团。1959年6月,改为守备第101团,归守备第22师建制。1961年4月,守备第22师番号撤销,守备第101团仍驻南澳岛,归第41军建制。1969年1月,该团归属55军领导,称广州军区守备第101团。1970年1月,汕头军分区接管了第55军领导的守备第101团(团部设在屿仔山)。同年2月,守备第101团改称为广州军区守备第1团。1992年,改称广州军区海防第1团。南澎守备模范连广州军区守备第1团南澎岛守备连,组建于1963年。圆满完成了战备值勤和海域警戒任务。1992年1月8日,广州军区授予该连“南澎守备模范连”称号。公安军巡逻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二师1951年1月,河南军区独立第4团、独立第10团大部、独立第3团2营、独立第12团3营共5000余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2师,师长卢贤扬,政委郑重,5月,拨归中南军区公安司令部建制。1952年3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8师,下辖第22、23、24团。1952年-1953年在中南地区执行国防修建任务。1954年上半年调往洛阳,7月5日,该师与建筑工程部第五建筑公司合并组建建筑工程部洛阳工程局。第二个:该师前身是1947年7月以嫩江军区警卫第1、第2团为基础的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5师,所辖第13、第14团分别由警卫第1、第2团改称,第15团由龙江军区一部组成,师部由嫩江军区抽调人员组成。1948年3月,独立第5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第36师。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7师,下辖第439、440、441团,师长沈启贤,政治委员王建中。该师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围困长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衡宝战役、进军广西等。1952年4月1日,第147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2师,师长郑贵卿,政治委员沈东屏、鲍启祥(后)。辖公安第34、35、36、78团,分别驻防城、宁明、合浦、靖西,执行边防守备任务,隶属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1952年4月16日,公安第12师接管广西的边防任务。广西省边防局与公安第12师合并。1955年9月,师部调福州组建防空军第1军(1957年7月,防空军第1军改称为空军第1军,1958年7月,以空军第1军机关大部和南京军区空军机关、空军第5军机关各一部,在晋江组成福州军区空军领率机关),所辖4个团拨归广西军区(同年7月和12月,公安第34、36团和35团分批调出广西。其中公安第35团先后改为第5机炮师步兵团、守备第9旅第167团、守备第14团、守备第110团,1961年1月改建为工程兵工兵第12团,1965年参加抗美援越。1968年调归沈阳军区工程兵,1985年10月改编为陆军第40集团军工兵团,1998年9月体制编制调整,该团撤消番号和建制)。1956年7月,公安第78团扩编,由原来的6个连1022人扩编为4个营17个步兵连,共1765人,番号改称边防公安第32团。1957年5月,以该团为基础,分别组建“广西军区边防团”和“广西军区独立边防营”。1959年1月,广西军区边防团及睦南关、水口关两边防检查站的7个连队改编为广西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三支队,第四支队由广西军区独立边防营的3个连队改编而成,(代号514)。1962年11月,第三、四支队依次改称广西公安总队凭祥边境工作总站和靖西边境工作总站。1969年5月,凭祥边境工作总站和靖西边境工作总站依次改称广西军区独立第1、2团。1975年6月,广西军区独立第2团改称广西军区边防第2团。在中英街上执勤的公安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三师1950年11月17日,第34军军部兼南京警备司令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3师,师长符成珍,政委杨斯德,所属华东军区教导师第1、2团和第34军第102师第304团依次改编为公安第37、38、39团。1952年5月,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整编,公安第13师与公安第14师合编为新的公安第14师,师部为原公安13师师部,原公安第37、38团依次改称为公安第40、42团,原公安第39团拆散分别补入公安第40、42团,另调原公安第14师第41团归其建制,番号不变。第一个公安第13师由军级单位降级改编而成,是所有公安师中的唯一特例。第二个:该师前身为1948年5月初,由苏中军区抽调第9军分区司令部一部、第2军分区第4团、第9军分区第7团和第1军分区特务2团,在江苏东台朱家灶合编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33旅,上述3个团番号依次改称第97、98、99团;同年9月,第99团归第31旅建制。1949年1月,苏北军区第5军分区第2团改编为第33旅第99团。同年2月,该旅改编为第29军第87师。该师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涟水、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战斗100多次,歼敌2.4万余人。1950年10月,第29军撤消后,第87师归福建军区直属。1952年7月1日,福建军区步兵第87师与福建省边防局大部人员合编,在福建省莆田县城改编为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3师,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建制,由福建军区领导指挥,所属步兵259、260、261团依次改称公安37、38、39团,师长闻盛森,政委王义勋,全师编制人数8224人,接受平潭、南日、湄洲等岛的海防守备任务。1952年8月底,该师奉命南下接替第25军担任福建省仙游枫亭至南安奎霞海岸防御,并有支援大、小嶝岛及东山岛的作战任务,师部驻泉州市,归第31军指挥,将平潭、南日、湄洲防务移交28军83师。此外,还领导福州、厦门、涵江、晋江等4个边防检查站,代管公安第20、21、22、79、80团。1953年3月5日,该师率第37、39团再度进驻接替平潭、南日岛守备任务。4月,将边防部队转交沿海军分区领导。1955年7月15日,公安第13师率公安第37、39团和所属公安第38团分别改编为平潭守备师(仍称公安第13师)、南日岛守备团(仍称公安第38团),均直属福建军区建制,归第28军指挥。1956年7月1日起,该师归福州军区建制。1957年2月1日,公安第1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13师,原公安第38团归建,属福州军区建制。所属公安第37、38、39团依次改称守备第71、72、73团。4月根据福州军区3月26日命令,师部移驻马尾,留下第71团守备平潭。6月,守备72团改编为守备74团。1969年12月,守备第13师改番号为福州军区守备第2师,所属守备第73、71、74团依次改称福州军区守备第5、6、7团。归陆军第29军建制。1985年9月,改为南京军区守备第12师,转归福建省军区建制领导,担任连江、南日岛、平潭、长乐沿海守备任务。1993年1月,改番号为南京军区海防第12师。公安12师是22个公安师中保存建制最完整的一个师,原辖3个公安团全部保留,延续为海防12师的3个海防团。海防尖兵连:南京军区海防第12师第47团步兵1连。前身于1945年10月在江苏启东组建,系东南警卫团第7连。1953年进驻南日岛后,一直坚守在海防第一线,出色完成了以海防战备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1999年12月15日,南京军区授予该连“海防尖兵连”称号。守护边防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四师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3团、第11师19团和国民党军第180师起义后重建的第539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第97师,师部由渤海纵队机关一部及直属队与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师师部合并组成,下辖第289、290、291团(依次由539团、3团、19团改编而成),师长杨干三,政治委员王翀。国民党军38师历史较早,参加过长城抗战、华北抗战、临沂阻击战、枣宜会战等,是西北军中很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第97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嘉定,随军担负警备任务,涌现出著名的反特英雄刘振德。1950年10月,该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4师,师长柯邦坤,政委王翀,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1952年5月,公安第14师与公安第13师合并为新的公安第14师。第二个公安第14师:1952年5月,华东公安部队整编,将华东公安第13、第14师合编为新的公安第14师。原公安第14师师部改编为文化速成中学,原公安第13师所属公安第37、38团依次改称为公安第40、42团,原公安第39团拆散分补公安第40、42团,另调原公安第14师第41团归其建制,番号不变。1952年7月,公安第14师率公安第40、第42团调归山东军区建制,公安第41团调归公安军上海市总队(改称内卫第2团)。师部移驻青岛市。师长柯邦坤,政治委员王翀。师部机关驻江苏路17号。第40团团长何金山,政治委员尹晓春。团部驻青岛市中山公园西侧。辖第1、2、3、4营和4个机动连、1个迫击炮连、1个警卫连。4个营分别驻防羊角沟、灵山岛、泊里、日照。担负连云港至青岛、石岛至羊角沟沿海一线守备任务。第42团,团长王金山。团部驻石岛。辖第1、2营,驻防沙子口、石岛。担任青岛至石岛沿海一线守备任务。师直属武工队驻守刘公岛。6月,山东边防保卫局并入公安第14师,连云港、青岛、烟台边防检查站和吴淞口至羊角沟沿海一线边防派出所划归建制。1954年11月24日,新公安第14师师部与胶州军分区合并,改称胶州军分区兼日照、石臼所守备区。移驻胶县城。防区与任务均作了调整。1956年3月6日,奉命改编为守备部队(守备第19师)后移驻青岛市。1969年11月,又与青岛市人民武装部合并组建青岛警备区。另外公安第42团于1952年10月进驻海阳。团部设于凤城,团长王杰三,政治委员李承。辖3个营:1营驻乳山,2营驻海阳,3营驻莱西。1956年部队整编,3个营均升格为团。其中2营扩编为济南军区守备第20旅第51团,团部设于徽村,团长王杰三,政治委员隋化峰。1957年7月,51团调防乳山县。1960年10月,第51团调归守备第6师建制。1970年2月,改编为陆军第78师第232团。1985年9月,该团与其它通信分队改编为第26集团军通信团。公安军的骨干从这里走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五师1949年2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8师,下辖第292、293、294团,依次由淮海战役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师第112、第113、第114团各一部、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1团和第11师17团合编组成,师长崔振伦,政治委员曾旭清。师部由渤海纵队第7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渤海纵队第7师是渤海区第3个第7师,成立于1947年10月5日,师机关以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机关和渤海军区2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2、3团,各团均为地方武装。该师参加过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寿光县城战斗,以及周张、昌潍、济南、淮海等战役,受到了较大锻炼,为渤海纵队主力师。第98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随33军入沪,担负第2警备区(邑庙、蓬莱、杨思、洋泾等)警备任务。1950年初,接替30军崇明岛防务。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1950年5月15日,以98师293团1个加强营,在华东海军第5舰队1个大队的支援下,进剿滩浒岛黄八妹匪部,16日攻占该岛,肃清残匪。7月6日,98师293团和294团第3营及师炮兵两个连,在华东海军和渔轮的配合下进剿嵊泗列岛,至8月24日,攻占全部列岛,歼敌395人。1950年11月,该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5师,师长冯仁恩,政委曾传芳,原辖第292、293、294团依次改称为公安第43、44、45团,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建制领导。1952年5月,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整编,公安第15师与公安第17师合编,公安第17师第49团改编为公安第43团,保留公安第15师番号并与苏南边防局合并。1952年12月,公安第43团配属公安第1师入朝参战,1953年9月回国归建(该团后调防浙江,改番号为边防第15团、守备第82团。1964年11月扩建为浙江省军区独立师。1966年9月,改称浙江省军区独立第1师。1975年4月,改称安徽省军区独立第1师。1976年5月,改称安徽省军区独立师。1980年12月,该师撤销番号)。1955年7月,公安第15师师部率公安第45团和上海市公安总队内卫第4团改编为长江口要塞区。1956年12月10日,该要塞区撤消,以其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15师,驻防浦东,归上海警备区建制领导。1969年底,改称南京军区守备第1师,1985年10月,整编为守备第1旅,1993年1月,改称海防第1旅。1952年12月25日,公安第43团1营营长戴子和带领2连连长黄友松、通讯员李元秀检查工作途中,遇朝鲜人民军副参谋长,停战谈判我方代表李相朝将军等四人乘坐的吉普车翻于曲江大桥下,戴营长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及时送医院。事后,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派专人持函致谢,1953年8月,戴子和同志出席了公安部队首届功模大会,并被授予“二级执勤模范”称号。1951年河南省公安总队直属大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六师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第99师成立,师长傅继泽,政治委员秦化龙,下辖第295、296、297团,依次由淮海战役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第538团、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7师第2团和第11师第18团合编组成,师部由渤海纵队第11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渤海纵队第11师是渤海区第2个第11师,1947年8月29日在靖远县组成,师机关以渤海第1军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7、18、19团,各团均为地方武装。该师先后参加过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和寿光县城战斗,以及周张、昌潍、济南、淮海等战役,受到了较大锻炼,有一定战斗力。第99师成立后,参加了渡江作战、郎广围歼战和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驻宝山,随军担负警备任务。1950年11月,第99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6师,师长饶惠潭,政委辛国治,下辖公安第46、47、48团,全师共9000余人,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建制。1953年2月,公安第16师由上海调往浙江,师部驻海门(今椒江)。1955年7月,公安第16师移驻大陈岛,改编为大陈岛守备师(公安第16师番号仍保留),转隶浙江军区建制,下辖第47、48团,原辖公安第46团于8月与三门湾、海门、镇海武工队的健跳、沿江、坡土霸港、上盘、横山埠、海敦、爵溪等7个分队合编为公安军边防第16团,团部驻象山石浦。1957年1月,公安第16师改编为守备第16旅,仍驻大陈岛,下辖1个步兵团和4个炮兵营,全旅共3553人,公安第48团改编为大陈岛守备团,公安第47团团部调上海警备区川沙县。1958年1月,守备第16旅改编为台州军分区,大陈岛守备团改称守备第81团,全团2355人,隶属台州军分区建制。公安军边防第16团改称守备第91团,归宁波军分区建制。1959年1月,台州军分区改为守备第16师,下辖守备第81、82团和头门守备营(1958年1月组建),全师5050人。师部开始驻海门,后移驻临海。1961年7月,头门守备营扩编为守备第83团,驻海门镇,隶属守备第16师建制。1962年4月,守备第16师兼台州军分区,下辖3个守备团。1964年11月,守备第16师兼台州军分区改称台州军分区,守备第16师番号撤销。1969年12月,守备第91、83、81团依次改称南京军区守备第23、24、25团。1975年4月,有着公安第16师师部机关血统的台州军分区机关、直属分队调至安徽安庆,改称安庆军分区至今。1980年12月,守备第24团缩编为海门守备营。1982年11月,改称椒江守备营。1985年10月,守备第25团与台州军分区椒江守备营、高炮营等营、连分队合编重组为守备第25团,团部从大陈岛移驻椒江。1992年,该团撤销番号,部队改编为台州军分区海防营和步兵营。1985年10月,守备第23团缩编为宁波军分区石浦守备营。爱民模范连为南京军区守备第24团2营6连,1981年2月撤编。原为第33军第99师第296团6连。1949年5月,进驻上海,严格遵守群众纪律。1949年9月,第33军授予该连“爱民模范连”称号。团结巩固模范连为南京军区守备第25团下大陈守备营守备连,1985年10月撤编。原为第33军第99师第297团7连。1949年8月,进驻上海市区执行警备任务,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秋毫无犯。1949年,第33军授予该连“团结巩固模范连”称号。公安军警卫师的护旗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七师前身系1950年1月底,由苏南军区组建的华东警备第10旅,下辖第1、2、3团。旅部由苏南军区教导旅机枪团团部和机枪、炮兵团各两个连扩建;第1团由常州军分区警备团(原警备第6旅18团)改编;第2团团部由原警备第8旅22团团部改编,其余抽苏州军分区各县武装组成;第3团由镇江军分区抽各县武装组成。该旅组成后,2月24日,所辖第1、2、3团依次改称华东警备第10旅第28、29、30团。1950年10月,该旅调归淞沪警备司令部建制,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7师,师长朱传宝,副政委刘铁珊。1952年4月,上海市政府警察总队拨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建制,改编为上海市公安总队,将公安第17师第51团改为上海市公安总队第4团。1952年5月,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整编,公安第15师与公安第17师合编,公安第17师第49团改编为公安第15师第43团,公安第17师番号撤销。第二个公安第17师:该师前身系1951年2月26日,重建第105师,师部由浙江军区所属原第35军第103师、第104师(兼绍兴军分区)抽组,驻浙江省乐清虹桥。师长兼政委方明胜,所辖第313、314、315团依次由原第104师第310团、第311团、原第103师第307团改编而成。1952年1月,步兵第105师师部及所属第315团进驻洞头岛,第313团进驻瑞安,第314团进驻玉环。1952年5月。第105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7师,师长方明胜,政委宋治民,各团依次改为第49、50、51团,隶属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兼凇沪警备司令部)建制,全师3135人。值得一提的是,公安51团有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基础(该团迭经整编,仅剩一个连现保留在盐城军分区射阳海防营内)。1952年10月8日,国民党“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野战第1、4、5大队1200余人,秘密集结于鸡冠山、洋屿,以一部兵力在玉环县寨头登陆骚扰,引诱我军出击。公安第17师第50团由于对敌在两岛突然增兵未予察觉,仍按原计划以2个多连兵力于9日,先后对鸡冠山和洋屿发起进攻。5个排260余人在鸡冠山登陆后,遭敌数倍于我之敌抵抗。我登陆部队虽经英勇奋战,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战至12时,大部损失。待组织第二批部队继续进剿时,敌已于当晚全部撤回披山。此战歼敌约100人。公安第50团损失192人,仅返回75人。1955年7月。公安第17师划归浙江军区建制,驻守洞头岛,改编为洞头岛守备师(公安第17师番号仍保留)。1955年8月,新第103师第307团(欠1个营)与公安第49团2营及鳌江、温州武工队合并改编为公安军边防第17团,隶属浙江军区建制,团部驻地平阳鳌江,后驻矾山。1958年1月,改编为守备第86团,归温州军分区建制。1957年1月,公安第17师改编为守备第17旅,驻洞头岛,下辖第51团和3个直属步兵营、4个直属炮兵营,共计4408人。公安第17师番号撤销。1958年1月,守备第17旅旅部与温州军分区机关合并为温州军分区机关,所辖第51团改编为守备第84团,驻守南麂岛,另外所辖的营组建守备第85团,驻地洞头岛(该团6连,1953年,奉命进驻浙江省洞头岛。积极在岛上开展“联防、联建、联心、联训、联文”联防共建活动。1965年9月28日,国防部授予该连“军民联防模范连”称号。关于这个连队历史我将专文介绍)。守备第17旅番号撤销。同时,公安军边防第17团改称守备第86团,隶属温州军分区建制。1969年11月,守备第84、85、86团分别改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28、26、27团。1975年4月,温州军分区机关调往江苏改为新陆军第74师师部,驻江苏泰州。1976年5月,新陆军第74师撤销建制。原温州军分区所属的守备第26团调往江苏宿迁,隶属江苏省军区;守备第27团调往江苏射阳,隶属江苏盐城军分区建制;守备第28团调往江苏滨海,归江苏省军区独立第1师领导。公安军边防部队的军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八师公安第18师前身系1949年4月,以中共东北局警卫团、整训第4师13团架子,辽西军区独立第13团、松江军事部荣军归队人员、吉林军事部警卫团2个连及合江、龙江、嫩江、松江、吉林、安东、辽北、辽宁、辽西、热河等10个省各抽300名公安人员在沈阳市郊古城子一带合编组成东北军区保安旅,旅长余能胜。8月进驻沈阳市,接收东北军区警卫师所担负的沈阳市重要机关、工厂、仓库、水电设施的内卫勤务。1949年10月,以东北军区保安旅扩编为中国人民公安第3师,辖公安第7、8、9团。接收沈阳市卫戍任务。1950年9月,该师改称公安第18师,所辖3个团依次改称公安第52、53、54团。拨归东北军区公安司令部领导。张天恕任师长兼政委。1950年10月13日,正在执行52兵工厂生产建设任务的公安第18师第54团3营7、8连奉命首批赴朝鲜,配属志愿军后勤部第3分部,担负战地后方兵站、仓库的警戒任务。11月,第54团全部入朝,团直及1、2营分别向朝鲜满浦、楚山开进,担负看守、押运、装卸和打扫战场等任务,3营配属志愿军后勤部第3分部,在清水、定州担负看守、装卸及转运伤员等任务,这是我军最早入朝的公安部队。11月12日,公安第18师将其所担负的内卫勤务全部移交公安第1师。11月下旬,师部奉令归东北空军司令部指挥,担任辽阳、沈阳、四平和吉林等地空军机场、仓库警戒任务,师部驻地新城堡。1951年2月7日,第52团入朝。9日,第53团赴朝参战。7月,公安第18师师部赴朝,归属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司令部领导。11月,志愿军公安纠察团拨归公安第18师建制。12月中旬,接收志愿军后勤部运输第9团3个建制营1525人。1952年9月,接收第143师1个营600人,10月,接收志愿军铁道公安高射机枪团。1952年12月,公安第18师率第52、54团、公安纠察团及铁道公安高射机枪团先后分批从朝鲜回国。公安第18师回国后归东北军区公安司令部领导指挥。1953年2月16日,第53团勤务移交公安第1团后于20日回国。公安第18师参战两年,201人牺牲,168人负伤。捕获敌特210名,土匪72名,击落敌机21架,俘获敌飞行员7名。1953年4月,公安第18师(缺第54团)接管东北边防任务,所属公安第52、53团分别接替边防第85、86团的任务,公安第54团接替公安第1团在沈阳市的内卫任务。同时增编公安第84、87团。1954年4月2日,公安第18师撤销番号,师机关改编为辽东要塞师。1956年6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1师。1961年1月,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长山要塞区。1983年1月,缩编为外长山守备师。1992年,又改称外长山要塞区(师级),归陆军第64集团军领导指挥。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转归辽宁省军区领导至今。所属公安第52、53团拨归辽东军区建制,公安第54团调归东北军区公安部队部直属(后延续为武警内蒙古总队直属第2支队),公安第84团归吉林省军区,公安第87团归辽西省军区。公安第54团3连(现武警内蒙古总队2支队9中队),1950年,公安部队授予该连"英雄侦破小组"称号。公安第52团2营5连,1953年,志愿军总部授予该连"红色五连"(现为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5中队)。随时准备出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公安第十九师1951年1月,以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和步兵155师所属第463、464、465团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19师,师长王明贵、政委蔡炳臣,下辖公安第54、55、56团,另接收华南税警团和暂编第5团合编为公安第57团,担负铁路沿线重要桥梁、隧洞的守护任务。2月,该师调归铁道公安司令部建制,师机关驻衡阳市,54团先后驻兴安、坪石、广州市,55团驻杭州市,56团驻济南市,57团驻柳州市。1953年,广东省税警团拨归该师建制,后在1957年撤消。1955年1月,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和直属队改编为海军旅顺基地司令部,公安第19师归公安部队司令部直接领导。1955年7月,公安第1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内卫第2师,原辖各团依次改称为内卫第4、5、6、7团,仍担负铁道守护任务。1957年1月,改称公安内卫第2师。9月,归总参谋部警备部建制。1958年12月,公安内卫第2师由军队序列拨出,移交地方公安机关。师部带内卫4团参与组建广东省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其余部队分别参与组建福建省、广西自治区公安厅人民武装警察总队。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凤临天下朕的废后谁敢动
  • 2、韩剧幽灵剧情介绍
  • 3、傲剑凌云txt
  • 4、qq游戏美女找茬辅助
  • 5、我不想说我是鸡mv
  • 6、烽烟隐宫阁
  • 7、杀人不分左右迅雷下载
  • 8、沃克尔法则
  • 9、忆秦娥娄山关的意思
  • 10、爱情重伤百度影音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