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名师投稿丨山西省太谷中学杨永胜:智慧课堂让地理教学重放异彩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吴小东来源:新民晚报

全国着名教育专家冯恩洪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为此,创造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释放学生潜能的途径”。

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立体化表现,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课堂改进了教学模式,优化了学习环境和资源,是深耕教育特色化,坚守教育优质化,投身教育现代化的真实缩影。

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对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

智慧课堂体现出课堂上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活动,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整堂课学生的思维都能处于激活状态,这是一种有效或者高效的教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这也正是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引领下,智慧课堂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地理味道浓厚

智慧课堂导学模式的构建,利用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了利于学生形成地理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力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并重。不仅体现在学生掌握多少地理知识,或者了解了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也不仅仅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而在于学生学会了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把握部分掌握的是教材知识部分,迁移应用部分通过材料分析拓展学生的地理视角,通过智慧课堂导学模式的教学,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同时把平时新闻、报纸和期刊上的热点材料与地理知识相联系,起到了课内知识打基础,课外知识促发展,培养学生生活中积累问题的能力。

好的地理课堂是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地理学科的思维、地理学科的情感特点、地理学科的科学价值去思考,智慧课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地理独特学科魅力,挖掘地理学科教学资源。

第二: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

资源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能够获得较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学生有了游走祖国河山和走出国门寻访世界的经历,通过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或者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和实例把教材知识关联起来,使得教学内容有了较多的感性认知,但还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和全面性。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通过案例或者材料贯穿全文,把与教学无关的背诵类、知识分布类的知识精简,通过源于生活的教学素材的分析,学生懂得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进行演绎推理。智慧课堂构建了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课堂上通过静思读学,群思互学,展示共学,思维通过碰撞能出火花,问题探讨才更深入,学习互助更加高效。

智慧课堂在组织信息、设计问题时,需要给学生留有个性表达的余地和机会。要通过背景材料的取舍与配置,测评问题的抽象与限制,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准。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有理有据、有效有度的分析与论证,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上心”和“过脑”。能让学生“上心”,说明问题是有温度、有色彩的;能让学生“过脑”,证明问题是有联系、有逻辑的。开放式的智慧课堂体现了:创设情境领进门,地理知识轻松学,平板里看世界,课堂活动你我他。

智慧课堂拓展了教学课程资源,放宽了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资料的组织和再加工,达到对知识全面系统的认识。

第三:课堂气氛活跃

在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前提下,课堂上教师运用发散创新的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进入课堂。课堂是灵动的生命力的展现场所,教学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的产生,对教师驾驭课堂与组织教学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开放与交互的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平板资源库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执因导果,由果索因,引导学生向教材、向权威挑战。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智慧课堂要求信息具有资源性,开发潜力巨大,信息组织与要素组合灵活多变,富于弹性和张力,为孕育和产生问题奠定基础;问题具有可议性,探讨的空间很大,要调动学生思维力,形成学生思想力,促进学生发展力,为对话自然、倾听人类提供作料;答案具有结论性,创新的可能更大,问与答要有“共鸣”的环境,也要有“争鸣”的空间,问题个性化色彩浓厚。

从问题层级上看,可以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的知识型问题、从低级到高级的能力型问题和从有限到无限的素养型问题;从质疑形式上看,可以有热点式质疑、探究式质疑、拼图式质疑、推论式质疑等多种形式;从设计方式上看,既要有“一杆到底”的深刻、有内涵、高效度的纵向思维问题,也要有“节外生枝”的多角度、有趣味、有价值的横向思维问题。

第四:地理课堂重放异彩

智慧课堂精准化教学的建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最大化的进步。

1、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要具体可操作,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参与度高,学生的思维方能处于激活状态,整堂课都紧跟教学步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创新能力。

2、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

学生的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参与是教学双边活动的要素之一。教师的讲解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教学行为都是基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行的,这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你讲一遍,我忘记了;让我看一遍,我记住了;让我做一遍,我掌握了。这句话值得大家反思。

从金字塔的分布状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学习方法最终会收到不同的学习效率,正所谓:让我听,我听懂了;让我动,我学会了;让我讲,我明白了,实际上是一种递进的关系,体现出不同的参与方式对于学者会有不同的效果,参与是掌握事物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参与中理会实物的真相。

听讲不需要自己思维,接受的是经过别人思考过的现成的知识,所以自己没有理解透彻,示范是在模仿的过程,这是我们接受新鲜事物必须要迈出的一步,在模仿中会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会加深对他的理解,而马上应用去教别人又上升到一个高度,只有自己理解透彻才能去教别人,强调的是在参与中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

体验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学生以不同的身份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和体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健康饱满的课堂情感培养不是靠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要靠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唤起学生内心的体会、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教学中要以科学的道理说服学生,以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以形象的教具吸引学生,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4、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

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严密的逻辑,科学态度必须在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只有通过探究实践,才能了解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教师要具有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引导,或者设计探究活动。

5、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

知识是自己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相反则事倍功半,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才可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自己摸索出的学习方法得益于独立思考,善于梳理系统,比较异同,文图结合。随时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使得新旧知识形成网络,这样便于提取应用。教师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属性,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6、在应用中获取实验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而知识的应用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地理知识解决的是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灵活应用知识的前提是理解知识原理,同时要结合生活经验,把地理知识生活化处理就是对地理知识的最佳应用。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实验验证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地理实践力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形成的。对学生而言,理论是灰色的,而事实却是五彩缤纷的,课堂素材需要从生活碎片和生产板块、文本活动与户外游玩中,提炼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切入点,为学生打开丰富和优化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思想窗口。

因此,地理课堂应该百花齐放,各有新说,模式林立,说法纷呈,包括自然演变、工程建设、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通过野外考察和调查的情境设置、模拟实验的问题创设等方式,考查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和计划的能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素材要有情、有境、有真理,要有料、有趣、有品位。要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问题,感受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的鲜活的、有用的地理。

7、在联系中构建思维线索

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有的知识之间是程序上的纵向联系,有些知识之间是并列的横向联系。学生通过对一章节的知识网络的建构,使知识系统化,通过之间的联系让知识融汇贯通。只有联系,才能真正意义上挖掘出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只有明白知识的脉络,才能在分析事物的原理时做到游刃有余。构建知识网络不仅可以理清知识脉络,同时还可以比较出类似知识的差异,为思考问题提供线索,进而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地理实践力就是要强化学科理论与实际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思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变过程,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提升理性认识,建立起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之间的合理关切,拉近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感悟、欣赏与价值判断的变化。

8、在交流中展示个性才能

人的思维是存在差异的,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还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摩擦出灵动的火花。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存在年龄差异的,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之间处于同阶段的合作伙伴,交流过程中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存在个性差异的群体,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生生间的有机交流活动。智慧课堂交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遇,为每个学生的进步创造条件,就必须为学生设计积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才能的机会。

课堂上的大数据技术能精准把握每个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状况,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进行全新的评估,有利于增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将教育信息化向纵深推进,大大提高教学的准确性、精确性、实时性和可视性,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也有利于课堂的高效互动和动态开放。

在互联网背景下,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科技革新教学模式,设背景、转理念、巧设计、再实践,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真实的地理情境之中,使之成为测试学生感知多彩世界、探究未知空间、升华地理情感、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的大讲堂。

本文作者:杨永胜,山西省太谷中学,地理教师

编丨Yujie 责编丨丁小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AI名师公众号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ssdao
  • 2、上海同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3、幻兽物语
  • 4、色猫论坛
  • 5、香榭丽舍欧美家居
  • 6、蔷薇妖娆书包网
  • 7、wayqqcn
  • 8、中堂海陆汇
  • 9、大庆市车辆违章查询
  • 10、南京特洛伊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