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区域研究】天津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0)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刘小强来源:新京报

经济实力: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同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市和北京市,全市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体系门类齐全,经济发展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驱动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实施下,天津市仍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2020年,受做实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速较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至3.6%,转为低于全国水平,在各省级行政区域中排名垫底;当年全市工业经济、投资和消费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3%、0.5%和1.7%,增速均偏低。同年末,天津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已超过存款余额,区域资金面承压。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工业经济和消费增速虽有所回升,但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4.2%、金融业增速放缓,全市经济增速为3.5%,较2020年略微下降。整体看,中短期内天津市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

天津市下辖各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其中滨海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统计口径变更[1]后,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为7000亿元,在全市占比仍超过三分之一;中心城区发展已较为成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中和平区、河西区和南开区经济总量在全市排名中上游,河北区、河东区和红桥区经济总量在全市排名靠后;环城四区工业基础较好,各区经济实力在全市排名靠前,2020年经济总量均处于800亿元至1100亿元之间;偏远郊区发展起步较晚,其中武清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衔接点,经济实力后来居上,2020年经济总量为1160.91亿元,位列全市第二位,宝坻区、静海区经济实力在全市排名中偏后,宁河区、蓟州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当年,各区经济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缓。2020年以来,已获取相关数据的武清区、东丽区、和平区、静海区、蓟州区和河北区,经济增速涨跌互现,其中蓟州区经济增速回升较快,其余五区经济增速仍维持较低水平或负增长;除上述六区外,其余各区2020年以来相关经济数据未获取。

财政实力:天津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税收能力相对较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全市财力形成重要贡献。2020年,天津市实现财政收入合计[2]4087.9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56.52%,基金收入占比30.08%;当年税收收入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占比69.77%,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70.38%。2020年,受做实做优财政收入以及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全市非税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3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较上年下降4位至第15位;当年,成交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但得益于前两年土地成交情况总体较好,全市基金收入同比增长33.8%。综合上述因素,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合计小幅下降1.2%。同年,天津市城乡社区支出总体扩张较快,财政收支缺口扩大。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非税收入和成交土地出让金分别同比下降49.3%和19.1%。短期内,天津市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向好发展的空间或较有限。

由于外环线以内地块收入纳入市财政,天津市中心城区近年来未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北辰区和东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偏小,上述8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其余各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形成重要贡献。与经济实力相匹配,滨海新区财政实力位于各区首位;环城四区财政收入在全市排名靠前;偏远郊区财政实力内部有分化,其中武清区、静海区和宝坻区财政实力较强,宁河区和蓟州区财政实力相对较弱;中心城区受制于区域面积及地块收入纳入市财政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均较小。2020年,天津市下辖各区基金收入普遍增长,但大部分区域非税收入降幅较大,当年仅环城的西青区、津南区和偏远郊区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其中西青区基金收入增幅显著、成为该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余各区财政收入均同比下降。同年,受刚性支出和城乡社区支出普遍扩张影响,天津市下辖大部分区域财政收支缺口扩大,2020年仅西青区和津南区财政收入合计能覆盖财政支出合计[3],当年除和平区外的中心城区以及环城的北辰区、东丽区财政收支自给能力相对较弱。2020年以来,已获取相关数据的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同程度下降;全市成交土地出让金普遍降幅较大,仅环城的西青区、北辰区和津南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大幅增长。

债务状况: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2020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423.98亿元,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3位;与地方财力相比,2020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是其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的83.76%,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存续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巨大,区域内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重,2020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为1.42万亿元,是2020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的4.16倍,与地方财力相比,是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合计的3.28倍。从下辖各区债务情况看,滨海新区、东丽区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最重,北辰区、宁河区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次之,2020年末上述四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均超过其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的95%,其余各区政府债务偿付压力尚可控;滨海新区、东丽区、北辰区、宁河区、蓟州区、津南区和武清区存续城投企业债务负担偏重,上述7区2020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均超过其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的180%,其中滨海新区和东丽区该比值超过500%;西青区、静海区和宝坻区政府债务及存续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均可控;中心城区无存续城投企业,同时政府债务负担均较轻。现阶段,天津市仍需解决渤海钢铁集团和天房集团等债务危机,区域融资环境仍承压,不利于债务周转。

一、天津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天津市经济实力分析

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前列,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体系门类齐全,经济发展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驱动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实施下,天津市仍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2020年,受做实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速下降至低水平,全国排名垫底,当年全市工业经济、投资和消费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缓。同年末,天津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已超过存款余额,区域资金面承压。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工业经济和消费增速虽有所回升,但投资大幅下降、金融业增速放缓,全市经济仍保持低速增长。整体看,中短期内天津市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海岸线长153千米,对内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重要的自贸区,已于2020年4月正式挂牌。凭借区位、港口航运和自贸区优势,天津市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北方桥头堡作用凸显,与北京市、河北省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经济发展及结构转型面临较好的政策环境。

天津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转为低于全国水平,当年天津市经济增速与甘肃省一同位列各省级行政区域末位。2020年天津市经济增速偏低,或与做实经济数据、工业增速放缓等因素有关。当年,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2:40.8:58.0,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同年,天津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上年下降7.4个百分点,呈低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8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均不同程度放缓。

受益于优质的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天津市人口吸引力较强。2020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498.23万人,占比32.0%。同年末,天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92万元,位列各省级行政区域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市和上海市,其中滨海新区受益于显著的产业聚集优势,对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明显[4]。此外,天津市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占比较高且整体素质优良,也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一定支撑。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1240.55万人,占比79.68%。

作为京津唐工业基地内的省(区)市之一,天津市工业基础较好,体系门类齐全,主要优势产业包括冶金业、轻纺工业、机械装备业、电子信息业、石油化工业、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等。2020年,天津市工业经济增速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上年下降6.1个百分点至低水平,主要系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降至负增长所致。当年,虽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放缓,但在消费品制造业效益提升的带动下,全市工业效益提升。2020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4%,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38个行业盈利;当年,全市消费品制造业实现利润占全市工业的15.3%,同比增长22.0%,拉动全市工业利润增长3.4个百分点。

近年来,天津市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2020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346.03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与上年持平;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09.1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80.40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51.75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当年,上述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020年末,天津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873.77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1.45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1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48.49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50万亿元。贷款规模增长较快,目前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已超过存款余额。整体看,区域资金面承压。

从经济发展动力看,固定资产投资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主驱动力,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形成重要贡献,近年来全市净出口持续逆差。2020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1.13万亿元,同比增长0.5%;当年,全市实体投资0.68万亿元,较上年减少0.28万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0.22万亿元,同比下降2.9%,增速较上年下降25.8个百分点。2020年,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0.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当年,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5.7%,化妆品类同比增长14.8%,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9.6%。同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进口总额4694.49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较上年提升29.2个百分点,转为正增长;出口总额2952.36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年提升14.6个百分点,转为正增长。当年,全市进出口仍保持逆差。

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经济仍保持低速增长;当期,全市工业生产稳中有升,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放缓使得服务业增速下滑,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大幅下降,消费增速有所回升,进出口仍保持逆差。同期,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增速与2020年基本持平。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增速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1432.19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20年下降3.1个百分点,当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较2020年有所下滑。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1.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9.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0.3%,受此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4.2%;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有所回升,其中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5.6%,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945.12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放缓主要系进出总额增速下降所致。

2020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发展目标,其中天津市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等功能定位,到2030年成为产业创新引领高地、航运贸易国际枢纽、金融创新核心引擎、改革开放领军者,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繁荣、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的世界级城市。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6]总体方案,提出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上述政策支持下,天津市仍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仍需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天津市财政实力分析

天津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税收能力相对较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全市财力形成重要贡献。2020年,受做实做优财政收入以及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全市非税收入大幅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降至中游水平;同年,成交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但得益于前两年土地成交情况总体较好,全市基金收入保持增长。综合上述因素,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合计小幅下降。同年,天津市城乡社区支出总体扩张较快,财政收支缺口扩大。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非税收入和成交土地出让金进一步下降。短期内,天津市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向好发展的空间或较有限。

天津市财政收入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占比较高,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形成重要贡献。2020-2020年,天津市财政收入合计分别3833.90亿元、4137.13亿元和4087.9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占比分别69.57%、65.83%和56.52%,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占比分别为11.06%、11.75%和13.30%,近三年二者合计占比均超过65%;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占比分别为19.03%、22.21%和30.08%,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转移支付收入规模偏小、近三年在财政收入合计中占比不超过0.5%。2020年,受做实做优财政收入、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天津市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大幅下降,导致非税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32.7%;同年,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7.3%,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3.8%,缓冲非税收入下降对地方财力的影响;当年,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合计较上年小幅下降1.2%。

天津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税收能力相对较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中游。2020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10.3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10.4%,主要系非税收入减少所致,当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位列第15位,较上年下降4位;同年,天津市税收收入为1611.96亿元,受“营改增”政策等因素影响,较上年减少12.26亿元,但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4.4%。2020年,受非税收入大幅下降影响,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中税收收入占比被动提高,较上年提升10.13个百分点至69.77%,但仍低于各省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当年,全市税收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7%,位列各省市第9位,高于各省市平均水平0.55个百分点。近年来,天津市持续获得一定规模上级补助,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收入为543.69亿元,较上年增加57.76亿元;当年上级补助收入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3.5%,对财政收入形成一定补充。整体看,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尚可,但受非税收入减收影响,地方财力承压。

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集中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保障领域,以及城乡社区等方面。2020年,全市刚性支出为1492.71亿元,同比增长2.7%,保持增长态势;同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为912.62亿元,同比下降20.4%。随城乡社区、资源勘探信息等以及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减少影响,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11.3%至3282.54亿元;同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70.38%,较上年下降3.24个百分点,仍处于较高水平,位列全国各省市第6位。整体看,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缩减,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中指数据库,2020-2020年天津市成交土地出让金分别为1388.50亿元和1227.65亿元。受益于前两年土地成交情况较好,2020年天津市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207.19亿元,同比增长37.3%;当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229.50亿元,同比增长33.8%。同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大幅增长91.1%至1273.90亿元,受此影响,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大幅增长85.2%至1291.12亿元。2020年,天津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弥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对城乡社区建设的影响,当年全市城乡社区支出整体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0.6%;同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较上年下降36.57个百分点至95.23%,仍处于较好水平。

从财政收支情况看,近年来天津市财政收入合计数无法覆盖财政支出合计数,收支差额不断扩大,主要依靠上年结余、债务收入等来弥补。2020年,天津市债务收入(包括一般债务收入和专项债务收入)为507.00亿元,上年结余(包括一般公共预算上年结余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上年结余)为408.15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3.2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税收收入1237.1亿元,同比下降2.3%,主要系房地产业税收(契税、土地增值税)下降所致。当期,全市继续落实做实做优财政收入及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等减费降负政策,同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转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上述因素等导致非税收入同比下降49.3%至406.1亿元,降幅较2020年有所扩大。同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204.8亿元,同比下降17.3%,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74.53%,仍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中指数据库,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成交土地出让金为739.78亿元,同比下降19.1%,仍保持较大规模;当期,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894.7亿元,同比增长10.4%,主要系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转列所致[8];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75.61%,随城乡社区支出扩大影响[9],较上年同期下降10.12个百分点,收支缺口主要通过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等来弥补。

二、下辖各区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天津市现辖16个区,包括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滨海新区、宁河区、静海区和蓟州区[10]。其中,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原塘沽、汉沽和大港三区整合而成,下辖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滨海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和临港经济区七个经济功能区,是天津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20年,滨海新区进行功能区整合,将原临港经济区和天津保税区合并成立新的天津港保税区。

目前天津市已经形成滨海新区、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和偏远郊区四大板块。其中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形成了“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心城区包括和平区、河西区(市政府所在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和红桥区,功能定位分别为“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和“商贸红桥”,各区经济发展已较为成熟,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占比高,投资需求较小,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强;环城四区包括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和津南区,受益于积极承接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大力发展新兴工业产业,各区经济总量均在全市处于中上游水平;偏远郊区包括武清区、静海区、宝坻区、宁河区和蓟州区,发展起步较晚,其中武清区作为京津冀三省市的交汇点,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和桥头堡,近年来经济总量扩张较快、经济实力后来居上。

(一)下辖各区经济实力分析

天津市下辖各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其中滨海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心城区发展已较为成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环城四区工业基础较好,各区经济实力在全市排名靠前;偏远郊区发展起步较晚,其中武清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衔接点,经济实力后来居上。2020年,各区经济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缓。2020年以来,已获取相关数据的武清区、东丽区、和平区、静海区、蓟州区和河北区,经济增速涨跌互现,其中蓟州区经济增速回升较快,其余五区经济增速仍维持较低水平或负增长;除上述六区外,其余各区2020年以来相关经济数据未获取。

受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功能定位以及区域政策等因素影响,天津市下辖各区经济实力差异较大。其中,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和国家级新区,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0年统计口径由“注册地”改为“在地”,调整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6654亿元,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为7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64%。除滨海新区外,2020年其余各区经济总量均处于200亿元至1200亿元之间,其中偏远郊区中的武清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衔接点,经济实力后来居上,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0.91亿元,位列全市第二位;环城四区中的西青区、北辰区和东丽区经济总量次之,分别为1072.67亿元、1060.10亿元和989.92亿元,分列全市第三至第五位,津南区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62亿元、位列全市第八位,经济总量均大于800亿元;中心城区中的和平区、河西区和南开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1.21亿元、849.82亿元和688.00亿元,分列全市第六位、第七位和第十位;偏远郊区中,宝坻区和静海区经济实力次于武清区,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20亿元和680.20亿元,分列全市第九位和第十一位;其余各区经济总量均小于600亿元,当年河东区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未获取,宁河区、河北区、蓟州区和红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37.81亿元、422.52亿元、397.07亿元和208.15亿元,经济总量相对较小。

从经济增速看,2020年天津市下辖各区(除滨海新区、红桥区外)经济增速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放缓。当年,滨海新区2020年同口径经济增速数据未获取,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增速高于全市水平;经济实力位列全市第二位的武清区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增速较低,较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环城四区中的西青区、北辰区和东丽区经济增速偏低,分别为0.3%、0.1%和1.0%,分别较上年下降10.3个、10.7个和7.5个百分点,津南区经济增速较上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至-2.8%;中心城区中,经济总量较小的红桥区经济增速数据未获取,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和河北区经济增速分别为6.3%、1.9%、5.0%、4.5%和-1.0%,分别较上年下降2.1个、6.4个、3.5个、3.5个和8.3个百分点,除河西区和河北区外,其余三区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市水平;除武清区外,偏远郊区中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宝坻区和静海区经济增速分别为2.7%和4.8%,分别较上年下降10.1个和6.1个百分点,其中静海区经济增速高于全市水平,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宁河区和蓟州区经济增速分别为-2.6%和1.2%,分别较上年下降10.0个和3.5个百分点,其中宁河区经济增速为负。整体看,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的经济发展持续性总体较好。

从经济发展结构看,滨海新区第二、第三产业并重发展;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80%[11];环城四区经济发展对工业的依赖度较高,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50%;偏远郊区板块中,武清区、静海区和宁河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宝坻区和蓟州区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2020年均超过50%,其中蓟州区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农业发展亦相对发达。

从经济发展动力看,除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以消费为主驱动力外,其余各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驱动。2020年,和平区、河西区、河北区和红桥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0.0%、3.5%、3.3%和4.4%,除和平区外,上述其他三区消费增速高于全市水平,南开区和河东区相关数据未获取。2020年,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未获取,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为4609.00亿元(未调整统计口径的数据),同比增长9.6%;环城四区中北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未获取,西青区、东丽区和津南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2.5%、12.2%和10.7%,均处于较高水平,较上年均有所提高。偏远郊区中,2020年武清区和宁河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负,分别为-9.4%和-15.8%,分别较上年下降20.1个和19.1个百分点;静海区和蓟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较上年下降7.5个百分点和7.0个百分点至4.8%和3.6%,仍高于全市水平;宝坻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至13.0%,保持较高水平。从进出口情况看,全市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2020年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440.07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的71.14%;当年,滨海新区进口总额为4694.49亿元,同比增长21.6%,出口总额为2952.36亿元,同比增长1.2%,仍保持逆差状态。其余各区进出口总额规模均较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

2020年上半年度,仅获取武清区、东丽区、和平区、静海区和蓟州区相关经济指标数据,当期上述五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51.10亿元、497.11亿元、469.49亿元、376.27亿元和223.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0.5%、5.1%、4.3%和10.1%,除东丽区经济增速为负外,其余四区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市水平(3.5%);同期,武清区和蓟州区经济增速分别较2020年提升2.4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蓟州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4.60亿元,同比增长17.4%;东丽区、和平区和静海区经济增速分别较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当期上述三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24.4%、18.0%和0.8%。

2020年前三季度,仅获取武清区、东丽区、静海区和河北区相关经济指标数据,当期上述四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932.08亿元、705.43亿元、513.97亿元和353.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2%、3.1%和0.4%,增速均低于全市水平,其中武清区、东丽区和静海区经济增速较上半年度均有所放缓。与2020年情况相比,武清区和河北区经济增速分别较2020年提升0.5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东丽区和静海区经济增速分别较2020年下降2.2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同期,东丽区和静海区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同比分别下降30.9%和25.5%。

(二)下辖各区财政实力分析

由于外环线以内地块收入纳入市财政,天津市中心城区近年来未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北辰区和东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偏小,上述8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其余各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形成重要贡献。与经济实力相匹配,滨海新区财政实力位于各区首位;环城四区财政收入在全市排名靠前;偏远郊区财政实力内部有分化,其中武清区、静海区和宝坻区财政实力较强,宁河区和蓟州区财政实力相对较弱;中心城区受制于区域面积及地块收入纳入市财政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均较小。

2020年,天津市下辖各区基金收入普遍增长,但大部分区域非税收入降幅较大,当年仅环城的西青区、津南区和偏远郊区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其中西青区基金收入增幅显著、成为该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余各区财政收入均同比下降。同年,受刚性支出和城乡社区支出普遍扩张影响,天津市下辖大部分区域财政收支缺口扩大,2020年仅西青区和津南区财政收入合计能覆盖财政支出合计,当年除和平区外的中心城区以及北辰区、东丽区财政收支自给能力相对较弱。2020年以来,已获取相关数据的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不同程度下降;全市成交土地出让金普遍降幅较大,仅环城的西青区、北辰区和津南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大幅增长。

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地块出让收入纳入市财政,中心城区近年来未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财政收入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为主[12],2020年中心城区上述收入在财政收入合计中占比均超过99%;有相当一部分行政区域位于外环线以内的北辰区和东丽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偏小,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在财政收入合计中占比亦超过90%;其余各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形成重要贡献,其中2020年西青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合计的贡献度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剩余各区财政收入仍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补助收入为主。2020年,与全市财政收入情况相一致,大部分下辖区非税收入呈负增长,仅西青区、津南区和武清区非税收入同比增长;同年,环城四区中的西青区、津南区,以及偏远郊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不同程度增长,带动当区财政收入增加,滨海新区、中心城区以及环城四区中的北辰区和东丽区当年财政收入均不同程度下降。

从财政收支平衡情况看,2020年天津市大部分区域刚性支出和城乡社区支出(包括一般公共预算中城乡社区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城乡社区支出)保持增长。当年,除西青区和津南区财政收入合计能覆盖财政支出合计,其余各区财政收入合计无法覆盖财政支出合计、且大部分区域收支差额有所扩大。当年,得益于基金收入大幅增长,西青区和津南区财政收入合计占财政支出合计的比重分别为116.51%和107.96%,位列各区前两位;剩余各区该比重均小于100%,其中滨海新区、和平区和偏远郊区该比重均大于85%,除和平区外的中心城区、北辰区和东丽区该比重均处于60%至85%之间。

1下辖各区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与经济实力相匹配,滨海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0年为528.97亿元;武清区和西青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分列全市第2位和第3位,2020年分别为128.00亿元和121.39亿元,均大于120亿元;中心城区受限于区域面积等因素影响,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处于15亿元至60亿元之间,规模相对较小,其中红桥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7.28亿元,在各区中排名垫底,其余五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大于30亿元;环城四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大,除西青区外的其余三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处于60亿元至85亿元之间;偏远郊区财政实力有分化,除武清区外,静海区和宝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处于60亿元至70亿元之间,宁河区和蓟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在25亿元左右。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减变动看,2020年滨海新区、津南区、静海区和宝坻区税收收入保持增长,其中滨海新区和静海区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均大于10%,分别为10.5%和21.9%,增速较高;津南区和宝坻区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6.7%和1.2%,增速较低。其余各区税收收入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心城区税收收入降幅均处于10%至30%之间,降幅较大;除津南区外的环城各区和除静海区、宝坻区外的偏远郊区税收收入降幅均小于10.5%,降幅较小。从非税收入变动情况看,2020年西青区、津南区和武清区非税收入保持增长,其中西青区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3.5%,增速较高,津南区和武清区非税收入同比增速在9.5%左右;其余各区非税收入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偏远郊区中的静海区、宝坻区和宁河区降幅均小于15%,环城四区中的北辰区非税收入同比下降27.4%,剩余各区非税收入降幅均大于50%。综合上述因素,2020年,除环城四区中的西青区、津南区以及偏远郊区中的武清区、静海区和宝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或保持增长外(增速均小于10%),其余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同比下降,降幅均超过10%,其中滨海新区、环城区域中的北辰区和东丽区降幅小于30%,剩余各区降幅处于30%至55%之间。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看,2020年,除非税收入保持增长的西青区、津南区和武清区外,天津市其余各区税收收入占比均随非税收入下降被动提升。当年,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税收收入占比均超过70%;环城四区中东丽区税收收入占比84.5%,在全市排名第3位,仅次于中心城区中的南开区(89.2%)和河西区(89.0%),上述8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较好。其余各区2020年税收收入占比均小于70%,其中除宁河区税收收入占比为38.6%外,剩余7区税收收入占比均大于50%。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形成税收能力看,受市级税收收入在全市占比较高(2020年为38.2%)影响,天津市下辖各区(除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缺失的河东区外)留存税收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小于全市水平,其中武清区该比值为7.5%,位列各区首位;宁河区和蓟州区该比值分别为1.9%和3.7%,位列各区倒数一二位;其余各区该比值均处于4.5%至6.5%之间。

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构成相一致,天津市下辖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集中于民生保障领域和城乡社区方面。2020年,滨海新区、西青区、北辰区和武清区城乡社区支出占比超过刚性支出。2020年,滨海新区和西青区维持城乡社区支出高于刚性支出,北辰区和武清区转为刚性支出占比超过城乡社区支出,其余各区一般公共预算预算支出中刚性支出占比均较高。当年,除滨海新区、和平区、河西区和河北区刚性支出小规模下降外,其余各区刚性支出均保持增长,但增速均低于25%;同年,除河西区、静海区城乡社区支出保持小规模扩张外,其余各区城乡社区支出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南开区、津南区、宁河区和宝坻区降幅小于15%,剩余各区降幅均大于25%。2020年,天津市下辖大部分区域受城乡社区支出缩减规模较大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仅河西区、武清区、静海区、宝坻区和宁河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小幅增长或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一般公共预算自给情况看,2020年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持平或保持增长的西青区、津南区、武清区、静海区和宝坻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情况与上年基本持平或有所提升外,其余各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较上年不同程度下降。同年,滨海新区,中心城区的和平区、河西区,环城四区和偏远郊区的武清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大于65%,处于较高水平;南开区、河北区、河东区、静海区和宝坻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处于55%至65%之间;其余三区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低于45%,其中红桥区和宁河区该数据在43%左右,蓟州区该数据为32.6%,排名末位。

2020年以来,已获取相关数据的天津市下辖各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020年1-5月,滨海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4.1%至228.85亿元,津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3.6%至27.62亿元。2020年上半年度,蓟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9.1%至13.73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河北区、东丽区、武清区和静海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9.7%、27.3%、5.0%和25.3%,当期上述四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2.60亿元、45.08亿元、91.20亿元和44.12亿元。2020年以来,武清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较小[13],其余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均超过10%。

2下辖各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

从土地成交情况看,2020年滨海新区成交土地出让金位列天津市各区首位;中心城区成交土地出让金总体大幅下降;环城四区和偏远郊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升降参半。当年,滨海新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9.6%至257.88亿元;中心城区中,除红桥区土地出让金保持增长外,其余各区土地出让金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和平区、河东区和南开区降幅较大,同年中心城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合计同比下降50.1%至212.35亿元;环城四区中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和津南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分别为176.26亿元、69.13亿元、97.25亿元和41.97亿元,规模均大于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43.8%、44.9%和-68.2%,除东丽区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外,其余三区土地出让金均同比下降,其中北辰区和津南区土地出让金降幅较大;偏远郊区中,武清区、宁河区和蓟州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大幅增长,增幅均超过130%,分别较上年增加132.16亿元、18.52亿元和28.18亿元至194.20亿元、19.14亿元和48.38亿元,其中宁河区土地出让金规模较小,当年宝坻区成交土地出让金较上年下降2.8%至66.80亿元,静海区成交土地出让金较上年大幅下降30.0%至44.28亿元。

由于外环线以内地块出让收入纳入市财政,近年来天津市中心城区未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东丽区和北辰区基金收入规模较有限。2020年,西青区、滨海新区和武清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253.31亿元、177.55 亿元和146.70亿元,规模均超过140亿元,分列全市前3位,同比分别增长274.0%、28.2%和282.5%,其中西青区和武清区增幅显著;津南区、静海区和宝坻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73.73亿元、67.20亿元和70.55亿元,规模均处于65亿元至75亿元之间,同比分别增长91.9%、167.4%和22.0%;蓟州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37.34亿元,同比增长94.9%;其余3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小于15亿元,其中宁河区为11.36亿元,较上年增加10.78亿元,东丽区和北辰区分列各区后两位,分别为7.22亿元和3.81亿元。

与全市情况相一致,天津市下辖各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以城乡社区支出为主,当年除北辰区城乡社区支出较上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各区城乡社区支出普遍增长。同年,天津市下辖各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均同比增长,其中除北辰区增幅为3.9%外,其余各区基金支出增幅均超过50%。由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城乡社区支出增幅普遍较大,抵消一般公共预算城乡社区支出缩减影响,大部分地区城乡社区支出总体扩大。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自给情况看,除中心城区、东丽区和北辰区外,其余各区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均超过90%,当年天津市下辖各区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均小于1亿元。

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西青区、津南区、除宁河区以外的偏远郊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均较大,2020年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超过90%,其中西青区和蓟州区该比值分别为208.7%和147.4%,其余各区该比值均小于120%;宁河区和滨海新区该比值分别为43.4%和33.6%;基金收入规模偏小的东丽区、北辰区该比值分别为11.8%和4.7%,处于较低水平;中心城区未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020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偏远郊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当期,滨海新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35.7%至118.85亿元;中心城区成交土地出让金27.29亿元,集中于南开区,同比下降81.0%;偏远郊区成交土地出让金154.57亿元,同比下降35.6%,其中除静海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3.4%至41.17亿元外,其余4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均同比下降,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和蓟州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分别为46.65亿元、38.33亿元、11.07亿元和17.3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9.4%、32.0%、16.4%和54.7%,降幅均较大。同期,环城四区成交土地出让金为439.07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除东丽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7.5%至62.40亿元外,西青区、北辰区和津南区成交土地出让金均保持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0.1%、98.2%和48.1%至179.23亿元、135.54亿元和61.91亿元。从基金收入实现看,2020年上半年度东丽区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77亿元,同比增长920.9%,或与区域内环线外成交土地较多有关。

三、天津市及下辖各区债务状况分析

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存续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巨大,区域内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重。从下辖各区债务情况看,滨海新区、东丽区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最重,北辰区、宁河区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次之,同时上述四区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偏重;此外,蓟州区、津南区和武清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亦偏重;西青区、静海区和宝坻区政府债务及城投企业债务偿付压力均可控;中心城区无存续城投企业,同时政府债务负担均较轻。现阶段,天津市仍需解决渤海钢铁集团和天房集团等债务危机,区域融资环境仍承压,不利于债务周转。

(一)天津市政府债务状况分析

天津市政府债务以专项债务为主,2020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423.98亿元,位列各省级行政地区第23位,较上年增加511.2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333.33亿元,占比38.94%,较上年增加220.5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090.65亿元,占比61.06%,较上年增加290.66亿元。从资金来源看,2020年末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债券,全省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3135.03亿元,占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91.56%。与地方财力相比,2020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是其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的83.76%;与地区生产总值相比,2020年末政府债务余额是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的18.41 %,低于全国水平(36.21%)。整体看,天津市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从政府债务限额看,2020年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463.00亿元,当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未超过政府债务限额。2020年天津市政府债务限额为4133.50亿元,新增债务限额为670.50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37.60亿元,其中置换债券226.84亿元、新增债券558.47亿元、再融资债券52.29亿元,新增债券额度在限额范围内。截至2020年9月末,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3920.24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5.05%。

从城投企业带息债务看,天津市2020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为1.42万亿元,与政府债务规模相比,是2020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的4.16倍;与地方财力相比,是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的3.28倍;与地区生产总值相比,是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的76.6%。同时考虑到区域内仍存在渤海钢铁集团、天房集团等债务危机[15]需解决,天津市面临的债务压力重。2020年末,上述城投债存续企业发行债券余额为0.36万亿元,是其带息债务余额的25.30%,其中中期票据余额0.13万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余额0.12万亿元、企业债余额0.06万亿元、私募债及短券余额0.06万亿元。2020年9月末,上述城投债存续企业发行债券余额为0.39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14%,主要系中期票据余额增加所致,当期末中期票据余额为0.16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5.76%。整体看,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相比,天津市存续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巨大,该部分偿付压力偏重。

从城投债发行情况看,受行业信用政策收紧、区域内信用危机事件等因素影响,投资者对天津市城投企业风险偏好进一步分化,AA+及AA级别城投企业融资规模大幅下降,资金向AAA级别城投企业集聚。2020年前三季度,天津市城投债发行总额为986.50亿元,同比增长75.22%,其中AA级别、AA+级别和AAA级别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总额分别为30.00亿元、86.00亿元和870.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70%、-27.12%和151.59%。当期,AA级别城投企业债券发行以270天短期融资券为主,该券种平均发行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58个BP。

(二)下辖各区债务状况分析

天津市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市级和滨海新区,2020年末余额分别为1376.50亿元和1146.13亿元,合计占全市政府债务余额的73.68%;中心城区政府债务余额均小于35亿元;环城西区和偏远郊区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50亿元至120亿元之间,其中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武清区、静海区和宝坻区政府债务余额均大于75亿元,津南区、宁河区和蓟州区政府债务余额均小于65亿元。与地方财力相比,滨海新区、北辰区、东丽区和宁河区政府债务偿付压力较重,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分别是其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的139.85%、105.59%、115.30%和95.30%,均大于95%;红桥区和蓟州区该比值分别为64.88%和63.70%,政府债务偿付压力次之;其余各区该比值均小于55%,政府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轻。

从城投企业分布看,天津市城投企业主要集中于市级和滨海新区,存续城投企业个数均大于7个(剔除子公司);中心城区无存续城投企业;其余各区存续城投企业个数均为1至2个。从级别分布看,AAA级别城投企业分布于市级和滨海新区;除津南区外的环城区域,以及偏远郊区的武清区、静海区存续城投企业最高信用等级为AA+级别;津南区、宝坻区、宁河区和蓟州区存续城投企业最高信用等级为AA级别。市级和滨海新区2020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分别为0.63万亿元和0.47万亿元,合计占全市存续城投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的77.39%;东丽区、武清区、津南区和蓟州区存续城投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规模次之,分别为803.74亿元、583.87亿元、462.05亿元和419.88亿元;其余各区存续城投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均小于400亿元。

与地方财力相比,除西青区、静海区和宝坻区2020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小于当区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外,其余各区存续城投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余额均为当区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的180%以上,其中东丽区、滨海新区该比值均大于500%,城投企业偿债压力最重;蓟州区和宁河区该比值均处于300%至500%之间,城投企业偿债压力次之;津南区、北辰区和武清区该比值均处于180%至300%之间,城投企业偿债压力亦较重。

与带息债务相比,天津市存续城投债规模相对较小,仍主要集中于市级和滨海新区,2020年9月末上述两区城投债存续余额分别为0.19万亿元和0.12万亿元,合计占全市城投债存续余额的比重为81.89%;武清区和东丽区城投债存续余额规模次之,分别为197.00亿元和152.20亿元;其余各区城投债存续余额均小于75亿元。与地方财力相比,滨海新区和东丽区2020年末9月末城投债存续余额是当区2020年财政收入合计的148.28%和178.12%,城投债偿付压力较重;其余各区该比值均小于75%,其中西青区、静海区和宝坻区该比值小于20%,城投债偿付压力较轻。

[1]2020年,滨海新区公布更改统计口径由“注册地”为“在地”,调整地区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调整后,滨海新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654亿元,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为7000亿元、同比增长6%。

[2]财政收入合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

[3]财政支出合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4] 2020年滨海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42万元,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平均常住人口”计算所得。

[5]存贷比=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6]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天津港片区30平方公里(含东疆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天津机场片区43.1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空港部分1平方公里和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1.96平方公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海港部分和保税物流园区4平方公里)。

[7]刚性支出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合计数。

[8] 2020年1-8月,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为118.0亿元,该项基金收入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转列,全部体现为基金预算收入增收;同期,全市土地出让收入为689.0亿元,同比下降6.0%。

[9] 2020年1-8月,天津市城乡社区支出为985.0亿元,同比增长54.4%。

[10]2020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20〕98号),同意撤销蓟县,设立天津市蓟州区,以原蓟县的行政区域为蓟州区的行政区域。

[11] 2020年仅获取了和平区、河西区三次产业结构数据,上述两区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90%;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和红桥区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数据未获取。

[12]河北区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数据未获取,采用2020年对应数据替代,下同。

[13] 2020年前三季度,武清区税收收入为65.50亿元,同比增长3.9%;同期,该区非税收入为25.70亿元,同比下降21.9%。

[14]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15]根据公开资料,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渤海钢铁”)负债为1920亿元;2020年末天津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房集团”)负债总额为1943.81亿元,其中带息债务为1248.38亿元。

作者

新世纪评级公共融资部

郭燕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邪神风流大唐
  • 2、白狐天下下载
  • 3、暴力猿王
  • 4、青囊尸衣之天门鬼谷
  • 5、林晨钰图片
  • 6、虚无神在都市无弹窗
  • 7、云上的宝石主题曲
  • 8、逐艳曲
  • 9、迷恋junkie
  • 10、白鹿原txt全集下载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