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名师】王岱:保留赤子之心,好好做自己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李大生来源:百度新闻

王 岱1967年生。现为北京第80中学语文教师。中国教师写作教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首批济南市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校园文学大课堂"实验优质课全国一等奖,中央教科所颁发的作文教学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保留赤子之心,好好做自己」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刻意求新的人,也从来不喜好规划人生。现在人们喜谈人生规划,或规划人生,我总感觉有些隔膜。我在上大学之前,确实制订过许多学习计划,但往往因践行不力而成空文一张。上了大学之后,就更喜欢率性而为了,不再费心制订什么计划。这种漫不经心的处世态度想来也许和我的生长环境有关。我的父母都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学的是医学专业,按理说,那种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的严谨多多少少会影响子女。但我从小又生活在姥爷姥姥身边,姥爷是我亲眼见过的唯一一位士大夫式的读书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姥爷有很好的工作,公私合营后怕不自由就不再参加工作,以变卖家产和书籍维持生计。据姥姥说,当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时,姥爷依旧读他的书,写他的字,自娱其中,毫无愠怒之色。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我的母亲考上了大学,但家徒四壁,拿不出学费,姥爷不得不又出去工作。姥爷做的是财会,却丝毫没有铜臭味,终生读书不辍,以诗书山水为友。当姥爷走时,许多相熟不相熟的人都前来为他送行。三十年之后再见到过去的老邻居,他们还会对我提起姥爷,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谦谦君子”。姥爷的那份独立峻拔、超逸潇洒、淡泊儒雅,那种人生境界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这些年有的地方请我去谈一谈我的专业成长,我有时反思,如果说我真的有成长的话,那真要感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较为宽松还不太浮躁的社会环境,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静心教书在那时还不算是多么奢侈的事。那个时候既没有什么新教师培训,也没有什么名师培养工程;既没有那么多表格要填,也没有那么多课题要做,除了上课、当班主任,我可以有时间自己琢磨如何教书,没有人问我要成果,似乎只要对学生负责就好。在独立解读文本中成长记得工作的第三年,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市里的一个很重要的大赛,没有人要求我试讲,我就悄悄地去外校讲课,悄悄地获得了一等奖。二十多年前除了一本教参并没有什么能参考的资料,这使我养成了独立研究文本的习惯。现在一个教师要讲一节公开课不知要试讲多少次,不知要有多少人来听试讲、提意见,美其名曰“ 磨课”“做课”,我真的不知道这到底与本真意义上的“上课”还有多少关系。我很看重独立地研究文本,也就是读白文。十多年前,市里让我讲一节《听听那冷雨》的示范课。接到通知后,我就每天读一遍课文,其中第15 段写恋人听雨,色彩很亮丽,与文本其他部分的灰暗色调很不搭,我一直琢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当第七天要讲课的时候,我突然悟到这是在慨叹已逝的青春。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除了讲地域的乡愁、文化的乡愁,我认为还讲了心理的乡愁,这一点也恰恰应了海德格尔的一句话“ 诗人的使命在还乡,诗人永远走在还乡的路上”。十多年后,仍有听过课的外校老师见到我会提起这节课。讲这节课,我一共读了七遍文本,一天一遍。独立研究是促成我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学语文离不开学习语言,但是学习语文绝不仅仅是在语言的表层上下功夫。我在阅读教学中试图引领学生通过咀嚼语言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读出文本结构深层的文化密码,读出作者驾驭文体形式的才华,贴近文学与人性的复杂性;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表层进入语言表达的深层世界,力求将阅读课特别是经典阅读课上出点深度和难度,上出点文化味,而不流于“快餐化”“娱乐化”;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求知的尊严,我注意尊重学生的“初读权”,当然尊重学生主体性并不是无条件的,在尊重学生主体性时,我也始终关注文本主体对阅读主体的制约,敬畏文本主体;我十分重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力争把经典文本阅读课上得更饱满,使学生把经典读“厚”;我在经典文本的教学中力求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经典的价值;语文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每个专题教学我都会用心地设计组织语文活动,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都离不开对文本进行独立、深入的解读。在为学生而教中进步许多听过我上课的老师,总会说一句话:王老师的课总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对文本的解读总有意想不到的深刻之处。这也许是因为我一直在好学校教书,学生的层次影响了我对文本的解读;再就是讲公开课时,多少有些不仅要讲给学生听也要讲给老师听的想法,希望把课上得漂亮,上得精彩。五年前在第四届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我执教《宝玉挨打》,学生基础很薄弱,听课的教师上千位。我突然意识到:平实、让学生有所收获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一点点启发,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看到学生一点点地贴近了文本,听到了他们与作品人物的对话,我真的很高兴,我不仅为这些学生高兴,更为自己高兴。我知道自己真的明白了什么是“ 为学生而教”,什么是“尊重学生”。研讨会结束后,主办者陶继新先生给我打电话说:“王老师,您的课上得真好,您的启发真精彩,您始终不曾抛弃学生。”我想这是对我教学的最高评价。上课不是表演,学生不是道具;不是让学生将就、配合教师,而是教师要始终陪伴学生、倾听学生、引导学生。如果我们用“拉车”来比喻教学,那么学生是拉车者,教师是引路人;在上坡时,教师可以推学生一把,但不能把学生抱上车自己去代替学生拉车,更不能干脆不管学生,自己拉车跑到终点。要想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就必须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审美!在关注课程中充实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人,因而不认为教学只是教学技艺的问题。我关注课堂,但我更注重整个语文课程,更注重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丰富性和鲜活性。我关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公民意识、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为此,我不惜为学生付出我的时间和精力。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走得太快,而忘了为什么出发。我希望通过我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真实表达的习惯,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索、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渴望。1998 年底我主持的以“扩大阅读写作量,培养创新意识,铸造健全人格”为内容的语文教改在山东省实验中学拉开序幕。针对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在教改之初我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三无主义”,即思想无禁区,读书无限制,作文无模式。我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和自由意识,特别是在被无数标准答案禁锢的今天。这也正是我提倡思想无禁区的动因。每接一班新生,我都会送给学生五句话:“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你可以不大声说出真话,但至少可以保持沉默,不说假话”“令我敬畏的唯有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令”“实验中学很小,北大也不大,大的是你的心和梦想”。我无非是想通过这几句话,给学生传递一种在为人为学方面人们最缺乏的独立与自由的精神及良知。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对于任何信息,无论是来自教材的还是来自社会的,学生都有权利依据个人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理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在人文教育过程中,我很少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评判学生得出的结论,而是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文化人格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到书店就会发现,为了讨好人们特别是学生的阅读习惯,许多书都分好类了,诸如励志类、爱国类、爱心类……出版者都已为我们的学生打包组装了。这种阅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的认知从一开始就会受影响,思想不可能不模式化。从1998 年11 月起,我所带领的教研组每周为学生印制《时文选读》,每期大约一万字,调入北京八十中后我还在做,到今天这项工作已坚持了十七年。《时文选读》开阔了学生视野,催生了学生独立的思考。我注重专题阅读,胡适和鲁迅是重点阅读对象,我认为读懂了胡适和鲁迅就基本上读懂了近现代中国,甚至当代中国。这两个大的专题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有了厚度,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深度。我提倡各具特色的阅读,尊重个性差异,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在上课、批阅周记或平时的谈话中,我会留心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在刚接触学生不久,我基本能掌握学生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符合他们个人情况的阅读建议。每个月,我会抽出两节课的时间交流阅读体会。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不断砥砺思维品质,交流又催生出下一轮阅读的热点。在写作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强调要说自己的话,发出自己的真声音;鼓励学生写出个性,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我提倡学生写随笔,以训练学生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我强调基于生活的写作,无论是命题还是评价,都尽可能地观照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怀着理解和同情的倾听者,一个平等的对话者,而不要做一个审判者。为了给学生提供发表交流的平台,我领着老师们创办了校刊《空间》。我还依稀记得十七年前,我和几位年轻教师带着学生在办公室办《空间》的情形,月上中天,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里回荡着我们或因疲倦或因兴奋而吼歌的声音。每当新的一期《空间》印出来,我都会爱不释手,兴奋地一遍遍读着学生那些熟悉得已不能再熟悉的文字。我校学生——80 后作家张悦然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在写这篇稿子(《〈空间——作文之旅〉序言》)的过程中,想了很多从前的事,感慨万千,一时倒变得很伤感了。但我应当感到高兴,这样一本书终于面世了,我为《空间》感到高兴,也为您感到高兴。《空间》就像您的孩子。不仅《空间》,我们都是您的孩子。我们都在默默地看着,看和我们同龄的《空间》走得更远。”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我对校刊《空间》的感情,对学生的感情。创办学校的读书节、举办学生诗歌朗诵会、指导学生演讲、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我的语文既在课堂内,又在课堂外;我的语文教育生涯既流淌在课堂上的一篇篇经典之中,又浸润在学生的青春岁月之中。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将是过眼烟云,对一个老师来讲,只有学生真正得益于你的东西才会传承下去,才是有意义的!在感念学生中释然回顾二十五年的教师生涯,最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我的理解和认可。我所教的学生多次在作文比赛中获奖,特别是在具有“语文奥林匹克”之称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更是屡获佳绩。就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博的学生刘晓菲所言“王老师教会我写作,可相比之下那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她还教会我思考和梦想”一样,我也并不看重学生说我如何认真如何敬业,教的学生如何获奖。因为认真敬业这是任何一位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如同一个饲养员把猪喂得好,一个工人把零件加工得好一样。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用“敬业”“认真”所能概括的,因为他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获奖、取得好成绩这对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来说,只是一时的、显性的表现,对其长远的人生来说并不是多么重要。相较而言,我更看重“教会学生思考和梦想”。学生如果在现有的体制下还能保有梦想,且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他才有可能拥有一个不太苍白、不太虚妄的人生。2003 级的丛潇毕业后在给我写的信中说:“您高中三年带给我很多很多,从性格到思想,我会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尽我所能服务社会,贡献生命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梦想,保持心灵的上行状态。”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的杨璐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无论是自己为文,还是教学生作文,其间透出的都是王老师深刻的人文关怀与人格魅力。没有世俗味道,没有烟火气息,王老师的为文与为人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光风霁月、碧空如洗般的坦荡襟怀。我真的非常庆幸自己在思想形成最关键的时期遇到了这样一位不入流俗的老师。”我的学生毫不吝啬地把这么美好的语言送给我,真的令我羞赧。我时时反思:自己是这样的吗?在这个日益浮躁、诱惑和无奈无所不在的时代,我还能对真正的教育理想坚守住几分呢?每思至此,不禁汗颜。曾读过一本香港出版的李泽厚与刘再复的对话录,李泽厚在提到他在社科院的一段工作生活时讲:在现有体制下,人们在庸常生活中都会被各种利益所撕扯,生命在此中不断被消耗,精神不断被扭曲。杨绛先生在她晚年的一些文章中似乎也谈到她的一些与此相同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饱经沧桑的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区区如我者呢?生活要继续,在这庸常的生活中如何企及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梅贻琦先生说得最是平实:“由于各人的机遇、环境和人生观不同,看起来好像成就差别很大,其实向远一点看,并没有什么差别。赤子之心必须保留,凡是能做的和应当做的,好好去做就行了。”读之便也释然了。《语文学习》订购详情:《语文学习》为月刊,每月上旬出版,每期88版,共12期。我们提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您提供国内顶尖语文名家的最新作品,呈现语文教育的最新思想。您可以通过邮局订阅;也可以通过邮局汇款到编辑部订阅。每期定价:9.00元;全年定价:117.00元(含高考增刊一期)邮发代号: 4-253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1-8468国内统一刊号: CN 31-1070/H邮 箱: yuwenxuexizazhi@163.com电 话: 021—64373598《语文学习》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永福路123号 邮编:200031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黑道学生txt下载
  • 2、娶妻娶悍
  • 3、风流花少全集下载
  • 4、我们学校的et
  • 5、花儿抄袭
  • 6、非常主播高清下载
  • 7、行走鲨
  • 8、翼的拼音
  • 9、华民慈善基金会申请书
  • 10、尚南云顶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