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云南省博物馆藏古滇国历史文物之一

发布时间:2021年2月27日责任编辑:林小芳来源:新民晚报

牛虎铜案战国国宝级文物镇馆之宝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高43cm;长76cm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在中国文物考古界,有两次惊人的发现:一是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二是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铜祭器“牛虎铜案”。从此这一北一南,一马一牛的精美雕塑誉满神州,轰动世界,并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之称。同时也翻开古滇王国神秘面纱的一角。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胡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牛虎铜案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精巧的构思、完善的造型、生动的形象,还有它写实的风格。它的造型是一只老虎咬着一头牛的后背,而在那头牛的肚子下面,站着一头安然无恙的小牛。看到牛虎铜案你会想到什么?它实在传达了太多的信息:古代祭祀的兴盛,古代滇人的智慧和先进生产工艺,无私的母爱与残酷的竞争、弱肉强食交织在一起……中国自古就讲究繁衍生息,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正反映了繁衍生息的需要,为子女尽心尽力,让他们幸福成长,培养他们成材,处于危险境地时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好好活着。像那头被老虎咬着的母牛,即使后背已被老虎狠狠咬着,即将成为虎口下的美餐,也要让小牛安然无恙地活着,即使自身惨痛万状,也不愿让小牛受一分一毫的苦楚。下一代的生存代表的是这个种族的希望,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种族的繁衍,就是为了种族的希望,在遇到危险景遇时,总要想尽办法保护下一代的生息安全。长辈们的辛勤耕耘是为后辈们留下发展的财富。持伞铜男俑及伞西汉国家一级文物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石寨山古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省晋宁县。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是石寨山文化最早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遗存。石寨山高约33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山顶有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5一1960年,先后在这里进行1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古墓50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是1949年以来云南考古工作的最大发现。其中1955一1957年的第二次发掘尤为重要,共清理古墓20座,在第六号墓中出土了金质篆书的“滇王之印”,轰动国内外考古界,从而也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仍年)武帝“赐滇王玉印”的史实。石寨山墓坑都无规则,一般是选择山石之间的土壤掘坑,以为墓穴。墓葬分为4个类型。第一类型为战国至西汉早期,第二、三类型为西汉中期,第四类型为西汉晚期。出土器物种类繁多,有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玉器、海贝等。青铜器多采用失蜡法铸造,其中镶嵌、鎏金、雕刻、锡合金已达到较高水平。青铜器种类有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贮贝器、乐器、装饰品等。兵器有戈、矛、钺、剑、叉、斧、弩机、箭镞、头盔、甲胄等,生产工具有锄、铲、镰、凿、针、锥、鱼钩等,生活用具有壶、釜、洗;尊、甄、枕、镜、带钩、盒等,乐器有铜鼓、编钟等,还有悬挂在人身、用具、棺停上的各种扣饰。此外,出土的特殊器物“贮贝”上,铸有各种人物活动图,如祭祖、战争、纺织、农耕等场面。这些青铜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雕铸生动、风格独具,是罕见的古代工艺品。滇王金印西汉国宝级文物(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高1.8厘米、边长2.3厘米、重89.5克,纯金质地滇王金印是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的一枚金印,是古滇王国存在的证据。距今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滇池沿岸曾经有过一个被称为“滇”的古代王国。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滇国的情况十分模糊。1956年,考古学家在滇池东岸晋宁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岗上,揭开了云南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一一古滇国墓葬群重见天日,由此证实了人们对古滇王国的猜测。1956年11月到1957年1月,在对石寨山的第二次发掘中,随着6号墓中一枚上镌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的出土,古滇国国王的墓葬被发现了。金印重90克,印面呈正方形,边长各2.4厘米,高2厘米;蛇钮,蛇首昂起,蛇身盘曲,并有鳞纹。石寨山古墓群正是古滇王国的王族墓地。滇王之印的存在,把一个虚无缥缈的滇王国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史记》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为打通由四川经昆明通往西域的蜀身毒道,兵临滇国,滇国国王举国投降,归顺中央王朝,于是,汉武帝赐予他滇王之印,复长其民,同时在此设置益州郡,将其纳入版图。滇王之印的出土,印证了《史记》中的记载和古滇王国的存在,成为古滇王国的象征。根据汉代的规定,赐给太子及诸侯王的金印一般是龟纽,赐给臣服国国王的金印纽则多用蛇、芋、骆驼等造型。但是这枚金印的印纽之所以是蛇形,还因为在云南地区一直盛行着对蛇的崇拜。云南地区蛇类极多,而且蛇的行进速度很快,又多有毒性,所以令滇人十分恐惧,这种恐惧逐渐转化为一种崇拜,于是蛇的形象也成为了象征平安的图腾,常常被装饰在青铜器当中。持伞铜俑西汉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蜥蜴纹铜铃西汉晋宁石寨山15号墓出土包金铜节约西汉晋宁石寨山71号墓出土战争场面叠鼓贮贝器西汉国家一级文物通高53.9厘米,出土于晋宁石寨山6号墓该器用两个铜鼓叠摞而成,下面一鼓的鼓面为底,上面一鼓的鼓面废弃,另外再制作一盖,盖径为33厘米,属于铜鼓形贮贝器的范畴。贮贝器器盖上共雕铸了缩小了比例的人物22个,马5匹,反映了滇族军队与昆明族军队交战的情况,战斗非常激烈,但见战场之上骑兵往来奔突,步兵奋力厮杀,有人受伤倒地,痛苦挣扎,有人跪地求饶,缴械投降,更有甚者有人业已身首异处,命丧黄泉……战事之残酷与激烈,生动地再现眼前,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本质。同墓中,还出土了著名的“滇王之印”金印,印证了《史记》中的一段史料记载,因此该贮贝器的主人可以认定是某代滇王。滇国存在期间,滇族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并部分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创造出了一种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滇文化。滇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滇青铜文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超过一万件的铸造精美、装饰纹样丰富、题材造型生动的滇国青铜器出土,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诠释了滇文化的真谛。滇国青铜器种类较多,涉及生产、生活、装饰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一种器型,为滇国所特有,这就是贮贝器。目前的考古发掘证明,贝是古滇族最主要的货币。由于货贝具有一定的体积,数量巨大,使用时不易携带,因此为盛装货贝而特意精心制作的器皿-贮贝器便应运而生了。鎏金二人盘舞铜扣饰西汉国家一级文物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鎏金献俘铜扣饰西汉国家一级文物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镶石舞人圆形铜扣饰战国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四人乐舞铜俑西汉国家一级文物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每个高约8cm曲铜管葫芦笙西汉昆明市官渡区羊甫头113号墓出土曲铜管葫芦笙西汉晋宁石寨山16号墓出土鎏金孔雀纹铜马轲西汉晋宁石寨山7号墓出土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弃妃犯桃花
  • 2、龙若中文网
  • 3、合租奇缘
  • 4、哪有伊人不湿鞋
  • 5、僵尸大行动国语
  • 6、网游之恶魔猎人txt
  • 7、池小c
  • 8、重庆风行车友会
  • 9、僧尼孽海
  • 10、连裤袜小说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