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国民革命军撤台前后的陆军整编(1949-2020)

发布时间:2021年4月16日责任编辑:张小石来源:南方日报

撤台前后的陆军整编(1949-58)作者简介郑为元: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社会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研究专长为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及工业社会学。郑教授在社会学之外嗜读军史,并开设「军事与社会」。他是中华军史学会、中华战略学会、中华民国国防政策与战略研究学会及美国海军学会会员。提要1950年在台陆军部队主要属中央嫡系,但地方军系也有几个军。1949-58年十年间,陆军实施大规模的整编。国民政府失去大陆,正当性尽失,民心士气跌到谷底。从组织改革的观点,陆军一方面要整顿番号众多,实力残破的军师单位,以成为可战之师,一方面要安定军心,以防敌人分化运用。本文由权力、实力和情感三因素分析此一整编经过。从组织理论来看,整编的考虑主要是效率,裁撤残破的单位,但也要考虑到感情,保留有历史和情感的单位。陆军整编对安定军心,关系重大。分析整编的过程,发现客观标准和主观的情感相互为用。决策高层居支配地位。一方面建立整编的规则,又时而权宜运用。整编过程固然依照客观标准,决策高层主观喜好的干预也相当大。客观标准的运用,会避免改变组织原有的权力结构。本研究的结论也可类推到如企业和大学的民间组织改造。壹、前言军队整编是组织合理化的过程,进行单位的合并与裁减。从功能论的组织理论来看,属于组织改革和组织再造。本文主要就是在分析在这重整过程中,什么机制决定,哪些军师保留,哪些军师裁撤。高层如何运用「权力」对「实力」(具有客观的「功能」)和「情感」(由高层支配者主观来「诠释」)两个因素,决定军师的命运。同时也要看部属(受支配者)如何运用其「实力」和诉诸「情感」,来影响权力高层的决策。从陆军的组织改革(整编)也可对照到民间企业的组织改革。近 20年来,全球股市兴旺(多为泡沫现象),企业组织兼并普遍,有的目的是降低成本,私营企业在经营合理化的名目下,进行冷酷无情的裁员。企业组织改革的客观标准是经济价值(实力),如成本、利润、成长率等。如何顺利推动裁员,是一大问题"有以员工当作改革的障碍,因此强调员工沟通,如互动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1。有以实力表现(merit)来决定去留,是公平公正,能获得多数员工支持的策略2。军队的整编也是如此。「汰弱留强」,裁撤空洞的单位和冗员,提高战力(效率),道理和企业经营合理化一样。黄仁宇指出,改革失败,是「无法在数字上管理而失败」4。组织改革要强调客观标准,但这些标准,就像效率和学术评鉴,是可争议的。从「合理化」客观来看,被裁并的军师应属「残破之师」。将残余部队纳编到实力比较完整的单位。事实并非都是如此。从国军撤台初期的整编来看,有历史(战绩辉煌),层峰对之有感情,党内派系色彩不浓厚,是单位保留的重要因素。此外,从社会学诠释论及互动论的观点,组织改革也不全是由上而下的过程。组织改革的高层决策者,中层和基层的人员,都扮演一个角色。对于这些行动者的行动,本文也做了描述。由此,本文的分析顺着以下四条思路:「权力」:指拥有决定军师的保留与裁撤最后决定权。在顺水推舟之下,权力是看不出来的。如一个主客观都优秀的部队,保留下来,就看不出谁在借势使力。权力只有在「逆向操作」时,显现出来。如保留一个战力不强,又无历史的部队。「实力」:指的是一个军或师的实力,有如营利组织的「经济价值」,属于「客观标准」,包括部队缺员比例低,武器残缺比例低,建制基本完整,有相当实力。保留实力完整的军师,合乎「汰弱留强」的组织「合理化」原则。评估实力的「客观标准」,泰半笔者称为「规范价值」。由于这些标准无法在战(市)场上验证其价值,但「上面」又要求这些,具有规范作用。评鉴军队的规范价值,有演训成绩,校阅成绩,官兵教育程度,比赛成绩。这些客观标准,都是表面的。至于部队临战时的团结、沉着、勇敢、灵活的表现,无法验证。「情感」:指的是权力支配者对一个军或师是否产生感情。这种感情也许是建立在该部过去的战绩及名气,如52A,也许是建立在特殊的人脉关系上。如蒋中正总统家乡浙江部队75A,以及虽非嫡系但特别忠贞的部队,如西北军40A,粤军63A。「中下层人员」:早期组织研究称为基层参与者(lower participant)。他们凭着个人特有的专长、社会资源(人脉)、地位,积极作为或不作为。这些请托大多有关维持或扩大自己及部队。如恢复损失部队番号、维持现有部队番号,请给番号扩充部队、编并他人部队、请托职务和补给等。国军嫡系是以蒋总统为大家长的恩侍关系结构。这个私人关系在蒋总统下野后继续存在5。国军军政军令分立,补给属军政权,属于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长何应钦兼)。部队指挥属军令权,听命于参谋总长(顾祝同)及战区司令官,均唯其派系领袖旨意是赖。6黄埔将领都算「天子门生」,惯于直接向老校长蒋总统请托,越级报告,直达天听。这些请托大多是由蒋总统的小同乡,总统府参军处军务局长俞济时中将转呈7。军务局长负责签报呈转所有送蒋总统的军事公文信函,因此俞局长权倾一时。蒋总统下野后,设立总裁办公室,他还是跟随蒋,签呈公文如常。李代总统宗仁只能调动两个兵团的桂系部队。此外,整编也不是上面一个命令可以搞定的。要顾及被整编的部队长利益和面子。上面的人有时可以不负责任,让当事人(并编和被并编部队长)自己去协调。但是,如果计划被并编的部队长犯了错,他就失去讨价还价的力量了。贰、撤台陆军的来源抗战结束国军复员裁军后,保留9l个军(含骑兵军2),252个师(含骑兵师13)。国共政治协商期间,国军缩编。山西、河北、东北及新疆除外,军缩编为「整编师」,师缩编为旅。抗战后次年1946年3月,颁行「三十五年度陆军整编实施方案」。年底编成55个整编师,143个整编旅。到1947年2月底止,共编成57个整编师8。许多整编师只辖三旅或二旅六团,军直属部队大部缩减,战力大减。 1948年9月底济南失陷后,国军将整编师恢复成军,陆军101个军之中,只有43个编制为三师九团及以上,实力增加有限9。撤台陆军各军,全是历次戡乱战役残存,重建及新建者。历经抗战有历史之军,几无建制完整来台者。抗战及国共内战(戡乱)期间,陆军以军(以下以当时仿日军用法以A表示,代表 Army,来台整军后,军依美军习惯以C表示,代表Corps,是Army现译为军团的下一级单位)为战略单位,军部辖有建制内之师及后勤支持单位,而欧美以师(以下以D表示,代表Division)为战略单位,军只是指挥机构,军依任务编配不定数量的师。国军军的番号序号由1至100。番号超过100的是戡乱期间新组建的军,主要是以地方保安团队匆促改编。1948年9月,陆军把新编军(包括著名的N1A,N6A)和暂编军(TA)番号的「新」和「暂」字取消改为一般序号10。师番号由1至200。20lD-209D是青年军。番号序号超过209的师除新编师改番号外,均属匆促扩编和新建的单位。国军大崩盘始于1948(民国37)年9月济南战役。整个兵团(两个军或整编师以上),一个个损失。济南战役中,国军损失3个整编师,13个旅,11万人。紧接着是东北,损失军12 11,师33,45万人12,只有52A(二师2万人)营口撤出数千人13。关内援军由葫芦岛撤出的,也只有39A、54A和独95D,得以辗转撒来台湾。一周后的徐蚌会战,国军奋力最后一搏两月余,损失了22个军56个师,45万人。几乎同时的平津会战,天津国军战殁,北京局部和平国军接受G-JUN 改编。平津地区13个军39个师又3个旅,40万人,只有塘沽国军由青年军208D扩编的87A(三师),独立95D,新组建的318D(此师国军战史漏列)及交警两个总队(团级)撤出3.6万人。1949年4月,太原孤城终于失陷,围城中有6个军18个师,7万人。以上战役,国军损失54个军及整编师,150多个师及整编旅,130万人以上,而且这都是国军中有经验最有战力的部队。以上数字总加自《戡乱》各次战役国军数量,似乎偏高。因为,依照《戡乱》所载1948年1月「陆军各部队兵员编制、实有、缺额概况表」,陆军共有93个军及整编师,实有220万人。其中东北国军实有25.3万人,华北国军实有28万人,较上面的损失少很多。这是因为没把国军后来大事扩充的来源,地方保安团队和非正规军算进去的缘故14。徐蚌会战后,国军精锐尽失,但还有相当部队守备长江。剩余的华东部队,包括从东北华北撤出的部队,在长江下游有20个军番号,55个师番号(其中3师只有一团)。不过总指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不理会国防部作战计划,以奉下野的蒋总统指示为由,把精锐集中上海,而非G-JUN渡江的南京两翼15,结果 G-JUN轻易渡江,准备固守数月以待国际局势变化的上海,也只守了半个月。但上海的黄金及时撤运。1949年5月,这20个军的残余从上海和浙江福建撤退到舟山和台湾。根据大陆出版的正式战史,三野歼敌三十万,国军损失10个军,32个师,被俘27.8万人,伤亡2.4万人。从G-JUN死伤达4.6万几为国军二倍来看,国军败在部署不当而非不能战16。国军资料显示参战20个军,55个师。在上海有8个军25个师(不含崇明岛及横沙列岛),有14.6 万人17。依据《戡乱》,国军从上海撤出7.9万人18,是预定载运人数,而非实际撤出人数。戡乱战史记载52A撤出2.05万人,54A撤出1.7万人,但54A军长阙汉骞自传称,54A三个师,「第八师已在上海全部牺牲,二九一师所余无几,只剩整个一九八师矣,」19。又据52A25D团长张晴光回忆,25D只撤出一个团,他负责殿后,全团来台只有二百人。52A排长郭宗富说,2D和25D一共只撤出5千人,296D则撤出5千人20,合计一万人。 G-JUN《三野战史》则称上海国军撤出5万人21。国军从上海撤退后,清查战斗序列。依据当时(1949.6.3)档案资料,国军估计账面上,全国尚有军93,准备并编为军77,师 197,2,106,831人。这包括徐蚌会战后,国军成立九个编练司令部,重建和新建的28个军。但除胡琏的第二编练司令部所练的三个军,有18A老军长江西省主席方天的帮忙征兵外,其余战力有限,枪枝不足,连60迫击炮都很少22。江防战后,国军一路撤退,有些军师下落不明,此数虽然精确到个位数,数字并不可靠。这些部队地理区分如下:东南区:江防及上海战后,损失惨重,计划将原有33个军(包括新编练之军9)并编为军17,师41。广东区:军5(新编练军4)师13:青岛区军2师6(4师新编,另有保安旅4,独立团1)。青岛刘安祺部当时正在海上撤往广东、海南途中。上海原来以为可以防守数月,却只守了半个月,由于青岛与上海撤退几乎同时,结果船只调配不及,使得数万上海国军无船可搭;西南区军13师32;华中区军17师44;关中区军l2师32;绥远榆林区军l师5。这些部队,最后只有华东,广东海南,青岛部队的能够有组织的撤退来台。其余地区有华中部队的两万多人经越南富国岛来台。西南部队有云南数千从缅甸来台,甚至新疆还有数百人经印度中东辗转来台。这些后来被称为老芋仔的国军,六成到三分之二是历经千辛万苦,冒死投奔来台的忠贞官兵和流亡学生,包括数万G-JUN释放的归俘。其中5万多无职可派的「编余军官」(联勤就占了一半)和2万无部队可归队的归俘2万多人,成为国防部手中的烫马铃薯。这7万余人国防部准备以100万银元(袁大头)资遣23。编余军官是抗战后国府的头痛问题24。有些地方官员,为来台不惜入伍当兵。晚到的有韩战的一万四千反共义士(相当比例的是前国军),越南富国岛和缅北接回的四万人。其余三分之一到四成就未必是自愿来台者。徐蚌会战后,国军成立九个兵团级编练司令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就占六个,分区征兵。这四成估计自陆军撤退来台约四十万人(依据刘安祺的访谈纪录)中,胡琏第二编练司令部改编的第十二兵团部队就有三个军九个师,有九万余人25,绝大多数是江西福建的征兵。这些被征召之兵,原订服役二年,期满退役26。来台后却不准退伍,后来被列为「志愿役」,事实上退役后也有家归不得。其它重建和新编练的军,征召不足且撤退中溃散,来台不多。其中多是既有省保安团队整编,而非另外征兵,如江苏暂l军(T1A),123A、闽南莆田的121A,广东重建的4A、62A、63A、64A和新建的109A。此外,还要加上国军撤退途中被拉夫、抓兵来台者、山东流亡青年学生被强征入伍者27,及金门古宁头的七千G-JUN俘虏。参、来台前的整编G-JUN渡江后,国军江防部队中,华东部队一部退上海再退舟山,一部退浙江福建。退舟山较完整,退福建部队仅余残部。来台前后,裁并频繁,多数军先缩编为师,师缩编为团,并入其它军师。28一、舟山及嵊泗列岛部队浙江的军政首长,省主席兼浙江绥靖司令,是老资格的周碞(1949.2接替被枪决的陈仪),将退浙部队整编,合并。撤来此区有以下各部队:75A:前身为满清新军第21镇81标,北洋军浙军2D,国民革命军6D。6D是其基本部队,6D扩编为75A时,周碞是师长及第一任军长。这个中华民国最老的部队所以保留,可能是国军唯一蒋老总统老家浙江部队。大陆时期蒋委员长和国军陈胡汤三巨头都是浙江人。75A抗战末期是接受美式配备的部队。戡乱时在山东及华东作战。豫东战役受重大损失。在江南重建,在上海纳编塘沽撤来的独立95D。淞沪战后移师舟山。在舟山辖6D,16D与95D。16D只有一团,失守外围大榭岛后16D番号撤销。87A:由驻在河北的青年军208师扩编。208D于1945年4月在江西成军。1948年9月扩编为87C,含220D,221D,222D三师。由塘沽撤退到浙江后,裁撤220D缩编为两个师。其221师防卫登步岛有功。T1A:江苏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及第一绥靖区司令丁治盘(北洋直鲁军出身)由江苏保安部队组建的两个军之一。上海撤退后,T1A由崇明岛撤到舟山北方属于江苏省的嵊泗列岛。三个师(13D,14D,15D)三万多官兵眷属挤在几个小岛上,补给司令部只按1.5万人发给30,难以维持,丁治盘只好把T1A移驻舟山交给周碞指挥,接受改编。45A:改编自三个总部警卫部队,包括国府警卫总队。原有三师,江防战役后撤到浙江,缩编为一个102D,守备舟山外围的金塘岛。因轻易失守该岛,被撤销番号。2lA:川军,抗战时出川作战,立下下少汗马功劳。戡乱时任华东守备,除守江之役外,未参与大战。「二二八事变」后来台镇压(文献所称的21D实为21A 改编之整编21D),事毕调回大陆。由上海撤台又奉转调舟山兼并45A。后来陈诚以21A人数不满万人要裁撤21A,拨补舟山各军。重警备司令前军长刘雨卿写信向军务局俞局长求情,略以台北召开的上海作战检讨会中,汤总司令以21A在上海作战「忠勇执行任务从无取巧趋避情事,举战绩为各军之冠...」 31。2lA命运在后段分晓。周碞先后撤销45A并入21A,不久要2lA编散并入75A。又把TlA缩为一师另两团。当时舟山部队包括实力尚可的75A及87A都缺员缺武器32。周碞裁撤的基本原则是,有历史的兼并新编的,人数多的兼并少的,军长是学长,战绩多名气大的,兼并名气小的学弟部队,嫡系兼并旁系。这中间的插曲甚多。周碞是浙军出身,他裁撤的有嫡系45A,106A外,有川军21A,江苏TlA,戴笠的交警总队。他手中最大一支是浙军75A与青年军87A。45A、2lA 都是江防战后的残军。45A实力下到六千多人,编为102D,拨2lA。45A军长陈沛抗战时就是著名的军长,意兴兰珊,告病辞职,所以裁撤没有阻力。副军长兼师长朱式勤还想恢复为军,反对并入他军。「一旦并编他部,则共同愿望绝望,势必影响士气。」33 不过45A前军长赵霞反对。他建议将45A余部登陆大陆打游击。意思也是宁愿遣回大陆也不愿意并入他军。34并入75A一事因「双方意见未恰,尚未妥就。 35」后来,102D「战约二小时即放弃全岛,且撤退时纪律废弛」失守金塘岛,不但撤销番号,余部拨补75A,多言的朱师长还判刑十二年36。至于 2lA,人数只剩3千。舟山的87A(点阅1.8万人)军长段澐(1949.8.2)越级报告俞局长请拨交该军37。层峰依周碞之议,把川军2lA士兵拨补嫡系之军,番号保留,由军长王克俊率干部回川重建。21A后来不免败北,王克俊投降。38TlA是人数最多的军,有众2.8万人,移居舟山后各军都想挖一部份。周碞要把T1A缩为一个师,其编余拨充其它兵员不足的军,并以一万人调拨台湾。丁治盘不肯,建议两个方案,一是把空出的军番号授与TlA,二为调往大陆打游击。俞济时收到丁函知丁之意。乃向蒋总裁签呈说:「暂一军分拨不但自削力量,且必增苏人对中央及丁个人之怨毒。盖彼等离乡背井,出境相从。原翼有可依附也。若非分割不可,请勿调台。俾接近大陆。其编余人员易于迁回...」建议「缩为一师,...编余人员留置嵊泗列岛,相机登陆至匪后游击。」这无异将不肯拨编他军的「麻烦人员」抛回大陆,任其自生自灭39,一如把21A军长王克俊丢回大陆。TlA最后改编为71D,另两个团,由TlA副军长李焕阁任师长。丁治盘最后努力想将此二团编为一师不果。此两个团后来又分拨他部。7lD后来是 193D,称为北竿师。凤山军校毕业(自24期)的93D师长有四位(王文燮、丁之发、陈廷宠、李建中)升上将,是凤山军校毕业的师长升上将最多的一个师。次多的是26D(原36D)三位,包括汤曜明。1949年8月,东南长官公署成立,陈诚任长官,设立舟山指挥所,派副长官郭忏为主任40,浙江绥靖司令部撤销,周碞告病辞职来台。次年5月,舟山部队撤退来台。二、福建地区部队福建国军由福建绥靖公署统一指挥。绥署主任是福州出生的江苏人朱绍良。抗战时朱曾任八战区司令长官,是很资深的将领。福建部队多是徐蚌会战后各编练司令部编练的第二线重建之军。1949年5月,22兵团副司令石祖德(不久前还是蒋总统随员)报告俞济时,在阐各军成立三月兵源不齐,防守无力。到了7月福州和金厦战役前,各军长都夸称兵员不缺,但缺枪缺炮,请补充武器。如闽北74A军长劳冠英称该军实有人数21,658人。闽南121A军长沈向奎报告该军军直属部队及两师共有官1,631人,兵18,293人。和徐蚌会战前国军一师六千人上下比较,好得太多,但重武器少得可怜。除步枪、自动武器外,只有6门迫炮,还是友军借的。1949年5月江防作战退闽部队很多。李延年6兵团的25A、73A、74A、96A、106A,和西北军系刘汝明8兵团的55、68军,在福建编练的李良荣22兵团的5A、9A、121A军,以及一些零星单位,包括塘沽撤来的侯镜如17兵团孤伶伶的一个不足额的318D(其余87A及独立95D调舟山),台湾增援来的孙立人训练的201D一个团。朱绍良呈报蒋总裁电文有「入闽部队均成惊弓之鸟,非有时间整顿决难使用。」朱将106A,125A,17 兵团直属部队并为三师之军,番号106A,66A,73A,88A,第七绥靖区并编为二师之军,番号73A。74A,85A合并为二师之军,番号74A。撤销17兵团,第七绥靖区、第九编练司令部。他向层峰建议恢复有历史的66A与88A 42。其余各军情况如下:73A:原为济南守军。济南失守后,以脱逃及遣返之旧属重建,实力不强,失守平潭岛后,撤到马祖,被撤销番号。74A:系徐蚌会战后在江西赣州第三编练司令部重建。G-JUN渡江后,该军且战且走,经福州战后,与73A一起退到平潭,再退马祖后被撤销番号。85A:系徐蚌会战在双堆集战殁,衢县第九编练司令部重建。以宁波绍兴为征兵地区,实力有限,连军长的名字都无记录。G-JUN进入浙江后,并入74A。9A:由李弥8A扩编。徐蚌会战前成军不久,属13兵团,在会战中覆没。战后在江西赣县第九编练司令部重建,入闽不久缩编为一个116D,并入5A。106A:由江苏保安团队改编未久。江防战役后残部撤到浙江,后并入96A。125A投共的西北军59A,77A的忠贞官兵组成。军长吉星文。后来缩编为独立360D编散,并入8兵团西北军刘汝明部。经过福州战役和平潭战役,福建国军又大受折损,朱绍良将这些蒙受重大损失的单位再度兼并。李延年6团的73A,74A,先缩编74A为一师并入73A。 74A原是五大主力之一,名气比73A大,但73A军长李天霞比74A军长劳冠英资深得多。该部在平潭岛打得很糟,匆促到对岸的马祖。东南军政长官陈诚把三人移送军法,李延年一肩挑,坐牢。劳撤职,以开小杂货店,度过余生。43李天霞虽受军法,出来后还是当上澎防部副司令退役。两军将士来台后,士官兵并入 52A,军官则编入军官总队。在军官总队,名为军官,实为士兵。当他们列队进入52A营区时,52A弟兄夹道欢迎。但部队失去番号并编他军的战败军人,有如失去家庭的孤儿,伙伴分散到52A各单位,不再能共处,垂头丧气,心情郁闷,可想而知。44福建121A沈向奎部及5A高吉人部:由福建保安团队改编,原辖三个师。一个50D在1949年5月改为独立师45,其余两师原有官兵近两万人。5A重建后,后天失调。两个师中45D被打垮,200D一团被师长叶芳拉去投共46。朱绍良要将5A缩为200D并入121A,以22兵团司令李良荣兼军长。5A 军长高吉人(黄埔四期)是1944年滇西龙陵战役200D师长,徐蚌会战时任70A军长受重伤,直接求情于俞济时,俞签报蒋总裁曰:「查5A历史悠久...应重整以恢复其光荣传统。拟保留5A番号,仍与高吉人为军长。」47 121A是闽南地方部队,G-JUN攻抵闽南,国军在厦门鼓浪屿打了一仗后退到金门。121A325D副师长叛变,虽然只带了900人投共48,121A 溃散。沈向奎官运不错,前在锦州任军长只身脱险,这次又得转任25A军长,属22兵团。25A:原为北洋军直鲁军徐源泉部,北伐后转为中央军。25A由中央军、川军和东北军各一师组成。1948年7月豫东会战,军长黄百韬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徐蚌会战及福州战役后两度重建。其40D是25C的基本部队。二度重建的40D由空军警卫第四团加福建地方部队二团合编,另外45D由空军警卫第二旅(三,五,六团约4600人)加上150师二团(2000多人)编成,已非原来的部队,不像其它重建之军,由旧部和后方单位重组。该军在福建一度并编 5A,司令李良荣把5A及9A残部并编的200D拨到25A建制。不过后来高吉人请托生效。金门古宁头战役后,25A反而并入5A。沈向奎先任5A军长,不过5A军长调动频繁,一个月后调升金防部副司令闲差后,由李运成少将接任,任职十个月后,高吉人才如愿接任5A军长,任职近两年。肆、撤台时的整编一、淞沪撤台部队99A(99D,921)):军长胡长青在江防战役自杀救活,戡乱末期任兵团司令还是殉职。只有一个99D来台,驻防花莲。改编自国府警卫部队的208D 撤台后,改番号为92D,拨入99A建制。改番号是因为青年军208D扩编的87A又缩编为208D之故。99A及99D后来撤销,保留92D,99A副军长兼99D师长与92D师长对调。92D师长李毓南不服,揭发99A副军长弃军脱逃,及其它糗事55。请托奏效,李师长回任92D师长。这个师后调舟山再调马祖。回台后被拨到54A建制后,还是被撤销。12A:参加淞沪战役,来台后编散,所以很少人提起这个源自东北军的部队。12A抗战初期是东北军系的57A,后来改为暂9军,抗战末期改番号为12A。徐蚌会战属邱清泉兵团战殁,军长舒荣逃出部队重建,辖两个新建师(324D,353D)。依据《戡乱》由上海撤台后编散。二、广东来台部队:沈发藻第4兵团辖70A和23A都是徐蚌会战后重建的第二线部队。23A为新建,袭用原晋军番号。70A徐蚌会战后重建。4兵团在G-JUN攻入广州后,攻守得宜,有秩序的从广州附近撤退来台。23A两师并编一211师,70A撤销,其96D,139D两师交给23A。70A的两师,96D,139D都是老番号,军长唐化南是黄埔四期生,而23A211D是新番号,军长刘仲荻又非黄埔毕业生,照理应是23A并入70A。但刘仲荻是官费留日生,部队与学校经历齐全,后来并重用为实践学社(日本白团)副主任。刘安祺2l兵团辖50A及39A。另一32A派往海南岛归薛岳。39A原皖军番号,1945年初撤销。戡乱末期,8A李弥部队(荣 1D,103D,166D,)驻防山东烟台,由荣1D,103师召集胶东青年成立39C。103D,原是黔军,39C的军师长为黔军出身,但刘安祺把 39C称为贵州部队不确。39A转战葫芦岛,在徐蚌会战南线属李延年第六兵团。长江之役后一路转进到华南,改隶刘安祺21兵团,和刘部50A一起由广东撤出。来台后39A并入50A。50A原川军番号1945年初撤销。50A和39A都是在山东成立的。50A是1947年12月在青岛以整54D(原 54A)为班底和山东保安团队扩编,由青岛撤退来台再转运广东作战。从广东阳江撤退时损失惨重,军长胡家骥弃军逃港,刘安祺差点灭顶,仅以身免。只商得东华轮和中基舰来救,撤出三千人。50A几乎全灭。撤台后,和70A两师并入只有一师的23A情形类似,50A并编只留一个36D(今26D虎啸部队),而 39A有91D,147D两师。可是39A军长程鹏是黔军行伍出身,而50A是2l兵团原来班底,以情感论,裁撤39A,保留50A。三、金厦撤台部队第八兵团刘汝明部三个军55A、68A及96A在江防作战首当其冲。55A及68A是刘部班底。西北军十分团结,官兵一体,一路撤退到厦门。途中补给被拒,有关八兵团投降及军纪败坏谣言四起,八兵团来台受到撤台部队最屈辱的对待,部队缴械上岸51。不过55A29D在鼓浪屿还打了漂亮的防御战52,陈诚长官令保留郭沛藻的29D为独立师53,不过后来29D只编为干部师,不久裁撤。八兵团残余有官兵5850员(其中官1496员),并不是80A军长唐守治报告所写的「官多兵少」54。八兵团在台还有一些自行来台军官,陆总准备以无职军官处理,经过陈情,申诉,求情(如附上中央军校毕业之军官姓名、期别、职务),最后准以编余军官纳编受训。伍、撤台初期陆军各军的裁并来台陆军最初的整编是淘汰老弱,减少军师数量,将编余军官编入军官战斗团,使各军均辖三个师,每师维持约八千人。此外海南岛来台粤军四个军缩编为三个师,打散分拨到各军,引发各军建制师的大变动。一、澎湖及金门部队:96A(原辖39D,212D)原东北军骑二军,战后国军整编,骑二军军部改编为96C。辖原来的一个骑兵师(改为步兵师),纳编东北军51C及山东挺进军各一师。国军整编为整45D。山东作战损失,并为一旅(212旅),纳编整32D之141旅整建,整32D裁撤。长江战役属八兵团,脱离渡江G-JUN 包围,一路经福建撤退到澎湖。两师缩编为212D,并纳编澎湖山东青年组建的39D。初期整编纳编32A缩编的32D,后该师选为实验师,改为独立师,又拨入同为32A缩编的87D。5A(原辖200D,40D,45D)如前述。初期整编40D拨给52A,45D与19A的14D交换,纳编原67A的75D。二、潮州汕头来台胡琏十二兵团部队18A(辖11D,43D,118D)徐蚌会战后重建,增援古宁头作战胜利。没有变动。19A(原辖13D,14D,18D)原晋军番号。徐蚌会战后由胡琏在江西组建。参加古宁头之役与18A是兄弟军,18D原属18A,13D新建,与原来鄂军13D并无渊源。14D渊源是武汉军校改编的教导3D。14D在东北损失,此14D为新建。整编初期13D调马祖,14D与5A的45D交换,拨入广东经海南岛来台被撤销的109A的196D 55。67A(原辖56D,67D,75D)原川军番号,1948年10月徐蚌会战直前在南京成立,后与江西编成10A并编,属胡琏之十二兵团,不久恢复67A番号,救援登步岛有功。整编初期75D改隶5A,拨入粤军4A缩编的4D。67D选为美制师的实验师。三、舟山撤台部队75A(原辖6D,95D)由舟山撤来,纳编原23A之96D及粤军64A缩编的独立64D。6D撤销并入95D及96D,95D改番号为16D。75A原两个建制师6D,16D都被裁并。87A(原辖221D,222D)由舟山撤来,两师并为一师恢复208D番号,纳编原23A之211D及50A之91D。四、淞沪撤台部队52A(原辖2D,25D,296D)先撤台湾后到舟山。296D调金门撤销,拨入5A之40D。54A(原辖8D,198D),291D)由上海直接来台后,先到花莲驻防,291D撤销。整编初期8D及198D及原驻马祖拨入的92D均缩为两团,92D的两团分拨8D及198D(改番号为50D),前述为争取维持番号一再请托的92D最终逃不过被分解的命运56。后又纳编T1A缩编的71D。 1952师整编,50D并编8D之半,新番号竟然叫92D。五、广东广州直接来台及经海南岛来台部队23A(辖96D,139D,211D)原23C和70C并编的三个师,已如前述。23A撤销后,139D撤销,96D和211D分拨75A及87A建制。50A(原辖36D,9lD,147D)如前述,由阳江撤出经海南岛来台并编39A,未参加海南岛作战。整编初期9lD改隶87A,拨入粤军63A缩编的63D。六、海南岛撤台部队:各军番号都撤销,缩编为师32A原晋军商震部番号,战后改编为整32D战败撤销。此32A于37年10月在山东即墨以保安部队再组,其实与原整32D无渊源,辖三个暂编师,属刘安祺2l兵团。由青岛撤至海南,受薛岳指挥,因此军长赵琳对刘安祺不甚听命后被免职,来台后很不得意。赵琳曾派专人专函(1949.10.10)越级向蒋总裁要求并编刘安祺兵团留在海南,刘安祺也报请并编的两个山东保安旅及配属的99A268D。王东原签报总裁后回函(1949.10.17)是「兄先商承刘司令官同意为宜。」57。32A从海南岛完整来台由李玉堂(海南防卫部副总司令抗战中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兼军长。人数约2.5万人。和T1A都属人数充实之军。来台后曾被安排到新竹香山南湖大湖龙山等地,部队就地露营,没有营房58。李玉堂后来以知匪不报被枪决(政府已平反),32A撤销,改编为32D和 87D两个师,分拨67A与96A。4A粤军,北伐抗战的铁军,在长江作战覆没,在广东重建,海南岛撤退时又因船运不及,和粤军64A一起只运出2000人。来台后缩编为独立4D,后拨67A建制。62A粤军。战后曾来台负责接收南部地区,在天津保卫战覆没。在广东重建后,参加海南岛作战,撤运来台官兵不过800人。来台后并入63A。63A粤军,徐东作战属黄百韬第七兵团。独立渡河掩护兵团时覆没,军长陈章阵亡,获「忠义之师」封号。在广东重建,经海南岛来台。与海南防卫部一起撤出25,000人。63A,T1A和32A是撤退来台人员最多的三个军。后先缩编为独立63D,再拨50A建制。64A在徐东作战属黄百韬第七兵团覆没,在广东在以后方的补充旅重建。海南岛作战时是海防主力之一,损失惨重。来台后先缩编为独立64D,后拨75A建制。粤军四个军中,三个军不到三千人,但为情感,大家都缩编为师,63A把多余的人员平均分配给三个兄弟军。非属以上四军的T13D,保安l,2,3师拨64A改编的64D。海南各要塞部队拨基隆、高雄及澎湖要塞。59七、在台编练部队:80A(辖201D,206D,340D)原新一军(N1A)改番号在台组建,但所属各师N1A原辖的50D、N30D、N38D一个都没有,等于是新建军。其201D,206D是在台编练,340D是N1A及N7A(N38D扩编)归来官兵为基础组建,成立于1949年1月,原来番号是339D。徐蚌及东北战殁之军师,很多在1949年4月长江江防作战前重建,孙立人也要求蒋总统循例重建N38D。但因国军已撤销所有「新」字番号,孙改要求授与38D番号,以重振旧日光荣。38D原是西北军老番号(抗战爆发时属宋哲元的老29A,师长是张自忠),隶属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徐蚌会战直前由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澧率领投共,番号原空出,但此时38D番号已再赋与冯部忠贞之余部60,国防部另颁番号339D拨入6A建制(因当时6A只有一个207D)。可是6A军长戴朴拒绝陆军训练司令孙立人派的师长胡英杰(前N30D参谋长,长沙中央军校军官班六期,军校高教班八期)61,坚持另派,也不要老NlA的人,孙戴相持不下。两人分别打报告申诉,从1949年3月打到5月。由国防部在南京,打到广州。戴朴不要孙立人的人马,自行招募兵员,对孙的制止命令置之不理。结果台湾有了两个339D。一为6A的339D由207D为基干,一为由孙立人以N1A及N7A归来干部为基干的339D。后来孙立人退让,只求胡英杰的339D番号维持,请国防部另给戴朴的339D一个番号。但由于339D番号已经国防部明令拨入6A建制,层峰裁定胡英杰的339D改番号为 340D,拨入80A建制。戴朴6A的339D,由警备总部高参王洁任师长,副师长及后任师长为马涤心62。马涤心(军校八期陆大十五期高材生)当过蒋委员长侍从室参谋。6A(辖207D,339D,363D)东北的青年军[整编]207D(三旅九团)升格,先后任军长是罗又(有)伦、戴朴。在台湾重建原只辖一个在台编练的207D,339D是前述抢了孙立人旧部的番号。至于363D是纳编台湾警备旅。该旅原是护卫台北高层长官的卫队。旅长任世桂副旅长王惕五(军校八期,联合报创办人)都出身于军委会警卫旅,该旅军官并不想改编,因6A只辖两师,故将台湾警卫旅改为步兵师,拨6A建制63。在台编练部队原只有三个师,只需一个军部。当时国库缺钱,各师缺兵,国防部原则上不核准新的部队番号,人员以充实现有各师为原则,但孙立人要安插新一军旧部,戴朴又不要新一军的人马,结果成立国防部原来并不想要的三个新师。以上共有十八个军。在23A及海南岛的五个军裁撤后,剩余十二个。国民党撤台陆军的前身今世(胡博)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而与之对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却没能成功守住西南半壁,并于1950年5月放弃了海南岛,成为一个只占有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几个岛屿的“小国”。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相比,曾经拥有过500万陆军的中国国民革命军此时已经大伤元气,被迫偏居在这些岛屿上苟延残喘。对于这个结果,蒋介石自然是无法接受的。当他以“在野”之身重新当上中华民国的总统之后,就誓言反攻大陆,重新统一中国。只是这个被叫嚣了几十年的口号,直到蒋介石去世的那一天都没能迈出一步。时过近迁,当年一度辉煌过的国民革命军,渐被称之为台湾军队,亦或简称为“台军”。那么当初成功撤到台湾的军队有多少呢?这些军队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现在又都成为什么部队了呢?本文尝试以撤台军队中的军、师、旅级单位的演变为主要叙述方向,使读者对这一时期的军队演变有所了解。由于资料有限,本文可能存在部分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一、第一次整军后的各部队简介众所周知,国民革命军(以下简称台军)在经过大陆的历次战役之后,已经残缺不全,鲜见具备战斗力的部队。即便如此,撤退到台湾及周遍岛屿的军队番号仍然错综复杂,那些在台湾本岛重建的军队尚属完整,但更多的却只是徒有其名的番号而已。有鉴与此,台湾当局对陆军开始了第一次整军,撤消了大量徒有其名的军、师级单位,并决定将陆军人数限定为42万。截止到1950年7月,第一次整军后的陆军部队从原来的18个军、56个师缩编为12个军、39个师(另有1个装甲兵旅)。下面按照番号顺序,对这些幸存下来的部队进行逐一简介。首先是12个军的情况。第5军(军长高吉人)(注:括号内的姓名是当时担任部队主官的人,下同),辖第14师、第75师、第200师。该军成立于1949年2月,由在淮海战役中覆没的第5军残部为基础重新建立起来的部队,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6军(军长苏时),辖第207师、第339师、第363师。该军成立于1948年12月,由在辽沈战役中突围而出的整编第207师残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部队,由于一直驻防在台湾,无损失。第18军(军长高魁元),辖第11师、第43师、第118师。该军成立于1949年1月,由在淮海战役中覆没的第18军残部为基础重新建立起来的部队,参加过金门战斗。第19军(军长刘云瀚),辖第18师、第45师、第196师。该军成立于1949年8月,由第12兵团衍生出来的新部队,参加过金门战斗。第50军(军长郑挺锋),辖第36师、第91师、第147师。该军成立于1948年1月,由整编第54师扩编出来的部队,广东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52军(军长刘玉章),辖第2师、第25师、第40师。该军成立于1937年7月,是撤台各部中少数几支经历过整个内战而没有被解放军歼灭的军级单位之一。在徐州会战中曾给日军重创,此后又参加过第一次长沙会战。内战爆发后长期在东北作战,后于上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54军(军长张纯),辖第8师、第71师、第198师。该军成立于1937年7月,是撤台各部中少数几支经历过整个内战而没有被解放军歼灭的军级单位之一。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滇西反攻中,曾给日军以重创,被授予荣誉旗(俗称飞虎旗,下同)。内战爆发后长期在山东作战,后于上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67军(军长刘廉一),辖第32师、第56师、第67师。该军成立于1948年11月,是一支由江西籍新兵编组的部队,福建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75军(军长吴仲直),辖第16师、第96师。该军成立于1948年7月,由在豫东战役中覆没的整编第75师残部为基础重新建立起来的部队,上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80军(军长唐守治),辖第201师、第206师、第340师。该军成立于1949年2月,由第201师(青年军)为基础成立的新部队,由于一直驻防在台湾,无损失。第87军(军长朱致一),辖第208师、第211师。该军成立于1948年9月,由整编第208师(青年军)扩编,上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96军(军长于兆龙),辖第39师、第87师、第212师。该军成立于1948年5月,由在潍坊战役中覆没的整编第45师残部为基础重新建立起来的新部队,厦门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接下来是39个师的情况。第2师(师长郭永),隶属于第52军。该师成立于1928年7月,由原第9军(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缩编而成。成立后参加过军阀混战和“围剿”红军的战斗,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内战期间在营口和上海两次遭到解放军重创。第4师(师长薛仲述),直属于“国防部”。该师成立于1950年5月,由在海南战役中遭到重创的第4军缩编而成。第8师(师长谢志雨),隶属于第54军。该师成立于1928年8月,由原第40军(源自湘军第1师)缩编而成。成立后参加过军阀混战和“围剿”红军的战斗,抗日战争中参加过淞沪会战和豫中会战,两度遭到日军重创。内战期间在胶东地区作战,后在上海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11师(师长刘鼎汉),隶属于第18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1月,由在淮海战役中幸存的第18军骑兵团为基础扩编,参加过金门和大嶝战斗。第13师(师长刘明奎),隶属于马祖守备区。该师成立于1949年9月,由江西省保安第2旅改编而成,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14师(师长尹俊),隶属于第5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1月,由在淮海战役中覆没的第12兵团残存一部为基础成立的部队,参加过金门战斗。第16师(师长郭栋),隶属于第75军。该师成立于1950年7月,由原第95师(源自“剿匪军”第1纵队,参加过“围剿”红军以及抗战、内战诸役)改称。第18师(师长孟叙美),隶属于第18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1月,由在淮海战役中覆没的原第18师残部为基础重新成立起来的部队,参加过金门战斗,被授予荣誉旗。第25师(师长何志浩),隶属于第52军。该师成立于1948年3月,由在东北作战中覆没的原新编第5军残部、第25师残部、暂编第54师残部重新编组起来的部队,在上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32师(师长冯陈豪),隶属于第67军。该师成立于1950年5月,由在海南战役中遭到重创的第32军主力为基础改编成立的部队。第36师(师长张国英),隶属于第50军。该师成立于1933年9月,由第87师和第88师的补充团(皆源自国民政府警卫师)改编而成。在“围剿”红军时期曾俘获红军高级指挥人员瞿秋白。抗战期间在上海和南京两次遭到日军重创,后重整旗鼓,在滇西反攻中重创日军,被授予荣誉旗。内战时期驻防于胶东,参战较少,在广东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39师(师长韩凤仪),隶属于第96军。该师成立于1931年6月,由北洋政府时期的第15混成旅补充团演变而来。抗战时参加过临沂战斗,后转入敌后游击。内战期间驻防河南,在淮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40师(师长张文博),隶属于第52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9月,由空军警卫第4团和原第325师主力改编而来,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43师(师长鲍步超),隶属于第18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8月,由交通警察第4旅(源自忠义救国军)改编而来,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45师(师长侯志磬),隶属于第19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7月,由空军警卫第2旅和第350师改编而来,参加过金门战斗。第56师(师长沈庄宇),隶属于第67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9月,由江西省保安第1旅残部和第3旅残部改编而来,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63师(师长莫福如),直属于“国防部”。该师成立于1950年5月,由在海南战役中遭到重创的第63军缩编而成。第64师(师长张其中),直属于“国防部”。该师成立于1950年5月,由在海南战役中遭到重创的第64军缩编而成。第67师(师长何世统),隶属于第67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9月,由第219师改称而来,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71师(师长李焕阁),隶属于第54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8月,由原暂编第1军(源自江苏省保安部队)缩编而来,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75师(师长汪光尧),隶属于第5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1月,由在淮海战役中覆没的原第75师残部为基础重新成立的部队,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87师(师长罗恕人),隶属于第96军。该师成立于1950年5月,由在海南战役中遭到重创的第32军编余部队(主力编为第32师)改编成立的部队。第91师(师长王多年),隶属于第50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11月,由第21兵团直属独立旅、警卫团改编而成。第92师(师长李毓南),隶属于马祖守备区。该师成立于1946年8月,由在朝阳集覆没的整编第69师残部改编而成。该部长期驻防在广东,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96师(师长罗扬鞭),隶属于第75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2月,由在淮海战役中覆没的原第96师残部为基础重新成立起来的部队,在广东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118师(师长李树兰),隶属于第18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1月,由重建的第18军抽调部分部队编组而成,参加过金门战斗,被授予荣誉旗。第147师(师长张家宝),隶属于第50军。该师成立于1948年7月,由整编新编第2旅(源自山东省第3行政区保安部队)改称,在广东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196师(师长张定国),隶属于第19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12月,是一支由福建籍新兵编组的部队,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198师(师长叶锟),隶属于第54军。该师成立于1938年1月,由湖南省保安部队改编而成,参加过武汉会战,在滇西反攻作战后被授予荣誉旗。内战期间长驻胶东,后在上海战役中遭到解放军的重创。第200师(师长华心权),隶属于第5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2月,由在淮海战役中覆没的原第5军残部改编而成,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201师(师长闵铭厚),隶属于第80军。该师成立于1944年12月,由青年学生编组而成,在内战中的西北战场上两次遭到重创。此后参加过金门战斗,被授予荣誉旗。第206师(师长邱希贺),隶属于第80军。该师成立于1948年4月,由在洛阳战役中覆没的整编第206师残部改编而成,由于长期驻防在台湾,无损失。第207师(师长周中峰),隶属于第6军。该师成立于1944年12月,由青年学生编组而成,内战期间扩编为整编第207师(辖三旅九团),长期在东北作战,辽沈战役遭到重创后又缩编为第207师(辖三团)。第208师(师长詹抑强),隶属于第87军。该师成立于1950年7月,由原第221师和第222师(皆源自1945年1月成立的第208师)并编而成。第211师(师长魏蓬林),隶属于第87军。该师成立于1948年10月,由在济南战役中覆没的整编第2师残部改编而成,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212师(师长郭思义),隶属于第96军。该师成立于1948年5月,由在潍坊战役中覆没的整编第212旅残部改编而成,没有参加过较大规模的战斗。第339师(师长马涤心),隶属于第6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5月,由第6军直属部队和第207师直属部队改编而成,由于长期驻防在台湾,无损失。第340师(师长胡英杰),隶属于第80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5月,由新编第38师(源自辽沈战役中覆没的新编第1军残部)改称,由于长期驻防在台湾,无损失。第363师(师长何俊),隶属于第6军。该师成立于1949年6月,由台湾省警备旅(源自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卫队)改编而成,由于长期驻防在台湾,无损失。另有一个装甲兵旅(旅长蒋纬国),直属于陆军总司令部。该旅成立于1950年3月,原为陆军装甲兵司令部(源自军政部装甲兵团),辖五个总队。需要注意的是,第92师和第198师在1951年1月并编为第50师(师长李毓南),师的总数由此减为38个。二、第二次整军的变化台军的第二次整军,从1952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之所以用了两年时间,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军队分布情况所致。台湾当局为了应对解放军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于第二次整军时,将所属部队分批整编,1952年先完成本岛(含澎湖)驻军,计10个军、31个师,随后于1954年将整编完的部分部队替换外岛(金门、马祖)驻军,计2个军、7个师,将这些部队撤回本岛以便着手整编。这次历时两年的整编,使陆军由原来的12个军、38个师缩减为8个军、27个师。本岛驻军的整编从1952年6月开始,到11月结束。此次整编除将第96军改称第45军(10月改称)外,其余各军都保留原有番号。但师一级部队变动较大,原则上将原本的军辖三师改为两师。即,三个师中保留两个师部,裁撤一个师部,将三个师的部队混合编组,同时更换新的番号。外岛驻军的整编从1954年6月开始,到7月结束。此次整编将12个军的番号并编为8个,并全部更换新的番号,师的整编于1952年的那一次相同。台湾当局之所以要将所属部队更换番号,一方便是为了消除历年来的派系隔阂,另一方面也作“新军”之意。下面对原有各部的去向逐一介绍。第5军,1954年7月改称第4军(军长胡翼烜),辖第22师、第23师、第24师。第6军,1954年7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7军和第8军。第18军,1954年7月改称第7军(军长尹俊),辖第17师、第19师、第68师。第19军,1954年7月裁撤,所属部队并入第4军。第45军(1952年10月由第96军改称),1954年7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1军和第2军。第50军,1954年7月改称第1军(军长萧锐),辖第第26师、第27师、第58师。第52军,1954年7月改称第8军(军长郭永),辖第33师、第34师、第68师。第54军,1954年7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9军和第10军。第67军,1954年7月改称第2军(军长何世统),辖第57师、第81师、第84师。第75军,1954年7月改称第9军(军长许朗轩),辖第41师、第46师、第92师。第80军,1954年7月改称第10军(军长曹永湘),辖第49师、第51师、第93师。第87军,1954年7月改称第3军(军长徐汝诚),辖第9师、第10师、第32师。第2师,1952年10月与第40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33师(师长侯程达)。第4师,1952年6月与第56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81师(师长郑彬)。第8师,1952年8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92师和第93师。第11师,1952年8月与第43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17师(师长林丰炳)。第13师,1954年7月裁撤,所属部队并入第45师。第14师,1954年7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22师和第23师。第16师,1952年6月与第64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41师(师长郭栋)。第18师,1954年7月与第14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22师(师长孙竹筠)。第25师,1952年10月与第40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34师(师长侯程达)。第32师,维持原番号(师长丘一介),该师曾作为“国防部”实验部队训练。第36师,1952年11月与第147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26师(师长张国英)。第39师,1952年10月与第212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57师(师长杨贻芳)。第40师,1952年10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33师和第34师。第43师,1952年8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17师和第19师。第45师,1954年7月将所属部队分编金门防卫司令部和第4军,将裁撤的第13师所属部队编入,仍维持原番号(师长陈简中)。第50师(1951年1月由第92师和第198师并编),1952年8月与第8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92师(师长谢志雨)。第56师,1952年6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81师和第84师。第63师,1952年10月与第147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27师(师长苏维中)。第64师,1952年6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41师和第46师。第67师,1952年6月与第56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84师(师长张莫京)。第71师,1952年8月与第8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93师(师长朱元琮)。第75师,1953年7月与第14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23师(师长萧宏毅)。第87师,1952年10月与第212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58师(师长罗恕人)。第91师,1952年6月与第211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9师(师长詹抑强)。第96师,1952年6月与第64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46师(师长罗扬鞭)。第118师,1952年8月与第43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19师(师长鲍步超)。第147师,1952年10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26师和第27师。第196师,1954年6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1军、第4军和第200师。第200师,1954年6月与第196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24师(师长王文)。第201师,1952年11月与第340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49师(师长周建磐)。第206师,1952年11月与第340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51师(师长邱希贺)。第207师,1952年11月与第363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69师(师长何俊)。第208师,1952年6月与第211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10师(师长王多年)。第211师,1952年6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9师和第10师。第212师,1952年10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57师和第58师。第339师,1952年11月与第363师所属一个团并编为第68师(师长马涤心)。第340师,1952年11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49师和第51师。第363师,1952年11月裁撤,所属部队分编第68师和第69师。此外,装甲兵旅于1954年5月扩编为装甲兵司令部,原属五个总队改编为装甲兵第1师(师长赵志华)和装甲兵第2师(师长尹学谦),该两师皆为甲种师编制,各辖两个旅。同时,遍布大陆沿海各岛屿的各路“反共救国军”(如福建、广东、江浙等)也统一改编为“反共救国军”指挥部(指挥官夏季屏),辖三个总队,由陆军总司令部指挥。三、局部整编自1954年7月台湾当局完成了计划中的整编之后,又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陆续进行了局部调整,比如“嘉禾”一、二号案就是其中主要的一个整编计划。经过这一时期的整编之后,台湾陆军计有6个军、27个师、6个旅。此外,台军在1957年至1962年间,陆续将部队分编为重装(前瞻)和轻装部队,1966年又进行了“前瞻师修编”(“嘉禾案”中之计划),接着又在1969年对所属各师施以弹性编组,如将重装师改为三旅九营制,轻装师改为五营制(归新设的步兵指挥部指挥),使得这一时期的变化错综复杂,难以梳理。以下就对1955年至1975年间的台湾陆军整编进行分类叙述。1、脱离陆军建制的部队。第45师,1955年1月与海军陆战队第2旅并编为海军陆战队第1师,脱离陆军建制。第81师,1966年9月改编为海军陆战队第2师,脱离陆军建制。2、军的整编和预备部队的成立。1955年7月,第5军司令部改组为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和训练发展司令部,所属第22师、第23师和第24师扩编为预备第1至9师。1956年5月,第18军司令部裁撤,直属部队分别编入海军陆战队和炮兵部队。同年6月,为掩饰驻军更动的情况,第3军和第8军互换番号。至此,台军由8个军裁减为6个军,这一数字一直维持到1989年。9个预备师的编组情况如下:预备第1师(师长萧宏毅),由第23师主力改编而成。预备第2师(师长孙竹筠),由第22师司令部和所属第66团改编而成。预备第3师(师长应巩华),由第22师第65团改编而成。预备第4师(师长朱嘉宾),由第24师司令部和所属第70团改编而成。预备第5师(师长江学海),由第24师第71团改编而成。预备第6师(师长庞宗仪),由第22师第64团改编而成。预备第7师(师长陈德煌),由第24师第72团改编而成。预备第8师(师长朱俊德),由第23师所属三个团各一部改编而成。预备第9师(师长罗鹏瀛),由第23师编余部队和第4军直属部队改编而成。到了1969年12月,根据“嘉禾”案的计划,将预备第3师和预备第4师裁撤,这两个师的所属部队混编入预备第2师和预备第6师。另以第32师改编为预备第3师,第41师改编为预备第4师。3、重、轻装师的编组及改制重装(前瞻)师的装备,使原本的纯步兵师发生了质的改变,使原本只配备炮指部、师部连、工兵连、通信连的师直单位增加了警卫连一、航空连一、战车营一,通信连扩编为营,步兵团配备的106口径火炮,步兵营也增编了一个兵器连。而轻装师仅对师属和团属炮兵作了部分调整。到了1969年,台军又实行“前瞻师修编”,将前瞻师之名正式改称重装师,同时对师内建制进行了调整。如对炮指部增编雷达组,工兵营增编桥梁排等。列入重装(前瞻)师(乙种师)的部队计15个师,其番号如下:第17师(师长杜品武)(注:此处姓名为部队改制时的主官,下同),1960年5月改制。1969年11月撤团改旅。第19师(师长唐俊贤),该师是第一支前瞻试验师,于1957年12月改制,1958年8月完成配备。1969年11月撤团改旅。第26师(师长李向辰),1959年2月改制,1969年12月撤团改旅。第27师(师长黄煜轩),1959年6月改制,1969年11月撤团改旅。第32师(师长陈培雄),1959年6月改制,1969年12月改编为预备第3师。第33师(师长刘朝槐),1959年4月改制,1969年8月撤团改旅。第34师(师长陈玉玲),1958年7月改制,1969年11月撤团改旅。第41师(师长江无畏),1959年4月改制,1969年12月改编为预备第4师。第58师(师长韩斌),1960年10月改制,1969年8月撤团改旅。第68师(师长朱俊德),1958年11月改制,1969年12月撤团改旅。第69师(师长常持琇),1959年6月改制,1969年7月撤团改旅。第81师(师长田树樟),1959年11月改制,1966年9月改编为海军陆战队第2师,脱离陆军建制。第84师(师长廖发祥),1958年5月改制,1969年8月撤团改旅。第92师(师长杨又曾),1959年6月改制,1969年12月撤团改旅。第93师(师长黄毓峻),1959年12月改制,1969年12月撤团改旅。列入轻装师(丙种师)的部队计6个师,其番号如下:第9师(师长张成仁),1961年7月改制,1969年7月撤团改营。第10师(师长程立佐),1962年2月改制,1969年11月撤团改营。第46师(师长苗中英),1962年2月改制,1969年9月撤团改营。第49师(师长钟棫祥),1962年4月改制,1969年11月撤团改营。第51师(师长杨书田),1962年4月改制,1969年12月撤团改营。第57师(师长颜珍珠),1962年4月改制,1969年8月撤团改营。4、空降旅的成立和装甲部队的改编1967年6月,台军开始对所属空降部队司令部(源自第5集团军伞兵团)予以改组,将其所辖的七个营改编为两个旅。空降兵第1旅(旅长李明萱),由空降部队三个空降步兵营、一个炮兵营改编而成。空降兵第2旅(旅长陆少侠),由空降部队两个空降步兵营、一个支援营改编而成。根据“嘉禾”案的计划,装甲兵部队开始在1970年9月实施整编,其原因是由于原来的编制过于庞大,运用不便。于是裁撤了两个师部,将其所部部队分别编为4个装甲兵旅。其中,装1师司令部暂时准许保留,负责训练工作,延至1975年1月改编为装甲兵部队训练中心。装甲兵第1旅(旅长岳天),1970年9月由装1师所属第11旅为基干改编而成。装甲兵第2旅(旅长翁同文),1970年9月由装2师所属两个战车营、一个装步营、两个装炮营,以及直属部队若干混编而成。装甲兵第3旅(旅长刘明琳),1970年9月由装2师所属第25旅和第26旅并编而成。装甲兵第4旅(旅长施震宙),1970年9月由装1师所属第13旅为基干改编而成。四、第三次整编台军的第三次整编方案不少,但严格来说主要是针对原有部队的番号更换而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迷惑对手——解放军。可笑的是,在1976年开始实施的番号变更不久,一份载有详细部队番号的变更表被“不慎”遗失了。这件事一度震动了台军高层,被迫再次更换番号。而这次所谓的整编,实际上仅仅是一场部队之间的番号变化而已。现将1976年各部队的两次番号变更罗列如下(注:第一次番号变更时间为1976年1月,第二次为1976年8月,前番号旁的人名为该部老番号最后一任主官,后番号旁的人名为新番号第一任主官):第1军(军长张家俊)——第4军——第21军(军长潘光远)第2军(军长李致远)——第5军——第32军(军长萧而光)第3军(军长梁凤彩)——第11军——第69军(军长李君志)第8军(军长李君志)——第12军——第20军(军长李明萱)第9军(军长韩其泽)——第6军——第43军(军长韩其泽)第10军(军长蔡新)——第7军——第58军(军长蔡新)第9师(师长罗本立)——第24师——第109师(师长罗本立)第10师(师长张兆钧)——第38师——第210师(师长张九经)第17师(师长周世斌)——第21师——第117师(师长周世斌)第19师(师长赵万富)——第23师——第319师(师长赵万富)第26师(师长李荣忠)——第35师——第226师(师长李荣忠)第27师(师长叶昌焴)——第37师——第127师(师长叶昌焴)第33师(师长陶光达)——第45师——第333师(师长陶光达)第34师(师长胡附球)——第47师——第234师(师长胡附球)第46师(师长姚勰)——第48师——第146师(师长姚勰)第49师(师长陈文俊)——第56师——第249师(师长陈文俊)第51师(师长徐培清)——第64师——第151师(师长王承东)第57师(师长涂遂)——第78师——第257师(师长张义)第58师(师长孙建功)——第53师——第158师(师长孙建功)第68师(师长王盈山)——第55师——第168师(师长王盈山)第69师(师长程邦治)——第65师——第269师(师长程邦治)第84师(师长吴招有)——第67师——第284师(师长何清中)第92师(师长庄国华)——第71师——第292师(师长张民善)第93师(师长张实良)——第87师——第193师(师长王文燮)预备第1师(师长卜繁澄)——第13师——第101师(师长张逸杰)预备第2师(师长葛定波)——第15师——第302师(师长葛定波)预备第3师(师长马绪援)——第29师——第203师(师长马绪援)预备第4师(师长王汉增)——第31师——第104师(师长陈孔良)预备第5师(师长谢久)——第74师——第305师(师长蒋逢魁)预备第6师(师长李俊舜)——第59师——第206师(师长赵铜金)预备第7师(师长曹廉隅)——第63师——第307师(师长曹廉隅)预备第8师(师长穆子承)——第43师——第108师(师长张德廷)预备第9师(师长黄世忠)——第88师——第309师(师长夏洁梅)装甲兵第1旅(旅长刘汉莹)——独立第11旅——独立第51旅(旅长刘汉莹)装甲兵第2旅(旅长康国鑫)——独立第13旅——独立第42旅(旅长康国鑫)装甲兵第3旅(旅长黄质卿)——独立第15旅——独立第73旅(旅长黄质卿)装甲兵第4旅(旅长余燕生)——独立第17旅——独立第64旅(旅长张运庆)空降兵第1旅(旅长黄鹏飞)——独立第21旅——独立第71旅(旅长黄鹏飞)空降兵第2旅(旅长黄绍杰)——独立第23旅——独立第62旅(旅长王家吉)以上计6个军、27个师、6个旅。五、“陆精”案的整编“陆精”一至三号案,主要围绕着装甲兵编制的调整。从四号案开始,陆军各师、各军也逐渐列入到整编之列。下面从1977年开始,逐一介绍各部队的变化。1980年5月,根据“陆精”一号案,装甲兵部队有了较大改动。由第234师战车营、第292师战车营、装甲骑兵第208团一个营、第333师炮兵营合编为独立第86旅(旅长王挥扬),由装甲骑兵第202团为基干扩编为独立第95旅(旅长姜明琳)。同时,10个重装师的战车营集中改编为4个战车群,脱离了师的建制。1983年3月到1984年10月间,台军取消了军、师级指挥机构的换防制度,改为所属营级部队调动。其中定为本岛师的有第117师(师长刘能宽)、第226师(师长刘超荣)、第234师(师长毛元颖)、第269师(师长彭育文)、第292师(师长杜金荣)、第333师(师长李榕发),定为外岛师的有第127师(师长马云升)、第158师(师长马云升)、第168师(师长李世远)、第193师(师长丁之发)、第284师(师长汤元普)、第319师(师长郭达沾)。1984年的“陆精”四号案,使各师有了较大变动。3月,成立第1个机械化师。以第109师为基础,第146师所属部队并入,组建机械化第109师(师长罗文山)。同时,第108师裁撤,所属部队编入第146师。9月,第305师裁撤,所属部队并入第210师。10月,成立第2个机械化师。以第257师为基础,第151师和第249师所属部队并入,组建机械化第249师(师长侯新宅)。同时第309师改编为第257师,第249师司令部改称莒光地区指挥部(指挥官章伯平)。12月,第307师裁撤,所属部队并入第151师。1986年7月,第146师与第203师互换番号,第151师与第302师互换番号。1989年5月,根据“陆精”六号案,第21军、第43军、第58军三个军部裁撤,第101师、第210师两个师部裁撤(其中第210师保留两个旅)。7月,根据“陆精”七号案,第20军、第32军、第69军三个司令部裁撤。至此,台军无军级编制。1991年4月,第168师师部裁撤(保留第503旅、第504旅),第193师改组为北高指挥部。1993年6月,第117师与第203师互换番号。到1998年为止,陆军经过“陆精”一至七号案件的整编,剩余19个师、10个旅。六、“精实”案的整编“精实”案,于1998年开始实施,其主要目的是精简台军的高级指挥机构,使陆军达到“立体化、机动化、自动化”,保留陆军人数为30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台军高曾决定改师为旅,以旅为战时独立单位,此为台湾“联兵”旅制度的开始。经过三年多的整编,台军各师全部取消,留下来的师级单位,也全部改用“××师指挥机构”代替。各师裁撤情况如下:机械化第109师,1999年10月改组为第19师指挥机构,所属部队分编装步第373旅、装步第395旅、装甲第503旅、装甲第351旅、装甲第586旅。机械化第249师,2000年6月改组为第49师指挥机构,所属部队分编装步第351旅、装步第395旅。第104师,1999年8月裁撤,所部缩编为第104旅。第117师,2000年4月裁撤,所部缩编为第117旅。第127师,1999年4月裁撤,所部缩编为第127旅。第146师,2000年7月改组为第46师指挥机构,所属部队于10月改编为第137旅。第151师,2001年1月改组为第51师指挥机构,所属部队同时改编为第152旅和第153旅。第158师,1999年3月裁撤,所部缩编为第158旅。第203师,1999年10月裁撤,师直缩编为第103旅,所属部队同时缩编为第108旅。第206师,2001年1月改组为第16师指挥机构,所属部队同时改编为第106旅、第116旅、第118旅。第226师,1998年10改组为第26师指挥机关,所属部队改编为第176旅、第178旅。第234师,1998年10月改组为第34师指挥机构,所属部队于1999年4月缩编为摩步第200旅。第257师,1999年8月裁撤,师直缩编为第157旅,所属部队同时缩编为第169旅。第269师,2000年6月裁撤,所部缩编为摩步第269旅。第284师,1999年4月裁撤,所部缩编为装甲第584旅。第292师,1999年10月裁撤,所部缩编为第192旅。第302师,1999年8月裁撤,所部缩编为第102旅。第319师,1999年3月裁撤,所部缩编为第119旅。第333师,1998年7月抽调所属第998旅改编为摩步第298旅。其余部队于2000年7月改编为第33师指挥机构。原第168师所属第504旅于1999年1月改称第168旅。原第193师改编之北高指挥部于1999年4月改编为第193旅。原第210师所留之第628旅、第629旅于1999年3月改称第128旅、第129旅。独立第42旅,1998年10月改编为装甲第542旅。独立第51旅,1999年4月改编为装步第351旅。独立第64旅,1999年10月改编为装甲第564旅。独立第73旅,1998年7月改编为装步第373旅。独立第86旅,1999年4月改编为装甲第586旅。独立第95旅,1999年10月改编为装步第395旅。独立第62旅和独立第71旅于1999年3月并编为特战第862旅。另有莒光指挥部于1999年4月改编为第194旅,东引指挥部(原“反共救国军”)于1998年10月改编为第195旅。第503旅和独立战车第703群于1999年4月改编为装甲第503旅。以上计6个师指挥机构、36个旅。七、“精进”案的整编“精进”案的发布,主要是调整陆、海、空三军兵力的结构,裁撤所有师指挥机构,对现存各旅也进行进一步的精简,将陆军人数裁减到19万。“精进”案于2004年4月开始,计划在2020年结束。但在07年10月召开的检讨会议上,就“国防部”组织调整发生问题,加其他种种原因,使军方宣布将延期四年完成,并将陆军人数再缩减至16万,以致到现在都没能结束这次整编。尽管如此,陆军部分的整编已基本完成,现就前述“幸存”各旅的去向逐一介绍。102旅,2004年4月改编为后备第904旅(注,后备旅皆为训练机构,非作战部队,下同)。103旅,2004年4月改编为后备第907旅。104旅,2004年4月改编为后备第905旅。106旅,2004年4月改编为后备第903旅。108旅,2004年4月改编为后备第908旅。116旅,2004年4月改编为后备第902旅,2020年7月并入后备第903旅。117旅,2004年4月裁撤。118旅,2004年4月裁撤。119旅,2020年4月改编为金东守备队。127旅,2020年4月改编为金西守备队。128旅,2005年7月裁撤。129旅,2005年4月改编为台东指挥部。137旅,2004年4月裁撤。152旅,2020年4月裁撤。153旅,2004年4月改编为后备第901旅。157旅,2020年4月裁撤。158旅,2020年6月改编为烈屿指挥部。168旅,2004年12月裁撤。169旅,2004年4月改编为后备第906旅。176旅,2020年1月裁撤。178旅,2020年1月裁撤。192旅,2005年7月裁撤。193旅,2020年4月改编为北高指挥部。194旅,2020年7月改编为莒光指挥部。195旅,2020年11月改编为东引指挥部。摩步200旅,2004年4月与装步第373旅并编为机步第200旅。摩步269旅,2005年7月与装步第351旅并编为机步第269旅。摩步298旅,2004年4月与装步第395旅并编为机步第298旅。装甲第503旅,2020年1月裁撤。装甲第542旅、装甲第564旅、装甲第586旅和特战第862旅都维持原状。截止到2020年底,台湾陆军计有5个地区指挥部、14个旅(3个装甲旅、3个机步旅、7个后备旅)。至此,国民革命军这支曾经拥兵500万的庞大陆军,如今尚不足20万,早已不副昔日风光了。<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古国奇缘2
  • 2、今古传奇故事版txt
  • 3、儿歌简谱两只老虎
  • 4、官场九重天
  • 5、淮北住房公积金查询
  • 6、徐怀谦
  • 7、王思懿三级
  • 8、我爱周星星
  • 9、星野桃
  • 10、文登红盾信息网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