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素材 > 古文诗词素材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admin 古文诗词素材 2021-05-16 07:05:18 传统节日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文学课代表

古诗中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1. 描写除夕的诗句:《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挑灯夜未央。2.描写春节的诗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3.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泪湿春衫袖。4.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未泯生前恨,沅湘碧潭水,6.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披衣觉露滋。7.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尽写檀郎锦绣篇。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民俗二三事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最好多几个)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挑灯夜未央。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泪湿春衫袖。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不能洗得直臣冤。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尽写檀郎锦绣篇。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银汉无声转玉盘。明月明年何处看。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求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有关的古诗

1、《元日》【作者】王安石【朝代】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2、《清明》【作者】杜牧【朝代】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3、《清明》【作者】王禹偁【朝代】宋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朝代】唐独在异乡为异客,遥知兄弟登高处,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5、《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秦观【朝代】宋纤云弄巧,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0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sucai/guwenshici/375653.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