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素材 > 古文诗词素材

写景常用诗句:关于写景的诗句古诗

admin 古文诗词素材 2021-05-19 06:30:18 古诗

关于写景的诗句古诗

千山鸟飞绝 万里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唯余莽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看红装素裹,毛泽东《沁园春-雪》 夜来城外一尺雪。

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有哪些?

在古诗中,写景的手法按照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手法,3、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7、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8、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愁。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二、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宋代:仲殊十里青山远。又是凄凉时候,白露收残月。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残月西堕。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那年我路边沽酒,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例《商山早行》唐代,客行悲故乡,槲叶落山路,凫雁满回塘。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落满了荒山的野路,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冒着寒霜上路,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境界全出。例如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的“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例《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六、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七、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例《江雪》唐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前冠之以数量词“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隐括全面“八、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 如:

古诗写景角度有哪些?

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比如陆游的《幽居初夏》“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比如2011山东卷语文诗歌鉴赏储光羲的《咏山泉》中: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山泉的,写景的古诗。1、李清照(宋代)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两处闲愁。自顾地飘零: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2、白居易(唐代) –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3、辛弃疾(宋代)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关于写景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 万里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 白居易《卖炭翁》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咏青松

关于写景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竹喧归浣女,临安春雨初霁宋代: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望月怀远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泪湿春衫袖。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

写景最美的诗句有哪些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2、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二月春风似剪刀,3、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4、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中。

写景的诗句

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2、空山新雨后。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sucai/guwenshici/382154.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