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 校园网 > 知识百科

屈原在楚国首都灭亡之时选择了投江殉国(屈原在秦统一六国取得节节胜利后,为什么居然投江自尽?)

更新时间:2023-06-23 05:57责任编辑:郑果果关键词:楚国,屈原,首都

网友提问:

屈原在秦统一六国取得节节胜利后,为什么居然投江自尽?

优质回答:

屈原是楚国人!屈原在秦统一六国确定胜利时,为什么会投江自杀,主要有两点:

第一:当时的各国都是成立了七八百年的国家,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风俗、度量衡。百姓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胜于对统一的认同感。各国百姓看待秦国的统一战争,就是侵略战争。各国百姓都会拼死抵抗。

第二:屈原是楚国人,而且他的身份不是诗人,实际上是个政治家。他的一生有两大目标,其一就是改革楚国,使楚国也像秦国那样强盛。其二就是连齐抗秦,或者说联合各国灭秦。楚王罢免他的官职,发配他到江南,他其实还在抱有希望,希望有一天楚王能重新重用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当秦国攻入楚国都城,这使他感到绝望。因为屈原知道、即使楚王重新让他出山,他也回天乏力。像屈原这样刚正不阿的爱国人士来说,让他看着楚国慢慢被秦国灭亡,对于他来说生不如死,死了他才可能解脱。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留言,互相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纵观屈原一生,不得不感叹一位政治家与改革家的失败,同时也不得不为他那崇高的理想与伟大的事业而惋惜。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而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诗歌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

屈原早年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持外交事务。屈原主张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诽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屈原竭力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未能如愿,反而于楚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被逐出郢都,流放汉北。后又因小人的谗言被楚顷襄王再次逐出郢都,流落江南。 奸佞小人的中伤、昏庸帝王的放逐让屈原有志难舒,面对楚国之危难、民生之多艰而无可奈何,屈原唯有带着满腔愤懑,投身汨罗江中。

屈原投江之日,正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楚郢都被秦攻破的日子。而据专家考证,屈原在世时,农历五月是楚国南方的凶月,五月初五是凶日和鬼节。为何屈原会选择这么不吉利的一天了结性命呢?有专家认为,屈原早已萌生了“忽乎吾将远行”的离世思想。在《离骚》中,屈原两次说到要像彭咸那样投水而死。彭咸为殷朝贤臣,当年因进谏不成而投水自尽。此后,屈原在《思美人》、《悲回风》中同样多次提到“彭咸”。专家认为屈原的投江自尽,是“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深思熟虑,当然会有一番精心安排”。这位专家所说的“精心安排”,便是屈原追随舜帝而去。屈原在《离骚》开篇便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来表明自己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而舜帝是楚人的太阳之神和光明之神,并且楚人同样是在五月五日祭拜舜帝。

屈原在创作《涉江》时,就想象自己跟随舜帝畅游昆仑瑶圃,“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有意在舜帝的祭日投江,以便与冉冉上升的太阳融为一体,与心仪已久的先帝尧、舜以及彭咸等忠臣共聚首,去完成他在人间无法实现的抱负与理想。此说不过是后人研究所得。也有人认为屈原是听闻郢都被秦攻破,一时悲愤交加,感慨万千,既然有志救国却回天乏术,唯有以己之死祭奠国之亡魂。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个人认为,屈原即使真是投江而死的,也与爱国无关。

许多人认为屈原投江自尽于秦攻破郢都之时,所以屈原之死被定性为殉国。

事实上,根据屈原的作品研究,有许多历史、文学方面的专家发表论文称,屈原的卒年,不可能是在秦破郢之时。

关于屈原的生年,专家们的分歧较少,目前只有两种说法: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39年。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公元前353年。

而关于屈原的卒年,分歧就比较大。

屈原的卒年,直接影响屈原之死的社会意义。

因为卒于郢破之前,或郢破许多年后,都不会被认为是“殉国”。

最早的说法即我们所熟知的郭沫若说,即称屈原死于郢都被秦攻破之时。也正因为此,屈原因而被后世称之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但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发表论文对郭沫若的说法提出了异议。

最有代表的是潘啸龙的《关于屈原自沉的原因及其年代》和章培恒的《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

潘啸龙列举了五个原因证明郭沫若关于屈原自沉年代的说法不成立:

一、缺乏历史依据。

二、民间传说无佐证。

三、与贾谊《吊屈原赋》内容不符。

四、与白起破郢后江南属秦的事实相矛盾。

五、与屈原的自白不合。

根据潘啸龙考据,屈原卒年应在顷襄王十六或十七年(公元前283年或公元前282年),这比秦破郢提早了十几年。

而章培恒却认为屈原卒年为顷襄王三十年,即秦破郢九年之后。

两人的论据见以下图片资料。

如果这两种说法任一种成立,屈原“殉国”的说法就会被无情推翻,屈原的爱国头衔也会被残酷摘除。

在个人情感上,我倾向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理智上,我不认同屈原之死与爱国有关。

其实分析屈原的作品,大家就能明白:屈原一直在标榜他的清高,在他所忧郁的事情中,“不能被楚王赏识”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对国家的前途担心。

大家只看屈原代表作《离骚》就知道了。

甚至屈原对于投江一事,历来也有文人学者对此表示怀疑。

司马迁之所以记载屈原投江一事,是根据:

一、因为民间传说.

二、因为屈原作品中有投江的想法:

1.”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2.”愿依彭咸之遗则“。

3.”宁赴湘流,葬江鱼之腹中“。

王逸《楚辞章句》说:”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屈原赴水,即效法彭咸也。)

三、贾谊吊屈原一事。

但关于以上三种证据,清袁枚《随园随笔》认为:“……(效法彭咸投水之事)皆冤忿寓言,非实事也。太史公因贾生(贾谊)一弔,遂信以为真,不知宋玉《招魂》之作,上天下地,东西南北,无所不招,而独不及水。何也?惟乱曰:湛湛江水上有枫,魂兮归来哀江南,则其善于汨罗可知。若《楚辞注》-《招魂》作于屈子生时,则豫凶非礼,宋玉不应诅其师矣。今按:鲁仲连义不帝秦,亦谓惟有蹈东海,屈子云云,发于愤激,其果自沉与否,诚亦无可确证也。”

综上所述,屈原的死即使与投江有关,但也不一定与爱国有关。

更多的是,楚国灭亡在即,屈原自认一生的抱负再也没有机会展现了,才郁闷投江的。

或许,英雄无用武之地才是最悲哀的!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消灭,作为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屈原宁愿以死殉国,也不愿意独自苟活。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屈原在秦统一六国取得节节胜利后为什么居然投江自尽.jpg”/>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