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读书故事

标签:名人读书故事

  • 名人读书故事:毛主席读书故事_1200字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

  • 名人读书故事:路温舒编席抄书_400字

    路温舒是西汉时人。他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靠放羊为生。他很有志向,虽然买不起书,但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这么宽,要是把它们编成席子,这样不就可以在上面写字、抄书了吗?于是,路温舒趁着放羊的时候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

  • 名人读书故事:高士其读书故事_900字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大门开了。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l...

  • 名人读书故事:陈景润认真读书_900字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

  • 名人读书故事:爱读书的陶行知_800字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

  • 名人读书故事:匡衡凿壁借光读书_500字

    匡衡是西汉着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

  • 名人读书故事:沈从文_300字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着名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广泛受到世人好评。小时候的沈从文就认真读书,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家气质。有一次,小沈从文逃课,溜到邻村看大戏,一直到太阳落山,他回家。第二天,老师责问他为什么逃课。沈从文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罚他跪在院子里的一颗大树下,说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三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

  • 名人读书故事:董必武的阅兵式_650字

    一九五二年底,六十七岁高龄的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项决定:重新开始学习俄语。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董老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词称作一个中队,每二十个词称作一个大队。又把两个大队称作一个联队。生词写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释写在背面。随后,象掌握自己的部下那...

  • 名人读书故事:顾炎武_400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着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着。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

  • 名人读书故事:爱迪生_1000字

    美国的爱迪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终其一生,发明的东西有白炽电灯、留声机、活动电影、自动电报机、速写机等一千三百二十八种,平均每十一天就有一项发明〔当然,这里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劳)。一八八二年,是他发明最盛之年,平均每三天就发明一种东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发明大王,是怎样走上成功之路的呢?刚上小学时,他的老师很讨厌他,因为爱迪生不象别的孩子那样乖乖地听话,而是爱提一些怪问题难老师。有一天,老...

  • 名人读书故事:鲁迅在“三味书屋”_800字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

  • 名人读书故事:徐特立:太老师和小先生_900字

    一九一九年下半年的一天,又一批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在这批学生中有两个格外引入注目,一个胡子老长,看上去足有四十出头,而另一个则乳毛未脱,顶多也不过十二、三岁。小的叫老的“太老师”,老的却称小的为“小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位年长的就是徐特立同志,年幼的名叫熊信吾,是徐老的学生的儿子。现在这一老一少竞成了同学。当毛泽东等同志发起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徐老是一个有二十...

  • 名人读书故事:劈柴警枕的马雅可夫斯基_1000字

    夜,已经很深了,马雅可夫斯基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可是睡魔纠缠得越来越厉害,他觉得头很沉,眼皮象是要被胶水粘住似的,怎么也睁不开。实在没法再工作下去了,他只得横下心来躺一会儿。他跑到厨房里拿来了一大块劈柴,放在床上,将头枕在劈柴上面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带棱带角的劈柴,将后脑勺的皮肉压了一条深深的印痕,他在睡梦中略微翻动了一下身子,便觉得脑袋疼痛难忍,惊醒过来,于是一跃而起,又重新继续他的工作了。这就是...

  • 名人读书故事:苏洵发愤_300字

    苏洵是宋朝着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 名人读书故事:杨时求学_500字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