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地域作文

扬州游记作文

admin 地域作文 2022-04-21 08:18:00 扬州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扬州游记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游记作文 篇1

  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俗话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花红柳绿的春天,扬州有着不一样独特之美!而恰恰我们“淮海晚报的小记者”们就在这美妙的日子里去游览了扬州,去感受了扬州的不一样的春天!(散文笔法,很老道,看来董萌同学平时阅读不少哦。)

  在我们到达扬州的第一站就是扬州有名的何园。何园的门口有着其他省市的小记者们,可热闹啦!在何园的门口有这几这个大字“晚清第一园”。所有参观出来的游客都纷纷赞叹这美丽动人的何园!我们听了也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何园,去感受其中动人的景象!

  在何园里我们听着导游给我们的介绍,看着何园的花花草草,我们知道了一些关于何园的故事。,原来何园是一位名人为了母亲而建造的,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孝子的伟大作为,里面许多的楼宇长庭都有何园主人以及他母亲的照片,许许多多的晚清物品真的得很漂亮。看着这一切一切让我不禁联想到主人对母亲的孝心是多么的伟大啊!正是这些永不磨灭的中华魂流传着,让世人都秉承孝为先的传统理念。就这样我们感动着﹑开心着走出了何园。(何园写得尽管不具体,但有特色,也把“孝”的意义写出来了,有内涵了。)

  紧接着老师又安排我们参加了在瘦西湖举行的“苏、浙、鲁、豫、皖”(这地方用顿号,不用逗号。)千名小记者着相聚扬州园林活动。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最后我们游览了扬州瘦西湖,看到了闻名全世界的扬州瘦西湖特有风景,知道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含义所在。领略了当初隋炀帝杨广为什么开出堪称世界奇迹的京杭大运河的原因。

  通过这次游览扬州园林的经历,让我知道了百事孝为先的道理,也让我领略了美丽绝伦的扬州瘦西湖,获得了很多知识!

扬州游记作文 篇2

  提到扬州,人们必然会想到瘦西湖。还记得那年暑假,我们全家整装去扬州游玩。第一个目的地便是扬州赫赫有名的游玩景点:瘦西湖。

  据说瘦西湖风景如画,我早就想去一览它的风采。刚到扬州,我便迫不及待吵着闹着要去瘦西湖。兴许是无比兴奋的缘故吧,我觉得天空格外湛蓝,花朵十分娇艳,树木也显得十分有精神。很快,我们来到了瘦西湖风景区。刚踏入一步,一阵清爽的凉风使正处炎热夏季的我不由得浑身抖擞,感觉从热腾腾的蒸笼中出来,到了一片凉爽的绿荫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绿油油的柳树,耳边突然传来一阵船划过水面的声音,往右一看。我立刻被震撼了:三三两两的船只在湖上划着,划过后,水上碧波荡漾,远处,各式各样的古典楼阁矗立在这青翠欲滴的树林中,显得很有古雅风味。

  数不胜数的花草树木看得我眼花缭乱。下面,我准备去瘦西湖的景点。“咦?”一个名叫“徐园”的景点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别是那个“园”字,显得十分有特点,可以说得上是笔走龙蛇了。我慢慢走进去,亭台楼阁、绿树红花,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妙”字。远处,隐隐约约能看见一两座亭台或楼阁,近处百花竞争开放,小草绿茵茵一片,小池塘里还不时会有鱼儿在游动,这地方,称得上是世外桃源了。满池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着,又在荷叶的映衬下显得亭亭玉立,宛如一位位少女在跳着轻盈的舞蹈。

  出了“徐园”,我沿着河畔径直向前走,突然,阵阵清脆悦耳的风铃向我传来。定睛一看,一座大桥横贯两岸,似乎风铃声就是从那边传来,我加快脚步,向那里奔去。

  从正面看,有五个亭子矗立在桥上,因而得名:五亭桥,当然它还有另一个名字:莲花桥。阵阵微风吹过,桥上挂着的风铃也在“叮叮~”作响。坐在桥上,徐徐微风中夹杂“叮~”的风铃声顿时令人感到无比惬意。享受着阳光,眼睛望着湖中的碧水,身子靠在柱子上,真让人感觉自己仿佛到了仙境一般……

  瘦西湖风景如画,一切都是那么朦胧,令人流连忘返!

扬州游记作文 篇3

  东关街位于扬州最繁华的古城区,一进入街道就会感觉到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路两边的房子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房顶覆盖着黑色的瓦。在这种青砖黑瓦的映衬下,挂在房子门口的红色的灯笼显得十分耀眼。这些房子的檐口都是翘着的,妈妈说这就是古代房子飞檐翘角的特点,这是为了让雨水不流进屋子里。

  东关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最有特点的还是路两边的小吃。有卖面人的、有卖芝麻糖的、有卖烧饼的……琳琅满目的小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忽然我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路边的摊子边,我凑过去一看,呀!原来是一位老爷爷正在用糖做各种画,我不禁问道:“老爷爷,这个叫什么?”

  “叫糖画。”老爷爷回答。

  “我也想要一个。”

  只见老爷爷拿了一个勺子,在烧着的圆锅里舀了一勺糖,再在一个方形的冷板上轻轻画出一个弯弯的虾身,然后他在虾身的前面绕了几下,呀!画出一对钳子,接着他又在两个钳子之间抖了两下,两条长长的胡须就出现在我眼前,然后又飞快地在虾身的下面来回绕了几下,这次画出的是一只尾巴。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活蹦乱跳的`大虾就出现在我眼前。只见老爷爷又用一根木棒沾了点糖,然后用力压在画上,最后他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把糖画铲起来,我急忙舔了两下,甜丝丝、香喷喷的,真好吃!

  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古色古香的东关街真让人流连忘返。

扬州游记作文 篇4

  瘦西湖像个小姑娘似的静静地流淌在“母亲”扬州的怀抱里。她虽没有杭州西湖的大气高贵,却显得亭亭玉立。

  步入瘦西湖景区,只见一条湖泊缓缓地流淌着,这就是瘦西湖了。我们上了游船,导游介绍说:“这条湖就是瘦西湖,那么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清朝皇帝经常下江南来观赏美景,瘦西湖便成了皇帝的后花园湖泊,它虽然没有西湖那么有杨贵妃的高贵,却有如西施般的瘦美,仿佛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便被称为瘦西湖。”

  身居船上,欣赏着湖边的美景,这时,导游又开始介绍了:“接下来我们会见到的是‘二十四桥’。”我听到了“二十四桥”便开始幻想:是有二十四座桥吗?还是什么?就在我沉浸在幻想之中时,导游又开口了:“二十四桥就是长24米,宽2.4米,左右两边各有24个台阶,各有24根柱子。”没想到这桥名的来历还真具有想象力哦!

  我们下了船,迫不及待地上了二十四桥,仔细观察,正好24个台阶,24根柱子......果真名不副实啊!

  走过二十四桥,天空下起了一阵小雨,渐渐地雨越下越大,成了倾盆大雨。我们连忙小跑好一会儿,到了一处室内的景点:植物盆景展示馆。刚进馆,便见到几口大小不同的水缸,由大至小,依次排列。我观察了好一会儿,才明白用法:通过用手拍打水缸,就会发出动听而清脆的声音,“砰砰……砰砰……”我拍打了一口最大的水缸,那声音立即弥漫开来,响了好一会儿,真是有趣。

  穿过展示馆,我们便来到了“万花园”,刚进园内,先是飘来一阵清香,像是桂花香,又像是菊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现在是夏天,桂花和菊花都是秋天开放的,还要迟些日子。是什么香呢?我顺着香味向花园深处走去,哦,原来是月季哇!再往里走,四周五彩缤纷,各种花儿争奇斗艳,芳香迷人。一些花儿种在花篮里,吊在空中,一阵微风吹来,花儿如天花乱坠般在空中展示一番婀娜的舞姿,然后缓缓飘落。真是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游玩了瘦西湖景区,我了解了一些江南文化,品味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色,更充实了我的知识,培养了我的素养情操。

扬州游记作文 篇5

  艳阳高照的夏日最适合一家人一起出去游玩,一路上爸爸开车又快又稳,妹妹都睡了一路。路上我看见了长江,岸边有很多大树,中间还在建造江中陆洲的样子,我们在桥上走了很久才过江。长江真是波澜壮阔啊!

  不一会儿,一座古城出现在我的眼中。古城的城墙真高,拱形门上方有一块匾,就是东关街了。东关街的扬州炒饭和狮子头真好吃啊,我也想学会扬州炒饭,这样就可以回家后也能吃到美味的炒饭啦!我们在逛东关街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家名叫“昆虫宴”的店,原来蜈蚣,蝉蛹,蝎子……也可以吃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个园好有江南特色呀,妈妈告诉我个园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园中多竹子,竹叶的形状像“个”字得名。随后,我和妹妹在一家古装店中购买了纯白色和梅花图案的旗袍,真是应景。爸爸还给我买了一把竹扇,是粉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我很喜欢。

  东关街的夜景在灯光的照射下变得更加神秘好看。仿佛一进来就能穿越一样。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去了著名的瘦西湖,在买完门票后,竟下雨了。不过也好,为我们扫去了夏日的闷热。我们在亭子中躲雨时发现,亭子的一边天空时蓝蓝的,仿佛晴天;而另一边就灰蒙蒙的,乌云密布。真是大自然奇特的现象。瘦西湖湖边柳树和桃树相间分布,如果桃花盛开,红色和绿色相映一定很美!

  我们做了观光车游览了整个瘦西湖,在途中,我看到了彼岸花,红色的很好看。姐姐说彼岸花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庭院和植物,连空气都格外新鲜。我们在二十四桥的地方看到了湖中的黑天鹅,黑天鹅又漂亮又优雅。岸上的游览结束后,我们还去瘦西湖上泛舟,在船上听船夫把有关瘦西湖景色的历史都说了一遍,船夫还唱了当地的扬州小调。原来瘦西湖有那么多故事啊。

  这次的夏日游扬州真是太有趣了,我感到收获颇丰!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diyuzuowen/202204/286342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