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文化作文

弘扬传统作文

admin 文化作文 2022-04-21 08:18:00 传统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弘扬传统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传统作文 篇1

  这些天,我怀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节日的起源和关于节日的文化。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不难看出,贯穿着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从传统的节日中,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先说春节吧,它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守岁”,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如下棋、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晚会等等。在摆放的节日供品中,必备一大盘苹果,这叫做“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在守岁时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口彩:吃枣表示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义,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再说中秋节吧。“中秋节”又名“祭月节”,农历8月15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以有中秋一词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每逢中秋节,大家都要举行赏月和祭月的仪式。中秋节在这个时期已经初见规模了。明、清时代的中秋节,赏月依旧,一轮圆月东升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和各种水果,边赏月,边畅谈。中秋赏月的习俗流传至今。瞧,月光下,人们在自家小院品尝月饼、欣赏月色。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在一旁拿月饼来照月亮,比较哪个更圆,还担心着月饼会被月亮吃掉呢,真是其乐融融。

  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每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弘扬传统作文 篇2

  小时候,我每次看到别人家窗户上贴着窗花,我就特别喜欢。大一点我知道了那叫剪纸,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学校里,老师也让我们学习过剪纸,可是没有多少人能剪得好,而我很喜欢剪,剪得都是些简单的图样。

  妈妈的好朋友家阿姨有一次在我家玩,看到我在剪纸画,问我会翦喜字吗?我说会,阿姨说,她家女儿结婚,让我去她家剪几个喜字。第二天阿姨家姐姐还亲自跑到我家接我过去,我觉得自己剪得不好,可是姐姐说,没事,你就当玩了。我去了,拿着红纸真的剪了几张,贴在新柜子上,放在床上的枕头和被子上。我看到窗户上和门上都贴着特别好看的剪纸,都是龙凤呈祥的图案,真好看,也不知是谁给剪得。我看着漂亮的剪纸,真希望自己也能剪出这么好的图案。后来我还在书上电脑里,自己也慢慢地学些,真的很不容易,不过每年过年家里的窗花,我都自己剪。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每逢过节或者新婚喜庆,人们都喜欢将美丽的剪纸贴在窗户。门上,烘托节日的气氛。作为后辈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弘扬传统作文 篇3

  记得那一天,我刚从辅导班出来。风无情地吹打着树梢,发出呼呼的吼叫声,差点没把我吹倒。我站在公交车站牌那儿焦急等待着公交车。公交车缓缓驶来,我急匆匆地奔上车,车上的人可不少,只剩下两个座位,我很庆幸地找了一个坐了下来,大口地喘着气。车开了,但又停了,只见一个小男孩,背着一个又大又重的蓝色书包,步履匆匆地上了公交车,他好像也是刚下课,小小的身体坐在了最后一个座位上,他用袖子轻轻抚去头顶的汗珠。我想这么大的风,他是得多匆忙才会出汗呀!又到了一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缓慢地上了车,那个小男孩看看自己又看看那位老奶奶,连忙背着沉重的书包大步上前,轻轻扶着那位老奶奶,坐到了那个座位上,而他瘦小的身体扛着重重的书包站在老奶奶身旁。老奶奶看看他,亲切地问:”你的书包好像很重,要不你坐把?“男孩双手扶着书包往上提了提,说:”不沉不沉,奶奶您坐。”“当时我心想:怎会不沉呢?只见那位老奶奶摸着小男孩儿的头说:”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啊!“小男孩摸摸后脑勺,笑了笑。那是,我不禁心头一震:这个小男孩真“美”!我也要把这种美传递下去!

  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妈妈让我下楼去买一袋盐,我一蹦一跳的下楼去了。我刚走到院门口,便看见一位老奶奶正站在马路边,左顾右盼。此时我心中浮现出那天小男孩给老奶奶让座的一面,我想如果小男孩可以做到的话,我难道就做不到吗?我飞快的跑过去,对着老奶奶笑了笑,急忙说:“老奶奶您好,我扶您过马路吧!”老奶奶微笑着摸着我的肩膀,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谢谢你了!”我双手扶住老奶奶的一只手,在过马路时我左右看,老奶奶还时不时的提醒我,我扶老奶奶到了马路对面,老奶奶摸着我的肩膀,连声说:“好好好……“还一直向我表示感谢,我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老奶奶,这还是一个小男孩教给我的。”说完,我跟老奶奶挥了挥手,像只蹦跳的小兔子,欢欣雀跃地买盐去了。

  是啊!这一个小小举动不正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吗?也许美德就产生于生活的点滴小事,我们的一个举手之劳就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争做中华最美时代少年!

弘扬传统作文 篇4

  美德总是被人们理解为是一种美与德行的相结合,但美德似乎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一直忽略它,美德说起来是那么容易,但要达到那种境界却那么难。美德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甚至是一盏指路明灯,是一面明镜,心中有美,镜中自现。没错,现在的社会不缺少美德,也可以说,美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可是残缺不全的美德也散落各处,让美德所渲染的圣洁社会又被污染了。不要以为美德不算什么,对现在的社会造成不了什么影响,实际上社会的坚实基础就是美德,当务之急就是要弘扬传统美德,不忘社会之本,引领大家走进幸福的生活。

  说起一个人,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虽然他走了,但到处都能看见他的影子,我从小就知道他是个不寻常的人,因为他的那些事迹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现在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一点微妙的改变,我并不会用那些离我们比较远的词去形容他,在我心里,我很佩服他,起码跟他相比,我做不到无私的去帮助别人,我永远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枯,他是真正的融入到了这个社会,他让大海因为有它这滴水而感到自豪,他不是别人,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雷锋。雷锋的一生不仅让大家看见了他的美德,还把美德永远的弘扬了下去,大家不是都说他有钉子精神吗?他是有,他把美德钉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他让大家一直都不敢忘记,曾经有一个人是那么的热爱这个社会,爱社会里的每一个人、幸福真的不只是索取,而是付出,你有没有尝试过帮助一次别人呢,当别人真心的和你说一句谢谢的时候,心里可以温暖好久。最聪明的人是雷锋,他时刻帮助别人,一生洋溢在幸福中,因为他无私的付出,从不索取,所以他拥有了得到幸福的权利。可见,美德是一把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钥匙也要高温才能打造出来,美德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弘扬传统美德,才能保证这个社会经久不衰。

  美德如水,我们要让它渊源流长;美德如烟,我们要让它缕缕不绝;美德如香,我们要让它愈烧愈浓,让我们用美德去捍卫这个社会,在恒爱之心下呵护同一个社会,让美德永远伫立在心中,弘扬传统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弘扬传统作文 篇5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上街去买东西,在一个茶馆前面,奶奶停住了脚步,仔细的听里面传出来的声音,原来是唱川剧的声音,奶奶明显是被川剧声吸引住了,于是我们就坐在旁边的石梯上休息一会。

  我听了半天,一句也没有听懂里面在唱什么,可奶奶却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跟着哼唱起来。我十分不解,奶奶一辈子没有上过学,难道还比我这个学生听得明白?也许是看出了我的疑惑,奶奶对我说到:“以前,根本就不像现在这样每家都有电视看,我们那会儿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收音机里面放的大部分就是川剧,这就是我们那时最大的娱乐,以前街上可以看见很多唱戏的,现在都几乎没有了,只有一些茶馆里面还有,以后就更难听见了。”是啊,现代的社会,恐怕很多人宁愿打一天的麻将也不愿意坐下来听一天的川剧了,这种民间流传的传统文化喜欢的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各种娱乐活动。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一阵的酸楚。既然今天遇上了,我就掏出自己的零花钱,拉着奶奶一起走进茶馆,去感受这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我打算回到学校后告诉更多的同学,叫他们也一起来看。

弘扬传统作文 篇6

  今年清明节,爷爷带我回老家后堡扫墓,回家的路上经过后堡胡家祠堂,爷爷告诉我,这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前些年村里根据村民意见重新修复好,建为皋北抗日自卫队纪念堂了。我心想:这纪念堂为什么要建在胡家祠堂呢?爷爷像是猜到我的心思,拉着我的手说:“走,丫头,进去参观参观,你自然就明白了。”

  我走进纪念堂,眼望见块矗立的石碑,石碑上凿着“皋北抗日自卫队驻地”几个醒目大字,石碑后面是绍兴县人民政府撰写的“修复纪念堂纪事”。栋三开间的屋内,摆放着十几口玻璃柜,陈列着当年抗日自卫队战士用过的些遗物;四周雪白的墙上挂着数十块大小不等的图版,展览着自卫队抗日的照片与图文。我边看,边听着讲解员讲解:1941年4月17日,日本侵略者占领绍兴,烧杀、奸婬、掠夺无恶不作,绍兴人民陷入片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中共绍兴工委决定建立皋北抗日自卫队,开展敌后抗日活动。是年7月,自卫队正式成立,驻地就设在后堡胡家祠堂,这里就是当年抗日自卫队战士们生活、学习、和训练的地方。自卫队驻扎在后堡,战士们个个纪律严明,不拿群众针线,他们还 经常帮助群众干农活,担水劈柴,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乡亲们都把战土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军民关系十分密切,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

  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这纪念堂为什么要设在胡家祠堂,原来胡家祠堂与皋北抗日自卫队,有其历史渊源呵!

  我专心致志地听着讲解员讲解:由于自卫队常神出鬼没打击敌人,致使日本鬼子万分恐慌与不安。1941年9月9日中午时分,驻扎在陶堰据点的队日本兵偷偷坐船进入戚里江,企图包围胡家祠堂,偷袭自卫队。村民发现后,立即向自卫队报警。队长朱铁群获悉后,第个冲出祠堂,他凭着支驳壳槍阻击日军时难以上前,为部队突围赢得了宝贵时间。20余位战友安全突围,但他和指导员叶向陽等5位战士为掩护战友撤离,壮烈牺牲。副指导员王光生在突围中为部队断后,当他最后个冲出祠堂时,发现村中的所有道路已被封锁,鬼子嚎叫着四面包抄上来,在这危急关头,村里的友生大妈不顾个人安危,把将他拉进自己家中藏了起来。日本鬼子挨家挨户搜查,她家连来了两次,但她非常镇定地坐在家门口挑网,勇敢机智地骗过了敌人的盘查……

  听着听着,我止不住热泪盈眶,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爱国情怀、革命理想、与献身精神,深深打动我的心。使我进步体会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多么来之不易!也使我更多地了解了后堡的光荣历史,作为后堡人的后代,我引以为荣,并为之骄傲!

  最后,只听讲解员大声说:历史的风雨,冲不淡人们对英雄的景仰;岁月的流水,流不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如今纪念堂已成了后堡人心目中的圣地。乡亲们深深怀念着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每当烈士牺牲日,村里会举行纪念活动;村里还 把原埋在小南池墓地的四位烈士遗骸,遣移于此;清明节村民在家祭奠祖先时,都会叫烈士入座;前些年,村里新造的两座桥,座叫铁群桥,另座叫向陽桥,以纪念队长朱铁群和指导员叶向陽。此刻,我对讲解员说:“阿姨,谢谢你的讲解,听了深受感动、教育与启发,我以后还 会经常来。”

  烈士长留后堡地,后人永祀英烈灵。走出纪念堂,我路在想:我们要告慰先烈英灵,就要继承与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走他们未走完的路,复兴伟大的中国梦!

弘扬传统作文 篇7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近代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xx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弘扬传统作文 篇8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wenhuazuowen/202204/2862734.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