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国民党的末代军长们(三)

发布时间:2023年2月3日责任编辑:赵小云来源:新民晚报

七十四、第七十四军军长:劳冠英提起74军,那可是大名鼎鼎。作为五大主力之一,74军在抗日战争中战功赫赫,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将才,就连能去74军去当兵,都被时下的一些年轻人引以为豪。遗憾是这样一支抗日名军却被淹没在内战的旋涡中。孟良崮战役之后,74军虽然有过一轮回光,但在经历过淮海战役之后,74军的威名不复存在,甚至连武器装备都得不到补充,最终部队被裁,番号也沦落为云南杂牌军使用,其命运与同在孟良崮殉职的张灵甫一样,虽有过辉煌,但仍不免埋没于历史的洪流。劳冠英,字方成,广西合浦人,生于1908年。劳冠英在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后就长期服务于警卫军系统,后来在88师的编成内参加了两次上海保卫战。在第二次上海抗战时,劳冠英成了以前警卫军时期的老长官——俞济时扩张权利的工具。当独立第20旅奉命扩编为第61师时,劳冠英被俞疏通关系派去当团长。俞济时希望劳能在61师中替他掌握一部分实权,可惜受到钟松的处处限制,这个目的始终没有达到。经过这一回的“历练”,使劳冠英认识到自己只适合带兵打仗,要论勾心斗角这种事,自己实在不行。俞济时见计划无法得逞,干脆借着劳冠英在沪战作战有功有为名,把他调到74军当了旅长,这才使劳与74军有了关系。劳冠英在74军中属于“新生”,基本上得靠着“俞派”的关照才能立足。然而到王耀武接管74军后,俞派失了势,劳冠英也自然难以在军中立足。于是,他又被曾经主管过浙江省保安团发展事宜的俞济时调到根据地——浙江,去当省人民抗敌自卫军第4纵队的司令。其后该纵队改编为暂编第35师,劳冠英就顺势的当上了师长。和抗战初期同日军拼命的经历相比,此时位于三战区打游击的劳冠英就显的较为轻松,但这也对部队今后的存活提出了难题。果然,就在抗战胜利前夕,几无战功的暂35师奉命裁编,较为轻松的劳冠英这回变的彻底轻松了,因为他被调到军委会去当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高级参谋。总算是俞济时帮忙,在经过警察学校的培训之后,劳冠英在内战爆发时被派到长春铁路警察局当局长。他一面担负护路任务,一面负责军运,虽然没和解放军交过手,但是前线的败报,到是让他寒了心。应该说,劳冠英在当警察局长的两年多,是他军旅生涯中最为谐意的一段时期,不仅不用面对死亡的危险,还能靠着职权弄点回扣,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东北的丢失而告了终。无官一身轻的劳冠英回到南京去闲住,却没想老长官俞济时打来电话要他去觐见总统。一头雾水的劳冠英去了之后才得知,在俞济时的全力保举下,他已经被内定为新任的第74军军长,负责指挥和编练之责。好么,别人想破脑袋都弄不到的74军军长之位,他劳冠英到是淅沥糊涂的就当上了。对此,劳冠英自然是乐的合不上嘴,立即奔赴浙江去招兵买马了。却不知,此时74军的待遇和其他重建各部的待遇没有丝毫区别。不仅招兵困难,就连武器装备都没着落。不久,原来的三师制甲种军奉命缩编为两师制乙种军。两个师的74军,勉强招到了一半的兵,可是装备还是没有,劳冠英就只能乘着蒋校长视察部队的时候向校长请求补充装备。劳冠英本指望校长能帮忙,可没曾想校长却对74军的现状归结为劳冠英自己的无能,不仅装备没批,还训斥了劳。于是,对74军重建已经失望的蒋介石在福建整军会议的时候,指示国防部裁撤74军,所属部队并编为一个51师,编入73军序列。堂堂74军,就在1949年9月5日这天,结束了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中央军嫡系精锐的身份,劳冠英自然也丢了差。部队没了,可国防部也没对无职的劳冠英做出新安排,任他在平潭岛“游荡”。劳冠英见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此时的平潭岛也已处于解放军的火力之下。于是他想办法托关系,终于取道前往厦门,再转到台湾。本以为能就此脱离是非之地的劳冠英没曾想到,他前脚刚到台北,后脚就接到了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签发的“逮捕令”。原来他曾经的部下不知受了谁的授意,控告他面对解放军的进攻“不战先退”,这可着实把劳冠英给冤枉了一把。他到是想和解放军打上一回,可部队都没了,叫他拿什么打?怀着一肚子苦水的劳冠英只得乖乖的去长官公署报道。好在事情终于水落实出,劳冠英无罪开释。但经过这顿折腾之后,劳冠英再也无意于军旅,他立即办理了退役后续,回到家中与妻儿团了聚。劳冠英算是得到了解脱,他于1977年在台北病逝。七十五、第七十四军军长:余建勋余建勋,字铭新,云南施甸人,生于1904年。余建勋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自他1938年随部出滇抗战以来,历次滇军所参与的会战他一场都没拉下,是少数几位打满全场的滇军将领。要说能有过这等经历的将军,应该前途无量才是,这要放在中央军系统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放在滇军这个相对封建的系统来说,就比较复杂了。原因无二,那就是集团虽小,但派系仍旧是琳琅满目,几派互相倾扎,巴不得对方早早的下台。余建勋在滇军集团中属于卢汉一派。抗战初期余建勋跟着60军军长卢汉参战,打过不少硬仗,他也从团长给提拔为旅长。然而当另一派的高荫槐上台后,卢汉的不少权利都被高给拿了过去,导致卢空挂一个第1集团军总司令的名义而无所作为,身为副总司令的高荫槐却洋洋得意,俨然一付总司令的派头。虽然卢、高都在龙云麾下效力,但其性质如同中央军中的陈诚、胡宗南同为蒋介石效力一样,始终避免不了相互排挤的弊端,其实这种情况换到哪都是这样。于是在卢汉失势之后,余建勋离开60军也就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了。其实对于卢、高两派的争斗,龙云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本来两派相争互相制约也不是什么坏事,可当一派权利高于另一派时,龙云就不能干坐着不干事了。于是滇系的另一派孙渡上了台,他的58军代替60军开赴前线,60军则被调回云南守边疆,高荫槐没了60军自然也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当然龙云也不会让孙渡一家独大,当58军成为滇军的抗战主力时,龙云为了安抚卢、高两位,便把两派的人都安插进了58军,以限制孙派的发展。于是,余建勋在这个时候被派到58军,当了183师少将师长。余建勋虽然成了师长,但是却架不住在58军特有威信的鲁道源。基本上183师是只听鲁不听余,把个余建勋弄的十分的窝火。可鲁道源也不能把余赶走,因为这是在云南的龙老爷子亲自任命的,赶余走的话,自己肯定也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余建勋就这样挂着师长的名义,一直熬到了抗战胜利的那一天。而到了抗战胜利时,已经取得58军绝对领导地位的鲁道源干脆抛弃孙渡乃至龙云,直接带着部队投靠了中央,这样一来,不仅孙渡没了面子,余建勋也是知趣的离开了58军,回云南去了。当余建勋回到云南时,云南已经发生了军事政变,龙云下台了,中央扶持了卢汉接管了龙云的全部权利。这事对于余建勋来说本来应该是件好事,可卢汉才刚上台,对于人事的任命基本上还都得听中央的,这样一来,余建勋的复出成了一件难事。一直拖到1946年还是没能补上实缺,到后来干脆成了退役将军了。对此,卢汉只能一面安慰,一面表示会寻机让余建勋复出,以稳定余的情绪。两年后,在云南的解放军游击部队把卢汉政权袭扰的十分头疼。对此,卢汉任命了一批新专员来负责围剿游击队。余建勋就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复出的机会,被卢汉以省政府的名义任命为第7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旋又调为第6行政区的专员和保安司令。到了1949年6月又任命余建勋为保安第2旅旅长。卢汉原以为实现了当初的诺言能使余建勋对其感恩戴德努力工作,却不知此时的余建勋是一百个不愿意复出,因为时局到了1948年的时候,已经对国民党政权十分不利,与其出来当炮灰,还不如在家过清闲日子呢,可又拒绝不了老长官的面子,只得硬着头皮出来办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复出的余建勋能指望他去解决游击队吗?其结果自然是游击队不仅没有被歼灭,反而越做越大。弄到后来余建勋不仅要对付中共武装,还得对付拥龙复出的旧势力,比如中国人民自卫军和共革盟,搞的他十分头疼。如此熬到1949年10月,余建勋的保2旅又被卢汉扩编为军,番号经国防部评定,授予第74军的番号。也不知道是国防部的负责人脑袋发昏还是其他什么的原因,堂堂名军竟然让给了杂牌。而此时的余建勋已经得知了卢汉准备起义的决定,对此,他到是极力拥护,因为对他来说此举不仅可以早点结束战乱,也可以让他过几天太平日子了。于是在卢汉的补充下,74军的编组出奇的顺利,并在1949年12月9日这一天,由卢汉领衔,加入了解放军的行列。此后余建勋的74军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暂编第12军,余任军长,暂12军并入第14军后,余又改任第14军第二副军长。1955年转业后,余建勋留居昆明,担任省政府参事,于1986年6月21日病逝,享年83岁。七十六、第七十五军军长:吴仲直第75军本来是浙军的基础,在经过历年附庸于中央军的历史后,于内战时期正式转正,成了嫡系。再由于中央军嫡系主力在内战中损耗的太多,这就使得75军逐渐的冒出了尖,并且从1948年重建之后逐渐的成为了嫡系中的主力,乃至担负起防守上海的主要力量。其后,又因为这个军是从上海撤到台湾保存实力最为完整的部队,这就使的75军的血脉在国军的几次整编中都存活了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这要放到现在来说,75军实在是堪称转型成功的典型范例,没有第二。吴仲直,字佐之,浙江诸暨人,生于1905年。吴仲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交通兵科,在校期间主修通信,此后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深造。吴仲直一开始在通讯兵团服务,长期从事其在军校学习的本职专业工作。但由于吴觉得一直干通信升迁难,便决定投考陆大,以改变自己的军旅发展轨迹。当他于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毕业之后,得陈诚帮助,被派到了源自浙军的第6师当参谋处上校主任。虽然第6师不属土木系,但陈诚一直有意于吞并该部,吴仲直的赴任,便是陈所走出一步棋。而吴仲直此时虽然与土木系挂了钩,但却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内没有融入这个集团,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准土木系”干部。在吴仲直的军旅生涯中,有过多几次值得夸耀的成绩,这尤其要以1936年平息两广事变中所充当的角色为重。当时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广西军阀李宗仁,于1936年6月以抗日为名,发出通电出兵北上,企图与南京政府相抗衡。为了瓦解这个联盟,并拉拢有意投效中央的两广干部,吴仲直受命往返于赣粤两地从事联络工作。而吴仲直不负使命,他孤身前往策反,又全身而出,并成功说服2000余粤军向中央投诚,给了陈济棠集团一个极大的打击。或许是上级认为吴仲直适合对外做工作,于是在抗战爆发后不久,吴就被派给了李宗仁,当起了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参谋处少将处长。之前在陈济棠那搞动作,这回又跑到李宗仁这任职,着实把李给紧张了一段时间。好在吴仲直能以抗日为头等大事,一直在认真从事本职工作。到是李宗仁一直对吴不放心,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把他推荐到75军当参谋长。75军的基础部队就是第6师,吴仲直的新岗位,到是让他有回家的感觉。应该说吴仲直的心态是比较好的,他属于到哪都能专心工作而不生是非的主,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75军的旧浙军将领们都不排斥他,相反还挺欢迎他的。于是在经过抗战中期的一段艰苦抗战岁月后,吴仲直由军参谋长升26集团军参谋长,再派到第6师当师长,经过近十年时光,终于将第6师交到了陈诚的手中。而功成身退的吴仲直,在抗战胜利前夕,光荣的调回后方,当上了军务署通信司中将司长。内战爆发后,吴仲直大部分时间一直在南京当联勤总部的通信署署长,虽然没有什么兵权,但因为通信是他的专长,对吴来说到也干的安逸。而当在前线与解放军作战的75军覆灭之后,吴仲直这位办公室将军也就不得不被国防部调了出来,当上了新组建的75军军长。究其原因就是,吴仲直在75军中当过参谋长,还当过75军基干的第6师师长,他不适合的话,就没人适合去当这个军长了。于是吴仲直就带着他亲自挑选的一些骨干,跑浙江去专心建军了。国民党在经过1948年年底的三次大战役之后,精锐大部丧失,不得不将残部退集长江以南布置新的防线。吴仲直的75军此时还没有编练完成,但毕竟国防部可调用的部队有限,见到75军已经有了规模,管它战斗力行不行呢,先拉到上海去担负防守任务再说了。估计当时国防部也不准备让75军发挥出什么战绩,只要能起到延缓解放军攻势的目的就行。而汤恩伯可能也是认为这个军派不上大用,就把75军布置在相对安全的沪南地区,使75军避开了战役之初解放军的猛烈进攻,成为上海战役开战后,实力最为完整的部队。而当解放军从浦东打开缺口的时候,75军仍旧没有被汤恩伯完全投入战斗,只是抽调了一个95师去参战。吴仲直的75军主力在经过了将近十来天的等待之后,终于在5月15日等到了解放军的进攻。可抵抗了只有5天,就奉命全军移防到江湾,再往后就接到了分乘四艘轮船撤往的舟山的命令。于是作为最先撤退的75军,安全的抵达了目的地。经过统计,75军此时有官兵2万零700人,除了95师损失了一部分外,其余两个师基本就没什么损伤。于是战斗力仍旧存在的75军想不被国防部重视都难了。当75军奉命调回台湾后,便担负起台湾南部的防守责任。吴仲直本人则从1951年起兼任台南防卫副司令官。可能是吴仲直的身体原因,他在副司令官的岗位上卸任之后,只担任过联合作战研究督察委员会副主委、国防部高参室主任等几个虚职。1967年1月,吴仲直办理了退役手续,但在七年后,也就是1974年,便过早的在台北病逝了。七十七、第七十六军军长:薛敏泉第76军是属于胡宗南系统的一支标准的中央军嫡系部队。由于抗战时期一直待在大后方,所以鲜有战绩能用来证明这个军的战斗力。到了内战爆发时,76军被推上了前线,照说这样的部队不能列入主力的,战斗力也肯定差不到哪去。可郁闷的是,偏偏就是这个76军(整编第76师),在面对它的对手解放军时,不仅屡战屡败,还被打到四次重建的地步,军内的军、师、旅、团、参谋长们也是非死即俘,比如廖昂、徐保、李日基等等。套用时下网络流传的一张易中天GIF图片里的话,那就是“悲剧啊”!薛敏泉,字泓沧,福建闽侯人,生于1908年。薛敏泉和前面介绍过的吴仲直一样,他们都是黄埔六期交通兵科以及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的毕业生。两人同样学的通信专业,毕业后同样进的通信兵团,此后又一起考入陆大,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在这一连串的经历中应该不差。薛、吴两人的人生交集在陆大毕业后有了改变,甚至到了再也没有交集过的时候,因为薛敏泉选择了投归胡宗南麾下,吴仲直则认为陈诚那派更有前途。在投效胡宗南后,薛敏泉被长期安排担任教育和参谋工作,成了胡系中较为出色的参谋人员之一。当时在国军内部有三大参谋长之名,而在胡宗南系统中也有三大参谋长,薛敏泉即是其中之一,另两人则是罗列和盛文。在经历过七年抗战之后,胡宗南为了培养薛敏泉的资历,终于把薛调去当78师师长。但还没到与日军或者是之后的解放军交战时,就又给调到了西安绥靖公署当副参谋长。在那里,薛敏泉和参谋长盛文一起出谋划策,制订了进攻延安的作战计划。在占领延安后,又参与制订了一系列与解放军的作战计划。要说薛敏泉的参谋业务那是绝对具备出色水准的。遗憾的是,没有任何带队作战经验的薛敏泉在制订作战计划时,注定了他只能纸上谈兵。许多被他所认为合理的布置,套用到野战部队的实际行动上便成了十分的不合理,弄的前线作战的将士们怨声载道。奇怪的是,胡宗南仍然重用薛敏泉等参谋人员,并且为了完善他们的资历,还陆续把他们外放当军长,首先就是盛文当上了第3军军长,接着在继李日基的76军覆灭之后,薛敏泉也被外放,当上了第四次重建的76军的中将军长。也许是这个76军太不经解放军打了。当薛敏泉把76军重新组织起来后,胡宗南不敢轻易使用,就把这个部队一直放在汉中,不打仗光驻防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就这样,薛敏泉的76军在汉中过了三个月的“休闲”时光,此后又奉命开赴四川,成了第一支入川的胡系部队。这样一来,76军自从重建开始,就没有和解放军交过手的记录,薛敏泉也奇迹般的躲过了1949年6月的胡系部队军长大换血事件,因为在胡宗南指挥的所有军级单位中,只要薛敏泉等三名军长没有挪窝。76军进入四川后被布置在三台和南部地区,一直到1949年底仍然没有参战的机会。到是薛敏泉在胡系大军齐集成都前夕,被火线提拔为第7兵团副司令官。这主要是因为胡宗南对7兵团的司令官裴昌会不放心,想让薛敏泉以兵团副司令官的名义把7兵团的三军统一指挥起来,以起到成都决战的应有作用。然而,薛敏泉的资历虽然很完整,但是在军队中的威信却不高,除了他的76军可靠外,周文韬的17军和刘劲持的98军都不听他的话,此外作为第7兵团司令官的裴昌会还给薛敏泉发来要求他参加起义的电报。薛敏泉接到电报后找来周、刘两位军长打算拒绝裴昌会的要求,并指挥三个军跑大巴山打游击。可周、刘两人都有自己的打算,首先两人就联合反对打游击,说游击战是共产党的拿手活,和他们打游击那等于是找死。接着刘劲持就主张听裴司令官的话,周文韬则在一旁不发表意见。薛敏泉见一人反对一人不表态,自认没有能力继续维持7兵团的完整,也就带着76军自寻出路了。成都放弃后,薛敏泉鉴于形势发展,被迫接受了投诚的结局。但是他打心眼里抗拒这个结果,再加上他的妻儿已经去了台湾。于是他借口去重庆探望76军家眷,悄悄的离开了部队。在经过十来天的藏匿后,取道前往香港,并成功的进入了台湾。薛敏泉到台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外加胡宗南的失势,许多胡系军人都被迫赋闲。薛敏泉空挂着战略计划研究委员的委员之名,于1954年12月20日便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七十八、整编第七十八师师长:叶成78军,是川军在抗战期间扩编出来的部队。由于损失过大、战力不济和派系争斗等原因,这个军被裁撤了。于是番号就给了驻防新疆、曾经吃过新疆民族军苦头的新编第2军,是为整编第78师。在整个新疆驻军中,整78师的实力最强,且是驻新中央军中的龙头老大。胡宗南原本想以这支部队为基础,撑起新疆的反共局面,可惜由于新疆驻军的高层中,主和者战居了多数,这支部队未经战斗便加入了解放军。此后被改编为新疆建设兵团一部,到是为共和国立下了不少苦劳。叶成,字力戈,浙江青田人,生于1905年。叶成是黄埔军校三期步科的优秀学员,军校毕业后就进了蒋介石的侍从室,是标准的嫡系中的嫡系。此外他还是复兴社的骨干,这要放在当时,绝对是前途无量的天子门生了。于是叶成在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侍卫大队长、军事委员会特务团副团长等职后,于1934年中央掌握福建军政之后被派任福建省保安处副处长一职。省保安处,虽然是负责指挥编练地方保安团的机构,但是在中央的特别关照下,福建的保安处是继浙江省保安处之后的又一试点性机构,保安处所辖各保安团安插有大量黄埔学生,在待遇和装备上也与正规军无异。这些名为保安团的部队,要正式开战,与正规军没什么区别。当时任处长的赵南仅仅是个摆设,所以保安处的一应事务都是由副处长叶成来负责处理。两年后,叶成正式上位,名副其实的当上了中将处长。可是就在叶成前途无量的时候,一件上层争权夺利的事,差点把叶给毁了。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不卖军统头子戴笠面子的福建省主席陈仪,将军统驻闽南站的站长张超枪毙了。而这执行死刑命令的,就是时任保安处长的叶成。叶成执行的挺利落,三下五除二的就把张超给毙了,因为对于叶来说,张超在福建实在是过于嚣张,这次抓住机会了自然得快速处理,省得让张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然而在事发后,戴笠自知暂时还撼不动陈仪的地位,于是就拿叶成开刀,而陈仪也没打算救叶。于是这位本来当个处长带带几个保安团,日子过的还挺滋润的叶成,就这么成了陈、戴相争的牺牲品。好在命没丢,只是被革职了事。叶成丢了官,思来想去,决定去投靠一期老大哥胡宗南。毕竟叶成是侍从室里出来的干部,再加上戴笠没把叶搞死,这就充分的说明了蒋介石还是要用叶成这个三期生的。当胡宗南心里有了底之后,便把叶成保荐为第13补充兵训练处的处长,负责大后方训练新兵的工作。此后叶成又先后担任过第196师副师长、暂编第58师师长、第91军副军长等职。在西北一隅度过了剩余的六年抗战时光。抗战胜利前夕,驻在新疆的新编第2军被新疆民族军打惨了。这时候胡宗南想起了叶成,而叶成自己也想找个上位的机会,便很顺利的接管了新2军。你还别说,毕竟前几年的训练工作没白干,新2军在叶的整理下很快就恢复了朝气,并且逐渐成为了驻新各部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1947年5月,新2军整编为78师后,叶成就改任整78师中将师长,并一直在新疆干到了1949年。1949年的局势,尤其是解放军在发起渡江战役之后的局势,明眼人都知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可叶成不死心,他和极力主战的整编骑兵第1师师长马呈祥、整编第179旅旅长罗恕人准备秉承胡宗南的指示,动员驻新各部与解放军做拼死一搏。其实叶成在经过福建的风波之后,在处事上面还是比较圆滑的。再加上他是天子门生,又是侍从室出来的人,驻新各部将领都对他很尊重,就连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也是对他客客气气的。本来叶成有死战之心,但还不便公开表露,但是当他有了外援马呈祥的鼓励和部下罗恕人的支持后,就这么站了出来,当上了死战派的领头人。三个人是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的商讨着“反共大业”。可这三位太一相情愿了,因为大部分驻新将领和下层官兵都不想打了。只有极少数的几名将领支持死战,而这极少数的几名将军中,又有好几个在1949年8月前后因为种种“原因”被陶峙岳免了职。等到叶成等人发现与解放军做最后一搏只是他们想当然的幻想时,叶成就只能选择离开部队跑到国外避难去了。在陶峙岳的动员和安排下,叶成与马呈祥、罗恕人等人带着家小安全的离开了新疆。叶成在印度加尔各答住了一阵后前往台湾归了队。在那里,他先是被送入三军联合大学进修了一年,随后被派到75军当军长,两年后又调任80军军长。1954年台湾整军时,叶成调任国防部战略计划研究委员会委员,于1970年退役。应该说叶成在台湾过的还是挺滋润的,台湾当局不仅没有追究他不战放弃新疆的责任,还委任他为军长。仅凭这一点,就可知道叶成当年在侍从室没白混,他的侍从室同僚们还是愿意拉他一把的。就这样,叶成在台湾安度了晚年,于1994年8月7日在台北病逝,享年90岁。七十九、第七十九军军长:龚传文第79军是土木系在抗战初期扩编出来的一支劲旅。这个军在首任军长夏楚中的刻意培植下,有着自己的一套班子,基本上提拔军官都是由军内挑选,而不轻易接纳外来人,哪怕是土木本系的人,这就在无形中成为土木系中的又一小团体。抗战期间,79军打过不少硬仗,可到了内战时期,可能被国防部作为直属部队长期配置在重庆使其作战能力有所退化的缘故,79军在首次大战中就被解放军打的丧失了战斗力,上到国防部高级官僚下到79军的基层官兵,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接受这个结局。但这毕竟是事实,他们只能接受。龚传文,字顺天,云南凤庆人,生于1897年。龚传文毕业于云南讲武学校第十六期步兵科,同当时许多年轻军官一样,龚传文向往广州的革命生涯,于是在军校毕业后不久就前往革命圣地报道去了。由于是外来户,龚传文在北伐期间一直不得重用,为求得发展,他投靠了陈诚。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他在效力于国民党军队时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陈诚不仅依靠黄埔学生发达,他还希望培植一批云南讲武或日本陆士的军官为他效命。就这样,龚传文在土木系中埋头苦干,终于熬到了98师的上校团长,并且成为夏楚中的部下,同时和直属上级——旅长方靖交情不浅。抗战爆发时,时任294旅副旅长的龚传文跟着旅长方靖开赴上海参战,在那里,他先后协助旅长或亲自率部在蕴藻浜、宝山等地与日军血战,在宝山全营殉国的姚子青营就是龚传文所在的294旅的部队。淞沪会战结束后,旅长方靖外调第76师,龚传文于是接了旅长。在夏楚中的小团体中,似乎想要继续往上爬是不太可能的事。因为夏只有一个79军,军长肯定是夏自己的,师、旅长们如果不选择外调,那肯定升不了职。比如方靖,就是通过外调到76师,才升上了副师长。可龚传文和方靖不同,人家是黄埔生,外调有人会帮着找好差使,方靖虽然只是副师长,但明眼人都知道接任师长是迟早的事。龚传文就不行了,他是云南讲武的,是被黄埔生视为杂牌学校出来的干部,他要寻求发展,只能放下身架,只要有兵权,当什么都成。于是,龚传文成了湘鄂赣边区游击纵队的少将司令,虽然这个职务的名称不太好听,但自己毕竟能指挥三个团级单位,和师长没什么两样了。龚传文在当游击司令的时候,仍旧干的有声有色。在他的游击区内,龚传文大力扶持抗日地方武装,并且经常主动出击打击日军的交通线。当时他为了表示抗战到底的态度,还发誓不灭日寇不剃胡子。于是在湖北通城等地,“龚大胡子”的名号逐渐的响亮了起来。陈诚知道龚传文干的不错,就决定培养他,把他调到了194师当师长。苦干了两年,龚传文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正规野战军的师长。此后194师编入79军序列,军长也已经换了自己的知交方靖,这龚传文就正式在79军内部成了二号人物,以副军长的姿态,等着接方军长的班了。内战大部分时期,79军的官兵们一直在重庆悠闲的过着日子。一直到三大战役结束,79军才被调出四川,跑湖北布防去了。当时作为土木系唯一一支战斗力完整并未受损失的部队,国防部和陈诚都对79军抱以很大的希望,军长方靖也是信誓旦旦的要给解放军还以颜色,给18军报仇。可谁都没想到,79军竟然“神奇”的被解放军给打成了残废,如果说是经过数月恶战有此结果,到还说的过去,可偏偏这么一个完整的79军竟然是在一周之内被打跨的。不仅如此,79军打到关键时刻,部下抛弃长官的事情也发生了,方靖就这样被解放军直捣军部,成了俘虏。这一切的一切离北平解放只隔了一个月,79军的受创,再次深深的打击了国防部的戡乱意志和部队的士气。当时作为副军长的龚传文侥幸率领残部突围,既然方靖当了俘虏,自己当军长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虽然龚传文早就想当军长,可这时候坐上这个位置,实在有点不合时宜,79军经过宜沙之战,连一半兵力都没了,就连武器装备都损失不少,这样一个烂摊子要想重新收拾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经过三个多月的整顿,79军稍微有了一点朝气,可部队却永远也等不到完全恢复的那一天了,因为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并且很快的突破了国军的防线,龚传文带着79军只得退入四川。79军暂时脱离了和解放军的接触,但这并不意味着太平。龚传文一方面得防备解放军,另一方面还得应付上级的争权夺利。79军在入川前已经被国防部编入第14兵团序列,可司令官钟彬是宋希濂的人,这让龚传文觉得很不舒服。这个时候土木系的日本士官派代表罗广文以第15兵团司令官的名义来拉拢龚,这到是挺合龚传文的胃口,毕竟大伙都是土木系干部。可没多久龚传文就发现,罗广文和宋希濂一样,都想乘着这个机会培植一个属于自己的派系,罗、宋都想把79军争取过来,谁都不松口,这就把龚传文摆在中间里外不是人。无奈之下,龚传文干脆谁都不答应,自己带着部队投靠16兵团去了。可在1949年的时候,到哪都不太平。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指挥不了部队,被部下敢走了,全兵团在副司令官曾苏元等人的策划下已经准备实施战场起义,这可着实把龚传文给吓了一跳。不过他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反到平静了下来。因为在1949年的短短几个月中,龚传文是彻底体会到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腐败状况,他明白再跟下去自己毫无出路。龚传文干脆借此机会一横心,选择了跟着16兵团起义的这条道路。1949年12月24日,龚传文通电起义,带着79军残部加入了人民解放军。1950年4月,龚传文在完成部队并入解放军第9兵团的工作后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并于1952年转业。此后他历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期间还当选过安徽省政协委员和云南省政协常委,于1988年1月5日在昆明病逝,享年91岁。八十、第八十军军长:唐守治第80军,初属胡宗南系统的中央军,由于长期戍守西北没有作为,到抗战结束时上了裁军榜。从内战开始时这个军的番号就空缺着,一直到了1948年9月国防部命令把所有新编、暂编部队改为正规番号时,80军的番号才给了新编第1军。起这个新1军,那可有名着呢,这个军在孙立人的指挥下在国外征战,数次给予日军重创,被列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不过这个新1军还没被正式赋予80军的番号,就在辽沈战役中成了解放军的点心。对于这个结局,孙立人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他以新38师留守处为基础,准备重新成立新1军。可国防部说新编、暂编部队的番号已经全部取消,不能另行起用,于是孙立人就把80军的番号正式要了下来。这支内战时期的诞生的80军就这样诞生了。由于80军在往后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参加过大型战役,所以这个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笔者还无法给出结论。唐守治,字浩泉,湖南零陵人,生于1907年4月23日。唐守治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的毕业生,起先在工兵部队服务,由于觉得干工兵难以得到升迁,于是他选择了加入税警总团,走上了“曲线晋升”的道路,不过那时候唐守治和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孙立人不熟,应该还没有交集。抗战爆发的时候,唐守治被外调到102师当团长。由于这个师是黔军改编而来,师内的封闭性使唐守治在军中难以立足,于是他被迫在徐州会战之后重回税警总团服务。当时的总团长正是孙立人,孙知道唐的税警老人,很快就把唐留了下来,并保荐为干部教练所教育长,担负起全总团的基层干部训练工作,由此可见孙对唐的信任,是绝对的不一般。税警总团改编为新编第38师后参加了远征缅甸的战役,可惜由于高层指挥不当,导致参战部队损失惨重。新38师在副师长齐学启被日军俘虏后,孙立人便把唐守治给提拔为副师长,帮助他在印度重新编练新38师。再往后,孙立人当上了新1军军长,唐守治也随之当上了新编第30师的少将师长。新1军在孙、唐等人的努力整训以及美国的新式武器装备下,发挥出了十分强劲的战斗力,在1944年的反攻中屡立战功,扬名异域,唐守治也成为了一位抗日名将。由于孙立人不是黄埔出身的缘故,这就注定了他在一个有绝大多数黄埔系学生构成的军队中会遭受到歧视和排挤。当内战爆发时,孙立人虽然带着新1军开赴东北,并在与解放军的作战中取得过一些胜利,但仍不免被剥夺兵权,调到南京当陆军训练司令,而唐守治在这个时候选择了与孙共同进退,去训练司令部当了参谋长。在大部分人看来,孙立人这个小集团,至此基本离开了权利斗争的“表演”,可以准备谢幕了。可由于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屡战屡败,尤其是东北剿总所属部队的全军覆灭,给了孙立人复出的机会,谁叫他是训练司令部的司令呢?那时候国防部还没成立编练司令部,新军的建立都得经过孙立人之手,于是孙就利用手中的权利,开始了培养自家系统的道路,而一直忠心跟随自己的唐守治自然成为了新成立的80军首任军长的理想人选。唐守治在孙立人的作用下虽然当上了80军中将军长,可这个位子坐的并不太平。因为80军的三个师中,只有新38师改编的340师是孙立人的基本队伍,201师和206师都是蒋经国太子系的部队,这两个师里,只有少数孙系干部。孙、蒋之间虽然表面上和和睦睦,但暗中为了掌握80军的主导权斗的十分激烈。总算是孙立人拥有台湾新军的武装权,你不听话我就不给你装备,这才使80军暂时的能听命于孙。不过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太子系的201师在金门战役中立了功,孙系的340师却在台湾的海滩上扔石头,于是拥护201师师长郑果当80军军长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虽然这和太子系的鼓动托不了关系,但毕竟郑果是立了功的,给郑升官授勋自然是应该的喽。经过几个月的骚动,蒋、孙之间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妥协方案,那就是唐守治被提拔为台湾南部防守区司令,郑果升任第80军军长,80军仍归唐指挥,事情就这么得到平息了。唐守治在这次权利斗争中,可以说是收获最为丰富的人,他不仅在斗争中升了官,同时也没像孙立人那样与太子系硬顶,而是圆滑的在孙、蒋之间走动,甚至有向蒋靠拢的意思。因为他知道,蒋经国才是今后主导台湾的重要角色。所以当提名由唐来当防守司令时,蒋太子并没有表示反对。而当孙立人下台后,唐守治不仅没跟着丢官,反而还当上了海军陆战队司令和陆军副总司令,官居陆军二级上将,到1965年8月又当上了总政治部主任,真是风光的很。可惜唐守治的官运好,命却不好,他于1975年4月5日就过早的去世了,连70岁都没活到。八十一、第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第81军是马家军系统的一支部队,在广义上属马鸿逵一派,要再往细里分,那就是马鸿宾的私有财产,这军队国家化的原则,在81军中是实行不开的,全军上下,除了党务、政务人员,全部都由81军的老军长马鸿宾所指派,中央只不过是追加一个委任状而已。81军和马步芳的82军、马鸿逵的11军一样,都在围剿红军的时候出过力,但是相对于82和11军来说,血债少,这就对81军走向起义的道路有了一个铺垫,此外81军还在绥远抗过日,对傅作义反攻五原出过力,还立下些许战功,在全民族抗日的原则上,也是82军和11军所没法比的。于是这支作为马家军历史上唯一一支起义的部队,以完整的建制成为了人民解放军七十个军的一员,军官的命运也要远比其他投诚或者被俘的马家军军官要好。马惇靖,字立青,甘肃河州(今临夏)人,生于1908年。马惇靖是81军掌舵人马鸿宾的第三个儿子,也是马鸿宾最为宠爱的一个儿子。这主要是因为马惇靖生来就比其他六个兄弟要聪明,而且具备天生的领导才能。此外他的生活也十分朴素,作为马家公子,他不像大多数“富二代”一样纸醉金迷,而是学会从小一切自理,屋中家具也只放置必需品,不多花一分钱。如此守家懂事的聪明孩子,又怎能不被老子喜欢呢?于是在马鸿宾的心里,继承人造就认定由马惇靖来继承了。马惇靖所在的部队先后跟随过冯玉祥的西北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不过在西北军时期,马惇靖还只是青海军官教导团的一名学员,等他毕业时,部队已经被中央收编,成为新编第7师,马惇靖就被父亲直接任命为营长。马家军投靠中央后,送了一大批马家子弟去中央军校接受军官养成教育,他们都希望借此机会学些真本领,使自己的军阀部队在作战指挥上都能更上一层楼,这马惇靖就是在部队改编为35师的不久,去了军校高教班第三期深造。在高教班毕业后,马惇靖和大部分“少帅”一样,直接被提拔上了团长的岗位,后来又调任第35师参谋长。而在35师在围剿红军的时候,马惇靖在南京读书,其后就轮到抗战的全面爆发,马惇靖就作为师参谋长的身份跟着35师跑到绥远打日本人去了。前面说过,马家七兄弟中就属马惇靖最受马鸿宾的喜爱,于是在经过师参谋长历练之后,马惇靖被老子保荐为35师的继任师长,此后又在内战爆发后不久,于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深造归队后,马鸿宾正式把部队交给了他,出任由第81军整编而来的第81师中将师长,并且参与过进攻陕西解放军的战斗。对于马惇靖来说,他和解放军到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再加上为了保证自己部队的实力,也不便与解放军蛮干着把家底拼光,这就使整编第81师在内战中不像整82师那样有过多的损失。马惇靖带着部队长期在甘肃固原驻防,有事的时候和友军应个景,没事的时候喝喝茶茶听听戏,日子过的到也逍遥自在。可到了1948年的时候,在西北主持大局的胡宗南已经明显应付不了局面,其部队重创的重创,覆灭的覆灭,保留战斗力的就没几支部队了。又过了一年,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后,取得了绝对的压倒性优势,西北野战军也接连大起几次攻势作战,把胡宗南打的灰头土脸,这西北局势就更加不利于国民党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乙种军建制的整81师在恢复81军番号后,国防部又给增加了一个师的编制,把它扩充到甲种军建制。对于国防部的“慷慨”,马鸿宾、马惇靖父亲自然是十分乐意接受,但是要他们带着81军在党国的最后关头还要出力卖命,他们可就十分的不愿意了。前面说过,81军和82军或11军不同,马步芳和马鸿逵对解放军有着大多的血债,而81军却没有什么。既然党国大势已去,马鸿宾和儿子马惇靖一商量,干脆走和平解放的道路,以换取一方平安,何乐不为呢?于是当其他马家军在和解放军做殊死一搏的时候,已经是81军军长的马惇靖指挥着全军上下,对于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的命令是只听不受,坐看他们的成败,而当解放军已经逼进81军防区时,马惇靖秉承着父亲的旨意,派出了和谈代表,并于1949年9月19日,在宁夏中卫正式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国民政府。此后,81军被改编为西北独立第2军,马惇靖官拜军长,成为了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再往后,马惇靖带着缩编为独立第1师的部队参加了大西北的建设,其本人被任命为宁夏省军区司令员。1953年转业后先后出任宁夏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副局长、甘肃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副局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于1972年10月1日因胃癌在兰州去世。八十二、第八十二军军长:马继援第82军,这是一支鼎盛时期拥兵五万余人的,由地方军阀马步芳亲手组建并赖以统治地方的私人武装,同时也为马步芳夺取西北王的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诸多马家军中,当属82军最具战斗力,在反共的问题上也是力主剿灭的典型代表之一。不管是在围剿时期,还是在内战时期,82军都能发挥出了自身优势,给对手以重创。就笔者以为,82军和傅作义的35军一样,堪称杂牌军中的精锐。马继援,字少香,甘肃河州(今临夏)人,生于1921年1月18日。马继援是马步芳的独子。他早年读过私塾,后又经过高小、高中教育,是马氏家族中学历最高的一位。马步芳为培养其军职经历就急不可待的任命他为青海省南部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名为参谋长,实际上只是挂名,因为马公子这时候正在中央军校的军官训练班第五期深造,压根就没办法到职。可荒唐的是,中央为了兼顾与地方军阀之间的和睦关系,竟然承认了这一任命,并且正式授予了他陆军步兵少尉的官位。这位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的高中生就这样成为了一名上校军官,实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闻。抗战爆发时,马继援返回了82军效力,这算是正式进入了军队服务。起初他负责军训工作,在具备了一年的“军旅资历”后,他被马步芳任命为82军骑兵第3旅少将旅长,这一年他才19岁,是国军中年纪最轻的将军。诸位读者可能要说,这么年轻的人能指挥部队打仗吗?其实呢,这个骑3旅和空番号没啥区别,全旅上下也就50来号人,同样是马步芳为了培养儿子资历的特别安排。毕竟要把自己的看家部队第82军交给儿子来带,不仅要部下服气,在履历上也得好看啊。1941年3月,马继援升任第82军少将副军长。当时军长的职务虽然还是由马步芳兼任,但实际上马爸爸已经专注于第40集团军整体的指挥事宜了,82军事务,若非特大事件,全都由宝贝儿子来管。于是在1943年3月,马继援成了82军代理军长,又过了一年,马继援正式接掌82军,子承父业,算是名正言顺了。抗战胜利前夕,马继援还被送到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深造,在此期间,马继援对于现代化战争的理念极感兴趣,并打算在陆大毕业后改造第82军,以使这个部队达能经受现代化战争的水平。遗憾的是,身怀抱负的马继援没能完成这个心愿。随着内战的爆发,马继援奉命指挥82军(当时称整编第82师)奉命投入到进攻西北解放军的战斗中。由于马继援从来没有指挥过部队作战,军中那些一辈子撕杀的老将们都不相信这位初出茅庐且未经实战的“小太子”能有什么好水平。但马继援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确实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82军经过二十多天的作战,将陇东地区的解放军压迫到子午岭山区,稳定了陇东局势。对于这一成绩,使西北行辕的高级将领们对马继援都刮目相看,真是虎父无犬子,马步芳对此也是乐的合不陇嘴了。马继援首战告捷,不仅引起了友军的重视,也是解放军方面打算以一个纵队的兵力翻阅子午岭,准备对驻防合水的整编骑兵第8旅所属一个重兵器营和一个保安团实施进攻,还马继援以颜色,但是又被82军的三路援军所击退。马继援之名,再次声名大噪。马继援的胜利,对于陇东地区的战局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对于西北的整体战局而言,却显的微不足道。在经过三年的僵持战后,解放军由被动转为主动,对西北地区发动的反攻。对此,马继援只得率82军退回老朝兰州,另外寻求战机。不过马继援这辈子都没有翻盘的机会了,在西北解放军压倒性优势的攻击下,胡宗南的主力败退到西南去了,西北地区除了新疆驻军之外,只剩下些残兵败将,只能看几路马家军们如何行动了。对于是战是和,马继援是极力主战的。这一方面固然和他不能接受共产注意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他同解放军结有血仇。在马家父子的一致主战下,马步芳这一系的部队,全都走上了灭亡之路。1949年8月,代理西北军政长官的马步芳把西北部队的军权尽数交给儿子马继援来指挥,他希望能依靠儿子的才能扭转战局。但这时候的马继援已明显力不从心,在经过兰州一役后,马家军精锐损失殆尽。马继援见已无法挽回局势,只得遵父命乘坐飞机撤往广州,后又移居埃及。而这时候的82军,已经全部覆灭,化作了历史的一抹尘埃。从1951年开始,马继援以军人的身份前往台湾报道,随后被国防部送入三军联合大学第三期学习,继入国防研究院第五期深造,后以总统府参军处中将参军的身份退出现役。此后马继援又决定移居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打算安度晚年。他至今仍然在世,2020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还出面捐过善款,以支援灾区人民。八十三、第八十五军军长:吴求剑第85军是汤恩伯手中的两支主力之一,可以说汤氏的一家一当,就是靠着这个番号走上发达之路的,该军历任军长皆都是汤氏骨干,其战斗力自不用说,仅次于13军之后。不过这个军自从汤恩伯系统瓦解后,就成了无主的孤儿,在中原到处游荡,一直到淮海战场的覆没。重建起来的85军,和汤恩伯是没有任何关系了,甚至和陈诚和胡宗南都没有关系,这也难怪于这个军重建没多久就被裁撤了。吴求剑,字虬剑,湖北黄梅人,生于1902年9月。吴求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起先跟着陈诚混,结果陈诚在21师被副师长赶走,吴失去了靠山,就回到军校教学弟去了。北伐胜利后,吴求剑找关系进了警卫军系统,并且跟着部队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吴求剑毕竟是警卫军的外来户,起先只能当当参谋,但是在一二八的时候,身为参谋的他竟然带起士兵和日军打冲锋,结果战后立功,被张治中给提拔上了团长。抗战全面爆发时,吴求剑跟着孙元良的部队,也就是警卫军分编出来的88师重新回到上海战场和日军交锋。据说四行仓库本来是要他带部队守的,可孙元良要找他下达命令时,吴求剑正好挂了彩,这才选了谢晋元去当仓库指挥官。这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就是有这么一说吧。总之,吴求剑从上海撤到南京,正巧碰上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要扩编补充旅,孙氏左看右看,自己的部下就剩下一个吴求剑还生龙活虎点,干脆就让吴来当旅长吧。于是吴求剑从上校团长升任少将旅长,挤身于将官之列。南京保卫战中,吴求剑是拿出劲来和日本人拼命了,他亲自登上城墙指挥部队反击,可惜火力不行啊,被日军轰炸了几次,编制不全的补充旅就不行了。吴求剑是怎么从南京突围,目前笔者没能找到相关史料记载,总之,吴求剑突围后就丢了官,被送到南岳游干班去训练了,毕业后带了一阵游击队在陕南游荡,一直到率部编入汤恩伯的85军193师,这才当了师参谋长,并由此成汤系干部。在抗战中后期,吴求剑和日军交手的机会不多,哪怕是在豫中会战的时候,已经当上暂16师师长的吴求剑也只有带着部队撤退的份,这到是把吴求剑给憋死了,长官不作为,害的自己没机会上阵杀敌,唯一能做的就是“撤”,不爽的很!吴求剑从郑州撤防后,正碰上新任第29军军长孙元良。想当初吴求剑跟着孙军长在上海和南京打过鬼子啊,听说29军要赶到贵州去打日本,保护陪都。这可是个光荣出彩的任务,吴求剑马上请求跟29军出征,经过孙氏保举,汤恩伯同意了吴的要求,调他为29军副军长。就在吴求剑兴高采烈的赶到独山时,日军放了几枪就撤了,虽然吴求剑感到失望,但是29军独立“击退”日军,成功拱卫陪都的事迹足够他消受一辈子了。于是军长孙元良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吴求剑也是勋赏不断,还不时的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整一大名人。命运对于吴求剑来说,似乎有点不公平。汤恩伯失势了,立功的29军也在抗战胜利后被裁了,他本人失去了靠山,只得被送进了第17军官总队当个空头将军。在内战的大部分时间里,吴求剑的戎马生涯和国防部高级参谋这个职务结缘了,这一结就结到1949年。话说85军在淮海战役覆没,重建是必须的,考虑到85军老人的感情,国防部打算找个原来汤恩伯系统的人来当新军长,这找来找去,看中了吴求剑。这时候的85军中,23师已经成立了,110师也有了一半,吴求剑只需要去到职就能形使军长权利了。可85军的人不听他啊,尤其是110师,继淮海战役战场起义后,又起义了一回,这师长还都姓廖,吴求剑郁闷,虽然110师不听他的话,但自己毕竟是这个师的直接上级啊,110师的起义总有责任要担。吴求剑本想自己主动去广州请罪,以承担起当军长的责任,这样部下也能服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离开军部,副军长谭乃大就动员85军的23师和216师跟着他跑,等到吴求剑反应过来,部队都跑没影了。国防部在福州召开整军会议,就问吴求剑你的部队呢?什么?都跑没影了?得,那就猜了吧,85军的部队全部缩编为一个216师编给74军,旋即又并入51师,于是85军的历史就此划上了句号。吴求剑本人调任福建绥靖公署军官团副团长,这团长就是在衡阳出了名的方先觉。国民政府迁台后,吴求剑挂着国防部部员的名义一直到退休,此后移居美国,于1995年1月在洛杉机病逝,享年93岁。八十四、第八十七军军长:段沄国军历史上的第87军一共成立过两次,这里要说的是在内战期间由青年军扩编出来的87军。当年国军在东北放了一个整编第207师,在华北则有一个整编第208师,这个师就是87军的来源。整208师和整207师的地位有些许不同,这主要是在东北比207师要能打的部队还有许多,而在华北就不一样了。自从傅作义当上华北剿总总司令后,中央军在华北的地位是一落千丈,有些靠山不硬的中央军甚至到了要看杂牌军的脸色的地步。整208师就不同了,有太子撑腰,在塘沽仍然维持他的英雄本色,当傅总司令是空气。天津丢了之后更是完整的撤到上海,又顺利撤到舟山,七、八十年代的台军高级将领中,不少都是由87军干起来的。段沄,字湘泉,湖南衡阳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段沄自打军校毕业后的仕途就十分的坎坷,因为他一开始跟的是程潜。第6军在北伐战争后期就像只过街老鼠一样,被友军打的到处流窜,最后落得个瓦解的命运。部队都没了,段沄的日子就难过了,想来想去,投靠了何键。何键的部队虽然是湘军,可并不把程潜的湘军当自家人看待,这段沄在4路军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抗战爆发后,段沄为了谋得出路,自告奋勇的去师管区征兵,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带着征来兵的补充到中央军去,这样自己就能归黄埔军的队了。段沄的命实在不太好,抗战的大半年都在师管区和补训处耗着了。不过段沄有耐心,他继续等着,终于,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年,中央军的95师正好需要一批补充兵,段沄奉命带部补充,他自己也在95师留了下来,当了少将副师长。这人需要的就是机会,你能抓住了,那多半前途似锦了。段沄自打进了95师是埋头苦干,很得师长罗奇的赏识,到内战爆发时,罗师长就把师长的位置传给了段沄。95师先是去了台湾补充装备,弄了一个全付日械,随后奉命到华北去打解放军。段沄是个能打仗的主,95师在抗战的时候得了一个“赵子龙”师的名号,段沄就带着子龙师在华北到处奔波,还真给他打了几个漂亮的仗。尤其是固安和胜芳的两次攻坚战,跟是打出了95师的名头,所部官兵也是号称打遍华北无敌手,自己的部队连挺机关枪都没丢过,骄狂的狠。95师的骄狂,一方面和段沄带兵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华北无劲旅有很大关系。基本上内战爆发初期的华北,主要就靠第4师和第22师等几支少数中央军嫡系部队撑着,其他部队多为杂牌,即便是中央军也被解放军打的没了脾气,这就更别提收编过来的伪军了,这95师想不出头都难啊。国防部见95师屡立战功,就给部队换了美式装备,段沄也被调升为整编第208师师长。有的朋友或许会问了,95师师长调208师师长,这不是平级调动嘛,怎么用了一个“升”呢?这主要和华北的部队番号混乱有关,内战之前国防部要整编部队,结果由于内战爆发了,华北和东北的部队都没整编,偏偏调到华北和东北的青年军在1946年9月的时候都整编了,其中辖有两旅四团制的整编第208师就来了东北,到了段沄接师长的时候,整208师已经扩编为三旅九团制的甲种师了,这和当年的甲种军没啥区别,而95师只是一支三团制的未整编部队,你说这能不叫升官吗?1948年9月,国防部下令各整编师、旅都改回原来的军、师番号,整208师就给了一个87军的番号,所属三个旅改称师,段沄就当了87军中将军长,此时87军奉命守备沽。段沄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军长,如果国府的“戡乱”形势大好,那当个兵团司令官是迟早的事了,可偏偏国军不争气啊,东北、徐蚌两次会战,国军精锐多数覆灭,华北地区的中央军也是岌岌可危。随着天津的丢失,北平的被围,塘沽守军势单力孤,总算是占着港口,有机会撤到南方去。于是当北平丢失的消息传来后,段沄就奉命带着87军完整的撤到了上海,并在之后的上海保卫战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上海丢失前夕,87军残部奉命撤到舟山,虽然已经是残部了,但在撤到舟山的国军各部中,以实力排名计,仍能为列第四,也算是不容易了。段沄在87军抵达舟山不久被调到台湾当台湾防卫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在当时的局势下,坐上这个职位可说是绝对的重要。解放军如果打台湾,那党国的命运就全靠台湾防总里面的这帮指挥人物了。然而,就在段沄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在1952年8月突然被保密局逮捕了,罪名是“知匪不报”。这事不仅把段沄的同僚弄的某名其妙,就连段沄自己也是不得要领。自己和共军打了这么多年,怎么到头来我自己到和“匪”沾上了关系被关起来了?段沄想申诉,可是申诉无门。就这样被关了一年半,在判决书都没下情况下,于1954年2月3日被押赴刑场枪决,同时被枪毙的还有他的亲哥哥和堂兄。八十五、第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第89军是由浙江地区的保安部队组建起来的,其目的是用于在日军占领区内积极开展游击。不过89军自打成立开始就没顺利的执行过这个使命,因为游击区内不只是有日军,还有伪军和最令89军头疼的新四军。几拨人打来打去,一会你赢,一会我输,反正这89军打了七年抗战,鲜有胜迹,于是在抗战胜利后被裁撤就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了。89军的再次重建,已经是1949年的事情了,为了填补大量在前线损失的部队的作用,国防部在后方开始了大建军运动。其中89军的番号给了贵州,不过这支贵州子弟兵没能给国防部长脸,反而几次打了国防部的脸,先是枪毙军长,后又宣布起义,估计把这个番号拨给贵州的负责人知道后,肠子都要悔青了。刘伯龙,贵州龙里人,生于1904年。刘伯龙是黄埔三期的高才生,这里说的高才主指口才。由于刘伯龙的嘴上工夫实在了得,自打毕业之后就在从事党务和政务工作。不得不承认,刘伯龙的工作能力是十分优秀的,要不然蒋中正也不会让他当上清党委员会委员和黄埔同学会的纪律股股长,专门干起特务工作来了。虽然刘伯龙的业务水平不错,但他并不甘心上级这么使用他。刘伯龙想带兵,他想着方的要成立自己的武装。话说蒋中正去南昌指挥围剿红军的军事时,刘伯龙就自告奋勇的说要效仿德国党卫军一样,给领袖成立党卫部队,老蒋还真就答应了。于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南昌行营别动总队就这样成立起来了。抗战爆发初期,别动总队被抽调出去不少部队上前线了,比如在华北作战的34师和118师都是别动总队分出来的,而且这两个师和日本人打的还都凑合。刘伯龙见自己的部队表现还行,就又自告奋勇的说要带部队参加远征,老蒋又一次答应了刘的请求,别动总队就被改编为新编第28师,轰轰烈烈的去打日本鬼子了。这刘伯龙对于军事指挥实在是一窍不通,新28师刚上战场,就被日军打的淅沥哗啦,刘伯龙没了脾气,那些曾在刘伯龙当纪律股股长的同学们也乘机攻击他。总算是老蒋考虑刘伯龙是个能办事了,就给打发到中央军校去当教育处长了,这一当就当到内战爆发,后来又调去当战地视察官,算是与权利斗争没了关系。刘伯龙并不甘心就这样混下去,他要找机会。1949年1月,机会光顾了刘伯龙,刘伯龙想借这个机会来证明他对于指挥军事是有能力的。不过刘伯龙可能太过于抓紧这个机会了。他虽然被国防部任命为第89军军长,有了一个军的指挥权利,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他的上级谷正伦,和他的下级师、团长们是否会买他的帐。刘伯龙不管这些,他一到贵州,就利用他的贵州人的关系到处招兵买马。按说积极招兵对党国来说是件好事,可刘伯龙却把兵都招成他自己的私军了。这是怎么回事呢?89军初成时,是定为两师制的乙种军编制,但全军只有四千来人,缺员太多。就在两个师长盼着他刘军长能把招来的兵拨给他们时,刘伯龙到好,把招来的兵给编了三个独立师和一个警卫旅,全部军官都由他自己任命。这下可好,不仅不把地方大员放在眼里,甚至把国防部都给忽悠了。刘伯龙这下搞了多头,于是谷正伦和89军副军长兼第328师师长张涛等人一合计,得出一个结论——杀!刘伯龙被杀的原因其实还有其他诸多原因,但是最最主要的还是与他不听谷正伦的命令并想把谷赶走有关,再加上他的下级也想当军长,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冤大头了。为什么说刘伯龙死的冤呢?因为他是被“目无法纪、残暴好杀、克扣军饷、图谋不轨”的罪名被杀的,这前两条还说的过去,这后两条就有点和刘伯龙没关了。不管如何吧,国防部承认了刘伯龙的罪名,于是在1949年11月18日这一天,刘伯龙被张涛骗到晴隆,给逮捕枪毙了。刘伯龙终究没有等到证明自己具备军事才能的一天,就这样被不名誉的枪决了。八十六、第八十九军军长:张涛张涛,原名张伯春,贵州绥阳人,生于1909年2月12日。张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历任军校警卫连排长、宪兵团连长、军政部部长侍卫官等职,属何应钦的亲信。1933年长城抗战时,何应钦前往北平主持军委会军分会大计,张涛随行,由于忠于职守,又被提拔为侍从副官主任,逐渐成为何应钦的亲信。抗战军兴后,张涛调任140师上校团长,这是他首次正式参与实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张涛身先士卒,多次击退日军的猛烈进攻,何应钦为此亲自过问140师军官的战后嘉奖,又把张提升为副师长。不过由于张涛和师长李棠素有矛盾,最后他没能成为140师师长的接班人,于1942年调回军政部,当了特务第2团的少将团长。1944年12月,何应钦改任陆军总司令部,张的特务2团就跟过去改编为警卫团,张仍任少将团长。抗战胜利后,张带着警卫团前往南京维持秩序,并保证了国府在南京受降事宜的顺利进行。何应钦去美国后,张涛的警卫团被改编为重庆绥靖公署警卫团,他随部移防重庆。在此后四年内战中,他再未开赴前线。1948年底国府扩编新军时,他的警卫团作为基干扩编为328师,他也由此得以升任久违的师长一职。如果不是他在抗战期间和李棠有矛盾,或许在抗战胜利时已经是师长也未可知。1949年2月,张涛的328师被编入89军序列。然而部队刚刚归还建制后,张涛就和军长刘伯龙之间发生了矛盾。因为张涛和当时的副师长项荣还都表示不愿意让一个没有军事指挥能力的人来指挥他们,这事被刘伯龙知道后自然没有好果子吃,首先刘军长就断了328师的补充兵员,此外还表示愿意提拔张涛当副军长,要把张架空。张涛对于刘伯龙的把戏心知肚明,加上他有谷正伦的支持,不仅当上了副军长,还仍然兼任师长一职。这样一来,张、刘间的矛盾更加激化,终于导致了1949年11月的晴隆事件。张涛以捕刘有功,升上了89军军长。但是张涛的军长位子还没坐热呢,解放军就已经进入贵州境内了,整个贵州能作战的部队屈指可数,而他的89军刚刚经过动乱,军直部队急需重新定编,如此情况何堪重任?加上主持黔政的谷正伦在发表任命后又离开的贵州,一时间贵州军政无人主持,张涛对党国乃至自身的出路都产生了疑问。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下,张涛考虑再三,决定带着89军起义,以求获得新的出路。既然有了目标,重新整顿89军的事情也就刻不容缓,毕竟带着战斗力完整部队和带着一支残破不全的部队投靠解放军的政治资本是完全不一样的。张涛既然下定决定带部队投靠解放军,自然要说服部下才行。他于12月1日召开全军团以上军官会议,商讨89军的出路问题,这重点自然是死战还是起义了。会前,张涛首先说服了328师副师长兼982团团长王光炜,并要他在会上投赞成票。未料当时的会议气愤十分紧张,因为大部分军官仍心向国府,就连张涛一手提拔的983团团长蔡世康也不例外。他首先发言表示反对,并主张89军应该以战国田横守义不辱为学习榜样,要军长张涛率领所部坚持到底,随后副军长兼343师师长项荣还也表示支持蔡世康的主张。这样一开,大多数人都开始赞成抵抗到底,甚至有的认为可将部队带到缅甸,在异域坚持游击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果会议不欢而散,结果并没有向张涛所想的那样发展。会后,张涛决定单独找目标做思想工作。他首先带着王光炜去找蔡世康,但蔡仍坚持原先主张,并表示如果军长不愿意带着他坚持到底,请求自带983团去黔北打游击。张涛自然不答应,便耐心的劝说蔡世康,原先在会议上势单力孤不便发言的王光炜也乘机进言,并搬出了张、蔡间的老关系,终于使蔡改变了主意,同意跟随张涛行动。蔡世康的问题一解决,向无主见984团团长黄德升也随便在张、王、蔡三人的说服下同意一起行动。这样一来,势强的主战派只剩下一个师长魏锡龄,也只能痛哭一场后改变主张了。张涛见328师已取得一致意见,而343师新任师长项荣还又是原来328师的副师长,起义已经不成问题了。张涛心里有了底气,就和解放军第5兵团取得联系,表示了起义的意愿。1949年12月7日89军在贵州普安发出起义通电。1950年6月,89军分别编入解放军驻黔各部,张涛本人离开军界,先后担任过贵州省体委副主任、省政府委员、贵州民革副主委等职,于1972年7月3日病逝。八十七、第九十军军长:周士瀛第90军是胡宗南的三杆枪之一,作为胡系部队主力中的主力,90军一直承担着尖兵的任务。抗战的时候,胡系部队大多驻防陕西未与日军交战,难得的几次出击任务,90军就占去了大半,并且在晋南独立作战月余,收复失地数十,可谓是胡系军队中战功较为卓著的部队之一了。到了内战,90军更是被用做左钩拳,承担了大部分进攻任务。遗憾的是在经过瓦子街一战之后,90军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军长严明阵亡了,失去优秀领导人的90军也就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周士瀛,字格平,浙江吴兴人,生于1911年。周士瀛是复旦大学毕业后再考的黄埔军校,就学期间学的是交通兵专业,此后又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五期深造,在军中素有“全能军官”之说。再加上他个子高,脸型又好,怎么看都是一表人才,这就很自然的成为多方派系争夺的焦点,周士瀛的选择是跟随自己的军校学长——胡宗南,大家都是黄埔出来的马,说不准能混的更好呢。周士瀛确实是个人才,不仅参谋业务做的出色,而且还能带兵打仗,在胡宗南的部队具备如此才能者实在不多。可惜的是周士瀛是军校八期毕业的,胡宗南不能越过那么多的军校前辈破格提拔他,尽管如此,八期出身的他还是在抗战后期当上了预备第1师的上校团长,并跟随师长陈鞠旅参加了他戎马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战斗。当时日军的一号作战把在河南的国民党部队打的落荒而逃,胡宗南就命令部队去增援,没想到派出去的部队也是大多战败,只有预备第1师等少数不能仍能坚守阵地。而在坚守阵地的各部队中,又只有预备第1师和另一支杂牌军第39师打出了成绩,这其中又属周士瀛带的预备第1师第3团战果最为辉煌。什么战果呢?他在1500高地歼灭了日军的一个中队。在全国败报如纸片般的飞向重庆的时候,这么一个振奋人心的战果对鼓舞民心士气都有着重要作用。于是周士瀛的名字闻名全国了,他的战果也被媒体越说越神,甚至被些说书人给讲成了歼灭日军逾万的结果来了,好不夸张。鉴于周士瀛此功来的及时,让他去当师长就是不想当也难了。内战中的周士瀛指挥94师在华北与解放军打了三年,北平的和平解放,迫使周士瀛跟着李文等人扔下部队去南京报了道。这时候原90军军长陈子干因不是胡宗南的亲信,被胡调去第7兵团前进指挥所主任了。胡宗南对于继任军长的人选思来想去不得要领,正巧周士瀛从北平出来的消息被胡知道了,于是胡宗南大笔一挥,举荐周士瀛来当90军军长。对于带领90军,周士瀛显的信心十足。在他心目中,94师还没和解放军决战就结束了历史,作为94师的末代师长实在脸上无光。这回胡先生、胡长官、胡学长不计前嫌,反破格提拔自己当军长,一定要发挥出以往90军的光荣一面,不辜负胡宗南的期望。可他没想到,西北地区的局势胡宗南已经控制不了了,他更不会想到,自己不仅是94师的末代师长,还要当上90军的末代军长了。随着胡宗南一声令下,汉中被放弃了,周士瀛遗憾的带着90军退往了四川。到了年底,胡宗南在成都布置完“突围”命令之后去了海南,周士瀛原以为能拼死一搏,没想到各路友军大多心生他念,有的还没开打就投靠解放军了。如此军队又如何能完成胡长官要求部队突围到西昌的命令呢?不出意外,周士瀛带着90军突到邛崃就再也突不动了。再往后,负责突围的第5兵团司令官李文命令部队向解放军投诚。长官都投降了,自己还撑什么呢?降了吧。周士瀛和李文等高级军官在坐了一年铁窗生涯之后,神奇般的经香港逃回了台湾。在那里,周士瀛仍然受到党国的重用,先后出任过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第二军团参谋长、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国防部”战地政务局局长、第1军团副司令官、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陆军供应司令部司令。周士瀛在台可谓是仕途顺畅,他罗列是胡宗南系统中仍能继续得到发展的人。1972年退役后,周士瀛改行经商,在多家电子电器公司当过总经理,把当年在复旦大学的所学又全都翻了出来。周士瀛去世于九十年代,具体时间不详。八十八、第九十一军军长:黄祖埙第91军在国民党的中央军中属于一支边缘化的部队。自从抗战以来就一直在河西戍守边疆,鲜有参战机会。可能是太平淡了,谈这个军的人就少了,再加上91军参加的少数的几次战役,也都以失败告终,历任军长又都默默无闻,这就更不为人所知了。观其历史,可以归纳出八个字,那就是“战力不足、戍守有余”。顺带一提,91军对保护玉门油田的完整性还是有些贡献的。虽然那时候国民政府还不可能去发掘这样一块油田,但是91军戍守期间剿匪有力,为新中国能完整的开发出这样一块大油田,是有苦劳的。黄祖埙,字伯笙,浙江浦江人,生于1900年10月16日。黄祖埙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他从排长一步一个脚印,作为一名队职军官,该干的他全没拉下。要说指挥部队作战,黄祖埙经验实足,但要说到人际关系,黄祖埙是一窍不通。他先后跟过胡宗南、李玉堂、黄杰、李仙洲等黄埔一期的老大哥,可都待的不长久。可毕竟黄祖埙能打,虽然游走于各派之间,但仍能不断的升官,区别是升的慢了一点。抗日战争爆发时,黄祖埙在李仙洲的21师当副师长。当时21师奉命开赴山西与日军作战,黄祖埙也就跟了去,这一去就是五年。黄祖埙作战勇敢,很快就调升为第46师师长。升了官是好事,但对黄祖埙来说就是噩梦来袭了。46师奉命留在中条山和日本人打游击,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黄祖埙打了三年多,实在是打的撑不下去了,才奉命率部撤到黄河以南,清点人数,全师一万多人,能活下来的连一半都不到了。和46师一起打游击的45师更惨,师长累趴,副师长饿死,全师能过黄河的连一千人都不到,适才是惨不忍睹。熬过了最难过的几年后,黄祖埙就过的比较舒坦了。他先后当过27军和76军副军长,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休息。哪怕是内战爆发,他也奉命在西安留守。应该除了在第2师当校级军官围剿过红军外,他和中共应该没什么血海深仇。到了1947年8月,黄祖埙调升为整编第23师少将师长,这个整23师就是之前也就是之后的91军。由于91军一直在西北承担驻防任务,黄祖埙仍然过的十分悠闲。好日子终究是会到头了。到了1948年,胡宗南已经不能维持西北局势了,除了战败还是战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完整的部队都得拉出来和解放军打了。黄祖埙的好日子就此到头,他的91军从1949年开始和解放军交了两次手,都以失败告终。到了这个时候,黄祖埙本人已经没了战意,他手下的师、团长们也都有自己的打算。这样的部队已经无法承担作战任务了,于是胡宗南就把91军调回河西,并且还象征性的升黄祖埙为河西警备司令,其实能指挥的部队还是只有一个91军。黄祖埙已经打算离开部队了,他不想留在河西等死,但要他投靠解放军,他也不愿意,思之再三,他化了个装,带着几名亲信南下,就在他好不容易的翻过了无数大山、脚都起泡的抵达云南丽江时,被解放军抓了个正着。黄祖埙成了俘虏,可他并没有像大部分国民党将军一样等到特赦的那一天。因为在1951年2月4日,黄祖埙在重庆经过公审,被判处了死刑。八十九、第九十三军军长:龙泽汇第93军是滇军在抗战中成立的第四支军级部队。这个军成立于抗战后期,虽然没有和日军交手的机会,但是光荣受降到是有这个军的份。相比起来,另一支由滇军扩编出来的新编第3军到是在抗日战场中立下不少战功,可到抗战胜利时却被裁了。93军没有被裁,而且还被调到东北投入到内战的前线中。总的来说,93军在东北的表现还是可以的,虽然构不上反共到底这一说,但至少不像60军那样富有“戏剧性”。不过重建之后的93军却走上上了60军的道路,这也说明了国民党中央要靠地方军来维持局面,是根本不可能的。龙泽汇,云南昭通人,彝族,生于1910年。龙泽汇是龙云的侄子、卢汉的内弟。有了这两层关系,龙泽汇在滇军中的发展可谓如鱼得水,而且还特别的安全。自从龙泽汇在黄埔军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后,就回到龙云的警卫团当干部。抗战爆发后,龙泽汇虽然跟着滇军去打日本人了,但是一直都被安排在军部、集团军司令部、方面军司令长官部当参谋、教育、补给工作,特别的安全。而且靠着这个资历,竟然在抗战胜利的时候当上了暂编第22师少将师长。对于一位实战经验全无,且长坐办公室的将军来说,放中央军那是绝对不可能当上师长的,可在滇军就可能了,谁叫他和龙云、卢汉都沾亲呢,想不当师长也难啊。龙泽汇不仅当师长不难,而且还被内定为93军的继任军长了。这一方面和他的身份有关,另一方面和他能带部队有关。龙泽汇不像许多富家公子一样吃喝完乐空挂师长名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他是能打仗的。自从93军开进东北,龙泽汇的暂22师经常被用做先锋和解放军硬拼,战功就这么积累起来了。就在一切“风调雨顺”的时候,龙泽汇在1948年5月接到了升任93军副军长的任职令。这放大部分人来看,那就是龙泽汇离军长的宝座不远了。可放龙泽汇自己来看,是老大的不愿意,当副军长就没兵权了,天知道什么时候军长卢浚泉愿意让位啊。他撂下一句话就收拾行装回昆明去了,什么话?我生病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话放大多数军人是必须遵守的。可龙泽汇不用,因为他身份特殊,何况还是在滇军部队里呢。不过这个决定到是救了他一命,使他躲过了和93军陪葬的命运。龙泽汇回到了云南,等到93军覆灭的时候就想着要重建这个军,而且心想军长的继任人选肯定是自己了。可没想到,国防部不批,当军长的愿望落空了,只能屈就于一个小小的保安旅长,连师长都不如,这将军当的可真够憋屈的。不过机会还是光临了龙泽汇,因为解放军强渡长江,国民党军队接连败退。国防部为了撑起西南半璧拉拢滇军为党国效力,最后又把93军的番号发给了卢汉。军番号有了,卢汉就拿现成的保安旅扩编为军,这军长自然就由原任旅长龙泽汇来当了。这一起一落,还真够考验人的。可卢汉不是傻子,国民党大势已去,自己何必要做陪葬品呢?于是就积极与中共联络,准备起义了。卢汉的这个决定,龙泽汇表示绝对拥护,毕竟他在国民党军队中混迹多年,这情况也是深有体会的,既然姐夫要起义了,自己这个内弟自然得支持。于是在和中共地下党的积极接触下,龙泽汇于1949年12月9日率部在昆明起义。起义后的93军被改编为解放军暂编第13军,龙泽汇仍任军长。此后在云南的国民党中央军对昆明发起反攻,龙泽汇的暂13军构成了防守昆明的中坚力量,并成功击退了国民党部队。此后暂13军解散,龙泽汇也专到云南省人民政府任职,他先后出任过省林业厅厅长、省体委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省民革主委等职,于1991年3月3日在昆明病逝,享年82岁。九十、第九十六军军长:于兆龙第96军源自杨虎诚的陕军,抗战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日军打游击,十分的艰苦。抗战胜利之后,96军被裁,番号转给了中央军。这96军在抗战的时候已经很惨烈了,自打被中央军给要过去了,更惨,被解放军歼灭一次,重创一次,比人家陕军还不如。于兆龙,字瑞图,山东滨县人,生于1898年。于兆龙是标准的行伍军人,由于能干被长官提拔到参战军军官教导团里受训,这才走上了军官的道路。后来他跟了张宗昌,于北伐时期跟随徐源泉反正,官拜上校团长之职。于兆龙这个人还是很好学的,他知道要在军队立足必须要有深厚的军事学识,于是他报名考了中央军校的高等教育班,随后又考进了陆军大学特别班,有了两个学历,至少在台面上说的过去了,对他今后在杂牌军中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这不,抗战打到一半的时候,杂牌军的将军们大多回老家种田去了,于兆龙到成了第44师中将师长,跟着26军军长丁治磐继续在前线扛着。丁治磐也是旧军官出身,和于兆龙一样,起初都不是正规军校出来的人,但两人都很好学,自打归属了中央之后,都有了不错的学历。两人相见是心心相惜,互相合作,到是开创出26军内部空前的团结局面,这个情况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的时候。抗战胜利了,国民政府开始了裁军,杂牌军自然就成了首要目标。总算26军在抗战时有点苦劳,在1945年的广西大反攻中也立了点战功。于是部队被保留了下来,但是丁治磐和已经是副军长的于兆龙都成了裁员对象。这个结局两人都是不愿意看到的,于是疏通各种渠道,终于没有沦落到去南京哭陵的地步。于是丁去了绥靖区当副司令官,于兆龙则跑到山东当矿区警备总队长去了。这个职务虽然不是正规军,但是油水不少,到也自在。时间一晃到了1948年,国民党的败局逐渐呈现,大量部队的被歼不仅使长坐办公室的将军们出来带兵,像于兆龙这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杂牌军将领也被请出了山。他被国防部任命为整编第45师中将师长,这个整45师在1948年9月又改称第96军,于兆龙就这样当上这支和自己无任何渊源的96军中将军长,值得说明的是,这个96军可是中央军哦。96军参加了徐蚌会战,但是被解放军打成了残废,但至少躲过了被歼的命运,于是他收容残部去守长江。但还没喘口气呢,解放军又要渡江了,于兆龙只得带着96军继续南撤,这一撤就经过浙江、江西,跑到了福建,途中副军长萧续武还带了一部分部队在永春宣布起义。副军长做的出这事,可他于兆龙却做不出,当年还跟着徐源泉时,他在湖北没少和红军打,这血债可是一笔一笔的,干脆还是带着残部继续撤吧。经过清点,96军还剩下5000来人,两个师的架子至少还能撑的起来。紧接着,老蒋在福州开军事会议,决定裁军精编,96军兵少,和同样兵少的106军并编为一个军,番号仍叫96军,于兆龙留任军长。96军活下来了,这应该是件喜事,可人家106军军长王修身可不愿意啊,他拖延着不办。等到解放军攻打福州时,这个106军仍然“顽强的存活着”,于兆龙也拿王修身没办法。结果两个军在福州城下双双报销。于兆龙比较幸运,既没阵亡也没被俘,历经艰难抵达台湾后还被任命为台湾中部防守区副司令官。一个杂牌军将领到台后还能荣任此职,于兆龙这辈子也算没白活了。因为和他同批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同僚们,这时候只剩下他还在军中服务了。1963年12月,于兆龙在台北病逝。九十一、第九十七军军长:蒋当翊第97军的历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悲剧”。头回成立就被八路军打的落花流水,落的一个撤消番号的命运。第二回成立,又在广西被日本人打的落花流水,再次被裁。第三回好不容易撑过了几年,还在临城小小的露了回脸,但最后却更加悲剧,就连师长被活埋的惨剧都发生了,一年里还死了三个师长。这在国军,尤其是中央军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恶劣事件了。蒋当翊,字芝山,湖南零陵人,生于1908年12月30日。蒋当翊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是汤恩伯手下的一名得力部署。不过一开始蒋当翊和汤并不认识,一直到他担任89师辎重兵营营长时,才开始和汤恩伯有了接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当翊在南口和台儿庄与日军撕杀,这才引起了汤氏的重视。到了1944年,他被调升为新组建的97军副军长。当时的军长是汤恩伯的另一亲信王毓文。97军各部队的来源十分复杂,既有中央军,也有各路杂牌游击部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33师师长段海洲。段是学生军出身,后来跟过石友三和孙良诚,不仅和日军作战经验丰富,人事斗争也是一把手,要不然也不能在杂牌军中混了那么多年后成了汤司令的部下啊。当王毓文卸任军长之后,段海洲就想竞争这个军长,但结果还是由蒋当翊升了军长。蒋当翊接管了97军,就对97军内部开始了大改组。首先是副军长王秉钺被赶走,紧接着82师师长由蒋的黄埔同期同学潘笑清接任,原师长辛少亭为97军副军长仍兼新29师师长,但实际指挥权由比较听话的副师长王应亭负责。一场争夺军长的闹剧就此收场了,97军也接到了整编为师的命令,却没想一场更大风波来临了。1946年7月,内战已经全面爆发,刚刚经过人事异动的97军又立即被曾经驻防在临城外围的友军—解放军给包围了。一开始,解放军对97军是围而不攻,但到了8月就开始以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又过了一月,临城内外已是枪声袅绕。好在国共休战期间,蒋当翊已经在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他相信,只要坚守待援一定能取得胜利。在经过了一年之后,97军终于盼来了援军,蒋当翊孤军坚守临城的光荣事迹也被大肆宣扬。蒋当翊取得了临城大捷之后,觉得可以对自己指挥的另一支杂牌军—新29师开刀了,他想办法把辛少亭给赶走,可没想辛少亭有些背景,结果辛走的同时,蒋当翊自己也被部下攻击,什么克扣军饷啊,虐待士兵啊,盗卖军用物资,不管有没有这罪名吧,全都端出来了。蒋当翊见事情无法收拾只得借口去中央训练团受训,离开了97军。蒋当翊再回97军的时候,内战已经到了快结束的时候了。这时候的97军经过几次人事纷争,更显混乱,尤其是已经当了副军长的段海洲已经和中共有了联系,并准备策划33师起义。不过事情没成功,只是把33师师长莫国璋活埋了事,随后溜之大吉。可怜莫师长到职才几天,就死于非命。这样以来,97军到了非改组不可的地步了,在国防部的监督下,副军长、参谋长、师长都换了人。蒋当翊本以为经此调整总能暂时稳定军心以便开赴前线为党国效力,但是随着程潜、陈明仁在长沙的异动,华中剿总又命令97军撤往广西,但须以一个师的兵力掩护第1兵团主力后撤。蒋当翊为保住实力,仅以33师98团在新宁布防阻击,无疑将这个团送给解放军。该团的三个营长孙家祥、魏钦明、邹玉珠见状,便立即带领部属发动兵变,他们驱逐团长郭复谦,动员副团长管守宏领衔宣布战场起义,投奔了解放军。97军的另两个师,82师和暂1师风闻33师生变而生异心。蒋当翊不仅没能通过改组稳定军心,反而使部队更不受约束了。1949年11月,暂编第1师撤至广西兴安地区时终于发生了异动。该师第2团团长牛坦清联合第1团于22日在桂林宣布战场起义,师长叶蔼青无奈只得率领师直投奔33师的97团,两部合兵一处继续南撤。另一方面,82师在南撤时一路遭到解放军追击和堵截,部队损失较重,在撤抵南宁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被迫投诚。剩下的97军残部3000余人在蒋当翊的指挥下继续南撤,沿途遭到解放军截击,副军长郭文灿又被俘虏,最后仅剩1200余人撤入越南境内,于1950年1月被补充进17兵团。97军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军长蒋当翊在部队编并后撤往台湾,以国防部高级参谋的身份继续服务于军队。1954年1月曾递补为国民大会代表。1990年5月1日去世,享年83岁。九十二、第九十八军军长:刘劲持第98军无疑可列为抗战中最为艰苦的部队了。这支由陕军演变而来的部队被国府布置在中条山区坚持长期抗战,而且还是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坚持,实在难能可贵。这个军为抗战而献身的官兵也不在少数,仅将领方面就有武士敏等五名为国捐躯。98军遭到日军重创后,部队归胡宗南收编,于是成了胡家军中的一支,该军虽然在军官构成方面都换成了黄埔系军官,但是其综合战力却始终无法得到提高,最终沦为被裁之军。内战初期的98军,被李默庵的突击总队要了过去,但初上战场就被解放军歼灭,由英美教官训练和武装起来的部队得此结局,也实在让人大跌眼睛。于是这个番号又重新被胡宗南要了回去,并奉命担负地方守备任务。到了内战末期,胡宗南本想依靠这支新军来支撑起安康地区的局面,可仍然让他失望了,98军不仅不禁打,到最后还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刘劲持,浙江青田人,生于1904年。刘劲持是黄埔军校六期交通兵科的高才生,后来还在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深造,成为起草淞沪会战作战方案的参与者之一。刘劲持在从军之后,应该不属于任何派系,但因缘际会,使他在自己的任职经历中与陈诚和胡宗南两派都有着一层关系,也得此之助,刘劲持在抗战期间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从事于教育和参谋工作,但仍屡得晋升,风光的很。抗战胜利后,刘劲持被安置在国防部第5厅当处长,经过他的再三请求,他终于得到了下野战部队的机会。不过不是上前线指挥部队,而是奉命在后方负责建军。他的职务是整编第26师中将师长,由原来的整编第93旅为基础扩编。就在他千辛万苦的把部队组建起来后,国防部却又不让他当整26师师长了。理由是刘劲持建军素有成绩,现在前线有三个残军要重建,分别是整32师、整57师和整70师,三个师长让他任选其一。刘劲持万般无奈的离开的整26师,并且选了当整57师师长。为什么选这个部队呢?很简单,整32师和整70师都是杂牌军或者是中央军旁系部队,只有整57师是绝对的中央嫡系部队,不选这个师那就是傻子了。1947年10月,刘劲持正式在重庆到职,开始精心负责起整57师的重建事宜。国防部对于这个师的重建是颇花费了一些心血的,对于刘劲持的要求一律照准,甚至还很珍惜的不让这个师去前线。于是刘劲持在重庆一住就是一年,随后又奉命开赴安康驻防,归胡宗南指挥,这一住又是一年。两年过后,解放军打了过来,根据胡宗南的命令,已经改称第98军的刘劲持部得负责起安康的守备全责,而且必须打到最后一兵一卒。刘劲持虽然和胡宗南有一些关系,但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胡系将领,相反他和裴昌会到是关系不错。他明白自己在胡系中的地位,胡宗南这么安排等于是让98军当炮灰了。他并不愿意就这样走完一生,但他毕竟无门无派,想要脱离此是非之地谈何容易,想来想去也只有套裴长官帮忙了。当时裴昌会是7兵团司令官,98军的直属上级,在裴氏的一再请求下,胡宗南答应让98军在前线撤下来。刘劲持得之后,有如抓着救命稻草般的一退千里,直接跑到大巴山去了。98军虽然暂时脱离了危险,但是刘劲持明白,一直退并不是办法。就在徘徊无望之计,胡长官来了命令,要刘劲持和17军、76军做最后殊死一搏。就在三位军长就出路争论不休时,裴长官来电报了,要三个军参加起义。对于这个要求,刘劲持是极力表示赞成的,周文韬也默认了,只有薛敏泉不答应,既然意见不能一致,那不如大家各走各的。于是刘劲持带着98军残部于1949年12月26日参加了第7兵团的起义。刘劲持起义后被安排到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当军事教员,转业后先后定居在山西和浙江,并出任两省参事,后来又陆续当选过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民革副主威、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88年4月12日在杭州病逝,享年85岁。九十三、第一〇〇军军长:杜鼎第100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第74军的姐妹军。不过100军初成时还只是一支杂牌军,通过与日军的交手以及74军人事的新安排,这个军的战斗力直线上升,并得到了美械的待遇。徐蚌会战的解决,可以说是完全改变了100军的优秀历史,因为重建后的100军没有机会等到表现的那一天,就在接连的败退中瓦解了。杜鼎,字卓九,湖北枣阳人,生于1907年11月18日。杜鼎毕业与黄埔军校长沙分校第六期步兵科,由于他是湖北人,而鄂军在北伐战争时都归顺了桂系,于是杜鼎在军校毕业后就进入了桂系的第19军当教官。桂系反蒋失败后,杜鼎投归中央,从连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工作。后来他所在的独立旅编进了第1师,杜鼎成了当时在第1师当团长的张灵甫的部下。抗战爆发前夕,张灵甫因为多种原因投了王耀武的第51师,杜鼎跟随而去,出任营长。后来51师编入74军,杜鼎也就成为了这支虎贲军的战将了。抗日战争中的杜鼎也算是员赫赫战将了。74军的历次会战,他一个都没拉下,尤其是艰苦的常德保卫战,当时他所服务的57师只突出来300来人,杜鼎就是其中之一。1945年湘西会战的时候,杜鼎报了常德的仇,他指挥一个团在青岩击退了日军一个联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常熟市地方税务局
  • 2、桃花小妹下载
  • 3、总裁虐爱未婚妻
  • 4、爹地妈咪卖给你了
  • 5、雪糕网
  • 6、夜一h
  • 7、布衣神相国语全集
  • 8、我们来自未来1
  • 9、傲世九重天快眼
  • 10、军鸡下载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