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 校园网 > 校园资讯

杨静仁(徐静仁简历)

更新时间:2023-05-31 22:13责任编辑:林小花关键词:杨静仁,简历

兰州临夏路清真寺严重影响交通为何不拆?

兰州西关清真寺原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客寺”,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和永乐年间。西关清真寺自创建,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三次重建,二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建,雍正七年(1729)重修,嘉庆九年(1804年)重建,民国年间扩建、重修,都是中国传统古典式建筑风格。1967毁于文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民族宗教政策。1982年,兰州市有关方面领导去北京汇报工作,见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杨静仁,杨静仁只说了一句话:“西关清真大寺是为革命做过重大贡献的。”中央政府对落实恢复西关清真寺工作十分重视。由于西关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繁忙地段,对于是否在原址上恢复西关寺,各方面意见不一,同时也涉及到兰州市第一版总体规划,而这个规划已经由国务院批准了。所以问题交由国务院宗教局出面,与兰州市政府协调解决西关清真寺的问题。1983年4月,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乔连升局长和宛耀宾专程来兰州商榷落实重建事宜,形成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兰州西关清真寺有六百多年历史,其建筑风格堪称一流,六百多年来一直是传承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六大清真寺之一。鉴于它在兰州历史上的影响和“客寺”性质,1983年8月,国务院宗教局与甘肃省有关部门和兰州市政府协商后决定:在原址重建兰州西关清真寺,建成后向国内外穆斯林客人开放,并且再次强调了客寺的性质,国务院拨专项资金,甘肃省也拨付一部分资金,作为西关寺修复用款。恢复重建工作自1983年4月开始协商,同年8月4日通过并签署“关于修复兰州西关清真寺座谈会纪要”。1985年4月国务院宗教局141号文再次明确认可设计方案并重申“此事不宜再变”。1986年市政府组成建寺委员会,分两期建设施工。一直到1996年才将西关清真寺建设遗留的用地位置问题解决。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八年经历那些事?

1、1958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在京举行。刘少奇在中央工作报告中谈到民族地区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以及批判地方民族主义和克服大汉族主义倾向等问题。杨静仁在会议上做了《宗教压迫是压在回族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的发言。

2、1958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举行以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大跃进”运动是在不断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中共中央1958年1月在南宁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把1956年“反冒进”说成是“右倾”、“促退”,进而提出了“大跃进”概念。

3、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同赫鲁晓夫论讨了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等问题,发表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会谈中,毛泽东拒绝了苏方在不久前提出的关于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建议。赫鲁晓夫否认了要搞联合舰队是苏共领导人的意见,说是尤金大使不懂军事,没传达清楚,他们只是提出共同研究舰队的问题。

4、1958年3月12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撤军公报,决定于1958年年底以前,志愿军分批全部撤出朝鲜。志愿军从3月15日到10月26日,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八年中,卓越地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及朝鲜人民团结一致、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共同抗击美军的侵略,对保卫朝鲜人民的革命成果,保卫中国的安全和支援朝鲜人民的和平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5、1958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遵照彭德怀部长1958年10月20日下午三时的命令,于20日下午四时对金门地区蒋军地面军事目标和金门海域蒋军舰只进行了惩罚性的打击。

历史上回族的名人有哪些?

1、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 ,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 。是元代初期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对元初社会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

尤其是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官名,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六年间,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书省后,派其为云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

2、阿合马,回族,元朝大臣,世祖忽必烈时期近臣之一。初为察必皇后之父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中统二年(1261年),出任上都同知。三年,领中书左右部,兼都转运使。至元元年(1264年),拜中书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财政,推行清理户口、推行专卖制度、发行钞票(时称交钞)等方式,增加朝廷收入。

元朝灭亡南宋之后,继续在江南地区实行发钞和药材限制专卖政策,大大增加财政收入。激发大臣不满,导致武将王著联络僧人高和尚,趁世祖北往上都(今内蒙古境内)时,假传真金太子之命召唤并刺杀。

3、郑和, 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 (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4、米喇印,中国清代顺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领袖之一。回族。原为明朝驻防甘州(今张掖)军官。素有勇略,清朝统一甘肃后,任甘肃巡抚张文衡标下副将,驻守甘州。他对清廷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深为不满。时清廷在各地推行剃发令,并严令军中剃发,自军官开始。

5、哈国兴,回族, 直隶河间人,清朝将领。哈元生之孙,哈攀龙之父。乾隆十七年武进士,授三等侍卫。历任东川营参将。国兴也代将家,行兵有纪律。

常以先礼后兵之策行于边夷,故所至外夷辄与议话,而无识者往往构之。国兴卒於军,赐白金千,存恤其家,加赠太子太保,谥壮武。祀昭忠祠,图形紫光阁。文虎授陕西提标右营守备,从军攻木果木,阵没,从祀昭忠祠。复官次子文彪千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赛典赤·赡思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合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喇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国兴

榆中县红色旅游有哪些

榆中县红色旅游有:马家沟村杨静仁故居、皋榆工委遗址。

榆中县,隶属甘肃省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西靠七里河区、城关区,东邻定西市安定区,西南与临洮县交界,北隔黄河与皋兰县、白银市平川区相望,东北和靖远县、会宁县接壤;地势南高北低,中部低洼,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域总面积3302平方公里,辖11镇、9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榆中县常住人口为473882人。

榆中县由古丝绸之路分三路穿境而过,境内兴隆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镇青城因历史文化遗迹和明清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县内交通较为发达,兰新二线、兰渝铁路、宝兰客专等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纵贯南北。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政府批准榆中县正式退出贫困县。

截至2018年6月,榆中县有陇上屋脊马衔山、“陇佑名山”兴隆山(森林面积约2.98万公顷,规划景区面积2500公顷)、避暑胜地官滩沟、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青城古镇、小十三陵肃王墓等8处风景名胜,马家屲新石器文化遗址等8处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榆中县

杨静仁的人物经历

1918年,杨静仁,甘肃省兰州市人,回族,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家庭。先后就读于兰州市孝友街第四小学和甘肃省立第一中学。青年时代,他就追求进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在中共甘肃工委的领导下,他利用伊斯兰教学会和回民教育促进会,在回民中开展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活动。1941年,杨静仁到达延安,入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第一班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中央派他到回民骑兵团任党代表和团政委。他同其他回族共产党员一起,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将这支部队锻炼成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45—1949年间,杨静仁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1949年3月,杨静仁被调到北平,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委员、筹委会党组干事会干事,具体分管民族代表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并作为政协少数民族单位10人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筹建中央民委组织机构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静仁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 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他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在此情况下,中共甘肃工委决定他尽快撤离甘肃去延安。1941年3月,他到达延安,由中央组织部介绍到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第一班党支部书记。1949年3月,他被调到北平,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委员。筹委会党组干事会干事,具体分管民族代表的选拔和推荐工作。杨静仁同志在病床上仍关心着民族地区的发展。

1980年,杨静仁刚到国务院工作时,外电纷纷作了报道。有位美联社记者在报道中称他为“传奇人物”。

如今,这位“传奇人物”刚刚去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荣也罢,辱也罢,兴也罢,衰也罢,都已化为烟云,化为故事,他的话语仍在耳旁回响:“我不是什么传奇人物,我当初只是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杨静仁是甘肃兰州人,出生在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回族家庭。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爆发,高中毕业后的他很可能依照家庭的意愿做个阿訇。然而,抗日的烽火使这位青年热血沸腾,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41年奔赴延安。从此,一路坎坷,一路传奇……

1941年6月,宁夏海(原)固(原)回民第三次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团长马思义率领余部230多人冲出国民党军队的重围,投奔陕甘宁边区,被整编为骑兵团。这些回民士兵当初是抱着八路军帮他们打国民党的愿望进入边区的。然而,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八路军不能出去打国民党。再加上他们思念家乡和亲人,边区生活又很困难,许多人思想波动大,总想离开边区。如何稳定这一批人,使他们转化为抗日力量,在当时便成为边区政府的一个大难题。最后,中共中央西北局选中了杨静仁,派他到回民骑兵团担任政治教官。那年,他刚24岁。

他走马上任后,整天和回民骑兵团的官兵们在一起,一面给干部、战士上政治课,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劝解他们,一面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文化,使他们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后来,毛泽东、朱德、林伯渠等领导同志接见马思义,每次都由杨静仁陪同。

在杨静仁等人的努力下,这支由回民游勇组成的部队,被改造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人民军队。1947年在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犯延安时,杨静仁率领这支回民部队参加了冷腰子阻击战,掩护中央机关从延安撤退。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放西藏,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1951年春,著名的昌都战役之后,西藏和谈代表团来到了北京。由于和国民党政权的长期隔膜,西藏方面对中央人民政府也有一时难以消除的误解,因此,做好西藏代表的接待工作,对于消除误解,建立信任感具有重要作用。于是,党和政府指定刚30岁出头的杨静仁负责接待工作。和谈期间,他和西藏代表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为和谈成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和谈成功了,在中南海举行的庆祝宴席上,又是杨静仁领着西藏代表把盏来到毛泽东主席面前……

1959年平定西藏叛乱后,西藏是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解决好西藏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四川饭店请杨静仁夫妇吃饭。席间,周总理举杯对他说:“静仁同志,又要辛苦你一趟了。”于是,杨静仁直飞拉萨,在西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把问题解决了。危难之际不辱使命,这就是杨静仁。

落实政策心底无私

“文革”中的关押,使杨静仁失去10年大好时光,因此他非常痛恨冤假错案,更忌讳把人打错了再平反。他说:“打倒一个人不仅是他本人的问题,还会牵涉到他的父母妻儿及周围同志,给他们都会造成伤害。”他常说:只要我在任一天,就不允许有一件冤假错案存在。

李维汉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问题上著名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曾为我国的民族工作和统战工作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在以往的“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李维汉却被打倒。拨乱反正中,李维汉的平反还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杨静仁挺身而出:“李维汉同志有什么错误?他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如果不给他平反,这是我们党的重大损失!”在他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李维汉终于在1979年得到平反。

杨静仁在国务院和统战部工作期间,在全国复查和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下大力落实了对“右派”、原工商业者等的各项政策,在各级政府、人大、政协中扩大了对各民主党派和各界党外人士的安排,支持和帮助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开拓为四化服务的各项咨询服务工作的新路子。他主张统战工作主要对内,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但也要对外,因而积极倡导和组织了黄埔同学会.为海峡两岸的对话打开了一条重要通道。

出生于回族宗教家庭的杨静仁,至今还保持着回民的习惯。他非常重视宗教工作.并把它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部分。他说:“唐朝时,佛教的中心在中国,可以利用佛教开展国际友好交往工作。日本佛教徒到湖南礼祖,我们把遗址遗迹修一下,花钱不多,影响很大,这是打开局面很重要的一条。要以小见大,不要因小失大。要想得宽一些,远一些:一个是伊斯兰教同阿拉伯的关系,一个是佛教六祖同日本的关系。”

他支持各种宗教组织办好宗教院校,有计划地培养爱国的宗教职业人员;落实宗教政策,支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到下面检查工作时,不管是清真寺还是喇嘛寺,他都要去拜访,那些老阿訇和老主持都熟悉他。

然而,为许多人落实过政策的杨静仁,却单单忘了给自己落实政策。拨乱反正后,他担任了中共中央委员,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却没有给他发工资。他对妻子说:“只要我们整个党的政策对了,个人问题就不计较了。

组建国家民委

他刚复出,重新组建国家民委时,每天都走着或坐公共汽车上班。家没安下来,家属吃饭成了问题。民族宫的工作人员建议他们在民族宫承办的会议上搭伙,但他连这并不特殊的待遇也不愿沾边,而是经常带着家人在西单附近的小饭馆对付一日三餐。

1986年赴香港参加王宽诚同志追悼会,组织上说此次赴港不做他事。于是他在港三四天,谢绝了游玩和宴请,连著名的海洋公园也没去。

有一次去一家工艺品厂参观,随行工作人员在厂外门市部买了几块图章石料,他知道后立即让他退回去。旁人劝解说:“这是老百姓都可随便买的”,他却反问道:“为什么专门在我参观时买?不就想让人家便宜你点吗?”

杨静仁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民族调研

1954年,杨静仁赴西康藏区和凉山彝族地区进行深入调查,撰写了《关于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基本情况的报告》。1958年到宁夏调查宗教问题,提出改革宗教制度的重要建议。发起成立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并积极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团结各族穆斯林群众爱国爱教。在广大穆斯林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60年初,杨静仁带工作队到西藏协助西藏工委工作。提出的工作报告被邓小平高度评价为“马克思主义文件”。同年9月,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西北局书记处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静仁当选为中央委员,以后又连续当选为党的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

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以后又兼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9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民族和政法工作。

1982年,杨静仁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1983年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负责主持党和国家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他提出把统一战线和改革开放相结合,大力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使我国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局面。1986年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校园网——收录全国各地学校网站。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2023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5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