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丰城主要旅游景点介绍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张小明来源:新华网

一、自 然 景 观

玉 华 山 景 区

玉华山景区,位于丰城市荷湖乡西南部,距市区45公里,是丰城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由著名的玉华山、升华山、千岁丘等十余座海拔千米上下的奇峰疑似银河落九天的龙涵瀑布、洞深莫测的九曲十八间岩洞、落雨奇树红豆杉以及惟妙惟肖、形态逼真、充满神化色彩的各种怪石等且有极高观赏价值的自然景点构成,以山绿、水清、峰奇、林密、洞幽、石异、人和、景好且空气清新、气候凉爽而著称,是人们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最佳胜地。

玉华山又名著棋峰, 俗叫紫脑顶, 号称紫玄洞天,丰城高山之首。主峰海拔1169.1米,山势从东向西倾延,面积8平方公里。山顶远眺似九叠芙蓉,峭立云天。

龙涵瀑布位于玉华山景区西北面。从上岩村穿过竹海到山中盆地港里社山邹家,远远便可听到湍急流水声。只见一条神龙般小溪水百转千回,从峡谷中奔涌而来。溪上游是一组层层叠叠,构成大小2—3米高的小型瀑布群,从山谷溪流斜刺冲出丛林,激起万朵浪花,可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再峰回路转,象一条白练出现在人的眼前。这就是长期隐秘在灵境不为人知的龙涵瀑布。

龙涵瀑布共分两叠:下叠大龙涵瀑布,落差近20米;上叠小龙涵瀑布,落差近10米。小瀑布从小潭喷泻而出,形成大瀑布和一泓碧潭。深潭面积200多平方米,象一块翠玉镶嵌在深山之中。

月亮石

传说有个小伙子,名叫山哥。因相继去世的父母欠了“财主鬼”的债,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后,山哥被迫到“财主鬼”家做工抵债。山哥白天种田浇菜,上山砍柴;晚上挑满三只禾桶大水缸的水,还不准打灯照路。山哥每晚挑满三只大缸的水,总得累到鸡啼。

这件事让天上的月亮仙子知道。她非常同情山哥的不幸,敬慕他勤劳纯朴、忠孝善良,每当夜幕降临时便变作村姑飘落在山哥前,提着一盏圆圆的月亮灯。为山哥照路,在她热情帮助下,山哥免受了许许多多艰难,夜夜总是早早地挑满了水缸。慢慢地,他俩相爱了。每夜挑完水,他俩就坐在山溪边的石头上说说甜蜜的知心话,或是山哥吹起悠扬的竹笛,或是“村姑”唱起动听的歌儿,直到快天亮时,二人才依依不舍的分别。

日子一久,月亮仙子变作村姑为三哥打灯的秘密终于被“财主鬼”发现。“财主鬼”日夜兼程,赶到龙虎山天师府,用金银买通张天师帮“捉妖”。张天师念动符咒,刹时,狂风大作,乱云飞卷,闪电霹雳,搬来如虎似狼的天兵天将绑走了月亮仙子。这时,山哥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心爱村姑原来是月亮仙子,一对恩爱恋人就此被拆散……

后来被张天师劈的月亮灯变成了一块石头,是三米高二米宽的半圆形弯石,银灿浩白,后人叫它月亮石。每到夜间,月亮石闪闪发光,映亮溪水。那溪水,是月亮仙子思念山哥流的泪水;那会发亮的月亮石,是月亮仙子留在山溪边的灯。

官印石

传说有个家境贫微、饱读诗书、志向高远的闵姓之士,苦于没有机会为国家施展自己的抱负,后经一长者老道指点拜见此石。终于遇贵人收留,从此这位闵姓之士就崭露头角,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并为百姓做了许多有益之事,深得百姓拥护和爱戴。这事在当地民间流传开来,后人把这块石头称为官印石。

今仍有一些从政者、企业家、学生等去参观并亲手触摸官印石,祈求在仕途、事业、学业上有所长进,一帆风顺。

升华山亦称孤山,又名澄山,山势东西走向,长9公里,宽4公里,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主峰仙顶海拔1011.7米,耸立云霄,可谓“华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它与玉华山对峙,周围有四十多座小山峰环立,峥嵘竞秀。

升华山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如画。历有文人、学士游此观赏其山,并赋诗20余首感怀。登上顶峰神望,樟树、丰城、新干三域之貌尽收眼底,仿佛到了“意气凌长空,呼吸通广漠”“白云沾我衣,振之不可落”的仙境。

千岁丘原名湖田,人们因这湖田既小又多,就改叫千四丘。到了明朝嘉靖年间,这里安葬了一位丰城筱塘籍名叫李孟的礼部尚书(民间尊称为千岁,正好是千四的谐音),故改称为千岁丘。

千岁丘海拔987米。远望,中湖、大湖、夹湖、底湖、西安湖、沃汤湖、月形弯湖、包西窝湖、岩脑顶湖、千岁丘湖等十个高原天然湖泊,象点缀在千岁丘上的十颗闪光明珠,在阳光照耀下,泛起金波。这些湖泊总面积近八百亩。

千岁丘山顶巨石林立,形态各异。古往今来,留传很多迷人的神话。天公铸造的怪石把人们引到琼楼仙境。戏水鸳鸯,生灵活现。小斗向上,张开大口,接聚天下财宝。金鸡昂首,面向东方,唱出人间奇迹。无数大小不一的岩石俨然像一大群金猪布满山岗。

千岁丘风景秀丽,气候凉爽,一致公认为清凉世界。元朝以来既是附近村寨的风水宝地,又是佛道寺庙的圣地。其间分布着大小八处石建筑遗址,那就是1931年至1937年间外国传教士们所建别墅群。

千岁丘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季里来百花香,桃红柳绿换新装;画眉山鸡齐欢唱,石蛙蟒蛇出洞房。夏季里来清风凉,千岁岩茶飘异香;蛙鸣鱼跃鹅鸭美,成群牛羊遍草场。秋季里来气高爽,采药老人上山岗;满山毛栗来献宝,山姑农妇尽收藏。冬季里来好风光,满山遍野披银装;琼浆玉液迎宾朋,另有梅花报春忙。

风动石

升华山有个浮丘、王凝之、郭璞三仙殿。殿外有个圆锥形巨石,悬空倒立,风吹雨打岿然不动,但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推,那石头就会发生轻微的颤动,并伴有响声,为此取名风动石。

传说,罗山谌母娘娘来升华山做客,正遇狂风呼啸,只见一块石头东摇西摆,而三仙殿安然无恙,就问三仙,你们这里藏有何宝?三仙说,这块石就是我山宝,此乃风动石,什么大风也不怕。谌母娘娘说,我的山头不比你的高,但刮起狂风来就犯愁,殿摇晃,屋上厚瓦也刮去不少,能不能借这个定风宝物到我那里试用一下?三仙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就答应借用一年。

风动石借去以后,三仙殿经常遭到狂风吹袭,搅得三仙不得安宁。可是罗山谌母殿上香火旺盛,谌母娘娘非常开心。三仙三番四次去罗山要回此宝,而谌母娘娘总是婉言推托,一借十年不愿归还。三仙商量决定由浮丘真君与谌母娘娘坐下细谈,王、郭二仙摘取宝物驾起云头先回山来,三仙殿宇才安宁了。

马嘴石

荷湖乡上岩村旁,有一座高山,怪石满坡,其中有一块高约二丈的大青石,因为远看象张开的马嘴,所以人们都叫马嘴石。

传说,还是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农夫,在这座山下栽了几亩水稻。秋天,稻米飘香,丰收在望。这一天农夫高高兴兴地肩扛禾斛,去田里开镰收割,谁知走到田边一看,田里好多乱七八糟的蹄印,禾被踩得东倒西歪。农夫急忙放下禾斛一算,足足有横直十多行的禾象被牛吃了一样,只剩下禾蔸露在土面。

是谁家的牛窜来过?农夫坐在田塍上气呼呼地正想着时,田边丛林里传出“梆梆梆”的竹铃响。唔,准是它!农夫一纵起身跑过去呼喊:“放牛崽俚,是你的牛吃了我禾吗?”“大叔,我的牛没踏过你的田塍呀!”这牧童是邻村的,天天在这山坡上放牛。农夫一想,觉得也是,说人家的牛吃禾又没有证据。没想到,这种事又接连发生。农民每次问牧童,牧童硬说牛没有吃禾。到后来,农夫哪里肯信,咬定是牧童的牛到了自己田里吃禾,越想越火,后来两家人为此事发生了争斗。

其实,这两家人哪里知道,真正吃禾的是蹲在山上的这个像马嘴的石头。这块怪石,年深月久,修炼成精。它看到山下的禾熟了,馋得流涎,常常趁夜间无人,变成一匹马窜进农夫田里吃禾。农夫和牧童两家人误斗,它全看在眼里,故意坐山观斗。天上的雷公知道这事后大怒,斥责石精缺德,一个闪电霹雳,打掉了它一边嘴唇。从此,田中的禾就再也不会被吃,年年丰收。

鸳鸯石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没有月亮星光,大地一片模糊。千岁丘下一个青年人独自一人到深山沟里捉石蛙,在回家路上,隐隐约约看见一对青年男女坐在那里抱在一起,很是亲热。他想:都半夜了,还有人在这孤山野地亲热呢?为了搞个清楚明白,他屏住气息,悄悄蹲下,只听到男的说:“我钦慕你貌若天仙,聪明贤慧。”女的说:“我也钦慕你身板结实,忠厚勤劳。”男的又说:“我们要苦心修炼,吸取这千岁丘的精气,早登天界,求月下老人使那些忠厚、勤劳、聪明、贤慧的男女都能像我们一样,双双结为夫妇,百年偕老。”听到这里,他壮着胆子走过去凑热闹,刚一抬脚,突然刮起一阵大风,睁眼一看,那对青年男女不见了,只见一对生灵活现的鸳鸯石。青年人一路上掂量他们的话语,回家后,勤劳干活,孝顺父母,诚恳待人。不久,十里以外,一位聪明贤慧的女子慕名托人前来说亲,很快结为夫妇,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九曲十八间岩洞

希望街附近公路旁有一神秘的天然岩洞,洞内曲折环纡,大小似间,故名九曲十八间。其外形奇特,洞内神秘。千百年来,来此游览的英雄好汉和文人墨客,都想入洞探索其妙。

洞口有一块方巨石,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清晰可见,刚劲有力。绕过石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连片高低不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石室,共十八个洞,象门户、象亭台、象桥孔、象庭院、象关卡,鬼斧神工,天生地造,形状奇特。洞深不见底,暗不见光,只听到水声叮咚,身感凉风习习,似水府洞天。

传说,在洞底还藏有十八把金交椅。但洞深莫测,难以探究。当地人流传着一首民谣:“十八间、十八间,进间好比过五关,里边藏有金交椅,只等英雄闯过关”。至今尚未有人进到洞底探究。两年前有一位姓肖的勇士,带了绳子下去探这个大洞,结果放下了两百多米长的绳子还不见底,只得收手返回。因而九曲十八间岩洞仍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落雨奇树红豆杉

落雨奇树红豆杉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树高三丈多,树冠覆盖面横直二丈余。每逢炎夏之时,天气久晴,树上会落下雾雨,人站立树下,顿觉热消清凉。如果久站,头发衣服都会淋湿。天晴得越久,雾雨下得越大。人们习惯地叫它为落雨树。路过的行人,都要在此分享一刻清凉幸福。

罗山,原名池山,位于丰城市、崇仁县、乐安县交界处。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晋代,南昌郡罗文通,朝廷几次重聘做官,他婉辞不赴任,寻道两百余里,隐居池山修道,广收弟子传经授道,深得弟子们爱戴、尊崇。罗文通病逝后,弟子们为纪念师尊,取他的姓氏为山名,更名为罗山。宋时,距罗山主峰一华里之地建有罗山谌母殿。后来,再建有观音殿、许真君殿和住房、膳房、签房。建筑古风浓厚,雄伟壮丽。罗山群峰环抱,三叠瀑布、九曲涧和山岩水帘香炉水长年不竭。主峰西南有一天然岩石伸出,称“秀谷飞岩”,岩顶面积10余平方米。另有雷公台、仙人厨、婆孙峰、欧石岩、仙人洞等奇观异景。罗山还拥有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品,其中罗峰茶叶、生姜、豆腐乳被称为罗山三宝。

三叠瀑布原名跌水漕,位于罗山中部北面,系一天工造化之瀑。十条深涧流水从悬崖陡壁直泻。上叠从悬崖顶端直泻清潭,高二十丈,如银河下泻,银光闪烁,气势澎湃;中叠高十余丈,下泻洼池,似雪花四溅,一潭珍珠飞舞,绚丽壮观;下叠数十丈,流落深涧不见底,只听得水声似雷鸣,震撼山间。举目远眺,三叠飞流千尺,犹如银河倒挂,水雾滚滚,使人耳鸣目眩,神怡心旷,遐思万千。

含秀湖,位于丰城市秀市镇东南部,距市区35公里,距南昌95公里,从市区经丰抚公路直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是名符其实的省城休闲“后花园”,为旅游黄金圈地。含秀湖属国家大二型水库,为江西大型水库之一。水域面积7.1平方公里,年蓄水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最高洪水位72米,汛限水位69米,最低水位45米。湖区雨量充沛,周围植被茂盛,生态良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特别是春、秋两季,景色格外秀丽。湖区年平均气温17至18摄氏度,适合开展各种户外旅游活动。湖中水质良好,湖岸曲折,港汊颇多,有松、竹、柏及野生灌木等。湖区著名的人文景观有:五代后晋高祖元年(936年)始建的丹霞福地,丰城最早的县治“富城”遗址,明朝开国元勋徐达故里角陂村和永乐探花孙曰恭故里同造村,雷坊、黄塘古村、成仁坊、柱史第、九贵联芳牌楼。湖区最著名的自然景点有:卧佛岛、娘娘山等。

药湖,晋代以前叫“叹早湖”,位于同田乡、隍城镇境内的锦江下游,跨丰城、新建两县市交界处,北濒锦江,西靠高安华林,东南与丰城同田、尚庄、梅林、圳头、湖塘、上塘等6个乡镇街办1797个自然村相连,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湖区最低海拔18米。湖面积3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4236万立方米,为丰城第一大淡水湖泊。在远古时代,药湖就属湖滨沼泽地区,从湖区大批珍稀古动物群化石考证,发现有属古代中、晚期更新世纪我国华南地区大熊猫族系剑齿象、犀牛、梅花鹿、羚羊类等古动物群。至今药湖仍水域宽广,湖水经年不竭。每逢雨季,烟波浩渺,碧波万顷。湖区水草丰美,历来是鱼类繁殖栖息好场所,所产鱼类达20余种,尤以麦鱼最有名,沿湖村民常年在此捕捞,年产鲜鱼超万斤,是丰城一个天然的鱼库。

紫云山水库,位于丰城市东南部丰水上游,铁路镇与蕉坑乡交界处,以紫云山谷地命名,距市区60公里。是江西省有名的大型水库之一,列为省重点水利管理工程,是旅游、避暑、休闲最好水库胜地。水库于1958年8月动工,1960年3月竣工,有主坝一座,副坝六座,拦截丰水流域面积81.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16亿立方米,可灌下游农田27.5万亩。兴修大小灌溉渠道148条,共长238公里,其中总干渠1条长47公里,分支渠147条共长191公里,库坝后建有发电站一座,装机容量1260千瓦,配有一组防汛无线电台,汛期向省直至中央防汛指挥部传递水位情况。

水库也是人工养鱼的好地方,可养水面1.05万亩,有鱼苗孵化繁殖鱼塘120余亩,年产网箱鱼苗50—80万尾,水花鱼苗2000万尾,可捕捞成鱼20万斤以上,最高年产21.54万斤,是丰城最大的人工养殖鱼库。

水库四面环山,林木滴翠,碧水青山融为一体,气候温和,夏秋凉爽,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风貌的楼、亭、馆。环山屹立,自然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是一个理想的游览、避暑、休闲佳地。

株山,又名楮山,位于白土、淘沙、袁渡三镇境缘的丘陵地区,与临川县交界,距市区30公里,距南昌仅50余公里。主峰三角山海拔556.2米,山势南北走向,长13公里,宽5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周围有风车口、罗汉寨、抢岩岭、大峰凸、水牛鼻、华贤峰、鸟沙岗、双耳峰、马鞍咀等十余座山峰环绕。株山景色优美,山间奇峰嵯峨,峥嵘竞秀,奇峰怪石、峭岩溶洞,形状万千,似人似物,栩栩如生。各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山中野猪、豹子、蟒蛇、小天鹅、猫头鹰、野鹿等飞禽走兽不时出现林间,甚至多次出现游山虎的足迹。虎骨岩、棕子岩、仙人洞、流水石等,无不美妙奇观。山洞弯弯曲曲,山径上上下下,人行其中,如入画境。山顶有一天然盘石平台,平整可坐百人。东汉高士徐孺子曾于此吟诵诗书,故名孺子台。台上有一小池,宋时学者胡国安曾于此洗砚,故名洗墨池。

桃花岩,株山东北部山间有一胜景─桃花岩。清同治《丰城县志·山川》载:“桃花岩,在株山(徐孺子)读书台西,石屋容百人,中有石床,无斧凿迹,岩上多有桃花,悬泉滴沥清旷,为一山之胜”。岩洞深5米,宽14米,最高4米,最低1米,其形似船。岩顶有一线清泉下滴,长年不绝,晶莹剔透,水质清凉。洞四周灌木丛生,绿郁成荫。每年阳春三月,奇花异卉争妍斗艳,景色绚丽。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赋诗作句,赞赏奇绝风景。

相传,岩内有一小洞,每日流出白米,足供一僧食用。后有一贪心和尚把洞凿大,妄想多得白米,结果适得其反,和尚只好自食其力。建国初期,洞内仍有一老和尚和一老妪长住于此,1959年和尚尼姑先后去逝,而岩洞娇色神彩依然未改。

罗家岭双柏塔,即双柏树,俗称公母柏,位于董家镇罗家岭净住寺前,距市区35公里。两棵千年古柏,其一高35米,围径6.15米,另一高33米,围径5.5米。两树并肩,巍然屹立,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远望恰似一对绿色宝塔,故名双柏塔。清同治《丰城县志·寺观》载:“寺门双柏塔,苍然出翠微上,相传为前千年物”。传说,清乾隆皇帝由宰相陪同,曾游览此地,临走时,欣赏过这两棵古柏,之后挥笔题写“九龙主”三个大字,落款乾隆真君,立碑于净住寺前。1958年修水库时,寺被拆毁,仅存双柏。又传,在唐朝年间,有一老僧名马祖访道,一路经兴隆山,看到这里峰峦迭翠,云雾飘渺,景色秀丽,环境幽雅,便在山下建一寺,即净住寺。马祖,唐玄宗僧人,在江西弘扬禅学,又称江西马祖,先后在临川、南康、南昌等地,住龚公山、钟陵、开元寺传禅法,四方学者云集,称洪州崇。时在净住寺收纳弟子,拜佛传经,并在寺前栽下两棵柏树。后柏树逐渐长大,靠近地面的两树枝,对着长成一雌一雄的形状,到了夜深人静时,便嘎嘎作响,寂寂絮语。寺主以为两树交媾,怕有伤风化,便在两树之间砌一隔墙,以防越轨。从此,雌雄双柏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都说这两棵树成了“精”。

二、人文景观

沙湖公园

沙湖公园,位于市区东门丁家村后,历为丰城名胜游览之地,水陆面积达10.33万平方米,湖光闪烁,烟波浩渺。湖中心有一小洲,又名云洲。洲上百花竞艳,松竹滴翠,绿草如茵,环境幽静。

沙湖公园古建筑甚多。早在唐、宋时,沙湖中有洲,曰独洲,即星堆。洲周围建有泮官、五花阁、云绮阁(霞绮馆)、一草亭、问清轩、敕书阁(湖光书院)、石亭、毓秀瞰临楼、登瀛桥等建筑物,错落松竹之间,景色秀丽。

1982年,丰城县人民政府先后拔出专款,在沙湖兴建公园,经过几年的不断修建,新型的公园初具规模,古老闻名的沙湖旧貌变新颜。1985年,公园正式开放,新建的公园,四周垂柳成荫,围墙环绕,碧水红墙,流光溢彩。在入园处,建有一座宽4米,长30米的曲径桥。桥两侧装有镂花空心银白栏杆,连通公园。园内主要建筑有剑匣亭。园西为儿童乐园和旱冰场,边有碰碰车。园东假山嶙峋,曲径通幽,绿草如茵,名花贵树满园春色。在环园石岸垂柳荫下,设置石桌石凳,供游客憩息。1989年新建湖北、湖西两岸开放式铁栅栏,全长520米。1990年湖中新建湖心亭一座,仿古造型,垂檐琉璃瓦,二层六柱,面积182平方米,亭高12米,登楼眺望,城景尽收眼底。1991年新建九曲桥一座,连接湖心亭,全长117米,宽3.1米,四边有栏柱,游客可自由散步,开阔心野。湖中有小画舫,供人们游览湖色风光。

大桥公园

大桥公园,位于赣江大桥北端,丰高公路旁马安山地。公园建于1992年10月,总面积3.4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853平方米。园林布局分为三组建筑群体:园林北面为大桥建筑纪念堂,内分锦秀厅,展示丰城基本市情;纪念厅,展示建桥史及批文,中央及省领导为大桥竣工题词;资助厅,展示丰城籍人为建桥捐资百元以上名单碑刻;展览厅,展示建桥过程中,中央及省地主要领导亲临视察图照等。堂厅建筑占地面积569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27平方米。园林东面为观音堂、功德园、办公楼、住宅等,建筑面积484平方米。在园林山麓,建有高明殿和三清殿,两殿并列,建筑面积共800余平方米,殿宇高大肃穆,典雅庄重。殿内塑置有许真君、观世音、元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太上真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等神像数十尊。神像神态威严,坐落有致,栩栩如生,神像前终年香火。园林依山傍水,绿郁成荫,环境幽美,它与浩大雄伟的赣江大桥和规模宏大的丰城电厂连成一幅壮丽的人文景观,是盛夏避暑、游览观光、进行宗教活动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杨柳湖公园

杨柳湖公园,位于新老城区结合部的河洲街口。1995年,在此新建火烧湖公园。2002年11月,火烧湖改名为杨柳湖,在此新建杨柳湖公园。2003年5月1日举行开园仪式。公园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心广场1.5万平方米,有逶迤曲折的仿古长城步行街,有凝重憨实的铁牛昂首雄居在赣江之滨的观景台,有六根龙柱为连体的园林景区中心广场,有龙气旋绕的雌雄宝剑雕塑,有展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底蕴的文化艺术浮雕墙,有花团锦簇的赣江大堤绿化带。整个园林体现了“水是园之灵,绿是园之魂,文是园之品,人是园之本”的构思,为市民提供了高品位的文化、娱乐、购物、休闲、旅游、观光场所。

丰城市金马步行街

金马步行街,位于解放南路与工农路交叉口,2003年1月正式开张营业。一期工程长120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商铺百余家,形状为“十”字形,街面全为花岗岩石铺设而成;二期工程长380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含一幢富佳大型超市,形似带状,是全市规模较大、品种较多、档次较高、人气较旺、购物环境较好的公园式商贸街。总投资1.3亿元。

孔 庙

孔庙,古称学宫,亦称文庙,位于市区东门,是“全国三个半孔庙”建筑之一,宋绍兴十三年(1143)由县治东南迁建于此,为宋、元、明、清四代丰城学宫和祭祀孔子之所。元末周围建筑毁于战火,仅存大成殿宇。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恢复原貌。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屡有修葺。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太成殿及两楹,民国23年(1934)修建后,改名孔庙。至此孔庙规模宏大,闻名全国。

原孔庙采用宫殿式组合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为主体建筑,依次为戟门、泮池、大成门(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祠)等。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坐落在院内中心。大成殿后为明伦堂,明洪武二年(1369)建,清乾隆、嘉庆年间重新修建,四架二十二楹,周围墙环卫巩固;明伦堂后为崇圣殿,四架十四楹,前四石柱,重檐宏敞,高广相称,东西两庑,三面围墙;明伦堂、崇圣殿东为遵经阁,四架十六楹,层楼雕栏,元末栏,清康熙元年(1662年)复建,盛火遂于革、刘充“三杰”于祠内祀。宫院东侧建筑有正学祠、副斋署、文昌宫、先代殿、魁星阁、剑匣亭等;西侧有正斋署、忠义节孝祠、龙山书院等。三组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组合相称,规模宏丽。院内古柏苍郁,清新幽静。1945年丰城县立中学(丰城中学)设此后,致古建筑失修,附属建筑被逐渐拆毁。“文化大革命”中,孔像被毁,现仅存大成殿残宇。1984年,孔庙列为丰城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胜词典》亦列“丰城文庙”条,记述旧时孔庙的盛况。2020年11月,市政府拨专款200万元对孔庙进行抢救性修复。

剑 匣 亭

剑匣亭,位于沙湖公园内,为宏扬丰城剑文化的精神而建。亭中剑匣系晋代出土时原物,原在荣塘剑池。传说,剑匣是晋时县令雷焕掘狱基而得,内有两把宝剑,剑取匣存。剑匣亭为八角形,六立石柱,攒尖顶,高约10米,古色风貌,亭内中心放置“石匣”,长1.7米,宽0.5米,高1.2米,中开凹槽形,藏宝剑用。亭前上额有一青石,镌刻“剑匣亭”三字横匾,并立一对石柱,镌刻有“遗匣犹存怀故土,化龙今且伏何方”对联,寓意含蓄,笔墨劲秀。剑匣后面正墙上,嵌有一块青石板篆刻的亭碑,记载永平元年(291),雷焕为丰城县令时掘狱基得剑的故事,剑匣由来等内容。亭周围松柏苍翠,古朴雅重。1982年,丰城县人民政府兴建沙湖公园,园中建一剑光亭,1987年,改名为剑匣亭,并将古剑匣移置剑匣亭内,供游人观览。

万 寿 宫

万寿宫,丰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东方红大街西路大井头。清同治《丰城县志·寺观》载:“万寿宫,治西大井头,祀晋真人许逊,雍正十年知县刘象贤即蔡公讲堂改建而成”。又《书院》云:“蔡公讲学,在治西大街,为知县蔡毓华建,今改为万寿宫”。民国29年(1940),日军飞机炸毁正殿和后殿一部分。不久重新修复。“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建筑遭受损坏。1983年按原貌复修前庭和正殿两部分。

万寿宫坐北向南,建筑面积780平方米,有一进一殿,内分门庭、正殿、后殿三部分。宫门前,竖立高约7米的石雕牌坊,上有浮雕蟠龙和宫廷人物故事,每组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牌坊屏大红宫墙,门两翼座有双石狮。宫院内有吊楼、画栏组成环廊,红柱黄瓦,古朴雅致。中为正殿,是宫院主体建筑,高约8.5米,八架八十四楹,大红漆柱,彩枋澡井。宫内神龛中置许逊塑像,两旁列座若干佛像,每年节日,人们来此朝拜,祀奉许仙治水功绩。宫顶为黄琉璃筒瓦,鳌鱼飞檐,金碧辉煌,雄伟庄严。后殿神龛中原塑有许仙观音神像,“文革”中被毁。

万寿宫是丰城现存完好的较大木质结构殿宇建筑之一,布局严谨有致,造形绮丽,具有民族宫殿式建筑风格。现丰城市博物馆设此,陈列和保存大批珍贵文物,其中以唐代著名“洪州窑址”青瓷为富,元至元“青花釉里红瓷楼仓”和“元代影青透雕戏台式瓷枕”等为罕世珍品。

龙光书院

龙光书院,位于丰城市荣塘镇即丰城古县治之地,为宋代私办,宋高宗赵构赐名,收入《中国书院辞典》。

龙光书院的建筑规模,是丰城历史上所办书院中的佼佼者。其建筑风格,具有四合院式布局的特点。院落坐北向南,分前后两进。中轴线上,首为大门,门上石匾嵌有“龙光书院”四个字,长2米,宽0.5米,今仍存;中为大殿,置先师孔子圣像;后为六经楼,藏经书三千余册;之后为仰止堂。院内东西两翼,前有左右庑;中两侧为讲堂、设衣亭、客馆、花台、读书室百间、会膳堂、心广堂(文明堂)等建筑物,均属砖木结构。院内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四周红墙环抱。院外附属建筑有山寺、望光亭、剑光祠、晚晴斋、仓廒等。整个院落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规范,造型雅致、奇丽,具有地方特色。此地,古木参天,松柏积翠,环境优美。历代名人讲学于此赋诗感怀,写下许多诗篇,赞美其风景佳色。

龙光书院自创办至民国元年(1912)毁书院改学堂(名国立学校),时达八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它是县级最高学府,培养造就科举人才主要的场所之一,在丰城教育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从宋至清代,多有文人学士、达官名流游学、讲授于此。

徐孺子家祠

徐孺子家祠,丰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北宋时村人筹建,以示纪念。《宋诗鉴赏辞典》注:“徐孺子祠堂,亦即徐稚故居”。隐溪村祠建造,至今有900余年的历史,屡有修葺,1991年投资7000元修缮,1999年又投资万元再次修复,至今保存完好。祠堂属砖木建筑结构,坐北向南,两进一披三间,二进硬山顶,青瓦盖,四角鳌檐,建筑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为民间建筑风格。祠堂中有四方天井,梁柱用材均为粗大楠木,有磉石砥柱,围径1.3米,堂中正栋嵌刻烫金对联,赞扬徐孺子光辉的一生。祠堂门前为八级麻石阶梯。祠堂后进上额,悬挂徐孺子画像,每年新春大年初一,村人来此拜竭,纪念先祖。祠堂旁原有《旌御亭》,碑悬“一榻千古”四字匾额(现毁),山南有盘石如台,相传孺子少年读书于此。

邓子龙墓

邓子龙墓,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丰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丰城市杜市镇茂溪狮子邓家村前“落星桥”地,即邓子龙世居故里,前有塔水通过。墓葬为砖石垒砌,水泥铺盖而成,高2.5米,长8米,宽6米,树立有“爱国将军邓子龙”墓碑、大理石保护标志及青石刻说明牌,刻有邓子龙将军生平事迹简介和保护范围说明文字,并建立墓葬“四有”档案。墓围外划定966平方米面积为保护范围,1998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确定墓围外延30米为建设控制保护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邓子龙(1531-1598),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将。邓子龙精通天文地理,善骑射,能诗词,工于书法。26岁那年,他借故乡剑气典故赋《磨剑口古》一首:“磨就霜锋胆气雄,神光长射斗牛中。张华去后无消息,千百年来起卧龙”,以寄托远大的抱负。邓子龙考中武举后,开始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当中国沿海饱受日本倭寇和海盗侵扰时,邓子龙毅然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中,率领江西官兵进驻福建泉州一带,英勇抗击倭寇十余年,先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历经大小数百战,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47),抗倭战争基本结束,邓子龙被调回江西,先后任抚州把总、鄱阳守备。万历四年(1576),在江西铜鼓一带成功平定了李大銮起事。奉命于宁州铜鼓石设铜鼓营,任铜鼓石营守备。筑垣垒城,是为今铜鼓县城建城之始;万历六年(1578),由铜鼓石守备升任浙江参将,巡视宁波一带海防;万历九年(1581),邓子龙奉命入黔任武靖参将,一举平定“五开兵变”,威名传播大江南北;万历十一年(1583),缅甸军犯云南,邓子龙率部平定,升副总兵,后戍边云南。万历二十六年(1598),邓子龙出任明朝水师副总兵,奉命援朝抗倭。在鹭梁津大海战中,年近古稀的邓子龙奋勇直前,不幸阵亡。朝鲜为之立庙,世代祭祀。邓子龙遗体归葬丰城。然遗体有其身无其首,其首级已被倭寇割去,于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级合殓。邓子龙遗著有诗集《横戈集》、地理《风水说》、兵法《阵法直指》等,福建、广东、江西、湖南、贵州、云南一带均有邓子龙的遗迹保存至今,铜鼓城东的铜鼓石上留有邓子龙题刻。

洪洲窑古遗址

洪州窑古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南昌(洪州)南郊60公里的丰城市境内,分布在丰城市曲江镇、同田乡、尚庄街道、石滩镇、河洲街道等五个乡镇街道的18个村与赣江或与赣江相通的清丰山溪、药湖岸畔的山坡和丘陵岗阜地带,从最南面的河洲罗坊窑址,到最北边的同田麦园窑址距离约20公里,最宽处的曲江镇罗湖窑址约一公里。延烧时间从东汉晚期一直持续到晚唐五代。

丰城在唐代属洪洲,故称洪洲窑,为闻名全国的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瓷窑创建于东晋至南朝,盛产期为初唐至盛唐,停产于晚唐五代,是一处规模宏大,连续生产5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瓷窑区。

窑址主要分布在罗湖寺前斜坡山、象山、管家、狮山、文龙包、南坪、下坊、对门山、鹅公包、尚山,北沿至龙雾洲红壤丘陵地的狭长地带。分布范围广,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地面遗物多堆积瓷片达4—5米厚。1979年发掘两座龙窑址基址,发掘面积439平方米,出土青瓷器和窑具2917件。1992年至1996年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出土品中列为一、二、三级藏品137件,参考品2132件,处理品1267件。这些产品分为青釉色和褐釉色两大类,青色略淡,青中闪黄;釉汁均匀光润,色泽稳定纯正,造型朴素大方,且制作精细,施削规整,胎质坚致,品种繁多,单器类就有罐、壶、钵、盆、盘、碗、盏、碟、杯、砚等,有些器形且具有仿金银器的风格。图案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镂空等技法,以莲瓣、梅花、蔷薇、牡丹、柏树、宝相花、水波纹居多。纹路清晰、线条流畅,达到了当时制瓷业的较高水平。产品远销京师及中原地区。现丰城市博物馆保存一些此窑的产品,东汉时主要有:烧制的青瓷鸡壶和八系褐釉青瓷罐,东晋时的褐釉点彩青瓷匣钵,西晋的镂孔香熏,南北朝时叶脉纹青瓷碗和双层双线青瓷莲瓣纹茶盏、盏托、青瓷博山炉和青瓷灶,隋唐的青绿釉印花碗和印模,唐代的仿金银器青瓷杯褐釉麻布纹青瓷大瓮等,皆属稀世珍品。

三、乡村景观

白马寨文化古村

白马寨村,位于丰城市张巷镇西南部,省级丰抚公路首段,距市区18公里,2003年被评为全国首批29个省级文化古村(镇)之一,现属白马村委会。

白马寨建村于南宋咸淳年间,距今有700多年历史。现居住90余户,300余人,主要以杨姓为主,系吉水杨万里后裔。最早的村名为桕塘,明末崇祯帝御赐的村名为上点(皇上钦点),清代以后以村前有白马山(传说系晋代王、郭二仙和浮丘公游憩处),后村民又曾在此结寨自保,故改名白马寨,并一直沿用至今。

白马寨建村以来,哺育了大量的科举人物和造就了大量的名商巨贾,其中以明代尚宝司卿杨应祥、清代进士杨祖兰、举人杨廷言、武进士杨金诰父子祖孙以及在湖南常德一带经商的白马商帮为代表。

白马寨村主要象征和标志性建筑为父子符卿坊。父子符卿坊是明代崇祯年间为尚宝司卿杨应祥 建的功名坊。它是一座纪念性质的门式牌坊。上花枋为鲤鱼跳龙门及翔凤图,下花枋为几何型勾连纹连续图案,次间花枋饰有祥禽瑞兽。坊心碑上款刻“钦差巡按江西道监察御史周璨为”,下款刻“奉直大夫北京尚宝司卿父扬子登”“北京尚宝司卿加升三级子杨应祥”,“明崇祯甲申岁仲冬月立”。此坊为明代最后一年,即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江西巡按周璨奉旨为杨应祥建立。

白马寨村古建筑群以父子符卿坊中垂线为主轴,错落有致地对称分布着民宅89栋。民宅分布较为集中,保存也较为完整。其建筑时间自明代末年起,跨越整个清代,前后延续达267年之久。白马寨村古建筑群是江西本土文化的产物,是赣派民居的代表作。

由于白马寨处于南昌、抚州、临江、瑞州四府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都很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常有军队驻扎在此。为防兵祸匪患,白马寨村古建筑多为山墙高大、线条平直的内天井式建筑。建筑正面檐口与墙体相连,檐口出挑极少。侧面山墙仅有一至二级马头墙,建筑基础多用四至四层斗砌麻石勒脚,以解决江南地区多雨潮湿的问题。外墙开有狭小的气窗,以缓解防火防盗与采风通风的矛盾。白马寨古建筑出入通道通常有两个,临巷之门必障以围垣,而将向南或向东开门做主要出入口。白马寨古建筑的平面尽量讲求对称布局,但由于地形限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稍作调整,因地制宜。在大体上遵循前厅后堂的形制下,尽量追求节奏的变化。在内部结构上,由于受到儒家守中庸思想的影响,使用面积约束和严守“三间五架”律令的多种原因影响,白马寨较少出现深达三进以上的建筑,建筑前部一般为“四水归堂”式天井,并承担建筑大部分采光、通风、排水功能。

白马寨村的民宅大门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有一字门、八字门、拱卷门、贴壁垂花门、牌楼式门、复合式门等数种,大多以雕刻见长,搭配和谐,栩栩如生。白马寨村古建筑上的雕刻艺术,其雕刻手法灵活运用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和阴刻、线刻等,所雕人物、殿宇、车船、鸟兽虫鱼、嘉树瑞草。尤以星聚庚垣宅的雕刻工艺最为精湛。门首雕刻的人物、树木、花草、车船、屋宇等形象,莫不栩栩如生。门首横枋的石雕面积最大也最为精美,左为歇山顶屋宇三进,两侧为侧屋和围廊,中为河流,泊舟三只,右部为卷棚式屋宇和人物树木若干。匾心石左右为两块高浮雕羽扇出行车马人物和带欄重檐屋宇图案。立柱底部、披檐下方和横枋上有麒麟、大象(寓意大平有象、文明有象)和阴阳八卦图案。与门首石雕相比,宅内木雕工艺也属上乘。宅内撑拱处理成狮子形象,既可起到建筑构件的支撑作用,又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建造品,显示大师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艺术水平。

白马寨村现存扁额120余方,内容除显示身份的司马第、参军第、进士第之类,多选自《四书》、《五经》,如选自《诗经》的“风雨攸除”和“福履绥之”,选自《论语》的“施于有政”,选自《尚书》的“惟怀永图”、“树德务滋”、“厥基永孚”、“底法祗承”、“知若勤哉”、“慎其独也”;有陶渊明诗意的“结庐人境”;有与伦理学有关的“伊洛传薪”、“静观物表”、“南归道古”;有书香味颇浓的“翰墨齐辉”等。字体有行、隶、楷、魏、篆及钟鼎文等六种。这些扁额内容和文字构成了白马寨村庞大的书法艺术宝库。

白马寨村的风水理念源远流长。早在明崇祯年间,风水大师杨应祥位居尚宝司卿,深受崇祯帝的宠信。崇祯帝于崇祯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下诏,兴建中国唯一的供奉历代风水大师的“地师府”于白马寨。

白马寨村的民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妇女的地位特别高。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情况截然相反。丰城家喻户晓的民谚“铁路头的米,白马寨的女”就是这一事实的真实写照。由于村上成年男子长年在外经商,家中一切事务全由女性承担,凡建造屋宇、教育子女、涉外交往均由女性主持,所以民宅现存反映男女平等石雕、献给母亲扁额以及族谱中大量女传就不足为奇了。

白马寨村有一宗教建筑北屏禅林。北屏禅林亦称北屏庵,始建于清代前期。它有佛教的北屏庵、道教的万寿宫、民间信仰天符大帝的天符庙和供奉丰城地方保护神傅祁的傅爷庙。集庵、庙、宫为一体的建筑已成了当地村民朝拜的宗教圣地。北屏禅林建立以来,香火旺盛,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朝圣者络绎不绝。

白马寨村有一古井,称为香泉井,是能预示白马寨人文兴盛的一口神奇的古井,井水甘甜清冽,自古以来“香泉晓汲”便是白马寨十二景之一。古井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时期。据清代《丰城县志》记载:明崇祯十一年(1638),井中曾令人惊讶地散发缕缕翰墨之香,后来村民才知道是杨应祥深受崇祯帝宠信,被封为尚宝司卿;清光绪十二年(1886),古井再一次散发清香,又引起村民的种种猜测,直到杨祖兰考取丙戌科进士,村民才知道香泉是为他而香。为此杨祖兰还在雍正时甘型仁所作《香泉记》后郑重附注了所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件事,使香泉井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口神井。也许正是喝香泉井水长大的白马寨村先民,创造了辉煌的白马寨村历史和文化。

厚板塘古村

厚板塘村,位于丰城市筱塘乡西南部,距市区17公里,2003年被评为全省首批29个省级重点文化古村(镇)之一,现属北下村委会。

厚板塘建村于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6),为涂姓一支聚族而居,现居住68户,226人。

厚板塘村重视教育,敦从儒学,明代考取进士一名,秀才数十名。清代,为生活所迫,涂氏十二世祖涂士良从商,在衡阳创办“涂近仁堂”商号,期间先后结识并资助当地落魄秀才杨健、彭玉麟,后杨健官至兵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湖北巡抚,彭玉麟也官至水上提督、两江总督、兵部尚书,有杨健和彭玉麟两位清朝高官这个强大的后台,涂士良在衡阳如鱼得水,生意越做越大,财源越滚越多;彭玉麟还推荐3人捐得通奉大夫,2人捐得中议大夫,成为闻名湘赣两省的“顶戴商人”。涂士良在衡阳经商致富后,返乡开始大兴土木,村中现存的绝大部分民宅如大夫第、通奉第以及凝秀轩、逊守公祠等均在“涂近仁堂”商号鼎盛时期建成的。

这些民宅分布合理,规划科学,功能划分明确,既讲求美观、实用,又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村边有发达的水系,村前有面积很大的荷花塘,东面的港汊可以直通丰水河直至赣江。荷花塘既是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又是极佳的构景元素。再加上远处的大嵊山和株山为背景,近处成片农田做铺垫,整个村庄如同一幅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图。

在建筑外观上,有比地平面高出五尺多的围墙环绕四周,南面依次为“进士第”“侯祚东绵”“丛桂流芳”“大夫第”“通奉第”“文林第”六门,东面辟“三妙流芳”八字门,北面、西面与其他民宅自然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位于建筑群东南的“逊守公祠”较整个建筑提前一进,突出开居世祖涂逊孚、涂守孚两兄弟的地位。

在民宅布局和功能划分上,整个建筑群分为三个空间序列,依南北方向渐次展开,地面高度往后略有抬升。南边第一组建筑共六进:第一进为敞开的露天式,左右各有轿房和马房;第二进为小型休息厅,也是向主功能区的过渡区;第三进进深面阔最大,为主人的会客厅。最妙之处是天井前左右偏僻处各开一扇小门,门内是小姐的“闺房”,房内除起居室外还有一个小型天井,为平时小姐洗浴、绣花之所;第五进为主人起居活动场所;第六进为家中最年长者住处,地面铺以表面粗糙、渗水性好的砖石;第七进为厨房。

第二组建筑与第一组建筑在功能上相仿,不同之处,一是第一进为封闭式屋宇;二是面阔更大,两侧有厨房等附属建筑,两侧各开小型天井一个。

第三组建筑为附属建筑,其坐向与第一、第二组建筑相互垂直,即东向开门。它包括供子弟就读的书院式建筑“凝秀轩”和长工、下人住所三间,外部栽种花卉植物,共用一个朝东的大门“三妙流芳”门,门外即甘棠港。

第三组建筑和前两组建筑之间为平直整齐的巷道,巷道上建有廊亭和过楼,以利通行方便、舒适。由于空间布局讲求高度对称,所以高大的山墙与平整的巷道形成纵深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组建筑各有独立完善的采光、通风、防潮、防涝、防火、防盗系统,建筑用材也十分讲究,除建筑外部门楣施以石雕外,宅内各处木门窗框四周遍饰木雕工艺作品,内容不外乎平升三级、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岁寒三友、三星高照、四季长青、五“蝠”呈祥、年年有“鱼”、状元游街等。

“大夫第”是构成“涂近仁堂”三大建筑组群的核心。由于涂氏兄弟官衔是捐来的,故其房屋建筑结构恪守封建社会民间建筑不得逾越“三间五架”的法规。但为了显示“顶戴商人”的气派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就在进深上做文章。整个建筑由前至后共六进六个天井。第一进为马房和轿房,第二进为小客厅,第三进为贵宾厅,第四进为主人住房,第五进为祖宗堂,第六进为后厅。由前至后一进比一进高,寓意步步高升之意。整个大夫第共有雕花隔扇140余方。

“通奉第”与“大夫第”基本相同,从前院门至后厅空间序列有七层之多。主体建筑进深43.2米,通道面阔114米,占地492平方米。两侧建有厨房,计有四组八个连体灶,大小十二个天井,很好地解决了通风采光问题。厨房与正房之间以砖墙相隔,不设板壁,解决了消防问题。厨房不入整宅,又解决了卫生问题。房内共有隔扇180余方,隔心透雕除少数直棂式外,图案有冰裂纹式、回端纹式、博古镶花等,形式多样。隔扇门涤环板木雕以家居摆设,十分精致。

厚板塘古村保存了大量文物珍品。据统计,村内现保存有太平天国诸王府使用的汉白玉石鼓40个(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汉白玉在古时属宫廷专用物,民间不得使用,否则有杀头灭族之罪。故这些藏于厚板塘村的汉白玉石鼓堪称稀世珍宝)。40个汉白玉石鼓分大中小三类,形状分普通型和带莲花底座型。而带莲花底座型中又分连体型和分体型。相传连体莲花型石鼓属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府所用,分体莲花底座型石鼓属东王杨秀清府所用,而按照当时例规东王杨秀清只能配备普通型石鼓,但由于杨秀清专权,言称自己“天父附体”而擅自配备了莲花底座型石鼓。其它普通型石鼓则分大小,分别属南王、西王、北王、翼王等诸王府所用。有铁木质条桌6张,最大者长3.6米,宽0.48米,厚0.11米,重约400公斤。还有雕花梁床12张(有3张带床头柜),木雕洗漱架4套,木质花灯架5只,太师椅12套(均带茶几)。其它如清代同仁堂药壶、蔑制儒生出外求学考试用饭盒(套)、木雕点心托盘(套)、木质榨蔗凳、雕花抬酒架、花缸、插花瓶、寿匾、古琴、针线篓、绣花架、皮制官帽盒、木刻中堂对联等,充分展示出封建大官吏、大商人奢华的生活。此外,还保存了涂若萃的长子、附监生涂茂杰使用过的清代《康熙字典》《聊斋》(套)线装本以及清代上海彪蒙书室印行的全套线装本国文教材。

四、特色旅游产品

冻 米 糖

冻米糖,是丰城食品生产中久负盛名的传统地方名优特产品,已有两百多年生产历史,以“江南小切”而出名。每年中秋一过,农村家家户户把糯米饭凉干,炒成爆米花,用米糖拌粘,切成小块,待客解茶。这种糕点叫做“炒米糖”“米花糖块”。更讲究者,用上等糯米饭做成冻米“干饭”,再用清茶油煎泡“干饭”,使“干饭”变成爆花米,再用饴糖粘结,冷却后用薄切刀切成小块,俗称“小切”。解放初,改名为“冻米糖”。

原丰城食品厂、供销社和乡镇食品加工部生产的冻米糖,以纯糯米、清茶油、白砂糖为主要原料,以透明饴糖、芳香桂花、红细柚丝为铺助原料,经过半成品和成品共20道工序加工而成;它的特点是选料严格,曾流传着这样的话:“新干的糯谷米,龙泉的清茶油,江苏的香桂花,台湾的白砂糖”;具有香、甜、脆、酥的特色,四角平整,洁白晶亮,红柚丝均匀辅面,小块切包,松脆爽口,落口消溶,无渣无屑,不沾牙,不塞牙,回味无穷;1965年由省商业厅命名为“江西名产”,1980年和1984年先后荣获省经委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1985年11月由国家轻工部颁发了优质产品证书。

白 麻 片

白麻片,又称芝麻片、交切片,是丰城食品生产百余年历史的传统名点,也是季节性较强的秋、冬季食品;它的主要成份是:白砂糖、熟白芝麻、饴糖和熟猪油等;通过糟麻除皮,筛杂选粒和糖液浓缩以及拌麻、滚薄、划块、包装等20多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其质量标准:水分3.6%,还原糖10.2%。

白麻片,选料精细,配方考究,寸宽四方,形薄如纸,色泽晶亮,甜脆可口,开胃提神,营养丰富,是老幼喜爱的食品,又是馈赠亲友的时尚礼品。1958年全国水利现场会在丰城紫云山水库召开时,指名生产白麻片等食品,供与会代表带回家。1984年在宜春地区展销时,白麻片荣获优秀产品奖;尔后,又荣获省优质产品证书,先后入选参加北京《全国旅游内销工艺品》和《全国儿童食品》展销时,供不应求。1985年5月,参加在河北省承德市轻工业部主持的全国同行业同类产品评比中,一致称赞丰城白麻片香、脆、甜、不粘牙,包装美观大方,密封好;同年11月,白麻片荣获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灯 芯 糕

灯芯糕,原为丰城民间传统加工生产的主要名点食品之一,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初期,丰邑城乡集市就有食品加工坊做灯芯糕。新中国成立后,城乡食品企业和供销部门有20多个食品加工部生产糕点,其中灯芯糕为主要产品。湖塘、尚庄、曲江加工部生产的灯芯糕,数量多,质量上乘,销路广,在全省享有一定声誉。

灯芯糕的生产原料,以精糯米、香食油、绵白糖为主,佐以少许红丝、桂花糖,经过电动磨粉、筛粉、揉拌、电烘箱烤、手工切条等工序制作而成;为半斤装,有纸合和塑料袋包装,美观大方;产品具有质地细微、洁白、柔软香甜、鲜美爽口,吃后回味无穷等特点;1985年在江西省商业系统食品评选中荣获省优质产品奖。

灯芯糕营养丰富,经济实惠,携带方便,历为广大群众喜庆节日走亲访友必备之最佳礼品。

张巷狗肉

张巷狗肉独具特色,久负盛名。元代中期,当地有个叫黄兴顺的人,在家宰了两条狗,煮熟后拿到街上卖,因忌“狗”字,挂牌称“地羊肉”。由于香嫩可口味道好,很快卖完。从此,每当圩日市场上都有熟狗肉,由自宰销售到收购出卖。明至民国时期,张巷自然形成了狗肉一条街,每逢圩日,远近屠狗者纷纷云集于此,摆摊销售狗肉。从解放至今更兴盛,每圩除20多个摊子外,都热销狗肉。品种有生肉、清蒸熟肉和腊熟肉等,市内市外都颇有名声。并流传“冬季到张巷,狗肉要先尝,没有吃狗肉,白算到张巷”的说法。

狗肉,是丰城地方名菜之一,建国后,每年秋、冬季节,已成餐馆、小吃部的必备菜肴。主要原料:用嫩鲜狗肉(去皮骨)、熟猪油,佐以生姜、酱油、食盐、辣椒(切碎)、八角茴、桂皮、生粉、胡椒粉、料酒、大蒜、味精等配料少许;制法:将狗肉切成小块见方,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熟,把多余猪油滤出,再入料酒、酱油,加水上盖锅焖至五分钟,将用干净纱布包好的八角茴、桂皮、鲜桔皮,放狗肉下层,烧至八成熟时,再加入辣椒、生姜、精盐、大蒜焖片刻,待烂后,放入味精,用生粉挂芡,起锅入盘,撒上胡椒粉,淋上麻油即成,肉嫩清香,味质鲜美可口。

香酥全鸭

香酥全鸭,是丰城传统地方名菜,在历史上享有盛名。清至民国时期,在城区和圩镇的餐馆、小吃部都盛做香酥全鸭,接待顾客。在居民家,逢年过节或办婚丧喜庆酒席,都视香酥全鸭为宴席佳菜。建国后,香酥全鸭已发展成为城乡餐馆、市民的常用菜肴。

香酥全鸭,是用丰城地方麻鸭蒸作而成。麻鸭用人工放养育成,羽毛麻色,身长腿短,胸部肥厚,外形美观,体重可达四、五斤。制作原料:毛鸭一只,桂皮一钱,花椒五分,葱头十个,甜酱一两,麻油二两,干椒五钱,生姜、味精、盐、甜酒、酱油各少许;制法:将毛鸭杀死洗净,取出内脏后,煮三分钟,将配好的桂皮和细盐放入鸭腹内,上蒸笼蒸两小时,再用酱油、甜酒上色;然后下油锅炸五分钟,取置盘中,将调好的葱头、甜面酱、干椒、生姜、味精盖上,最后淋上麻油即成;具有肉嫩色艳,味纯香脆,油而不腻的特点,有久吃不厌之感。

孙渡板鸭

孙渡板鸭,又称南安板鸭,是江西省久负盛誉的地方名产。制成品外观呈桃圆形,体肥、皮白、肉红;食用时具有香、酥嫩、骨脆可嚼、余味回甜等特点,风味独特;是逢年过节摆筵设席,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

孙渡境内湖、塘、库、坝星罗棋布,河、溪、圳、港纵横交错,是水禽生产繁衍的天然场所,具有饲养水禽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全街办养鸭专业户达1200多家,其中户养万羽以上有70多户,年饲养量超过200万羽,故有“鸭乡”之称。

孙渡板鸭成批制作,是选用特种麻鸭,以传统配方,经过宰杀、晾晒等工序加工而成。工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每年自秋季宰杀腌制生产,直至冬季最后一批,整个秋冬季节都是生产旺季,年生产量达30至50万只。其产品系列有:20#南安板鸭、香素鸭、盐水鸭和酱鸭等。产品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远销东南亚。

孙渡板鸭系列产品利用真空保鲜包装,食品外形及各类包装美观新颖,是国内外消费者走亲访友,请客馈赠的最佳食品。其中20#南安板鸭于1980年荣获国家星火计划博览会优质产品奖。

稂洲萝卜干

萝卜干,是泉港镇稂洲村传统农副土特产品。稂洲地处赣江下游西岸河畔,共有5个自然村,3000余人,沙洲地1769亩。沙洲地为潮沙土,松湿、肥沃,具有种植萝卜的优越条件。每年秋季,每户人家都种萝卜,为丰城市萝卜的主要产地。

稂洲种萝卜,历史悠久。唐建中二年(781)黄氏于此定居后开始种植,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萝卜种植面积,随着人口发展而逐年增多,清代末年以来,每年保持1000余苗,亩亩产3300斤左右,总产350万斤以上,居诸乡镇之首。每当萝卜成熟后,除部分上市销售鲜萝卜外,大部分加工成萝卜干,向省内外出售。

每年秋后冬初,稂洲村民举家男女老少做萝卜干,将新鲜萝卜先切去叶(叶可加工为盐菜),然后洗净、切条、晒干,经过手工多次揉拌,直至萝卜条色变黄,质变软,味变甜时,再加适量食盐等配料,装桶(缸)密封,保存月余后,即可开封出售或自家食用。制成的萝卜干,具有香甜脆嫩,味美可口等特点。

擂 茶

擂茶,是河东低山地区村民习惯吃的一种避暑饮料。罗山、蕉坑、铁路、洛市、秀市等地,每年夏季,把摘来的新鲜茶叶洗净、晒干,撕去叶柄,然后用特制有齿纹的陶瓷擂盆碾成粉末。每擂一盆茶叶,将叶末二两,与川芎或甘草两钱、绿豆四两、小茴香、芝麻等,搅混一起,放入擂盆,用一根短小木棍叫“擂槌”,在盆内反复摩擦拨动,待擂烂成为泥后冲入开水,加入适量食盐,再调匀即成。饮用时,加入冷开水或新汲井水十斤,冲入拌匀,即可饮用,连同茶渣一同吃,称“吃擂茶”。这种色如琥珀,浓似豆浆,有味香、清心、止渴、生津作用;盛夏出汗过多或心间发烧饮用擂茶,即饮退凉、倍感舒适、疲劳消尽、心旷神怡之功效。每逢婚丧喜庆事而宴请亲友时,作为最佳茶品待客。有的农家常在夏季时将大量茶叶擂烂,装入罐备用。

烧 梅

烧梅,是丰城市地方传统名点,历史上享有盛誉。在城镇市场的食品店、小吃部、茶馆等饮食服务部,均有销售。制作原料:标白面粉,佐以熟猪油、山粉、猪肉、净笋、香葱、味精、生姜、菜油、胡椒各少许;制法:将面粉用水和匀,揉成面团,五分钟后,切一小块搓成长条,下柱子(每只5.2 钱)用手压扁成薄皮,把山粉放在案板上压细待用,将下好的柱子用少量的山粉遮盖住,再用烧梅柱子开成边薄底厚,荷叶形成的皮子待用。制馅:把茭笋切成片,放锅内煮熟捞起,放砧板上用刀斩碎,用纱布压干水,把肉煮熟切成小丁,加配料放入锅炒熟,盛起候冷。再把开好的皮子包入馅心,做成花瓶形,上蒸笼。蒸时,中间浇一次少量水,至蒸熟即成。具有鲜辣味美,皮嫩馅香的特点。

雪 花 菜

雪花菜,俗叫炒豆渣,为丰城民间传统食用小菜,河西地区一带最普遍食用。原料配制:用发醇豆渣一斤,麻油三两,瘦猪肉五两,大蒜一两,生姜五钱,酱五钱,盐六钱,辣椒一两(干椒减半),胡椒二钱,味精三分,芝麻粉一两,花生米一两,清水六两。制法:将瘦肉、大蒜、生姜、辣椒、胡椒、芝麻、花生米分别捣碎成细末,先把精肉放入热油锅内炒两分钟,勺起来再放入麻油,待油冒绿烟时,将清水倒入,待水沸腾后,把豆渣放下锅煮沸,再将大蒜、生姜、酱、盐、辣椒、胡椒、芝麻粉、花生米掺入,连续炒拌两分钟,下味精搅拌三——四次,即成。

河西梅林地区制作的雪花菜,特具风味,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以其具有香、甜、辣、滋味鲜美可口而久负盛名。对于咽饭、下酒,更是最佳美肴。凡到该地作客的人,主人务必做上这种雪花菜款待,让贵宾们品尝其独特风味。原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到丰城河西地区视察工作时,特点名吃雪花菜。

印 兜 叽

印兜叽,是丰城地方传统特产食品。凡熟悉丰城地方风情的人,听到丰城人口音,有时会开个玩笑说:“有个老婆叽,拿把扁担叽,扛着个篮叽,篮子里放着印兜叽,走到南头小巷叽,一跤摔破了印兜叽。”这是丰城地方土话,尾语加一个“叽”音。

印兜叽,即是用米粉经过印模加工制成的一种糕点食品,俗话叫“米鼓子”,也有用印模制成,质地干而韧。城里制成的年糕,以糯米、粘米作原料,质软而濡。再一种经过发醇处理的米糕,则松而软。还有一种用糯米舂炼过,韧而糍的“麻糍”,城里人叫“糍巴”。印兜叽的特点,不干、不脆、不韧、不糍,干湿适当,软硬适中,其外形,有圆鼓鼓的,有扁圆形的,叫印饼叽。均白滋滋,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鼓叽面上印有“福”“寿”字样的花饰,加上一点红印,招人喜爱。有的里面还包有滚烫的糖馅,吃起来既香甜,又烫喉咙。

小 港 甘 蔗

丰城历为江西省有名的甘蔗产区之一,甘蔗种植始于唐宋,历史悠久。《江西风物志》载:“江西的甜蔗多产于南昌、丰城……”。明《丰乘.物产》志引宋大中祥符《丰城图经》亦载:“河东乡村多产甘蔗。”

而小港镇又是丰城市甘蔗产区之一,2000年产甘蔗3.8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40%。小港镇地处赣江下游赣抚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适宜甘蔗种植,产量最高,居丰城市首位。甘蔗生产连年发展,遍及全乡镇各村农户,甘蔗产量逐年递增。

甘蔗品种主要有二大类:一是甜蔗,俗称果蔗,是丰城地方传统产品,居丰城蔗种之最大宗。它具有茎粗杆长,皮薄色青,水多汁甜的特点,以供解渴为主;二是糖蔗,1958年引进抚州蔗、广东蔗、台湾红皮蔗等品种推广栽培,产量高,具有杆长茎小,皮硬水多,蔗汁甜美的特点,主要供制糖用。

石 江 生 姜

在丰城市境域东南部低山区的石江,盛产生姜。清同治《南昌府志》载:“姜,出丰城孤、罗山”一带。

石江位于罗山孤山之间低山区,地势海拔800米以上,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阴雾天气。山谷土壤肥沃,通风滤水,土质湿润,适宜种植生姜。从清初始有种生姜传统习惯。所产生姜色黄、体壮、鲜嫩可口,大者一个3斤多重。

建国前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农户种得不多,年产量在2000斤左右,产品主要在邻圩市上销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运输业发展,生姜生产逐年扩大。1978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生产技术,生姜种植面积不断增多,产量逐年上升。种生姜专业户40家。最高亩产4000余斤,户平产量在1万斤左右,总产每年保持在200万斤以上,成为全市产量最多的乡。

将鲜姜淘洗后,通过切片、烘干、佐以白糖加工而成的干姜片。具有形片薄、色透明、味甜辣的独特风味、吃后回味无穷,既可作肴菜调料,又可以调剂胃口,能起到消暑散寒的作用。

淘沙牛角辣椒

丰城市淘沙镇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而牛角辣椒是近年来引进的新品种。牛角辣椒比传统辣椒果形大,肉质厚,水汁多;其味辣中有甜,甜中有辣,凉拌生吃爽口,火炒熟食鲜嫩,是佳肴中的调料,下饭的美味菜,深得人们喜爱。

淘沙镇以前只种植尖嘴辣椒,其产量不高,吃时辣味呛人。1981年,该镇从萍乡引进优广1号和早杂2号,属早、中熟辣椒种。具有耐热、抗病、长势强、产量高优点。加之淘沙镇大部分土地属沟干土,能调节水、气、肥、热,通透性好,托水保肥能力强,很适宜辣椒生长。

牛角辣椒苗每年3月底定植,5月中旬就可采收,一直可延续到10月底,亩产达2000—3000公斤。

牛角辣椒形呈尖顶牛角形,故称牛角辣椒。单只椒平均有20克重,大者一只长7寸,重60克。青果墨绿色,晚期转紫红、桔红、大红,皮色光亮。这时的辣椒腌制藏存,可做常年食中调料,风味极佳。淘沙镇每年种有辣椒面积6000余亩,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

段 潭 荸 荠

荸荠,是丰城市的传统土特产品,始产于清代。主要产地在河东地区的段潭等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地质深泥湖,水源丰富,适宜荸荠种植。全乡每户农家最多的一户种五亩,最少的也要种上四、五分田。1996年平均单产为1500公斤,2000年平均单产上升到2075公斤。

荸荠的生长时间长,从育苗到成熟要5个月左右。每年5月间早稻耘完头道草就育荸荠苗,到收割早稻后再进行移栽。栽种时,行、株距均为2尺左右。秧苗成活后再追施肥料、耘田、除草。田里要经常保持充足的水分,直至冬至前后方可断水。到11月以后荸荠才在土里成熟。这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挖的、检的、洗的忙得不亦乐乎。

荸荠生可解渴、避暑,熟可充粮饱食,磨粉作成菜,还可削皮制成糖水罐头和清水罐头等。

罗 山 百 合

百合,是丰城历史悠久的土特名产品,明《丰乘.物产》志中有产百合的记载,历为江西主要产地之一。盛产于丰城南部低山区的罗山百合最闻名。它以鳞片大,肉质肥厚,味甘色佳而著称。

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干燥。罗山谷地,多为黑砂土,疏松黄土壤,排水条件好,适宜百合生长。早在明初就开始有少数农户种植,以自食为主,产量不多。1978年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种百合农户遍及农村,产量逐年增多,列为全县唯一重点百合生产基地。1980年产鲜百合9.35万斤,1981年开始外贸出口,1982年出现百合种植专业户11家。到1985年罗山百合种植面积扩大到356亩,亩产达2160斤,总产76.8万斤,成为全市百合干出口最多的产地。

罗山百合种植品种较多,主要有“龙芽”“百花”“仙丹”“卷丹”等,以“百花”品种为优,种植最多。它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占70%的淀粉,食用价值最高,是宴席佐食之珍肴。而通过剥片、洗涤、煮熟、晒干制成百合干,便于保存。若加工成百合粉,佐糖冲饮,具有清心润肺、养阴安神、止咳益气等多种功能,是滋补身体之佳品。

罗 峰 茶 叶

罗峰茶产于丰城市罗山殿上村。北宋时,此处建有一座谌母殿,后到殿宇求神拜佛的人连续不断,庙主采集山上野生茶叶泡水接待客人,茶水甚佳,称谌母所施。清乾隆年间,殿上村民开始在殿宇四周种植零星茶叶树,清明后采摘嫩叶,加工制作干茶,留之待客,取名叫“罗峰茶”。因为量不多,能吃到的人很少。

如今罗山主峰上种满了茶叶树,有茶叶面积2400多亩,分布在海拔800—900米的坡梯层上。罗山周围群山环抱,溪谷幽深,终年云雾缭绕,日照稀疏,年平均气温15℃—20℃,土质湿润,酸性适中,很宜茶叶生长。近年来,年产茶叶40余吨。茶树种为婺源群体和福鼎大白茶良种,耐抗性强。每年清明始采,谷雨大采,一直到秋分,长一批采一批。春茶采摘期比较长,采茶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产量占全年总数的50%。

罗峰茶制作非常讲究,要经过选采、分级、杀青、揉捻、炒坯、搓条、烘干等工序。制成的罗峰茶,条索紧秀,白毫显露,翠绿光润,香气浓郁,汤色清流,饮之令人生津止渴,回味无穷,独具一格,为茶中珍品,年产茶叶20多吨,占全年总量30%以上。1982年被评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获得名茶证书;1991年参加省农牧渔业厅主持的全省名茶评比,获全省优质名茶称号,同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94年在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罗峰茶的产品包括罗峰茗茶、罗峰毛尖、罗峰绿茶1—3级。注册“罗峰”牌商标。近年来,罗峰茶在市场上一直是供不应求,远销北京、上海、台湾等城市。

袁渡毛笔

袁渡毛笔产于丰城市袁渡镇,历史悠久,素称“毛笔之乡”。相传,在秦代蒙恬“怡以兔毫竹管为笔”时,就有制笔人在抚河西传授毛笔制作技艺,袁渡王家洲是落脚点之一。清代,这里毛笔技人被聘请到武汉紫光阁毛笔厂制作毛笔,其做工受到文人学士的赞誉。

袁渡毛笔的特点是:笔头似笋,腰扣如鼓,毫光毛齐,锋口有颖,外表美观,软硬适中,刚柔相济,含量多,弹力强,书写流利,得心应手。制作毛笔有一百多道工序:取毛、湿梳、齐梢、压平、剔锋、斗筒等等。毛笔品种齐全,现能生产翰大狼毫、精制鸡狼毫、丰城紫毫、冰肌铁骨、奎宝、大、中、小羊毛毫、齐排笔等百种。总分四大类:用上等山羊毛做成的叫羊毫,用山兔毛做成的叫兼毫,单个笔名很多,其中深受中外书画家喜爱的有“落纸云烟”、“游天戏海”、“墨海腾波”等。

袁渡许多村民把做毛笔当做一种世传手艺,不但镇办工厂做,而且有王洲、棠胜、彭王、新华4个村委会成为制毛笔专业村庄,家家户户都会做,许多人靠做出口毛笔致富。年产量在600万支左右,绝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天天加分
  • 2、寒冬腊月的成语
  • 3、侯五杰
  • 4、hhkk
  • 5、当糟糠遇见黑社会
  • 6、时而时而造句
  • 7、锐射
  • 8、天国的嫁衣字幕
  • 9、后天美女养成记
  • 10、网游三国之野人当道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