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头条】 掀开尘封的历史——二战前的鸡公山(中)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陈小新来源:新浪新闻

用心贴近生活,用爱服务大众

传播:新闻|民生|文化| 国学 | 生活| 视觉| 趣文

掀开尘封的历史——二战前的鸡公山(中)

杨峰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桐柏山以东,大别山最西端,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国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大鲵、长尾雉、香果树等,是河南农林、师范、医药等高校教学和科研基地。

鸡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佛光、云海、雾淞、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鸡公山被开发后的历史,到目前来说,也就是一百一十多年,但鸡公山最兴旺的阶段,恰恰就是在那最初的那三十余年,1938年的战争,让这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戛然而止。

二、五次鸡公山会议,信义会分支大联合

1907年,基督新教信义宗为了加强差会之间的合作,趁马礼逊来华一百周年大会在上海举行之便,召开了宣教士大会,与会的有信义宗华中的七个教会、华南的两个德国教会和山东东部的柏林教会。重点讨论了中国信义会分支联合的问题,以及出版文字刊物和教育事宜。并决议成立信义宗联合委员会,负责推动联合工作。此次会议确立了信义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1908年8月28日至30日,联会在河南鸡公山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施道格为会议主席。与会的有鸿恩会、挪威宣道会、美瑙路德会、奥古斯塔那教会、瑞典河南信义会、陕西兄弟会等。此次会议主要议题是联合建立神学院,从各个教会调派教师。此次会议特别强调了联合的意义:“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信义会,不是分散的许多小教会。”、“我们的工作在发展,将不可能照顾到各自的财产和利益。中国有四亿人,在他们中间传播基督教,要组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分散不能胜任。”、“小团体最后可能导致灭亡。”

老照片:在湖北滠口刚刚建成的神学院

1913年,由鸿恩会、美瑙路德会、挪威差会、芬兰差会四个信义宗差会联会创立的信义宗神学院在湖北滠口举行开学礼。学生有26人。校舍由美瑙路德会顾明恩先生设计,喻凝寿承建。首任院长伍礼德(Rev. Oscar wold)。

1913年10月19日信义宗神学院启用

信义会出版董事会及出版社人员

同年出版信义杂志,即《信义报》第一期。《信义报》是信义会的机关报,初以互通消息为主,由杨道荣等编辑,后逐渐改进而装订成册,按月发行,兼及教义的发扬。

据1989年12月出版的《汉口忆旧》介绍:“信义神学院”地址在黄陂县滠口镇附近,离汉口市区约30华里,位于京汉铁路滠口车站。汉黄公路纵贯其间,将整个校园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院建有主楼——教学办公大楼和学生宿舍楼,另有西教授住宅楼房多幢。西院建有中国教授住宅和“书报部”,中小学以及教会职工住宅和校舍,共有大小房屋20余栋,计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占地200余亩。

神学院学生来源主要由全国各地信义宗教会保送,但亦不全限于成员教会。期间曾有河南长老会、湖北行道会等教会的学生就读。学生主要为男生,间亦男女兼收,经费均由保送教会负责,包括学生在校膳宿、书籍、往返旅费等。外籍教授由各合作成员传教会委派并担负其经费,学院行政办公费用则由成员差会分担。学生毕业后由原保送教会负责安排工作。

该院学制:本科4年,选科一二年不等。后者是专为在职传教人员进修或者准备按立牧师圣职的人员而设置的。

抗日战争期间,学院迁重庆,胜利后于1946年迁返滠口。两年后,由于内战的影响,于1948年冬迁往香港,易名“信义宗神学院”。

《汉口忆旧》中介绍:“中华信义会书报部”是“中华信义会”总会直属的全国性出版机构。1913年以前,几个较早在华中地区开展传教工作的美国和北欧信义宗差会于筹办神学院的同时,倡议从事文字出版工作,一方面编印各种布道单张与学道小册,同时刊发本教会内部通讯,以便全国各地信义会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信息。于是就在这年秋天,神学院举行献校庆典时,出刊了《信义杂志》第一期,即此后发行全国教会的《信义报》雏形。初为季报,后改为周报,每周三出版。编辑人员主要由神学院外籍教授兼任,最初有艾香德(Karl Reichelt)、易德文(A. W. Edwns)、魏国伟等。《信义报》的定期发行,对促进“中华信义会”的联合及其它事工的合作起了号召和推动的作用。

1920年8月,“中华信义会”在鸡公山举行大联合会议时,正式成立“中华信义会书报部”,并制定章程,其宗旨为:一、编写、翻译、出版并发行中文信义宗文字;二、出版其它与信义宗不相抵触之文字;三、出版《信义报》及其它必须之期刊。大会并选举产生了书报部董事会,随后又成立了编委会,设在神学院内。发行处设汉口“信义书局”内,地址在汉口洞庭街99号。

抗战期间,书报部随神学院迁往重庆,胜利后迁返武汉。武汉解放前夕书报部的编辑部分于1948年冬随神学院南迁香港。后经改组为“香港道声出版社”。武汉解放后,《信义报》于1952年改为《新教会》半月出版,直到1956年2月停刊。

1917年第二次鸡公山会议召开:8月6日在鸡公山美文学校举行联合总会会议(General Union Meeting),李立生主持。被联合的教会有:挪威福音信义路德会、联合挪威信义会、霍吉挪威福音信义路德会。兰大德被选为该联合团队的监督。联合后,被定名为“信义联合会”(Lutheran United Mission,LUM)。

兰大德1917-1932年间担任信义联合会总监督,长期在鸡公山居住,威望很高,与冯玉祥交情很深。

豫鄂信义会豫南教场

1917年第三次鸡公山会议:8月23-27日,在宗教改革节之际,8个教会26个代表在鸡公山美文学校教室举行了信义宗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研究信义会分支联合事宜。此次会议被定名为“联合信义宗会议”,也可称为信义宗分支联合预备会。此次会议,又有3个教会联合,他们是美瑙路德会、鸿恩会、光州信义会。联合后被定名为“信义联合会”或者说“豫鄂信义会”(Lutheran United Mission,LUM)。联合后的豫鄂信义会传教场已经包括了今天豫南所有的地方:信阳(Sinyang)、罗山(Loshan)、光州(Kwangchow)、光山(Kwangshan)、息县(Sihsien)和固始(Kushih)。光州信义会驻息县的阿斯鲁.拉森传教士当选为联合会的秘书。

此次会议,也议定了信义宗大联合问题,确定了联合后的名称、理念、管理办法等。确定的联合后名称为:“中华信义会”。

据《近代来华新教差会综录》记载:1917年联合后的豫鄂信义会,有教会堂43处,西教士77人,华传道328人,受餐信徒4482人,主日学校31所,小学校100所,中学校4所,师范学校1所,医院1所。与其他教会合办有济南齐鲁大学及滠口信义神学院。同年,联络鄂豫同宗教会,发起组织中华信义会。

据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兰大德牧师被选为豫鄂信义会的第一任监督,任职到1932年,继任为监督的有施更生(1915年来华)牧师医生。施监督之子施钦仁医生继承父志,来华行医传教,后在香港创办麻疯病院,且在美发明麻疯注射特效药。后来任监督的有魏日德牧师(1914年来华),老年在美退休,八十余岁仍义务为信义宗华人文社努力工作。1922年中国传教大会时,该会派有传教师普麦牧师、乐尔生牧师,和王开义小姐为代表。1926年该会传教师达到最高数,连师母在内,共有86人,驻在14总站。

《中华归主》中册第687页这样评述了1917年的鸡公山大会:

“当1917年夏季,在鸡公山召集与宗教改革之四百年纪念会相关大会一次。是时各信义会均派遣代表与会。小差会中之代表非属正式者有三:即信义弟兄会,自立信义会及布道信义会是也。”

“大会之主要结果即为全体通过‘中华信义会之教纲’,至其组织之方法,则主张各差会联盟在大团体之范围内。凡各会对于直接关系其本会及工作等事,均有自治之全权。该大团体由每三年召集之大会及永久之教会议会管理。各会会长应充议会无选举权之议员,并应居全体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华人至少居半数,由大议会推举。又大会对于国内信义宗改良之文字亦设法扩充云。”

施钦仁教授(Dr. Olaf Skinsnes,1917-1997)生于河南,十多岁才回美国读书,双博士学位,双亲皆为医学传教士。施医生是世界知名的美国麻疯病专家,一生对麻风病的研究和防治、治疗贡献良多,并为1967年夏威夷大学医学院 (John A. Burns School of Medicine) 的创办人之一。在美国夏威尔夷大学退休后,于一九八六年应中国卫生部邀请,出任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和国家麻疯病防治中心顾问。施夫人(Betty Skinsnes)在中山医大教英语。施钦仁医生一生热爱中国文化,虽然施医生并没有于中国定居,但他及家人在香港和广东各居住十年,并长期和在中国的朋友、同事保持联络。施医生自1949年起至上世纪70年代积极收集中国艺术品,目标为搜藏中国当下艺术风格的模板,成功收集了许多这时期中国最有才华、最有趣的艺术家的作品。他认为艺术是促进东西方了解最具影响的媒介之一。

魏日德(1883—1977),20岁时,即1903年从挪威移民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在挪威时,只念了小学,到明州才读中学。1914年来中国,在鸡公山学中文。他在1914—1927一直在信阳南关教堂。1935年在确山,1937—1944在潢川,系信义联合教会的传教士。1926年,北伐期间,李立生被排弹击毙,他是现场见证人。1916年与安娜(Anna)在鸡公山小教堂结婚,1918年生了双胞胎,有三女一男,一共儿女四人。

1918年第四次鸡公山会议召开:8月23-27日,在鸡公山美文学校教室,参加第三次会议的8个教会的26位代表再度聚会,商议信义宗大联合事宜。此次会议主要商议信义宗大联合开会的地点、时间、与会人员、邀请对象和会议内容等。

河南鸡公山1918年的聚会

1920年8月22-29日,信义宗分支在鸡公山举行了第五次会议,即大联合会议。兰大德以主席身份主持了会议。主要议题与筹备会的议定相同。联合后,称为“中华信义会”(Lutheran Church of China,LCC),总会称为General Assembly。会上有五个信义宗分支路德会签约联合:奥古斯塔纳路德会(豫中路德会ASM)、芬兰宣教会(湘西路德会FMM)、信义联合会(豫鄂信义会LUM)、挪威宣道会(湘中路德会NMS)、瑞典教会(湘北路德会CSM)。列席会议的还有其他十个传教会:满洲里丹麦宣道会、湖北瑞典宣教会、豫鄂美国改革长老会、中国河南瑞典宣道会、湖北密苏里福音路德会、豫鄂挪威信义会、豫东海外信义会、豫西美国兄弟会及另外两个信义宗分支与会。

会议选举了领导机构:中华信义会总部定在汉口。主席为伍立德(O.R.Wold),监督:兰大德,副主席:朱浩然(信义联合会)和梁恰齐(挪威宣教会)。会议确定了继续出版信义宗报纸和文字,完善出版委员会,坚持办公益事业(学校、医院、孤儿院等),及换届选举办法。

联合后状况,据美国1934年出版的《拓荒收获》记载,联合后,拥有主站30个,分站240个,15名中国牧师,471为男女同工,新教徒5617人,受洗人数14626人。拥有初小243所,教师428人,学生6741人。4所中学,2所师范,学生391人。5座医院和9个诊所,内有6名中国医生和7名外国外科医生。这一年里(1920年),住院人数3269人,救治39186人。收入(银元):教会6148元,学校12839元,医院11382元。

1922年出版的《中华归主》一书特别指出:“鸡公山大会为中华信义联合会正式成立之标志。”据《中华归主》第687页公布的,由统计干事1920年统计的,当时已经加入中华信义会和暂时未加入中华信义会的数字如下:

宣教师:已加入中华信义会者221;未加入中华信义会者178。

中国职员:已加入中华信义会者909;未加入中华信义会者511。

受餐信徒:已加入者13627;未加入者7693。

各级教会学校学生:已加入者7355;未加入者4926。

可见1920年时,中国信义宗的人员已经有一半以上已加入了统一的中国教会。信义宗联合会的教育计划也已制订完毕,即筹建协和大学一所、协和师范学校一所。

自1920年鸡公山大联合后,至1949年,在湖南益阳桃花崙信义大学、湖北滠口神学院、山东青岛、上海、河南洛阳、湖北滠口,中华信义会又召开了6次总会。每次会议都有新的分支机构加入。截止1949年,共建立16个地方总会。

中华信义会成立大会合影

鸡公山信义宗分支大联合,对信义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传入中国的信义分支融为一体,统一财力、人力和指挥,使得信义宗迅速壮大发展,结束了势弱力微的状况。

版权声明: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师洋淘宝
  • 2、纱月由奈
  • 3、王的女人在线观看
  • 4、佳通g2
  • 5、李娜冰
  • 6、丛林驿站
  • 7、动感之星134
  • 8、不死凤凰
  • 9、绝顶牛人
  • 10、神墓免费阅读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