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校园新闻

国民革命军第67军来龙去脉

发布时间:2021年2月7日责任编辑:周小树来源:新京报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5个第67军。一、东北军一部组成的第67军二、川军刘湘一部组成的第67军三、新编第26师、骑兵第7师组成的第67军四、第2编练司令部招募新兵组成的第67军,台湾67军。一、东北军一部组成的第67军该军前身是东北军第7、第10、第17旅等部。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发出拥蒋通电后,率东北军主力入关,为蒋介石赢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1933年2月,根据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序列,进入关内的东北军统一改编为4个军。其中,第7、第10、第17旅等部合编组成第67军,王以哲任军长,翁照垣任副军长。下辖:第107师,刘翰东任师长;第110师,张政钫任师长;第117师,翁照垣任师长。该军成立后,参加了长城抗日作战和冀动地区的抗日作战。同年5月,该军调至平津铁路沿线担任守备任务。1934年2月,蒋介石为加强对鄂豫皖苏区“围剿”的军事力量,调该军至和南潢川、商城地区,归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指挥,参加了对对鄂豫皖苏区“围剿”作战。同年11月,鄂豫皖红军第25军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后,该军参加了对红军的追击作战。1935年10月,该军第110师在对陕甘苏区第3次“围剿”作战被红军歼灭,该师番号取消。不久,第108师、第129师拨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07师,刘翰东任师长;第108师,江淮仁任师长;第117师,吴克仁任师长。1937年2月,该军军长王以哲被害后,吴克仁任军长。同年3月,该军调至安徽阜阳进行整编时,原第107师与第117师合编为第107师,金奎壁任师长;第108师与原第51军第115师合编为第108师,张文清任师长;将129师调归第53军建制。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该军隶属第6战区,由皖北调至河北。在参加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后,该军又调至上海松江。在参加淞沪会战强渡苏州河的战斗中,军长吴克仁殉国。淞沪会战结束后,该军因伤亡严重,无力补充兵员和编制,该军番号取消,所属部队编入其他部队。第67军军长 吴克仁副军长 贺奎参谋长 吴桐岗第107师师长 金奎壁第319旅旅长 吴骞 辖637团、638团第321旅旅长 朱芝荣辖641团、642团第108师师长 张文清322旅旅长 刘启文 辖643团,644团324旅旅长 夏树勋 辖647团.648团67军军长吴克仁、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刘启文、朱之荣两位旅长,王熙瑞等8位团长亦阵亡,几近全军覆没。107师师长金奎壁、319旅旅长吴骞负重伤。吴克仁是正面战场上第一位为国捐躯的中将军长二、川军刘湘一部组成的第67军该军前身为川军刘湘军事集团第21军第1、第4师和暂编第2、第5师等部。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进行统一整编,将川军刘湘军事集团所属第21军第1、第4师和暂编第2、第5师等部,改编组成为第161、第162师。1938年2月,第161、第162师合编组成为第67军,隶属第29集团军。许绍宗任军长,王士、廖震、彭诚孚任副军长。下辖:第161师,许绍宗兼任师长;第162师,彭诚孚兼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奉命由四川调往湖北,参加了武汉会战。1938年7月,许绍宗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后总司令)兼军长时,该军隶属第29集团军,先后参加了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等。1940年11月,许绍宗调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佘念慈任军长,王士、王卓凡任副军长。下辖第161师、第162师编制不变。1941年,该军先后参加了豫南会战和第2次长沙会战。1943年7月,该军参加了鄂西会战。同年秋,该军番号被撤消,原第161、第162师改隶第44军建制。三、新编第26师、骑兵第7师组成的第67军该军前身是第8战区新编第26师和骑兵第7师。1943年9月,国民党军为加强晋陕绥边区的守备力量,以第8战区新编第26师、骑兵第7师等部,和编组成第67军,隶属晋陕绥边区司令部。何文鼎任军长,下辖:新编第26师,何文鼎兼任师长;骑兵第7师,朱钜林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在陕绥边区担任守备任务。1945年10月,该军在参加绥远战役中,新编第26师在卓资山地区被热门解放军歼灭。此次作战后,该军番号被取消,骑兵第7师改隶西北行营。四、第2编练司令部招募新兵组成的第67军该军的前身是第2编练司令部新组建的3个师。1948年10月,国民党军第2编练司令部在江西上饶地区招募新兵,新组建为3个师后合编组成第67军,刘廉一任军长,隶属第2编练司令部。下辖:第218师,郭文灿任师长;第219师,何世统任师长;第385师,金伯潜任师长。1949年初,国民党为加强京沪杭地区的防御力量,将该军改隶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直辖,配置于浙赣路附近第2防线阵地。同年4月下旬,长江防线被人民解放军突破后,该军逃至广东潮汕地区,改隶第12兵团。1949年10月19日,该军经海路运往台湾。铁血抗战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在抗日战争中,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支御敌劲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该军抗日战绩,史学界过去很少捉及,近几年偶有论述并予以肯定但略欠翔实。尤为痛惜者,本世纪30年代末原国民党军政当局,竟以“投敌附逆”等末须有罪名诬陷在沈阳北大营、长城、津浦路,平汉路,淞沪前线同日伪军血战的67军官兵。时过境迁,一切都已真相大白。有感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秉笔详述该军抗日战史。一、九一八: 北大营六十七军的前身,是东北军陆军第七旅,第一任旅长是王以哲将军。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北大营。此时驻守北大营,首当其冲的正是第七旅,约12000人。由於1930年中原大战和1931年7,8月间的石友山叛乱,东北军大部分的精锐部队都已经调入关内。第七旅则是张学良留在沈阳看家的一支王牌部队。第七旅在事先已经得知日军将要在近期制造挑衅事件,但张学良有电令“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 经过反复研究,七旅决定对于日军的进攻,采取"衅不自我开,作有限度的退让’的对策:如果敌军进攻,在南北东之间待敌军进到营垣七八百米的距离时,在西面待敌人越过铁路即开枪射击,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全军退到东山嘴子附近集结候命行动。并采取了一定的应变措施:官兵夜不准归宿,加强工事,加强侦察,为防乔装偷袭,变换了官长姓名,符号颜色等等。“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旅长王以哲没在军中,由参谋长赵镇藩用电话向他请示如何应变时,王向军署参谋长荣臻请示,荣令以“全取不抵抗主义,缴械则任缴械,入占营内即听其侵入,并告以虽口头命令亦须绝对服从。” 这时日军已从西,南.北三面接近营垣,情况十分紧急。第7旅官兵义愤填膺,再也无法烙守不抵抗命令。参谋长赵镇藩,620团团长王铁汉等人根据先前会议决定,对入侵之敌予以还击。随即命令从南、北两面出击以掩护非战斗部队从东面向东山嘴予撤退。在这次战斗中,第7旅大多数官兵都十分英勇。他们“奋不颇身地抗击着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日军的进攻。”使得敌人十分胆怯,因“虑营内设伏,为激烈之反抗,故前线士兵,不敢十分挺进,只以极猛烈之炮火相恫吓。”( 谋本舍三 “关东军史”) 直到次日两点多,铁岭,抚顺的日本守备队相继来到,敌人兵力增加,才勉强迫近北大营四周的铁丝网,从南面突入营垣。中国官兵与敌展开巷战,激战到三点多钟.终因求援无望,在王铁汉团长率领下,冒着弹雨突围,撤退到东山咀子集结待命。北大营之战,中国军队伤亡中校以下官兵290余人,日军亦伤亡约50人。19日晨5时30分北大营才落入日本侵略军之手(谋本舍三 “满洲”)。第七旅官兵辗转退入关内。二、长城抗战(1933年3月至5月)此后东北军被编组为四个军,即于学忠的51军、万福辚的53军、何柱国的57军,王以哲的67军,共26万人。正式组建之67军,军长王以哲,参谋长黄永安,下辖107师(师长张政枋),110师(师长何立中),117师(师长翁照垣、副师长吴克仁),112师(师长张廷枢),炮8旅(旅长刘翰东)、工兵1团(团长杜维纲),和通讯大队。67军成立之初,直辖北平军分会。1933年3月,热河失守以后,日军进犯长城各口。古北口是由承德到北平的最近关口古道,为平津又一重要门户。长城从靠山集由南而北,沿雾灵山脉迄小白旗附近急剧西折,经古北口而到达白灵关,又转而向南,其突出部正面约50华里.古北口正当其中,形势非常险要。承德失陷以后,汤玉麟的第五军团仓皇败退长山峪,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作相也退抵古北口,而日军第八师团第十六旅团(旅团长川原侃)则跟踪追击,试图一举攻占古北口要隘,威胁北平。北平军分会主任张学良急令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务严饬所部在白马关,古北口,黑峪关沿线从速完成防御配备,以阻承德之敌南下。”同时命令中央军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进驻密云待命;令骑兵第二师移动沙河;令第二师黄杰部进至北通州。王以哲受命后,乃令张政枋的第一○七师以一部进至青石梁,以一小部派驻守黑欲关;今张廷枢的第一一二师亦向古北口挺进。3月4日晚间,第一○七师由密云出发,向古北口方面前进。但这时汤玉辚的第五军团未进行抵抗,又向安匠屯方向溃逃,致使日军乘虚而入,将青石梁阵地占钡。张政枋师长即令所部在马圈子,三间房.黄土梁一带占领阵地,对通滦平大道及各要口严行警戒。5日下午,该师第六二一团(团长王志军)到达马圈子,黄土梁一带,并派兵一排进占长山峪,掩护主力构筑工事,并布雷设伏。当晚,敌战车2辆,装甲车二三十辆掩护步兵200余,向该团阵地突击,触雷,又遭王团两次伏击。守军官兵多系东北人,为报九一八事变被辱之仇,个个义愤填膺,奋勇杀敌,当即将来犯之敌击退敌死伤甚众,并毁敌战车2 辆。6日晨,张政枋按照北平军分会电令,重新作了防御部署。以第六一九团推进至曹路口新城子一带占领阵地,对热河及长城各要口严行警戒,以六二O团(欠一营)在巴克什营占领阵地,对通热河及通十八盘岭大道严行戒备:第六二一团仍在黄土梁现阵地拒止敌人。各团接今后即分别行动,部署刚毕,敌步兵千余及战车装甲车20多辆即向第六二一团阵地扑来。守军官兵沉着应战,待敌人进至阵地前沿才猛烈射击,予敌以重大杀伤。但该团左翼老虎山阵地被敌突破,后经步兵1连增援逆袭又将原阵地夺回,毙伤敌人甚众,并击毁敌装甲车2辆。7日上午8时,敌2000余人再次来犯,第六二一团激战数小时,敌仍未得逞。但该团已苦战3日,官兵伤亡1/3以上,第一O七师指挥部为防止敌人乘隙突进,遂令第六二O团沿大道经二间房向珊子、大龙潭.黄木局一带推进,并以山炮1连配置给第六二一团,以加强该团火力。8日上午,第六二一团当面之敌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该团左右两翼阵地包围攻击,守军苦战多时,并派预备队分头增援,终将敌人击退。 9日晨4时,步炮联合之敌向第六二一团正面猛攻,另一部敌人约七八百名向老虎山左翼包围,该团第八连与敌肉搏格斗,屡退展进,许多士兵轻伤不下火线,战况极为激烈。后经第六二 O团第一营增援,方将敌人击退。当日下午6时,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由古北口抵达二间房第一O七师部。王鉴于第一一二师己抵达古北口,增调的中央军第二十五师(关麟征)也正向古北口转进。第一O七师伤亡过重急需休整,遂决定将该师撤退到古北口内,与第二十五师换防。当晚,该师各部开始行动,于次日晨4时全部撤至古北口附近。这时,第二十五师也刚好抵达古北口。第二十五师原属第十七军,驻扎在徐州,蚌埠一带。蒋介石迫于舆论的压力和前线军情的紧迫,抽调少数中央军北上御敌。当时抽调的部队除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外,尚有黄杰的第二师和刘戡的第八十三师等部,统归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指挥。二十五师于3月8日接张学良电令,“迅速向古北口前进,与在古北口之王军长以哲极力联络”,该师10日上午4时抵达古北口,正值第一○七师由口外黄土梁阵地撤回,古北口街道上人挤马拥,混乱异常。第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偕同第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急忙与王以哲磋商决定仍由王部第一一二师(张廷枢)担任长城第一道防线,第二十五师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并向左右延伸,构成第二道防线。第七十三旅随即占领古北口街市及南门两侧高地,第七十五旅(张耀明)在黄道甸附近集结待命。二十五师部及直属队位于南东南的关帝庙跗近。六十七军第一一二师仍在将军楼左至卧虎山之既设阵地。3月10日上午7时30分,各部刚刚部署完毕,日机即飞临守军阵地上空,轮番侦察轰炮竞日末停。由于古北口一带的高地多是坚硬的岩石秃山,很难构筑工事,守军又缺乏防空武器,因而敌机轰炸非常有效,我军遭受相当伤亡。下午3时许日军步兵第十六旅团主力在炮火掩护下向第一一二师右翼将军楼阵地进攻,经数小时战斗,在守军英勇反击下退回原线。11日拂晓,敌人借助飞机大炮掩护,以其主力向我右翼第一四五团及第一一二师阵地猛攻,一时尘烟蔽日,弹片横飞。日军第八师团长亲临前线,登上三七O高地长城一角督战指挥,并调野炮第八联队及工兵第八大队主力支援第十六旅团的攻击,敌人顽强进攻,我军拼死抵抗,战况之惨烈,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有些阵地得失数次,敌我双方死伤惨重,尸横遍野。激战至10时许,第一一二师将军楼阵地被敌突破,第一一二师六三五团团长白玉麟阵亡(白玉麟之父白永贞为张学良之汉文老师,白与张也是莫逆之校)。该师不支,放弃古北口第一道防线,仅留第六三六团占领河西镇北方高地,收容并掩护师主力撤退,当日正午古北口失陷。从3月6日接战以来,第一○七师,第一一二师和第二十五师各部与日军鏖战1周,毙伤敌人2000人以上,使日本侵略军又一次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指挥部不得不承认中国守军“抵抗之顽强”,并称这次古北口战斗是“激战中之激战”。3月9日,蒋介石同张学良将军在保定会谈.迫使张下野。蒋离开保定后,宋子文代表蒋介石同张学良商谈善后问题。3月24日后,六十七拨归第8军团指挥;4月15日后归属第2军团(商震)指挥;4月25日后,由第4军团(万福麟)指挥。执掌长城抗战权柄的是北平军分会的何应钦(军分会代委员长)、黄绍弘(参谋团参谋长。他们想凭借古长城作为防御工事,守住长城各口,阻止日寇入关。其作战计划是:调傅作义部任独石口防务, 调中央军第17军任古北口防务,商震32军任冷口防务,整编后的东北军任天津以东、冷口以西防务。67军则担任古北口至滦东一线防务。当长城各口中国军队与日寇激战时,67军已在平谷一带集结,奉命向卢龙前进。至卢龙附近,敌人已突破商军的白羊峪口一界岭口一冷口防线,进占建昌营、留守营,渐向滦河以东迫近,67军撤至滦河右岸,与敌对峙。当面之敌为日军第6师团(板本政右卫门)所辖之第11旅团(淞田国三),第36旅团 (高田觉明),第14师团(淞本古亮)所辖之第27旅团(平淞英雄)、第28旅团(平贺真藏),骑兵第10联队,伪军丁强部之郑炎候旅,赵文奎骑兵团。至滦河右岸,67军在兵力少,装备差,缺少重火器的劣势条件下,为守土御侮,同日伪军拚死血战。现从该军<<作战日记>>中选录片断,以资佐证:4月28日:棒棰山一役。107师619团赵团长率步兵两营至棒棰山、杨家洼一带,一战成功,追敌室杨家口,斩杀敌145名,所逃无几。5月8日:翁师649团第五连在抚宁与优势敌人激战。在凉水河遇敌弹药纵列,激战,获弹药车23辆后被敌增援之装甲汽车夺回,掩护队一排全部壮烈牺牲。5月9日:迁安之战。648团一营长率两连人城,官兵拼死血战,在城上及街市,以手榴弹、大刀酣斗至翌日拂晓,杀敌百余名。117师守抚宁之一连,被敌三千多人围攻,与敌苦战一昼夜,生还排长一名,兵十余名,余皆殉难。滦河右岸之战(即滦西战役),67军投入总兵力为24051人,死伤1992人(不含炮8旅,工兵1团),上千名东北子弟为民族生存而长眠于长城脚下,冀东原野,他们的献身精神,堪称军人之风范。正当国民党军队在长城,冀东同日伪军喋血而战的时候,蒋介石宜祢:“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对红军的侮称”,“凡我剿匪将领,嗣后若再以北上抗日请命,而无决心剿匪者,当视为贪生怕死之辈,立斩无赦”。同时起用黄郛主持华北政务,负责对日交涉。何应钦,汪精卫也电催黄郛“寻得和平途径”。 而日军则加紧向长城各口展开军事进攻。4月11日占冷口,13日占喜峰口,进而窥视平津。日寇的企望果然如愿以偿,蒋介石密电何应钦,黄绍弘,“若连日苦战不停,又无单独反攻驱敌出口之实力,此种无企图之兵力消耗,殊属不宜,似应当隔离,俾便得整理。” 黄郛也致电何应钦,提出“大胆下一决心,用极快速度撤至后方密云约二十里炮程不及之地,如牛栏山一带整顿,则无益之牺牲减少,对外之运用,较为便利。”何应钦按着蒋介石,黄郛的意图,下令全线撤退。这样,东北军67军于5月13日搬出了滦西防线,而丰润,面新集镇,5月末至牛栏山。5月31日黄郛派熊斌同冈村宁茨签订“塘沽协定”。这个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北三省、热河占领的“合法性”,并把察北,冀东送给日寇。三、 西安事变前后1934年,蒋介石把67军推到鄂豫皖?O甘“剿共前线”,1935年,67军又调往陕西剿共。10月1日,67军110师在劳山被红军第十五军团伏击,110师被全歼,师长何立中,参谋长范驭州阵亡。10月26日,67军107师619团高福源团在榆林桥被红军第十五军团三个师围攻,该团所属4个营被全歼,团长高福源被俘。11月21日,57军109师在直罗镇被红军一方面军全歼,师长牛元峰自杀,红军还在追击中歼灭106师沈克部一个团。高福源被俘以后接受了中共联合抗日的思想,并回到东北军说服王以哲和张学良。1936年2月25日,王以哲会见了李克农,达成了停止内战,互相通商和联合抗日的口头协定。4月,王以哲参加了张学良和周恩来在肤施的会晤。六十七军最先和红军达成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协定,成为红军的友军。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先后派出刘培植.叶剑英等人分别作各师的争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改造六十七军成为抗日的革命的军队,王以哲军长通过中共地下党员孙达生从北平召收一批 “一二?九”运动的骨干分子充实部队。在张学良指示下,为支授红军,六十七军先后给红军送去枪支、弹药、通讯器材,医药器械及棉衣,棉鞋等大量的军用物资。为了向广大官兵宣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思想,六十七军通过军内刊物《东望》杂志发表文章,在东北军内广泛传阅。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张学良放弃**政策,实现了西北大联合。67军时驻甘肃平凉一带。1936年10月,67军奉命配合胡宗南部追剿红军。当时王以哲指挥67军下辖的6个师,按照与红军签订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协议,千方百计地避免与红军冲突。对于顽固坚持内战的胡宗南一军,红军给予了严厉的教训。1936年11月21日山城堡战没,红军歼灭了胡宗南部一个旅。王以哲没理采胡宗南的呼救。对此,蒋介石恼羞成怒,严令张学良军法惩处王以哲。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被扣在押的蒋介石在张学良,杨虎城的逼迫下,也不得不将应了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张学良送蒋回南京以后,东北军发生内讧的二二事变。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王以哲军长被力主与南京决一死战的东北军少壮派孙铭九等人刺杀身亡。当时在陕之东北军,王以哲为67军军长,第57军军长缪澄流为王以哲推荐上任的,105师(军规模)师长刘多荃和王以哲是保定军校同学,又为曾同在张学良卫队工作多年的上下级。张学良离开以后,王以哲实际上是东北军的中心人物。王以哲被刺,造成了东北军的混乱和分裂。曾起到东北军和红军桥梁作用的高福源也被认为是少壮派而遭杀害。后东北军东调,67军所辖之107师、108师、115师、117师按原建制调出西北,进驻安徽阜阳、涡阳及河南沈邱,界首等处。1937年春,蒋介石和陈诚把东北军各军长召集到南京开会。6月,又召集东北军各军长到开封,由刘峙主持召开正式整编会议,有关67军,会议做出如下决定:军长吴克仁,副军长贺奎,参谋长吴桐岗,下辖两个师,即107师、108师。107师系由原107师和117师合并的,师长金奎壁,副师长姜保德,叁谋长邓玉琢,下分319旅、 321旅,由吴赛和朱之荣分任旅长。 108师系由原108师和115师合编的,师长张文清,副师长唐振海,参谋长梁同淇,下辖322旅和324旅,由夏树勋,刘启文分任旅长。四、在津浦、平汉路北段前线阻击日寇(1937年8月至10月)整编未及一月,就爆发了芦沟桥事变。67军全体将士通电请缨。7月1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布动员令。 7月末, 67军接受南京军委会电令,调赴津浦前线,增援29军。全军在河南商丘集结,再乘火车经徐州到沧州。由于调度失灵,站站拥塞,四天四夜,才到达目的地。官兵冒雨抢筑工事,接替29军防务。军部驻沧县西十里之大王庄。108师防守姚官屯,西花园,赵家营、郭家沟一线,师部驻杜村镇;107师防守半结河,白塔,十里俅镇、留各庄一线,师部驻七屯。8月下旬,又按第一战区电令,立即驰赴大城至文安防线,接替宋哲元郎王长海师,堵击由独流镇出动的日寇。在平地水深过膝的困难条件下,67 军被迫放弃辐重大车和汽车运输,全部改装为驮载和人担。第二天全军就到达子牙河大坝。因行军迅速、纪律严明、士气旺盛,受到第一战区的嘉奖。全军抵达大城至文安防线后,敌人再次向津浦线发动攻势,67军对沿子牙河南下之日军中岛今朝吾师团进行了顽强阻击。首先,在姚马渡设伏,於河道中置障碍物,当敌三艘轮船逆水而上时,则分段截击,此役歼敌三四百名。敌人不甘心失败,子牙镇之敌约2000人进至浪凹,三间房,大小沿庄附近,攻东辛庄不逞,改攻东西次河阵地,也无进展。九月初,敌200余人、炮2门,又攻小河阵地,647团第5连同敌人激战竞日,敌增兵包围,形势危急,副团长车元勋率两连驰援,始将该连救出,中国军队伤亡30多人,敌人死伤则在两倍以上。9月中旬, 67军展开反攻,以108师为主力,107师一部配合,占领东皇庄,夏树勋旅、刘启文旅突破敌阵地,分围北赵阵地,姚马渡之敌归路已断。遂拚力突击,毙敌甚众。敌乘汽艇驰援,被67军击沉五只,敌尽溺毙。姚马渡之役后,敌人进行疯狂报复,步兵.在炮兵.飞机配合下,猛攻裴庄、贾庄,崔庄,郝庄一带阵地。八里庄阵地被炸平,中国官兵殉难颇众。敌迫近白洋桥、贾庄、陈庄之线,中国军队奋不顾身,数度肉搏,687团营长王铁修阵亡。67军官兵誓死坚守南庆屯,其里庄,大城迄文安一线,与敌相持。这时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刘崎所部一撤千里,逃往郑州,六十七军得不到友军的增援,被迫放弃阵地,退守刘格庄。南京获悉67军在津浦前线浴血奋战,予敌重创的战斗后.蒋介石急令侍从室复电,内称;“吴军长静山。密马酉参郑电悉。甚慰。希激励所部巩固阵地。中正。”9月20日后,战局陡转,29军因“减河受敌威逼过甚,已于蒸夜?刂燎嘞亍⑿思弥?间娘河阵地”,向南退却;右翼“29军王长海师不知退往何处”,左翼万军又失去联系,67军遂成孤军。但仍致电蒋介石:“本军准备独立作战。更令指挥官忧虑的是敌军不断增援,而67军则“过度牺牲兵员逐减”。尤其连日突降暴雨,该军防区“右邻子牙河黑龙港及运河,前有大清河,左界古漳河.迩来到处决口,致战区尽成泽国,后方联络遮断,不仅妨害作战行动,且影响运输,已陷于弹尽援绝。孤军苦战之境地”。面对危急形势,67军部一面致电南京军委会“请示方策”,要求“增派后续兵团”,一面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同敌人决一死战。此后,67军坚守之白洋桥,崔庄,八里庄,郝庄一带阵地,被敌三四千名、炮二三十门,飞机五架轮番猛攻,且日军至午续有增加,分由子牙河两岸向67军围攻,迫近大城,经数次肉搏,相持迄久,敌复以飞机15架及火炮向67军阵地狂轰滥件,火力极为猛烈。至 23日,冒门、东马村,阁里,傅家庄一带阵地,被敌数百名、继增三千名、炮十余门攻击,67军官兵与敌反复争夺,肉搏血战,空前惨烈。冒门、东马村守军营长李振桂、陈恩令以下各一营官兵及守阁里之营皆伤亡殆尽。阵地遂被突破。67军虽迭次反攻,卒未成功。军部令108师占领弯里一留邻庄一南良一线,拒敌人前进,令107师向尊祖庄以北整顿,军部进驻张兴屯。67军退至弯里一南良防线时,又突然收到第一战区电令:“平汉前线各部战斗不利,节节后退,67军可酌情迟滞敌人,速向献县方面转进,并向商震总指挥速取联络。” 接到电令, 全军立即向献县转移,途中在沐沫桥、唐宁屯、小庄、念祖桥、未干山、张寨、沙河桥、臧家桥一带与敌人激战, 9月26日到达献县附近。第一战区参谋长林蔚又令67军向邯郸前进,同商震部一起掩护大军撤退。按到命令后,利用夜间悄悄甩开敌人,顺利转移到邯郸,但商震所属部队都已躲到山西,只留下一个骑兵团同67军一道掩护大军撤退。考虑到事关整个华北战局,责任重大,67军又如同在津浦前线一样,孤军奋战。贺奎副军长负责前线指挥,吴克仁军长陪同商震在铁甲车上指挥,以主力防守临洛关,以一部沿河堤布防抵抗,其余为预备队。10月5日,日寇土肥原师团猛攻临浩关,在优势敌人进攻下,中国军队不得已节节抵抗,逐次掩护撤退。从早至晚,每一次战斗,敌人都付出了惨重代价。67军在敌人炮火猛烈轰击下,死伤惨重,渐不能支,商军又迟迟不来,被迫向南撤退,到回隆镇休整。后又转移到汤阴集结。10月中旬开赴新乡,构筑新的阵地。(1937年8月中、下旬,日寇开始沿津浦路大举南犯。是时,东北军第四十九军奉调进驻沧县及静海附近。8月21B,由日军第十师团(师团长矾谷廉介)步兵第十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主力(配署炮兵两个中队)组成的右侧掩护队,开始向静海前进。四十九军之一部立即加以阻击,与敌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以猛烈的炮火向静海轰击,四十九军守军奋力抵抗不支,向南撤退。24日,日军攻占静海。9月10日,日军第十师团步兵第六十三联队(联队长福荣真平)向姚马渡攻击。驻守该地的中国守军系刚刚于几天前到达此地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早在7月,六十七军即受命驰赴大城附近,接替宋哲元部王长诲师堵击日军沿子牙河南上的任务。六十七军到达大城以后,即不顾疲劳,以骑兵连沿子牙河北进,一方面侦察敌情,一方面掩护大部队占领阵地。末几,即在姚马渡以北的北赵扶、中赵扶等处发现日军少数骑兵部队。六十七军骑兵连出敌不意,—举歼灭敌骑数十人。第二天,六十七军派其一部埋伏在姚马渡袭击日军小型轮船。上午。日军运输敌寇的轮船三艘进入伙击圈内,六十七军即以优势兵力向其发动进攻,11时许,日军临时航空兵团(兵团长德川好敏)飞机分批来支援,一小部日军才从六十七军阵地薄弱的处打出一条缺口,突出重围。是役,日军损失惨重,伤亡约三四百人之多。9月11日,日军六十三联队令力向六十七军阵地反扑,空中有数十架飞机支援,六十七军沉着应战,阻敌于阵地之前。正当酣战之际,六十七军一O七师重机枪阵地被敌机发现,日机遂集中目标轮番轰炸,将该阵地全部摧毁,该连官兵牺牲殆尽。一O七师数次派队支援,始将阵地保住。激战竞日,日军不支于入夜撤退。六十七军主动出击,乘夜迟击敌人,以轻重机枪交叉火力,再次予敌以重创。天亮时,日军第十师团增援部队到达,协同六十三联队同东北军六十七军展开争夺姚马渡的激战。几经反复,日军才於9月12日将姚马渡占领。当地六十七军守军遂向军部所在地大城靠拢。还在9月11日,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先头部队即于塘牯登陆,随后全军编入第二军向大城方向运动以支援第十师团。9月15日,在子牙河西岸大城至姚马渡之间,该师团同东北军六十七军发生激战,受到六十七军的沉重打击,撤守东岸待援。9月20日,日第十师团援兵与第十六师团汇合,逐次向六十七军阵地发动攻击,并向六十七军侧翼迂回,企图将六十七军切割包围,一举聚歼。六十七军官兵沉着应战,压迫日军有退无进。9月24日下午,六十七军因已完成阻击任务,遂经反攻撤出战斗,转进献县待命。平汉路中国守军的第二道防线失守后,原战斗在津浦线上的东北军六十七军接到第一战区的电令:“六十七军可酌情迟滞故人,速向献县方面转进,并向商震总指挥迅取联系。”时值六十七军与敌激战于刘格庄一带,该军军长吴克仁当即决定,黄昏时由黄格庄掩护阵地抽出部分兵力轻装袭击日军,各师则乘战斗间隙向献县靠找。正当军部开始撤退时,掩护阵地上枪炮声大作,随后我轻装部队即与日军监视部队展开肉搏。六十七军一部迅速增援,日军不支,而六十七军轻装部队越战越勇,杀得敌军胆战心谅向后败退。六十七军遂全军脱离阵地.安全转达献县。六十七军到达献县后,接受了战区着六十七军于邯郸附近掩护战区大部队撤退的任务,旋顺利转移至邯郸,以主力防守临洛关,以一部沿河堤助防,其余为预备队。10月17日,日军第十四师闭(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主力来攻,先以优势炮火和飞机轰炸压制住六十七军炮兵,然后即以主力向临洛关攻击。六十七军在日军炽烈炮火压制下,利用已构成的工事节节抵抗.每一次争夺战斗,敌我双方均伤亡颇重。六十七军经力战完成了掩护战区撤退任务,遂渡过漳河,于18日到达河南汤阴县。 )津浦、平汉路北段抗战,67军始终在最前线,常常是孤军抗敌,湿衣枵腹,炊爨几断,弹尽粮绝,牺牲惨重,为阻击日寇南犯,掩护友军撤退,做出重大贡献。而韩复榘之流却诽谤67军“战斗不力”,那些为保存实力,怠于战事,或躲或逃的“友军”却成为抗敌“功臣”。为此,吴军长到南京谒见蒋介石,陈述了华北前线战况,要求脱离第一战区指挥,参加淞沪会战,蒋介石“慨然允诺”。1937年10月下旬,上海告急。时驻河南新乡的67军,接到第一战区转发的南京军委会命令,南调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吴克仁军长在部队开拔前,已意识到此次战役的列酽性,曾写信给他的妻子任毓周,嘱其“善自督率痛年子女,即以素无私蓄,此役凶多吉少,今后皆须勤俭以仆,也用继其杰”。l0月30日全军从新乡起程运送,11月2日抵达南京下关,按第三战区命令,到青浦集结,归中央军朱绍良总司令指挥。后又按到凇沪前线总司令陈诚电今,67军划归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指挥。先头部队行至青浦北门是5日,日军已经在金山卫登陆,企图包抄我上海守军,一部向淞江进犯企图切断我军退路。同日67军接张发奎电令,大意是:敌军已于某日(指5日)在金山卫登陆,正向淞江前进,仰67军可轻装前进的,痛击敌人,以保我上海右翼之安全为要。此时,全军尚未集结完毕,军部驻白鹤港,107师在青浦,108师刚从安亭下车。接令后,吴克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亲自率领参谋长吴桐岗和少数参谋人员前往淞江设指挥所,军部设青浦,由副军长贺奎驻守。并决定以淞江为枢纽歼敌於水网交错地区。令107师,108师冒雨强行军抢占淞江县城。第三战区为加强淞江战役指挥力量,6日委派右翼军副司令黄琪翔到淞江前线主持军务,他向淞江专员,地方保安司令王公屿面交了蒋介石的手喻“著该保安司令协同43军郭军长汝栋、67军吴军长克仁,坚守淞江三日,违即军法严惩。”,此时日军一部已经侵占了淞江城西,城南的日军正枪渡黄浦江。11月6日郭军残部百余人从前线撤至淞江,67军军部和108师也分别从白鹤港、安亭抵达淞江。军长令107师在淞江以南,沿黄浦江北岸布防,令108师进驻淞江附近,以一部支援金师,以一旅为军预备队。当面之敌是日军第6,第18、第114师团。11月6日,107师向金鹤浜,米市渡,得胜港一线展开,一部与已渡河之四五百敌人遭遇,激战至晚上,将占领金鹤浜、夏兴浜、张家村之敌击退。11月7日午后,108师到达淞江城北约八里的张家桥,322旅647团最先到达李塔汇,与四五百敌人遭汛激战三小时,击退顽敌。11月8日,敌人后援部队陆续到达,108师在李塔汇与敌展开激战,反复争夺,三失三得。上午1l时,敌我双方白刃相接,该师官兵死伤过半。吴克仁军长亲自率队打冲锋,始将日军打退。黄昏时,敌人又攻入小南门,吴克仁令吴赛率领319旅反击,有一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吴旅长却身负重伤。107师仍在金鹤浜,得胜港―线与敌激战,死伤官兵千余名。及至8日午夜,阻击3日的任务已经完成,吴克仁请四十军军长郭汝栋先撤,他与王公屿后撤,因四十军参加时仅有不足二百人的战斗员,战斗力较弱。11月9日拂晓,敌人5000余名从黄埔江登陆,向107师阵地进攻,一部向108师阵地迂回,逼近铁路。为解除右翼威胁,108师刘启文旅长命令644团王熙瑞团长率两营兵力向 31号铁桥攻击,激战至上午9时,该两营官兵伤亡惨重。王熙瑞团长重整余部,亲率冲锋,但寡不敌众,战况巳无法挽回,王团长当场自戕殒命,为国牺牲。下午4时,张师长亲率师直属队督战,上校参谋谢景唐负重伤,通讯营长邵玉田阵亡,直属队官兵多数殉难。敌人愈攻愈??,迫近淞江西关,师长率少数卫队会同刘,夏两旅长,率余部向敌人反击,刘启文旅长中弹牺牲。晚8时,敌人冲入西关,迂回北关,师长率少数部队仍同敌人拼死战斗,至晚9时,接到军部命令,向余山撤退。此时,上海战场已是一片混乱,败退下来的大部队如潮涌,已失去控制,六十七军也被冲散。唯一的退路--苏州河大桥已被日机炸断。次日晨,吴军长撤到白鹤港时,正指挥渡河,向南面窜来的敌便衣队一阵排枪,吴军长不幸中弹落水牺性,军参谋长吴桐岗同时阵亡。淞沪会战结束胤国民党军政当局对孤军坚决抗敌的67军官兵非但不加以褒扬,诬陷却步步升级,主要罪名是“遽尔溃退,使全军蒙受重大损失。”但实际上,该军非但无过,而且战功卓著。其一是临危赴难。10月26日以后,淞沪会战进入第三阶段,即全线溃退阶段。 10月28日,蒋介石命令18军、26军反攻,结果失败。10月31日,敌人突破大场阵地 “浦东陷于一片混乱”。苏州河南岸因无援军,刘家宅、龚家宅,层家桥、施家弄各点相继失陷。连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对战局都感到绝望,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十月三十日,右翼方面战况已达到极度不利,突击我大场阵地之敌军,正在周家宅,姚家宅两处强渡苏州河,上海市区的我军便感到侧背的重大威胁.……我此时已陷入无限的忧虑,以沉重的决心,担当这残破而没有把握挽救的局面,这是我生命史上最痛苦的回忆。” 67军正是在国民党军队于淞沪战场全线溃败、败局已定的形势下,从河南新乡开赴淞沪战场的最后两个师,这种临危赴难的精神,不值得嘉奖吗?其二是胜利完成了坚守淞江3日的战斗任务。按照蒋介石手谕规定67军应从6日起坚守到8日晚。该军以惨重代价一直坚守到9日晚9时,完成了掩护友军撒出的任务。连撤退路线也是遵照第三战区副司令顾祝同指定的“独立45旅,107师,108师应以沪杭铁路向嘉善转进为主,不得已时,经青浦到昆山待命”的路线的。其三是全体官兵在此役表现了高度爱国主义精神,面对凶残而又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奋勇冲杀。到了11月8日,败局已变成现实,上海到昆山的公路两侧,挤满了撤退的官兵。而此时,67军吴克仁军长仍亲率官兵同敌人在昆山血战。淞江战役,67军将土大部为国捐躯,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321旅旅长朱之荣、322旅长刘启文和8个团长殉国,营以下官兵死伤近三分之二。107师损耗殆尽,108师也伤亡惨重。到1938年,67军幸存的高级将领张文清向军政部申请抚恤在淞江战投牺牲的将土时,竟遭到无情地拒绝。军长吴克仁也遭到恶毒诋毁,军委会发给各战区的"敌情通报"云;“确迅原东北部队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在我大军撤离上海后,已率部叛变投降日军,此次侵占南昌,即是吴克仁亲自指挥所部,为日寇前导。国民党政府还指令当时武汉各报纸,均要登载这一虚构的假情报。淞沪战役后67军番号也被取消,於部编入108师,由张文清任师,并入王敬久的二十五军。67组建以后,历经长城抗战、津浦路北段阻击战、平汉路北段掩护战、淞沪大会战从等重要战役。该军全体将土,痛感国破家亡、骨肉离散之苦,爱国之心异常炽烈,为民族独立和国土完整,他们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前仆后继,有死无还,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67军将士不是叛军,而是华胄忠烈。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六十七军第一任军长王以哲将军为革命烈士,1987年民政部追认后任军长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在台湾,曾任张学良秘书的田雨时在台湾“传记文学”上(39卷/1期)发表文章“忠烈泯没昭恤无闻的吴克仁将军”,又经王公屿等多名参与淞江之役,协同六十七军浴血奋战,亲见吴将军殉国的将领之证明,89年清明,台湾当局才将吴克仁将军灵位加入忠烈祠,并敦请吴将军之女参加了祭奠仪式,五十余年之沉冤终有昭雪之日,六十七军抗日将士地下英灵应可告慰亦!(11月初,东北军六十七军由南京弛援上海,归右翼方而军总司令张发奎指挥,并作为该方面军的总预备队。5日,接张发变命令:“敌军于今日已在金山卫登陆,正向淞江前进,仰六十七军可即轻装向淞江急进,痛击敌人,以保我上海右翼之安全为要”。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即命各师以强行军冒雨向淞江疾行,在沿江城东北之线,一O七师与北上攻击松江之日军第十三师团遭遇,旋发生战事。一O七师利用江堤的掩护,出敌不意,予敌以痛击。经战斗,日军前进受阻,“伤亡约百六百名”。此役,一O七师三一九旅旅长吴赛身负重伤,三二一旅旅长朱之荣阵亡。一O八师原拟通过淞江之南,利用水网交错的地形,阻击日军,但因雨不得不改变计划,随一O七师之后跟进,及至淞江西关时,日军已接近淞江,一O八师乃急令三二—旅迅速占领淞江至石湖荡之线。部队行进之中与日军遭遇于30号桥附近,刘启文旅长亲率**四闭坚守桥头。日军以炽烈的炮火袭击,刘启文旅长阵亡。一O八师三二四旅**八闭及**七团残部决定占领淞江西关,阻止日军进入淞江城。但日军此时已迂回到—O八师之后,将一O八师包围,遂演成混战。11月9日,蒋介石下令全线撤退,淞江陷落。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率残部撤退时,又在距淞江城约15公里处的余山山坡上遇到日军的埋伏。傍晚,吴军长紧急指挥部队渡河,又遭日军便衣队的袭击。吴军长及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光荣殉职。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一没,六十七军主要高级将领多数牺牲,“团长级的伤亡8人,营连级不计其数”,殉难士兵无法统计。)六 余波至於67军剩下的108师的出处,1940年,108师参与了皖南事变,当时原108师师长张文清已升任25军军长,下辖52师及108师,108师师长为戎纪五。新四军被围时,东北军108师控制的鹿角山,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所扼守的山口隘路,是新四军突围的要道之一。上官云相下令: “倘有作战不力,被新四军突围逃窜者,对该部队长定以军法从事,严惩不贷。” 108师本来与新四军关系良好,战斗打响后,新四军曾派干部与扼守隘口的644团交涉,要求让出一条路,团长李世镜,团附张九霄甚表同情,但慑于军令,犹豫不决。恰好52师副师长朱芝荣前来现察阵地,该团临时配属52师指挥,朱芝荣原系108师32l旅旅长,淞沪会战后凋往52师。李世镜与朱芝荣同过事,说得上话,就把新四军借道事和朱商量,朱同样慑于军令不敢点头,旋即离去。这时新四军发起进攻,双方反复争夺山口隘路,644 团居高临下,以迫击炮、轻重机枪的炽烈火力守住山口。1月14日,上官云相利用东北军与红军的历史关系,在鹿角山西侧前线,打着108师旗号,不断喊话,要求双方谈判。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主张叶挺前往谈判,叶挺说: “我不能去,现在是败兵之将,还有什么可谈的。”饶漱石说: “是党叫你去的,你去不是投降,是为了挽救干部。”叶挺慨然答应,说: “如果是党的决定,我服从。” 这时,山上来下一个排,为首的自称是108师的副官,手里打着小白旗,恭恭敬敬地请叶挺军长下山,同行的有叶钦和等9人。当晚,叶挺到108师师部,当即被扣押。东北军108师本有较强的地下党的活动,皖南事变前,秘密党员大部撤光。最后―任总支书记是684团团附王昭(即王士达),曾任67军军长王以哲主持的《东望》杂志的主编,皖南事变发生,他反对这―不义之战,为国民党顽固派所杀害。解放战争时期,108师所在的25军归黄百韬指挥,淮海战役期间,在大兴庄,两台子,大,小牙庄,碾庄分别被华野4纵,13纵先后打击,直至全军覆没。刘启文旅长(1898年-1937年11月),号靖远,河南省人,813淞沪会战时任陆军108师322旅旅长,于11月初与日军于苏州河一带激战,起初连战连捷,然日军不断增援,并夹以优势火力不断进攻,守军渐感不支,刘启文身先士卒,亲临前线与日军进行肉搏,不幸于激战中殉国,年39岁。1937年初,东北军也从陕西调往河南商丘进行整编,由于刘启文师长在“西安事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致使蒋介石耿耿于怀,借整编之机将其降为67军108师322旅旅长。“八·一三”上海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刘部奉命调往沧州前线。当时他的家属住在开封,离商丘很近,交通也很方便,他接到命令后连家也没有回,立即率部出发,行前托人捎给家里一封信,信中说:此次赴前方抗日救亡,是洗雪国耻之良机,我身为一介武夫,是中华儿女,决意率部英勇杀敌,已怀必死之心报效国家,你们回老家去要依靠弟弟把孩子抚养长大,我愿足矣。1937年11月初,刘启文率部千里驰援上海右翼松江防线。11月8日刘部受命驻防松江县南口阵地,狙击金山卫登陆日军。时天降大雨,路滑难行,但刘启文不顾旅途疲累,身先士卒,直奔松江。晚9时许,刘部猝遇日军并接战,他亲率644团、647团扼守30号铁路桥要冲,决心予敌重创。此时,原驻军已奉陈诚密令撤退,溃败如潮,使刘部腹背受敌。数架敌机轮番向大桥附近投弹、扫射。黄浦江上日军炮艇也集中火力射向刘部,炮火连天震耳欲聋,在中国军队强有力的阻击下,日军攻势锐减,但战斗仍十分惨烈。11月9日12时左右,644团团长王熙瑞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日军从右翼席卷而来。刘启文指挥若定,机智沉着,率领预备队向日军猛袭,使敌日军受到重挫。在刘的带领下,644、647团官兵同仇敌忾,越战越勇,但伤亡十分惨重。为了保存实力和掩护军、师指挥部撤离,刘启文率部向松江西关转移,在松江十里长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日军派出数倍于中国军队的兵力,追击刘部。刘启文率部拼死阻击,寸土不让,每屋必争,与日军展开激烈肉搏,拉锯式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11时,终于使日军败退。此时,刘启文已两天两夜未合一眼,滴水未进,但他不顾这些,率领士兵在西关大街上构筑工事,以备次日再战。11月10日凌晨2时许,日军冲破松江北关防线向西关大街包围过来。枪声慢慢稀疏,夜空渐渐沉寂,与军、师部通信联系也突然中断,刘启文忽然预感到战局可能有变,军、师指挥部有可能已转移,644、647团如不速撤,将会全军覆没。刘启文果断决定从北大街突围向佘山口转移。当他率部走到西大街转往北大街的桥梁时,被日军发现,日军遂将重机枪架到桥上,向刘部疯狂扫射,部队伤亡十分严重。在危急之中,刘启文夺过身边机枪连连长手中的机枪,一跃而起,开始率部冲锋。他一边高喊“弟兄们,不怕死的跟我来!”一边向日军猛烈开火。一时间,众官兵士气倍增,杀声震天,向日军冲去。日军抵挡不住,开始溃退。不幸,在快冲过大桥时,敌人一梭机枪子弹击中刘的胸部,将军怒目圆睁,饮弹身亡,时年39岁。由于军情紧急,顾不上掩埋,部下用路边店铺木板将其遗体遮盖。得知刘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后,322旅官兵悲痛欲绝,同仇敌忾,在松江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更猛烈的还击,致敌伤亡1000多人。322旅官兵虽然在松江抗战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刘启文将军虽然是东北军中首先为国捐躯的将领,但由于他和国民党上层集团政治上的分歧,使他生前死后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且对其事迹隐匿不表,致使烈士壮举鲜为人知。1985年,有关部门对刘启文的事迹进行了调查核实,国家民政部于1988年6月12日批准刘启文将军为革命烈士,从而还历史本来面目,使将军含笑于九泉。张文清师长1918年新乡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同年入北洋军第九师当兵,1919年入保定军校第九期,1922年毕业后派任北洋军第十一师炮兵团见习,同年升任第二十四师炮兵团排长,1924年升任第三混成旅炮兵营代理连长,同年考入陆军大学第七期学习,1927年陆大毕业后派任奉军第三方面军团卫队旅参谋,1928年升任第十九师参谋处处长,同年调任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步兵队中队长,1929年调任哈满护路军司令部参谋长,同年在中东路事件中被苏联军队俘虏,1930年初被释放回国后派任第十七旅参谋长,1931年改任独立第三十旅第六八七团团长,参加长城抗战并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33年改任第一三0师第六八七团团长,1934 年调任第一二九师参谋长,1936年调任第一0九师参谋长,同年代理第一0八师师长,1937年正式担任第一0八师师长,1939年升任第二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一0八师师长,同年升任第二十五军军长,参加过皖南围攻新四军。1943年初保送中央训练团受训,结业后升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调任第二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1946年初出任河南省保安处处长,同年调任豫东师管区司令,1948年在解放军攻开封时被俘虏,后找机会逃跑,同年被任命国防部部员后退役,1949年拒绝了去台湾。1950年因参加过皖南事变被逮捕。1951年在长沙被处决。朱芝荣旅长(1897年-1937年11月3日)河北东光人,任为陆军107师少将旅长,少怀壮志。曾说:“军人于天下之至仁,亦为天下之不仁,以之保卫国族,芟夷蟊贼,即为至仁,以之惨杀骄恣,倚势作威,及为至暴。”因而常勉励同胞:“难而死耳果何悲,断体焚身任所为,成仁取义传千古”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朱芝荣将军率部于华东地区沪宁一带抗击日军,进而转战南北实施游击战,日军亟欲诱捕捉拿,未成。1937年11月3日因深入日军阵地而被包围,最后力战而亡,为国捐躯,时年41岁。吴克仁军长1933年春,日军侵略热河,吴克仁被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编入以王以哲为军长的第六十七军,参加长城抗战。1934年春,张学良自欧回国,因在意大利期间受法西斯主义影响,高唱“拥护领袖”口号,接受蒋介石所委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职,调东北军南下“剿共”。吴克仁时任一一七师师长,率该师自北平清河镇进驻河南光山,对红二十五军作战。1934年9月,红二十五军自鄂豫皖西撤,进入陕南,张学良奉蒋介石令,派王以哲率六十七军开赴陕南追击。中央经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改委张学良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督率王以哲等部进攻陕北,在榆林桥、直罗镇两次战斗中被红军歼灭了近三个师之众。张学良既遭到红军的沉重打击,又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争取下,认识逐步转变,终于在1936年4月在洛川与周恩来会谈,达成东北军与红军合作抗日的协定。此时吴克仁已升任六十七军副军长,随王以哲进驻延安,与参谋长赵镇藩共同协助王以哲执行张学良与经军达成的协定,负责对陕北红军输送弹药物资,保护红军人员来往的安全。东北军虽然是支军阀部队,但通过和红军的频繁接触,思想很快发生了变化,许多爱国军官和广大士兵强烈要求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吴克仁痛感祖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为军人之耻,故1936年春即参加了张学良为首的东北爱国进步军官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 西安事变爆发后,王以哲留西安协助张学良处理军政大计,吴克仁则率六十七军移驻陇东平凉地区,监视蒋军朱绍良部的行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被蒋扣留,东北军内部因此发生混乱,王以哲竟被孙铭久等少壮派所杀。六十七军官兵闻耗,极为愤激,纷纷要求进兵西安为王以哲报仇。吴克仁与王以哲友谊素笃,虽亦极悲痛,但为顾全大局,力予劝阻,使东北军避免了一场更大的自相残杀的灾难。 王以哲遇害后吴克仁经西安抗日联军总部委为六十七军军长。1937年2月,东北军被迫调离陕甘,东移苏北、皖北和豫东地区。六十七军军部移驻界首,各部分驻阜阳、涡阳、沈丘等地。所辖五个师经过整编,合并为一零七、一零八两个乙种师。六十七军整编甫毕,即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吴克仁当即率全军将士请缨。1937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布动员令,东北军刘多荃、吴克仁两面三刀军皆在动员之列。吴克仁接到动员令后,即集结全军经商丘、徐州开赴沧州,接替自平津南撤的二十九军正面阵地。8月下旬,六十七军又奉命驰赴大城,接替二十九军王长海部,堵击独流出动的日本侵略军。当时二十九军在西起姚马渡、中经马厂迄小卫庄一线构筑阵地防守,六十七军开到大城后,即在左翼姚马渡扼守拒敌。当年夏季,我国北方大雨为灾,平地水深没膝,六十七军辗转跋涉,行军备极艰苦。但自“一二九”救亡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即派刘景希(谷牧)、杨西光等一批共产党员在该军开展工作,官兵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开到前方后,中共东北特委又派于毅夫等人以东北救亡总会名义前去慰问、鼓动,故全军上下斗志昂扬。8月21日,日军向津浦线发动新的攻势。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对沿子牙河南下之日军中岛师团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但因正面二十九军于9月11日向南撤退,六十七军亦不得不于16日放弃姚马渡,辗转经献县到达邯郸,拨归商震指挥,担任防守临名关的任务。10月15日,日军土肥原师团猛攻临名关,六十七军在敌军猛烈炮击下,死伤惨重,渐不能支,要求商震增援,商震拒不派援。16日,吴克仁被迫率军南撤,到达新乡休整。 吴克仁对河北前线各军将领保存实力、怠于作战,致被日军各个击破,非常痛心,前往南京向蒋介石陈述,要求调离北战场。这时上海战局吃紧,蒋正苦于无兵可调,遂将该军迅速运至安亭。淞沪抗战自8月13日爆发后,南京统帅部为了打破日本侵略军迫我作城下之盟的企图,提出了不惜任何牺牲守住大上海的口号,先后投入了八下五个师的兵力,在北起宝山,中经江湾、闸北,东迄浦东、川沙约一百公里的弧形陈地上,与日军展开了极其惨烈的搏斗。日军虽然投入了二十余万人,挟其优势的火力,历时两个多月,攻势迄开进展。但至10月下旬,淞沪战场形势开始逆转。10月31日,日军突破我左翼方面军大场防线,威胁中央方面军侧背。适于此时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开到战场,经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陈诚拨归右翼方面军张发奎指挥,作为右翼的总预备队,驻军青浦。11月5日,日军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等三个师团及第五师团之国崎登旅团在金山卫登陆,获得滩头阵地后即直扑松江。张发奎当即命令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协同四十三军郭汝栋部及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玙死守松江三日,以掩护上海守军撤退。6日傍晚,吴克仁率六十七军赶到松江。当时郭汝栋所率四十三军仅存残部五六百人,武器又窳陋不堪,而六十七军则军容严整,装备齐全。吴克仁向王公玙了解敌情后,即命令一零八师师长张文清率部防堵城西之敌,一零七师师长金奎壁出新东门迎击北犯之敌。金师出击后,与日军谷寿夫师团先头部队遭遇,杀敌人五六百人,敌被迫后撤。该师三一九旅旅长吴骞、三二一旅旅长朱之荣负重伤,团、营长亦伤亡多人。7日下午,敌谷寿夫师团大队开到,将金师击溃,直趋苏州河左岸。张文清率一零八师开出城外,敌人崎登旅团即已接近松江城垣,乃令三二二旅旅长刘启文率部占领松江城至石湖荡之线。7日中午,刘旅在三十号桥附近与敌遭遇,刘启文力战阵亡。敌军遂突进到松江城西关大桥附近,与夏树勋三二四旅展开激战。至8日下午,战况愈趋激烈,夏旅伤亡惨重。吴克仁以战况紧急,乃亲自出城督战。坚持到8日半夜,吴克仁以守城任务已经达成,遂与郭汝栋、王 公 (王与)商定突围,令六十七军向昆山撤退。9日黄昏,吴克仁在指挥部队渡河时不幸中弹牺牲。王以哲军长1929年元旦,东北四省易帜,一律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沈阳市各机关、学校、商店同时悬挂了鲜艳的新国旗,气象一新。是日全旅官兵都集合在北大营的大操场上举行“团拜”。“团拜”后,王以哲讲了话,阐明为什么要挂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和国旗的由来。最后他说:“孙中山领导国民党革命成功,全国统一,我们东北完全拥护这一壮举。革命是用鲜血换来的,人民不再受战争的灾难了。我们全旅官兵从今年起,要加强训练,成为劲旅,保国家,御外侮,雪耻辱,以尽我们军人保国卫民的天职……”这篇讲话全文,后来,油印发到各连、排,作为向士兵进行教育的讲话材料。东北易帜后不久,南京颁布了新的东北军番号,将原东北陆军步兵第一旅,改称陆军独立步兵第七旅,原第十七团,改为六一九团;原三十七团,改为六二○团;原七十九团,改为六二一团。其它一切编制、装备、人事、兵员数目,都原封不动。以后又令东北军凡上尉以上的各级军官,有愿加入国民党的开始登记,报请南京中央党部备案,并就地集体宣誓入党。这时他加入了国民党,得了不少书,有《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等。开始认真地读了一下,但王以哲感觉思想上收获不大。王以哲对部队的训练,更加全神贯注,真是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不遗余力。在此之前,张学良将军给他一个地号(在商埠地现在的三经路附近),他盖了一栋小楼房。这时王以哲已经有了一部“必克”牌的汽车,每天8时由家乘车到旅部上班。到旅部10分钟后,各处处长手持卷宗,纷纷到办公厅汇合。先作口头汇报,然后把卷宗由秘书收集到他的办公桌上亲自批阅。遇有不清楚的地方,就用电话找主管人员当面谈。午饭后,稍事休息,即乘车回城,进行社会联系,交际一些名流学者。当时每天随他坐汽车的有上尉参谋关荣印、少尉随从副官张长友、司机王国瑞(领上尉饷不佩军阶)。上尉参谋挟皮包,内中除了待办的公文外,就是《曾文正公家书》、《曾胡治兵语录》、《戚继光兵法》和《资治通鉴》等书,准备在车上随时阅读。同时还规定全旅军官都必须以《曾文正公家书》、《曾胡治兵语录》为必读的书。易帜后,又增加了《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书,并列在考核成绩之内。每星期天,全旅官兵全副武装,齐集于大操场举行“总理纪念周”。首先开始阅兵,继之进行分列式。官兵服装整齐,精神饱满,看样子真是一支勇敢善战的劲旅。阅兵完了,队伍集结于阅兵台前,由请来的名流学者讲述国内外形势,东北地理环境,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特别着重讲述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史实。因此,官兵的爱国思想都深深地印入脑海。有时不请外来者,由本旅各团长、参谋长、各处处长轮流作一番宣布或规定或讲话。当时虽然换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有些军官对“三民主义”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无从讲起,所以都不讲这一套。1929年“双十节”,在北大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阅兵典礼。参加的部队除第七旅全部官兵外,还有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汽车队、战车队和空军。王以哲亲任阅兵总指挥官,张学良将军亲临检阅。陪检的有张作相、万福麟以及沈阳附近驻防的旅长们以及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的主要高级幕僚等。张学良将军穿上将大礼服,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颇为高兴。这次阅兵规模之大、军容之整齐,为东北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借此检阅之机,显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当时沈阳市民在北大营南围墙上挤得满满的,真是人山人海,颇极一时之盛。同年秋末冬初,庄稼收割完毕,农民“猫冬”了,在蒲河——大洼一带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为时三天两军对抗的野外露营演习。演习完了进行评比,并邀请蒲河——大洼一带的老百姓也参加,并请他们讲话。参加评比活动完了举行野餐。老百姓对这次举动给予好评。王以哲旅长为了培养旅内军官的作战指挥能力,在旅内自行筹办一个步兵研究班,由各团抽调上尉以下的军官,作为期6个月的轮流训练。并请由日本步兵学校毕业的杜长龄(别名杜鹤年)负责主持,由王维藩、马镇夷、王肇治(兼)等担任教官。他们有的是日本步兵学校毕业的,对步兵有专门研究;有的由日本炮兵学校毕业的,并由何宏远担任炮兵教官。为了培养步兵研究班学员实兵指挥兼培养部队的班长起见,又特别成立一个军士队,由各团营连挑选稍有文化的士兵120名参加。军士队队长最初由六二一团少校团附高福源担任(高别名少卿,辽宁省盖县人。1935年任一O七师六一九团上校团长时,在陕北与红军作战被俘,教育释放后,以民族大义说服了王以哲),以后换了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李宝莲接任。1929年王以哲向张学良将军建议、并蒙批准成立东北学生队,队址最初在西下洼子。以后讲武堂迁到东山嘴子,学生队遂迁到原讲武堂旧址(现在的老龙口酒厂东隔壁)。王以哲派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汲绍刚为上校队长,招考年满16岁高小毕业的学生500人入队受训。教育内容以普通科学和军事学并举,三年毕业。毕业后再入讲武堂深造。学生队学生有考入高等军校,后来留学外国,一直在国民党部队任职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后来到台湾任要职的宋长志、王多年、马安澜等人。第七旅的各级军官的文化程度较高,素质也较好。其中有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军官教育班、教导队等军事教育机关毕业的;也有不少是由日本步兵专门学校、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也有由英、美、法各国军事学校毕业回国的,真是人才济济,为东北军其他各旅所不能比拟的。尽管如此,王以哲对军官的训练还是毫不松懈,每天中午出一次干部训练,尤其是连长以下的军官必须认真执行,主要的是训练刺枪术以及制式教练动作的划一。对士兵的教育,由旅司令部参谋处制定全年教育计划,发到各团及直属连,再由各团制定每周的学术科教育计划实施表,印发各营、连遵照实行。王以哲亲自编写“旅训”、“旅歌”和“士兵问答十二条”印发到各营、连、排;贴到兵舍、讲堂内,作为早晚点名时必须进行的教育课目。“旅训”全文如下:我民族受强邻之压迫,危在目前。凡我旅官、士、兵、夫等,务本总理遗嘱及司令长官意旨,牺牲一切,努力工作,以互助之精神,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第七旅旅歌(寄调满江红)歌词是:痛我民族,屡受强邻之压迫,最伤心,割地赔款,主权剥夺。大好河山成破碎,神州赤子半飘泊,有谁人奋起救祖国;救祖国,我七旅官士兵夫快快来快负责。愿合力同心起来工作,总理遗嘱永不忘,长官意志要严摩,乘长风直破万里浪,救中国。士兵问答12条:问:我们的父母是什么人?答:是老百姓。问:我们的兄弟、姐妹、亲戚是什么人?答:是老百姓。问:我们穿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答: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问:我们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答: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问,我们原来是什么人?答:也是老百姓。问:我们和老百姓有这样的关系,应当怎样对待老百姓?答:应当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在那个时候,东北虽然换了旗,但对军队教育还谈不到什么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旅训”、“旅歌”和“士兵问答”,也还是别开生面的。所以当时有人讽刺地说:“王老鼎尽出洋相。”也有人说:“王三角(王的绰号,因他一怒时两眼一瞪,正好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出风头。”云云。1930年春,王以哲召集连长以上军官会议,提出实行“军工制”,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最后决定以营为单位,根据各营具体情况和志愿,分别成立各种工厂。当时成立的工厂有:皮鞋(靴)厂、缝纫厂、织布厂、牙粉厂、毛巾厂、织袜厂、手套厂、布鞋厂等等。由各连挑选会这种手艺的士兵,调集到一个厂;同时外请一二名技术人员当师傅,指导业务。我有一个哥哥,他是老振武皮靴厂的技术员,被六二一团第三营(营长朱辉)请去当师傅。我们那营是毛巾工厂(我当时是连长兼负厂内责任),所需的原材料由我向城内的老天合、同义合等大商店购买。产品除供给本旅官兵需用外,还到市面推销。如当时奉天生产牙粉的只有同昌行一家,生产火车头牌牙粉。第七旅生产的牙粉,质量比同昌行生产的好,而价格却比同昌行的牙粉低。其它的产品价格也都比市场价格便宜些。一般行商小贩都到北大营开的厂子去购买或批发。各营实行军工制办厂后,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结算后每营都赚了钱,用途公开宣布,没有发现贪污或营私舞弊的事情,都怕挨枪毙。可见王以哲治军的严明。北大营围墙内外空地很多,在围墙内的空地和各营连的间隙,经过各营、连自行协商,分种一些蔬菜。围墙外的空地面积很大,杂草丛生,完全撂荒着,因属于营产管理处,经旅长派人与之协商,由旅内统一分配给各营、连,也种上白菜、萝卜、豆角、莴瓜一类的蔬菜。当时各连都有骡马三匹,铁轮大车一辆,每月除拉运给养、马草、马料而外,就利用这批畜力,并挑选会种菜的士兵,组成一个“生产班”专负其责。另外每连都养了几口猪,指定一名伙夫专负饲养之责,留待年节宰杀;平时挑大的也杀一口,改善士兵生活。这样既有油、肉可吃,又有充足的蔬菜,士兵的伙食得到改善,皆大欢喜。由于伙食的改善,士兵“开小差”的少了,甚至几个月也没有一个逃兵。九·一八事变前,全旅官兵每天进行例行的工作,很少有其他事情可做,驻太平防,大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势;各级军官讲究吃喝穿用,摆阔气,毫无警惕性可言。但是驻在沈阳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守备队却调动频繁。我们虽有所知,但没有引起注意。认为军队换防,不足为怪。为此,旅长王以哲召集连长以上军官开会指出:“日本守备队最近调动频繁,兵力有所增加,宪兵也换了防;南满站(即沈阳站)的商人也换了军衣,发了武器;朝鲜浪人到处寻衅,各连要严加管束士兵,不得随便外出。各驻地部队要构筑一些必要的工事,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指示参谋处拟定相应的防务计划。通过这次会议,各团、营、连有所警觉,有所准备。所以在九·一八事变当时,官兵都准备按预定的部署进入阵地。但在张学良将军不准抵抗的命令下达以后,各级军官只好忍气吞声地挨打,受到惨重牺牲,最后不得不“弃甲丢盔”离开北大营,而置3000万同胞于不顾,狼狈进关。事变发生后,王以哲在城里即与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取得联系,于9月19日早晨,王以哲带领随从副官和几个卫士换成便衣,由小东城门随同百姓混出城外,乘火车去北平,向张学良将军汇报情况。迨部队到达北平后,王以哲受命积极整顿军队,补充军械、装备,训练士兵,军容稍有恢复。1932年夏,王以哲调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第一处中将处长。遗旅长缺,张学良将军调卫队第二总队少将总队长戴联玺(回族)接充。当时戴部驻防河北省密云县。王以哲派他的司机王国瑞开三轮卡车去密云接戴来清河镇旅司令部接任,车行至中途,戴被路旁倾倒的电线杆子打死,乃改派张政枋接充(张当时可能是军分会的军衔处少将处长)。1932年1月,蒋介石为了虚张声势,扩大部队编制,在原有旅的番号上。又加个“一百”而改称为师。第七旅改称一O七师。当时张学良在北平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将入关的东北军约10余万人,以师为单位,组成五十一、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七等四个军。于学忠兼五十一军军长,万福麟为五十三军军长,何柱国为五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为六十七军军长。六十七军辖一O七师、一O九师、一一五师。于同年秋开到古北口、密云县、怀柔县一带。以一O七师占领古北口、青石梁一带,阻击由热河企图进犯平津的日军,并在古北口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蒋介石在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压力下,不得不摆出抗日的姿态,派出他的嫡系部队——中央军第二师(师长黄杰)、第二十五师(关麟征)开到古北口接替一O七师阵地。1933年4月,张学良被迫下野,何应钦接替张学良任军分会委员长,调六十七军王以哲部到滦东地区(军部驻迁安县榛子镇),协同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队在长城各口与日军作战。以后由于“塘沽协定”,长城抗战战役告一段落。是年秋六十七军全部开赴京汉线的驻马店、确山、信阳一带整训。1934年王以哲率六十七军全部开往湖北省孝感、麻城地区,曾与红军二十五军团徐海东部接触,所属一一五师(姚东藩)的一个团被红军消灭。由此,王以哲深感红军士气之高,战斗力之强,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1935年,六十七军又转调陕北,进出在洛川、肤施(延安)地区,所辖一一O师何立中部在甘泉、大、小劳山战役中被红军消灭,师长何立中战死,六十七军主力陷于被包围状态。正在这个时候,以前在洛川、榆林桥战役被俘的一O七师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从陕北红军根据地瓦窑堡回来,见到军长王以哲,传达毛泽东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援助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地。王以哲在彷徨中得到启示,认识到国家的出路,民族的前途,就在于团结抗战了。他毅然决然向张学良将军建议,与红军合作,并令高福源晋见张学良面陈机宜,接受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爱国政策。1936年3月间,张学良将军赴洛川六十七军军部与中共代表李克农会谈。4月9日张学良将军与周恩来在肤施(延安)庙儿沟天主教堂会见,王以哲和中共方面的刘鼎、李克农均在座。同年9月间,王以哲军长接到毛泽东主席给他的一封信。兹将原文抄录如下:鼎方军长勋鉴:日寇侵略益厉,兄我双方救亡之准备大宜加紧,庶于救亡阵线有最大之裨益。我兄高瞻远瞩,对此谅有同心。目前国际与中国形势日益紧张,一方面侵略主义者动员其侵略阵线,一方面反侵略主义者大规模动员广大民众,组成和平与救国的阵线。中国之汉奸势力虽日益嚣张(如所谓以日制蒋、以政制党、以团制军之一派),然反日反汉奸势力亦大见增进。蒋氏政策之开始若干的转变,南京国民党左派之开始形成,实为近可喜之现象。蒋氏及国民党果能毅然抛弃过去之政策,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停止进攻红军,开放各派党禁,弟等极愿与之联合一致,共同担负抗日救亡之事业。双方谈判现将进至比较具体的阶段,虽何时成就尚不可知,然希望实已存在。倘能达到成功之域,对贵我双方之合作事业自有极大之便利也。近日外间谣传蒋氏将于西南问题解决之后进攻东北军,谓将用分化政策不利于张副司令。此讯如确,是蒋氏尚未放弃其挑拨离间、排除异己之阴贼险狠的政策。其政策果欲见之实行,弟等可断言蒋氏必归于最后的失败,因为张副司令及我兄联俄联共抗日救亡之主张,并非少数人的主张,实全国爱国同胞的主张;非陈济棠等之不真实不纯洁的主张,乃真心实意为国家为民族的主张。谁要反对张副司令及我兄,不但弟等所率领的红军必以全力出而声讨蒋氏及东北军中叛逆分子之罪恶行为,即全国爱国人民及国际革命势力亦决不容蒋氏等胡干。至于东北军最大多数官兵抗日复土之决心及其坚固的团体,亦必不容东北军中极少数无志节之分子逞其私欲而任其作叛国叛乡叛团体之万恶的勾当。目前蒋氏及其—派亦正在开始进行联俄联共政策,我兄与张副司令实此政策之首先提倡与首先实行者,安得以为有罪而排斥之?由此以观,弟则深望此说之止于谣言,或为蒋氏左右一部分汉奸分子谋划,而非现正开始若干转变之蒋氏及国民党多数有良心分子的意见。但兄等仍宜严密警戒,十分团结自己的团体,预先防止东北团体中某些居心不正分子的乘机捣乱,则以全国与西北的有利形势,以东北军与红军的联合力量,决不怕外间若何之风波也。秋风多厉,为国珍摄,匆此布臆。敬颂公祺。毛泽东 1936年9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王以哲在东北军内部是最有影响、最能维持东北军内部团结的核心人物。认为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的,应 该力争和平解决,通过和平谈判营救张学良,反对打内仗;对少壮派军官的主张及活动很有反感。国难当头,觉得这样下去将来局面不可收拾,队伍有不好带的危险。在此紧要关头,少数将领如黄永安等以主和为幌子,却暗中向南京输诚。蒋介石回到南京,致电杨虎城暨东北军将领,要求将西安事变时被扣的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三人释放回南京。王以哲认为,既要求释放三人,其余的大员和被扣下的50架战斗机和机组人员何不一齐释放,岂不表示东北军的将领们,是希望团结的,是服从蒋委员长的,这样可以感动蒋介石能早日释放张学良回西安。但不幸的是,一些不顾大体、不识全局的所谓激进分子,竟于1937年2月2日,把王以哲将军杀害了。时年42岁。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月1日深夜,号称主战派的孙铭九(张学良的卫队团团长)、应德田(张学良的私人秘书)、刘启文(师长)、张政枋(总部粮食处处长)、杜维纲(32兵团长)、刘佩伟(炮十一团团长)、何镜华等多人,在陈旭东(总部外二科主管部队调查的)家开会,研究西安事变的善后问题。会上,应德田突然提出,要追查释放陈诚等国民党军政大员和放走被扣的50架战斗机的罪魁王以哲的责任,并拟定了暗杀王以哲、何柱国诸人的计划。孙铭九、应德田指派卫队团团附贾国辅带队,派抗日先锋队一支队连长于文俊以王以哲学生的身份,到西安市南苑门粉巷胡同王军长公馆“拜谒”王以哲。王正在患感冒,躺卧在床上。于文俊等进屋后,不容分说,拿枪便打,王以哲身中九弹而惨死。同时被捕杀的还有总部参谋处长徐方、副官处处长宋学礼诸人。这批人接着又到新城大楼的西安绥靖公署,欲捕杀东北军骑兵军军长何柱国,幸经杨虎城及时拦阻,何柱国幸免于死。翁照垣副军长。中华民国成立后,投粤军陈炯明辖下陈铭枢部。1917年随军出征,晋升为连长、营长。1926年赴日本士官学校深造。1929年秋转法国慕漠尼航空学校学习;1931年回国,在陈铭枢部任保安团长。同年秋任第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第一五六旅旅长,驻防上海。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闸北,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翁照垣率本旅3000多名官兵,坚守阵地,并组织敢死队和大刀队,重创日军。是年夏天,第十九路军奉令调闽“剿共”,翁照垣不愿再战,辞职至南洋。1933年初受张学良之邀,出任东北军第一一七师中将师长,後擢升为67军副军长,率部与日军鏖战於长城古北口及滦河以东一带。11月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被任命为福州城防司令、第六军军长。1934年春出国。1936年应李宗仁电邀,就任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一师师长,後任第六十师师长,驻防於广西北海和合浦一带。“七七”事变後北上抗日前线,在第一战区程潜部任前敌总指挥、津浦线督战司令。後被日机炸伤,转香港治疗。1938年春伤愈回潮汕,任广东省第8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44年任潮(阳)普宁惠来抗日自卫队指挥官,与日军周旋于大南山一带。抗战胜利後解甲归田,在家乡经营西岭矿场、葵峰农场和兴纪行等实业。1949年移居香港,直至1972年逝世。刘翰东师长1936年10月13日晋升为第107师师长。西安事变后,他通过保定军校第八期同学陈诚的关系,调入南京,1937年4月任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炮兵监副总监。9月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炮兵指挥官。随陈诚在湖南抗击日军,1938年2月训练总监部并入军事委员会,改称军委军训部,刘翰东任军训部炮兵监总监。1944年10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学习。1945年1月毕业后回任原职。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陈诚大力推荐,9月4日刘翰东被任命为辽北省政府主席。1946年1月8日,刘翰东带着百余官员快速进入四平,成立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和四平市政府。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四平,刘翰东被俘,后被放回长春。1946年5月20日,又随军回到四平复职。10月兼任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1947年11月当选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2月,陈诚被调离东北,刘翰东辽北省主席的职务也于18日被徐梁取代,从此赋闲。1949年3月移居台湾,1950年11月16日在台北病逝。========================================================= 川军67军第二十九集团军参加武汉会战的回忆黄埔军校特训班 段耀章 撰稿=徐州会战结束不久,中日军队就开始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在安庆登陆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撤出武汉,历时四个半月,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第29集团军王瓒绪部是继大批川军出川抗日之后,因团结救亡的迫切需要,紧急编组而成,参加武汉会战江北兵团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战斗序列,开展会战活动的。第二十九集团军战斗序列总司令 王瓒绪副总司令 许绍宗(代总司令)44军 廖震149师 王泽俊445旅 宋时仙447旅 孙黼150师 杨勤安449旅 陈狱450旅 杨学云67军 许绍宗(兼)161师 官森焱481旅 杨守云483旅 许国璋162师 张竭诚484旅 何保恒486旅 唐华(注:许国璋1943年8月任150师师长时,在常桃会战中阵亡)黄、广之战1938年7月上旬,我67军162师奉命向黄冈大道前线直进后,7月19日又奉67军附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令:(一)安庆之敌13师团已沿怀宁向西进犯太湖、宿松。九江之敌,一路由小池口登陆进犯黄梅。另一路由龙坪登陆进犯广济。(二)总部已令44军在太湖、宿松一带进行堵击。我67军在黄梅、广济及蕲春、多云山一带阻击该敌。(三)161 师迅速到达黄梅、亭前占领阵地。162师迅即到达广济、大金铺及蕲春、多云山一线占领阵地,进行堵击,两师切取连络。(四)总部及67军军部位置于张家榜。根据以上指示,我971团奉师部命令以战备行军 态势急进多云山,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及防空掩体,进行堵击来犯之敌。不料师部电话命令刚接到,沿怀宁向我进犯之敌,突然增加一个骑兵联队,并配合飞机大炮,对我军进行猛攻。44军被迫退守黄梅以西山地,与67军161师会合。太湖、宿松遂告陷落。八月上旬从九江沿龙坪登陆之敌,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猛攻黄梅、广济,与敌13师团兵力形成钳形攻势,我军因武器太差,又无飞机大炮支援,伤亡惨重。奉命退到黄、广以西山地,黄梅、广济即告陷落。8月14日我971团奉命沿多云山区小道插到梅川以西山地,靠近大金铺西侧占领阵地,以迎击敌人。团长秦兆民从逃难的老百姓中了解到:敌人自侵陷我黄梅、广济后,骄傲凶残、烧杀奸淫,无所不为,全团官兵义愤填膺。秦团长决心使用川军惯于摸夜螺蛳的战术,由我二营选出两排熟悉夜战的士兵,每人配备手榴弹四个,步枪一支、马刀一把。又选择熟练手枪的士兵二十人,各发手枪一支,以白布条作袖章,以资夜战识别。由高连长率领夜袭,并令我率领二营其余部队在大金铺以西高地要道一线,进行掩护,(当时我代理二营营长,夜袭敌人后,即升任营长),令第一营为侧应、第三营为预备队。当我两排夜袭部队于午后12时30分左右,摸到大金铺以西约一华里外,发现敌人的地堡工事,但敌因对我疏于警戒,我夜袭部队除用手榴弹炸两处哨兵外,同时集中手榴弹、手枪、大刀猛攻地堡之敌,敌人晕头转向,一面射击,一面狼狈向大金铺逃窜,敌军被我炸死十余人,炸伤多人,我完成任务后,安全撤退。这次袭击战役中,共缴获战利品步枪九支,黄呢军大衣三件、望远镜一架,罐筒十几个等,全团官兵皆大欢喜。但是,敌人持其空中优势,每天使用飞机进行轮番轰炸和纵深扫射,致使我军每天均有不少伤亡,而黄梅、广济、蕲春、浠水一带、纵横数百里的老百姓被迫离乡逃难,妻离子散、生计上朝不保夕的民族灾难,令人对日军侵略战争的痛心疾首,对敌人的残暴烧杀产生同仇敌忾。然而战斗日益恶化,黄、广终未收复=保卫田家镇要塞之战在武汉会战进行中,大本营蒋介石曾电令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迅速派遣部队保卫田家镇要塞”。李宗仁为挫败敌人于黄、广之间,使敌不得西进,田家镇要塞的保卫任务即可完成之目的,使派两广部队及第29集团军进攻黄梅、广济,与敌13师团决战。因令两广军队两个军的兵力进攻广济,令29集团军以44军进攻黄梅,以67军进攻黄梅和广济之间的一个要冲大金铺。8月下旬,我67军累攻黄梅、广济不下,主要受阻于敌人的飞机大炮的攻击与战车骑兵的冲锋,常常使攻势受阻,不得不退回阵地,敌我形成对峙状态,但实际上日寇正在积极调兵遣将,酝酿着更加疯狂的侵略暴行。果然于9月上旬长江中下游龙坪之敌,增加舰艇达十艘以上,又加强了海军陆战队的兵力,迅速沿江西上,大举攻入武穴,因此田家镇要塞失去屏障,遂告陷落。占领武穴之敌,一股登陆向广济增援13师团,另一股由团风登陆后,向右后迂回,仍与敌13师团会合。武穴之敌其余大股沿江西进,攻陷黄石市后,在兰溪登陆,企图截断我29集团军与两广军队从西到浠水的归路,而与敌13师团完成合围形势,企图消灭我军,战局异常险恶。敌炮群采取粉碎性的狂轰后,又延伸射程,以打乱我军的部署与退兵的秩序。战斗序列为之大乱。加上大量飞机整日不断分批轮番轰炸和俯冲扫射,我军伤亡惨重,群龙无首,各部争向新渊、黄陂、花园、孝感方向撤退,此时162师还拿着67军转发五城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电令:“限七昼夜退至武汉待命进行决战……”。但战局变化,命令已失时效了。真令人啼笑皆非。武汉会战最后以中国军队失利而结束,但从整个局势看,消耗日军巨大的有生力量,赢得了四个多月的时候,攻势凶猛的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但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目的并未达到,日军的战略进攻此次已达顶点。武汉失守,尽管有这样那样指挥上的失误,但如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以血肉之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相战,这种抵抗是不能持久的。这就需要利用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条件,付出一定的血的代价、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旋回余地,并配合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能逐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形势,最后战而胜之。这就是中国抗日“持久战”的战略特点。许绍宗军长(1896—1967)号尧卿,河北青县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速成学校、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川军将领。历任川军刘湘部副旅长、旅长、师长。1924年3月20日授陆军少将衔。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3师7旅旅长,1934年任四川剿匪军第5路总指挥部第3师师长,参加堵截长征红军,1936年任第161师师长,同年10月28日叙任陆军中将,抗战爆发后任第72军军长兼161师师长,1938年2月任第67军军长,出川参加抗战,参与了著名的武汉大会战,7月兼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12月调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1946年任整编第26军副军长,1949年11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第3路总指挥,12月23日在四川广汉起义,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高级将官研究班学习,继后奉命复员转业。曾任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委员。 官焱森师长 (1892~1951年冬)国民党第29集团军 67军 161师 中将师长 参加过随枣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抗日救国大会战,抗战英雄。后任四川犍为县驻防长官。为人豪爽正直,一生清白,思想进步,年轻时期追随三民主义,积极爱国。民国末期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现象不满,自动辞官,在犍为县开设茶舍“君子居”,解放犍为时曾亲自开城门迎接解放军。解放后作为民主人士热心国家重建工作,在土改期间含冤投岷江自尽。其大女官坤元为抗美援朝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炸死于朝鲜的土地上,时年二十几岁,长眠于朝鲜他乡。其大儿官常治参加国民党青年远征军机械化部队,曾赴印度加尔各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盟军一起对日作战。1949年回国,在中央党校工作,后到上海市委党校工作许国璋旅长(1897-1943)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四川成都人。早年投川军,后入刘湘部,历任团长、旅长等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第二十九集团军出川抗日。1938年,率部参加黄(梅)广(济)战役。1941年升任第一五零师师长。1943年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同年11月在参加常德会战时身负重伤,11月3日凌晨为避免被俘受辱,举枪自戕,以身殉国。 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著名抗日英雄。字宪廷。四川成都人。青年时,目睹国势衰败,产生救国救民思想,遂弃文习武,投入川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坚决主张抗日救国,反对内战。1935年升任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五团团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多次申请上阵杀敌。1938年初,升任第六十七军第四八三旅少将旅长,随第二十九集团军出川抗日。徐州会战后,奉命率部在黄梅以南阻击日军,坚守阵地达一个月之久。同年10月,在鄂东上巴河战役中,重创敌军。武汉会战后,率部扼守大洪山,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使阵地巍然不动。1941年秋,升任第—五O师副师长,翌年7月升任师长。1943年春,面对日军向湖北进攻,奉令守备华容、石首、公安等县,予敌以沉重打击。不久,又完成了固守津市、澧县的艰巨任务。同年11月,为保卫常德,率部与日军展开血战。当部队处于被日军包围的危急关头,亲临前线.率领官兵与敌人展开拼搏。在重创日军之后,身负重伤,举枪自戕,壮烈殉职。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段耀章 少将。四川隆昌人。1949年11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第2路总指挥部上校参谋处长,12月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少将参谋处长,12月23日在四川广汉参加起义 彭诚孚副军长(1886-1948)国民党陆军中将。四川江北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营长、团长、第二十八军参谋长、第二十八军第十五混成旅旅长、第二十一军暂编第二师师长。抗战时期,任第四十四军副军长及代军长。抗战胜利后,任军委会高级参谋、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辕参咨室主任。1948年4月,在重庆病逝。佘念慈军长毕业于保定陆军

网络热门关键词

  • 1、艰难爱情第二部小说
  • 2、刺青海娘大结局
  • 3、38妇女节的来历
  • 4、数学分析第四版答案
  • 5、rtys123
  • 6、上海虹兴泵业
  • 7、戏游寻秦
  • 8、白帝剑
  • 9、查泰莱夫人的情人txt
  • 10、银币赐的婚礼
第一中学——为您搜集全国各地一中网站信息联系方式。
网站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www.15033.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