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自然作文

生命之源水作文

admin 自然作文 2022-05-16 08:18:00 水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之源水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之源水作文 篇1

  一滴水,渺小非常,几乎看不见、看不清或视而不见,人们常常疏于从小处着眼,不屑于细微的体验,漠视微小的存在,而看似平常不过的水,却是一切生命的本源。

  滴水连续不断地涌滴,执着于微不足道的、单调的自由落体,纵然它的对象是岩石,在时间的协助下也会做出穿石之功,令人惊异于微力持久的神奇。

  水份子聚成清水一泓,人们用静如止水形容它含情脉脉的静态美,颂扬水的无限温柔,观之使人清爽安怡,消解心绪的烦躁,回归水一般的平静,连炎炎暑日也会因之而心静身凉。

  水汇聚成涓涓细流,或潜行于崖缝石壁,或穿越山林幽径,再联合起同类以壮大自己的队伍,克服重重阻拦,甚至灵活地千回百转,把恒久的信念化做永不停歇的坚定脚步,永远向前!

  悬崖瀑布,无情地将它抛下深渊,纵然摔得骨碎身粉,万花飞溅,也不忘化作迷蒙的水雾以湿化空气,滋润周边的生物,释放负氧离子,改善大气生态。

  身处幽深的谷底,仍不忘前行的使命,又重整旗鼓,集结成新的阵容,激增了反抗的汹涌,同时发出奋进的口号吼声,昂然地向世间宣告,它奔向江河大海的志向是不可阻挡的。

生命之源水作文 篇2

  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物、植物和人类离不开它,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它。

  地球表面虽然有71%的水,但淡水资源却只有3%,而且绝大部分都存在于冰川和南北极,陆地上淡水湖泊和河流的水量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尽管我国的水资源有28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13个最匮乏的国家之一。

  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因此节约用水至关重要。但是在生活中却有很多人都不注意节约用水,即使打上“节约用水”的标语,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做呢?

  曾经,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我和妈妈一起去商场,发现有一位保洁阿姨在拖地,但背后的水龙头在哗啦哗啦地流着,我走过去,刚想把水龙头关上,保洁阿姨却拦住了我。我说:“阿姨,我看水龙头开着,想把它关上。”“小朋友,一会儿我还要涮拖把呢,不用关上。”“可是这样浪费水呀?”“哎呀,就这一会儿,没事的。”说完就把我赶走了。我感到很气愤,在一些人的眼里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实际上,它是非常有限的,是我们应该去珍惜的。

  污染、水土流失、过度浪费……而人们的用水量却日益增长。如何去改变呢?在此,我劝告大家:水要反复利用。比如洗脚水用来冲马桶,淘米水用来浇花等。据统计,不拧紧水龙头一天就浪费掉三升水。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看到有浪费水的情况时,我们应该主动上前去劝告制止。

  如果每人每天都节约一滴水,那么全球75亿人行动起来,可以节约75亿滴水,一年便可以节约27375亿滴水,也就是大约27吨。所以,只要我们努力起来,节约每一滴水,就是对世界的贡献。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请珍惜宝贵的生命之源——水。

生命之源水作文 篇3

  她,无形,努力去融合于他人,那涓涓流水,轻而柔。胸襟是如此宽广,不怨、无悔。“叮咚叮咚”她总是如此愉悦,不止地轻声歌唱。

  她,纤弱啊!却又是那么坚强。那块石头在这儿沉睡已久。她却将自己撞上石头,硬生生地把石头撞了一个小洞。疼,不哭。痛,不叫。只是揉一揉自己受伤了的肩膀,咬着牙不顾一切又撞上去。她为了什么?只为自己能去其他的地方,而不困于这里。那个小洞一点一点地变大,可以走啦!可以出发啦!应该欢呼时,她却落下了晶莹的泪花。在林间那条寂静的小河里,她又哭又笑,发出喜悦的声音。

  她,也好淘气。在河里、溪里、湖里、海里玩累了。就跟着小水滴偷偷溜到天上去玩一通。跟在太阳后面跑,坐在星星上叫。想回来了,就随着云朵化作雨水,落在海里、湖里、溪里、河里。玩了一圈,也不累,“咯咯咯”笑着又去别的地方旅行。

  她,最伟大了!没有了她,就不会有生命,她虽然年轻,却是所有事物的母亲。小鹿渴了,轻轻地喝着她的一部分,饱了,就快乐地奔跑。人们的噪子干哑了,他们用瓢舀起一些她的身子,咕咯咚地喝起来。甘甜的味道滋润了人们嗓子,人们的声音因她而变得甜美。

  她,是谁?哦!她呀!是水,是地球仅有的水。可人们却不珍惜她。她很伤心,她在哭泣,她在消失……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huatizuowen/ziranzuowen/202205/2887953.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