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空城计:三国演义空城记读书笔记300字好词好句

admin 读后感 2021-06-03 02:50:18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空城记读书笔记300字好词好句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 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扮作百姓!魏兵到时,我自有计谋对付。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左面一个少年。手执麈尾,低头打扫,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慌忙撤退!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

三国演义作文空城计300字

诸葛亮到西城搬粮食,士兵说司马懿率军向西城杀来。现在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名士兵,身边没有大将,文官听到消息非常害怕,但诸葛亮很镇定,他让士兵装扮百姓在城门口扫地,怕有伏兵就撤退了。

急求急求:三国演义空城计的主要内容~~~字数:200字以上、300字以下

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读后感五十字左右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之智慧。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读书笔记或读后感350字

早就听说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人才。真可谓智勇双全。我看到一本书上有《空城计》这个故事是写诸葛亮的,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准备撤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向县城逼近。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安排了二十来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的部队赶到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香烟袅袅,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他认定必有重兵埋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马撤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下无兵却敢大胆地设了这样一个“空城计”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上了当,我想。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遇事不慌,碰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要手足无措、慌慌张张,应该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有谋,空城计运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

读<三国演义>有感(空城计)

这个故事主要讲评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在这以久已听说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人杰才。真可以说智勇双全。我看见一本书上有《空城计》这个故事是写诸葛亮的,就急不可待地敞开书,这个故事主要讲评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在这以后,诸葛亮此时手底下只有两千多枯木朽株,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民代表大会开城门,在门旁安置了二十来个军人扮作百姓扫街,而后他自个儿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弹琴。司徒懿的部队赶赴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老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烟卷儿袅袅,司徒懿深知诸葛亮做事小心,他确定地认为必有重兵埋伏,于是马上就把所有兵马撤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钦佩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底下无兵却敢胆量大地设了这么一个“空城计”机灵勇敢,遇事不慌,遇到艰难自个儿设法解决,当碰到危险的时刻,务必不要手足无措、慌手慌脚,应当冷静沉着、慢条斯理、机灵有谋,空城计使用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事情状况下。故意图敌人显露我城内不充实,敌方生疑”更会犹疑不前。疑中产生怀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包围圈内”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读后感,字数100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群雄割据(官渡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袁术之间的战争.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39741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