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神话的故事《读后感》日记:读中国神话故事的读后感

admin 读后感 2021-06-15 08:16:18 神话故事

读中国神话故事的读后感

一本名叫《中国神话故事》的书深深吸引了我,之所以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书中生动的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讲书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当时人们只能靠打猎为生,也不懂如何医治,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痛苦死去。有个名叫神农的部落首领带着他的众多手下去寻找能治病的草药。亲自尝遍了所有的草药,终于神农舍己为人的善心感动了上天,最后得道成仙。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要取得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这条路上会有许多艰难险阻,如果退缩放弃了,那成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如果遇到困难我们能迎头赶上。

神话故事读后感30字

领略了中国的悠久文化,看到了华夏民族的文明。都离不开勇敢和智慧。

中外神话故事读后感500字

中外神话故事读后感 它,有一种民族文化的结晶在传承,寄托着一种美好朴素的愿望,蕴含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就是迷信,迷信和神话没有什么区别。随着书籍的指引,走进了神话的大门,所看到了的,而是一篇篇感人的故事。《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沉香救母》······一件件惊天动地的故事,映入了我的眼帘。这些故事,就是所谓的迷信吗?我想,它们不但没有禁锢了我的思想,还洗礼了我的灵魂——学习到了神话传说中人物的精神。睡不惜牺牲自己开创造世界?睡宁愿受到世上少有之苦也要为人类造福?睡不惜损耗千年道行来提炼五彩神石?救出了他的妈妈?基本上三岁小孩都知道答案。未必能体会的出神话的意义啊。我不敢打包票说我体会到了神话的含义,但我想把我的感悟,更定格在我的心里。早就了一番新天地。也许,他可以不用丢掉性命——不行开天之事。望着那一片混沌,望着那一片黑暗,盘古毅然的拿起了开天斧,劈开了混沌。不正是让后代人民,脱离这混沌的束缚吗?是一个英雄,他那向往自由的精神,深深的进化了我的心灵。

读完了一本神话故事,怎么写读后感

今年寒假,一本名叫《中国神话故事》的书深深吸引了我,之所以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书中生动的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呢! 下面我给大家讲讲书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上古时代,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谁也分不清它们。当时人们只能靠打猎为生,如果有人生病了,也不懂如何医治,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痛苦死去。过了许多年,有个名叫神农的部落首领带着他的众多手下去寻找能治病的草药。他经过了百般挫折,翻越一座座高山,亲自尝遍了所有的草药,终于神农舍己为人的善心感动了上天,最后得道成仙。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要取得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这条路上会有许多艰难险阻,如果退缩放弃了,那成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相反,如果遇到困难我们能迎头赶上,并且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那成功一定会是属于我们的。就像神农一样,努力了,奋斗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知识就像是百草。我们只要好好学习,不怕辛苦,多学、多问、多练,就可以尝遍百草。让我们向故事中的神农学习,加油!

中国神话故事的读后感怎么写

名叫《中国神话故事》。每个故事都精彩无比,并且具有极深的教育意义,同时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个为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大禹他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幸福宁静地生活,他毅然勇敢地带领百姓和搞破坏的敌人作斗争,积极地千方百计想办法治理洪水灾害,他用了长达十三年的时间疏通了九条大河,为了早日治理好洪水灾害,大禹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家门口都没有进家门和亲人团聚。

神话故事读后感六十字左右

我读了中国神话故事里的《盘古开天辟地》后知道了在宇宙形成之初,后来盘古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才把天与地分开的。

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二百字

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有许多古代的精彩故事如:盘古开天劈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这本书另我印象最深刻的神话故事是夸父追日。从前有一个巨人叫夸父,有一次他听一个老人说这儿没出过太阳,日子很难过。夸父不想让人们受苦就上了长太阳的路。在路上他非常渴,第一他把黄河喝了下去,但人们哀求他不要喝了,夸父只好把黄河吐了出来,第二他摊贩渭河给喝了,夸父又把渭水吐了出来,他看见了二位姑娘,她们把好多桃子给夸父吃,就已经走不动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402434.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