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题材 > 读后感

唐诗300首600字读后感:〈〈唐诗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大全

admin 读后感 2021-07-18 03:20:18 作文

〈〈唐诗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大全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8222,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

唐诗300首读后感,不少于450个字儿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唐诗三百首》主要内容包括:一首首韵律优美的唐诗,你会闻到清馨淡雅的花香,你会看到秀美壮丽的山河,你会发现走势难舍的友情,你会心动于纯洁无邪的童真。《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序作“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100字左右

《唐诗三百首》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以后对我会有很大帮助。当时我并不了解诗中的意思,上了小学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唐诗三百首》,通过爸爸用白话文的方式给我讲解,我开始自已读这本书,并逐步了解诗中的意思。其中我特别喜爱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的诗。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已的国家。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帮我写一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00左右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熟读唐诗三百首,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陈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旷达等多姿多态之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一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唐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明人高木秉的《唐诗品汇》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是大体符合唐诗发展历程的。与有唐一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好提倡、科举诗赋取士、与中下层士人活跃等因素密不可分,从诗史的内在流变历程看,《诗经》、《楚辞》、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诗歌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古代的唐诗选本中。清人孙沫的《唐诗三百首》最为流行,今人喻守真有《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版。对艺术特色的讲解甚为详切,今人唐诗选本较多。

唐诗300首的读书心得350字怎么写

3《送 兄》 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4《风 》 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5《示儿》 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不知马骨伤寒水,唯见龙城起暮云。7《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怎么写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8222,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长风破浪会有时。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402561.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